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最突出的就是它的写实性,有很多初读《红楼梦》的读者,总觉得读不下去,就是因为故事情节不够突出,没有跌宕起伏的悬念,读着读着便生了困意,昏昏欲睡。
越是低级的小说,越需要刻意的情节塑造,为了让故事“精彩”,总要营造出各种误会与偏见,一旦离开了这些误会,故事就推进不下去了,而现实生活中是没有这么多误会的。
《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落笔处均是实打实的写实,不会刻意营造误会,这也让《红楼梦》的审美境界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心浮气躁的读者往往还没来得及品味该书的妙处,就匆匆弃书了。
笔者今日秉承详实求证的原则,来论述《红楼梦》中尤老娘一家的相关情节。
尤老娘、尤二姐、尤三姐,三人一起出场是在《红楼梦》第63回,因贾敬去世,尤氏只能“独艳理亲丧”,无奈之下,只能请来娘家的尤老娘来帮忙,尤老娘又带着尤二姐、尤三姐一起来到了宁国府。
这个情节其实很奇怪,从后文我们可以知晓,尤二姐、尤三姐与贾珍、贾蓉父子均有聚麀之诮的举动,这严重违反了纲常伦理。
第63回,贾珍、贾蓉收到尤氏的消息,得知贾敬去世,星夜匆匆骑马回来。贾蓉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来调戏自己的姨娘,见到尤二姐说的首句话便是:二姨娘,你又来了,我们父亲正想你呢。尤二姐当即脸红,自然是知道贾蓉这句话背后的露骨含义。
如此明显的勾搭,而且贾蓉说的是“你又来了”,可见往日早有暧昧,不是一时之事。尤氏作为宁国府的女主人,能力虽不如凤姐,却也非一般人可及,她又是尤氏姊妹名义上的姐姐,她不可能不知道尤二姐、尤三姐跟自己丈夫和儿子的关系。
问题就在这里,因为主动邀请尤老娘一家三口入驻宁国府的人,恰恰就是尤氏!
是不是尤氏犯糊涂了?宁荣两府这么多女眷,随便找个人就能承担起暂时看管宁国府的责任,为什么一定要把尤二姐、尤三姐叫过来,这岂不是引狼入室吗?
笔者当年初读此段文字,也认为是曹雪芹文笔有误,因为尤二姐、尤三姐的故事取自《风月宝鉴》,是曹雪芹后来加上去的,原本就是两本书的内容,硬要合成一本,不免情节上的衔接不够流畅,为了促成贾琏偷娶尤二姐,以及尤三姐自刎的情节,不得不强行让这对姊妹登场。
可细品《红楼梦》此段文字,就会发现曹雪芹在合成情节的同时,对各处细节做了堪称精准的安排,让尤氏姊妹的出场显得异常合理。
按照正常逻辑,宁国府发生丧事,应该由女主人尤氏,以及贾蓉妻子许氏来处理,即便人手缺乏,也可以向荣国府“借人”,根本不需要邀请尤氏姊妹。
可贾敬去世的时机非常凑巧,他恰好撞上了宫中老太妃薨逝,宁国府、荣国府的女眷基本都不在府内。实际上,原本尤氏也不应该在府内,而要跟随大部队一起随祭,是贾母等人给她请了假,才得以留下,原著是这么写的:
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以后方回。在大内偏宫二十一日后,方请灵入先陵,地名曰孝慈县。这陵离京都来往得十来日之功,如今请灵至此,还要停放数日,方入地宫,故得一月光景。宁府贾珍夫妻二人,也少不得是要去的。两府无人,因此大家计议,家中无主,便报了尤氏产育,将他腾挪出来,协理荣宁两处事体。——第五十八回
也就是说,贾敬去世的时候,宁荣两府都处于主子高层严重缺乏的真空期。贾母、邢夫人、王夫人、贾珍、贾琏、贾蓉、以及贾蓉之妻许氏,都不在府内。
或有读者会想到王熙凤,当年秦可卿去世,便是王熙凤暂时协理宁国府,活儿干的格外漂亮,凤姐也因此受到两府众人的赞誉。如今王熙凤并未前去随祭,何不请她出山呢?
曹雪芹并没有忽略这一点,此时的王熙凤正处于重病期,她实在没有精力管理荣国府,更没有时间像当年那样协理宁国府,原著早在第55回就对凤姐的病情进行了详细介绍:
刚将年事忙过,凤姐儿便小月了,在家一月,不能理事,天天两三个太医用药......一月之后,复添了下红之症。他虽不肯说出来,众人看他面目黄瘦,便知失于调养。王夫人只令他好生服药调养,不令他操心。他自己也怕成了大症,遗笑于人,便想偷空调养,恨不得一时复旧如常。谁知一直服药调养到八九月间,才渐渐的起复过来,下红也渐渐止了。此是后话。——第五十五回
王熙凤的病情,从过年之后开始病发,直到当年的八九月,才渐渐开始恢复。也就是说,王熙凤处于重病状态,整整持续了大半年,也正是因为王熙凤实在支撑不下去,王夫人才退而求其次,起用李纨、贾探春、薛宝钗三人,暂时管理大观园。
这种情况把尤氏逼入了死角,因为贾敬并不是在家里去世的,他一直在城外的道观里修行,误服丹砂导致去世,他的遗体也在城外道观里,尤氏只能亲自前往道观,一边处理遗体,一边囚禁道观中的道士,防止贾敬之死有别的原因,并命人迅速传话给贾珍、贾蓉,让二人赶紧回家。
尤氏的做法已经相当严密了,从这个过程也能看出尤氏的能力。可尤氏一旦离开,她负责暂时管理的宁荣两府该怎么办?
荣国府那边,暂时还有李纨、探春、宝钗三人,最多加上一个病重的王熙凤和平儿,尽管如此,也只是勉强维持;
可宁国府这边实在是连一个人都没有了,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放下聚麀之诮的嫌隙,暂时将尤老娘、尤二姐、尤三姐接过来坐镇宁国府,至少保证不能出现大事故。
之后“贾琏偷娶尤二姐”、“尤三姐思嫁柳二郎”的故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生的,这种衔接上的细腻感,不错漏任何一个细节,越是品味,越能读出《红楼梦》的严谨细致,这是今天许多作家应该借鉴和学习的。
本文乃“红楼不红”首发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八十回本,图片来源于清代孙温《红楼梦》全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