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宋诸帝:一对难兄难弟——刘义符与刘义隆㈣

刘宋诸帝:一对难兄难弟——刘义符与刘义隆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悦儿谈情感 访问量:4053 更新时间:2023/12/24 0:58:48

刘义隆比他的大哥、刘宋帝国第二任皇帝刘义符幸运的是,他在位将近29年,是刘义符的十几倍;他活了47岁,也是刘义符的两三倍。当然,刘宋王朝的第二任、第三任皇帝,刘义符与刘义隆这对难兄难弟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丧生于血淋淋的宫廷政变之中;只不过,刘义符死于顾命大臣之手,可怜开创了元嘉之治的刘义隆,却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害死了。刘义符还有一点要比弟弟刘义隆幸运些,那就是他被杀的时候母亲张氏还健在;而刘义隆的母亲却早已不在人世了。刘义隆的母亲名叫胡道安,于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嫁给刘裕为妾,仅仅四年之后的义熙五年,就“被谴赐死”(《宋书·后妃传》),她究竟犯了什么罪过,使刘裕一定要置其于死地?史书上没有说,只知道她当时42岁,可怜的刘义隆才虚龄三岁。只不过,刘裕纳胡道安为妾时虽然已经43岁,可他已经灭孙恩,破卢循,威名赫赫,是东晋王朝的“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徐、青二州刺史”了,肯纳一个38岁的女子为妾,说明胡道安本人或其家族中必有常人莫及之处。虽然刘裕称帝后追赠胡道安为“婕妤”,刘义隆登基后又追尊母亲为“章皇太后”,并替她在京城立庙,然而这一切,能够弥补刘义隆幼年失母之痛苦么?

除了刘义符、刘义真、刘义隆兄弟,刘裕的另外四个儿子依次是:彭城王刘义康、江夏王刘义恭、南郡王刘义宣与衡阳王刘义季。他们的结局又如何呢?

刘义康比刘义隆小两岁,小时候就很聪明,长大后办事能力很强,所以元嘉三年(公元426年)18岁时就被刘义隆授以荆州刺史的重任。三年之后,刘义隆又让他回朝辅政。刘义隆患有“虚劳症”,是一种虚损劳伤的慢性病,稍微有点劳累就会发作,发作起来就觉得胸中疼痛欲裂,不但常常卧床不起,还好几次病危。每次发作时刘义康都进入皇宫,尽心尽力地服侍,凡是刘义隆的汤药饮食,刘义康都要亲自先尝,有时候还一连几夜不合眼,一连几天不解衣。兄弟情分,令人感动。当然,朝中大事小事,也全都由刘义康拍板处置,这样,他的权力越来越大,竟到了“势倾天下”(《宋书》本传)的地步。

刘义康(409年-451年)

而刘义康又自以为兄弟至亲,不再考虑君臣之间的区别,常常独断专行,比如说私自设立卫士六千余人,既不报朝廷批准,又不与朝中其他大臣商议。由于他位高权重,四面八方朝野之士的奉承逢迎也无所不至,以致各地进贡的物品,都把最好的送到刘义康的宰相府,次一等的才送进皇宫。有一次刘义隆吃柑子,感叹其外观与味道都很差。刘义康正好在座,说:“今年的柑子也有特别好的。”就派人回宰相府取来一批,结果,每一只都比皇宫里的大三寸。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再次发病时,就有亲近宰相的大臣放出风声说:天下艰难,岂是年幼的君主能够驾驭的!甚至有人公开索取东晋咸康末年拥立晋康帝的文书,晋康帝司马岳继承晋成帝司马衍,是弟弟继承兄长而非儿子继承父亲,用意已经十分明显。眼看着皇权之下又出现了相权,而相权又不断膨胀,几乎要挑战皇权了,身为皇帝的刘义隆焉能容忍!于是元嘉十七年,刘义隆杀掉了几个亲近宰相的大臣,刘义康只得请求辞职。

