红楼十二钗里最完美的美人是谁?大部分人都会脱口而出——秦可卿。
本来嘛,人家的名字里早就标注了,秦可卿乳名兼美,字可卿。
一人独得黛玉、宝钗二钗的集合美,那还不是完人?
十二钗中的女子,虽然美得各有千秋,但也各有缺陷,黛玉小性,宝钗伪善,妙玉孤高自傲……唯有秦可卿,你几乎找不到她具体的劣迹。
当初贾母对秦可卿的评价十分高:“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平和,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这样集合所有美好于一身的女子,最后的结局却污臭逼人,曹翁送她一个淫丧天香楼的生命终曲。
人人都说贾母是人精,难道偏偏对秦可卿看走了眼?
其实所有的秘密,都在秦可卿的乳名——“兼美”里。
“兼美”,看上去十全十美,其实却异常恐怖,《封神演义》里就有一个兼美之人——苏妲己,既有苏护之女的端庄贤淑,又有狐妖的妩媚鲜艳。
妖女:一人两面,宝黛合一是妖物缠身。
宝玉在太虚幻境的香闺绣阁之中,看到一个女子,他的反应是“可骇”!
警幻便命撤去残席,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之中。期间铺陈之盛,乃素所未见之物。更可骇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可骇”,是受到惊吓。
宝玉这段描写,主人公如果换成唐僧见女妖,是不是毫无违和?
闺中绣房,一个女子坐等青年公子来相约,在明清时代,除了女妖女鬼,良家女子,哪有这个胆量?
所以宝玉见到这样美的女子,反应不是欣喜,而是受到惊吓。说明这个场景本身就透着诡异。
及至见到这个女子,这个女子的样子更骇人。
“既有宝钗的鲜艳妩媚,又有黛玉的风流袅娜”,哈哈,你以为是双倍美吗?错!
“鲜艳妩媚”和“风流袅娜”根本就是一对反义词。
在古代形容正经女子,是不能带性别特征的,更不能带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刺激。
“鲜艳妩媚”的女子,让人忍不住想看,想亲近,甚至想摸一摸,闻一闻!
a这不是让人愉悦的美人,而是引人犯罪的女鬼吧?
而“风流袅娜”,可不是现代语境中的“风流”之意,而是没有女性肉感,只有如风般地抚慰心灵,与天地融为一体的愉悦。是仙女本仙。
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秦可卿,一会儿像女仙,一会儿像女鬼,这样的女子,难怪宝玉害怕!
秦可卿就是被女妖缠身的仙女,连贾母也真假难辨。
掺沙子:贾母救赎贾家,造出许多半人半妖。
宁国府为何出现半人半妖的秦可卿?这其实是和贾敬和贾母拯救贾家的一个秘密计划有关。
贾家号称百年望族,但细究贾家的历史,从贾演贾源开始,到贾敬贾政,只不过才3代而已,就已经走下坡路了。
古人十几岁结婚生子,即为一代,三代人的历史只不过50年,距离百年望族,还有很大差距。
也就是说贾家在贾源贾演立府之前,还有很长一段望族的家族史。但由于一些变故,贾家改换了门庭。并且改换门庭后,贾家子孙一代不如一代。
贾家是在什么时候改换门庭的?在贾家之前,贾家是什么家族?
这个答案都在秦可卿身上。
秦可卿的弟弟秦钟,脂砚斋侧批道:“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秦钟,实际是“钟秦”。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儒学遭受灭顶之灾。到汉武帝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死灰复燃,但作为代价,儒学从“以民为本”,改为君权神授,为帝王服务的一个工具了。
所以贾家为了生存,是从甄家改头换面而来。
但改甄为贾后,贾家日渐消疏,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写到:“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贾家日渐消疏的原因是什么?贾雨村和冷子兴的对话也交代得很清楚:“这样的诗书之家,不善教育”。
面对这样的局面,贾母和贾敬,难道没有想过拯救贾家吗?当然有!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介绍贾家的男子,在假儒面前,几乎全军覆没,但他家的几个女孩却是极好的。好在什么方面?贾家女孩儿还没有被假儒污染!
女子虽然居于内宅,但子孙的启蒙教育,却是由女子来完成的。
所以贾母和贾敬娶来秦可卿,他是先秦儒家的化身,由她来承担教育子嗣、引导家族、辅助夫君的责任,不仅能避开外界的监督,而且春风化雨,比老师的说教更有成效。
这就是为什么贾敬叫“假敬”,因为他表面崇尚假儒,实际钟“秦”——先秦之儒,甄家之风。
用女孩改变贾家家风,贾母和贾敬的这个秘密计划,实际就叫掺沙子。悄没声地改假为真,打枪的不要。
这个计划很好,但在实施起来,却也不是那么回事儿。
贾家贾风盛行,贾风是正统,既得利益者,就会来和秦可卿的甄风争夺思想控制权,以“贾”的道德,来给秦可卿泼脏水、拉帮结派、污蔑等小人伎俩一一上演,把秦可卿污蔑成狐狸精,拉下水再踩上一脚。
所以秦可卿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共同体,亦仙亦鬼,亦人亦妖。
黛玉和宝钗的争斗,犹如苏护之女与狐妖的争斗一样,都在努力占据妲己肉身。
在这个大背景下,红楼梦中的很多女子都是半人半妖,半仙半鬼,晴雯、妙玉、金钏、鸳鸯,莫不如是。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