刘义隆顺水推舟,任命刘义康为江州刺史,让他离开建康,去镇守豫章(今江西南昌),当然,其侍中、大将军的职位仍然象征性地保留着。临别之前刘义康向皇帝哥哥辞行,刘义隆对着他悲伤痛哭,却没有说一句话。辞别了皇帝哥哥后刘义康就直接到江边渡口乘船,刘义隆派和尚慧琳去渡口探望。

刘义康问慧琳:“弟子还有返回都城的希望么?”慧琳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恨您没读数百卷书。”原来,刘义康很少读书,不但自己“浅陋”、“素无学术”,还瞧不起读书人。在豫章住了几年,据说又被牵涉进一桩谋反案,而“主谋者”竟是那编撰《后汉书》的著名史学家范晔。结果,范晔等被处死,刘义康只是与子女等一并被“免为庶人”,全家放逐到安成郡(今江西安福东南)软禁起来。大概是想起慧琳的话吧,刘义康在安成开始读起书来,读到《汉书》中淮南王刘长的传记后,丢开书叹道:“前代就有这样的先例,我真是罪有应得啊!”刘长的生平及结局我们已经介绍过了,不管他有没有真正谋反,死于亲哥哥汉文帝刘恒之手,则是没有疑义的。那么,刘义康说自己“罪有应得”就意味深长了:大概他终于领悟:身为皇弟,距离御座太近,这本身就是一种罪过吧?可是,这与读书多少又有什么必然联系呢?当时最有学问的大才子谢灵运与范晔,读书之多远远超过一般人,不是也都死于莫须有的谋反之罪么!

(《高处不胜寒——皇帝与他的后妃儿女们》系列之234)

标签: 刘义符刘义隆刘宋刘义康刘裕范晔

更多文章

  • 刘宋新帝被杀,刘义隆捡漏登基,托孤大臣却身死族灭

    历史解密编辑:苍樱拍子标签:太守,谢晦,刘义隆,徐羡之,檀道济,刘义康,刘宋新帝,史说三国

    宋廷接收到前方战败的消息,朝野震动,人心惶惶,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位辅政大臣愧疚无比,先后上表自劾。宋少帝刘义符只知道游玩嬉戏,不理政事,只说了一句“毋庸议处”,便没了下文。内外朝臣担心魏兵继续进逼淮、泗,人心浮动,后来得知北魏主拓跋嗣率师北归,这才稍稍放下心来。不久,留守河南的北魏将军周几又攻陷许

  • 南朝刘义隆与北魏拓跋焘:一个被儿子弑杀,一个被宠臣夺命

    历史解密编辑:竟无语凝嘢标签:北魏,皇帝,弑杀,崔浩,南朝,刘义隆,拓跋焘,檀道济,宋文帝,南北朝

    中国历史上有一段非常特别的时期,虽然国家没有大一统,但人民生活却相对和平稳定,且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获得了快速发展,那就是南北朝初期。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逼迫东晋皇帝禅位,在南方建立刘宋王朝。公元439年,北魏皇帝拓跋焘在灭亡了北凉、北燕、大夏等政权后,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南北朝正式开始形成对

  • 刘义隆登基:刘裕接班人的失败,登基一年便被辅政大臣废黜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刘义隆,刘裕,徐羡之,檀道济,刘宋,少帝

    自从刘宋少帝刘义符登基之后,徐羡之与傅亮、谢晦三人便开始心怀忧惧,惶惶不可终日,具体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担心宋少帝刘义符的报复。辅政大臣集团的主要人物与少帝早已矛盾重重,少帝登基以后,皇权与相权之间固有的矛盾又使原有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二是内忧外患,帝国遭遇建立以来最为艰难的时期。一代枭雄刘裕的陨

  • 刘宋诸帝:一对难兄难弟——刘义符与刘义隆㈢

    历史解密编辑:悦儿谈情感标签:刘义隆,刘义符,刘宋,檀道济,北魏,谢灵运

    第二年春天,檀道济已经上了船,刘义隆忽然又病情加重,就急忙召檀道济上岸,说是要设宴替他饯行。檀道济一上岸就被逮捕了,使者捧着皇帝的圣旨宣布他的罪行:“檀道济阶缘时幸,荷恩在昔,宠灵优渥,莫与为比。曾不感佩殊遇,思答万分,乃空怀疑贰,履霜日久。元嘉以来,猜阻滋结,不义不昵之心,附下罔上之事,固已暴之民

  • 被人推上了皇位的刘义隆,面对废弑兄长的三位权臣,三招笑计搞定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权臣,刘裕,皇帝,谢晦,刘义隆,徐羡之,檀道济

    南朝宋国开国皇帝刘裕晏驾后,17岁的太子刘义符继承帝位,史称少帝。刘裕临终时,安排中书令傅亮、司空徐羡之,领军将军谢晦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理政。刘义符从小狎小人,游乐无度。傅亮等几位开国大臣本来就有厌恶之感。他即位后,居丧期间,居然不坐灵堂,反而与随从游戏如常,无孝无亲,他经常私出皇室,到市井中去装

  • 浙江这个古镇,上有冰川下有梯田,还是谢灵运隐居之地,门票免费

    历史解密编辑:郅建伟标签:谢灵运,古村,梯田,冰川,覆卮山,古镇

    每当提起古村,它的质朴和自然形象就会浮现在人们眼前,千百年来古村以独特的气质和韵味留下了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吸引了许多游客,使得许多古村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我国的浙江省由于发展潜力较大,多年来旅游业有十分兴盛,其中自然资源较多。这里还有许多古代遗留的古遗迹其中有一座东澄古村,地理位置极佳,位

  • 首届谢灵运诗歌奖:鼓励诗歌创作的多样性表达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谢灵运,诗歌,诗词,诗歌创作

    7月21日,首届谢灵运诗歌(双年)奖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发布会由中国作家网、中共温州市鹿城区委宣传部、中共温州市永嘉县委宣传部承办。谢灵运诗歌(双年)奖旨在发现和奖掖致力于汉语诗歌创作(包括古体诗词、散文诗)、并作出突出贡献与卓越成就的作家与诗人,以及在汉语诗歌领域——包括古体诗词、散文诗——形成独

  • 首届谢灵运诗歌奖揭晓,五位诗人获奖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谢灵运,诗人,诗歌,诗词,江非

    11月4日,首届谢灵运诗歌(双年)奖颁奖典礼在温州举行。雷平阳、龚学敏获“杰出诗人奖”,江非、李浩、张远伦获“优秀诗人奖”。颁奖典礼采用线上线下联动形式。谢灵运诗歌(双年)奖以永嘉郡守、一代诗人谢灵运命名,为全国性诗歌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永久性落户温州,奖励在汉语诗歌(包括古体诗词、散文诗)写作中获

  • 浙江春季踏青首选地,因诗人谢灵运而得名,还藏有上虞第一高峰

    历史解密编辑:烟幼旋说美食标签:上虞,梯田,浙江,踏青,晋朝,诗人,谢灵运,首选地,覆卮山,南北朝,自然景观

    浙江春季踏青首选地,因诗人谢灵运而得名,还藏有上虞第一高峰春天的到来,让人身心变得舒畅,春风拂面的日子里,将带给人们诸多幻想,此时出门旅行可谓正当时,气候不干不燥,恰到好处,不论去哪游玩,都能让你满载而归。尤其是浙江省之行,将给你留下诸多美好回忆。在绍兴就有一处春季踏青首选地,主峰海拔861.3米,

  • 清代郑簠「谢灵运石室山诗卷」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清代,郑簠,二战,谢灵运,论书帖,石室山诗卷,隶书白居易诗,台湾清治时期,隶书贺铸浣溪纱词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郑簠(1622-1693),字汝器,号谷口、谷口农,江苏上元(南京)人。能医,工隶书,清梁巘《论书帖》曰:“郑簠八分书学汉人,间参草法,为一时名手。”清朱尊彝谓谷口八分古今第一。传世的书迹有《隶书贺铸浣溪纱词》、《隶书白居易诗》、《隶书杜甫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