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胡乱华时期,刘渊与汉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五胡乱华时期,刘渊与汉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得丑活得久PLUS 访问量:2026 更新时间:2024/1/10 19:03:44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为了稳固北方的稳定在匈奴聚集的地方设立了“五部”,这就好似现代的一种特别行政区,由匈奴人自己管理匈奴人。

短期内对于中原政权或许有一定的好处,但同时也促进了匈奴的发展与复兴,西晋时期彼时的“五部”早已不是以前的分散的匈奴部落可以比拟,内部产生了团结力和凝聚力,为动摇汉人的政权埋下了伏笔。

八王之乱后西晋王朝内部的力量被削弱,此时“五部”匈奴逐鹿中原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虽然刘渊的政权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却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亦或者说拉开了反晋、反汉的序幕。

以刘渊为代表的匈奴政权得到了少数民族的支持,其它少数民族纷纷南下抢夺地盘、建立政权,彼此之间虽是敌但无形中又好似一个共同体,给西晋政权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一、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与演变

西晋立国之初,前前后后有大量的匈奴人和胡人入塞,他们与汉人形成了杂居。后来,塞外匈奴发生了一次大水,诸多塞外的少数民族向塞内迁徙,大致包括当时的河西、太原和上党等。

根据《晋书》的记载,当时西晋北方的大片土地大致居住了将近十九个少数民族部落,其中屠各是最强大的一支部落,统领这诸多的少数民族政权。

汉武帝年间卫青霍去病大败不可一世的匈奴,其中浑邪王与休屠王等选择投降汉朝。为了安抚这些人,汉武帝将浑邪王与休屠王的部落分布在塞外的五郡之地,从武威郡县一直向东皆有匈奴的人居住。

后来,南匈奴迁徙进入了云中、西河等地,休屠王的部落则归于南匈奴麾下。根据史料的记载和研究,刘渊就是屠各族的一个部落,亦或者说刘渊率领的匈奴被称呼为屠各族。

刘渊是南匈奴单于的后代,即南匈奴南匈奴单于於扶罗之孙,时间来到魏晋年间屠各族部落广泛分布在北方各个地方,虽然同属于屠各族但因所在的地点不同具体称呼也不同。

居住在西山的被称之为西山屠各,居住在赵郡的被称之为赵郡屠各,除此之外还有、秦晚屠各、渭北屠各、高平屠各、凉州屠各等,反映了屠各一族势力的不断扩大,同时也反映了他们不断内陆化。

我们都知道,自先秦以来匈奴就是以部落聚集而组成的松散政权,即使投降汉朝南迁之后内部的政治依然相当复杂,从上述屠各一族的发展与演变就可以看出来。

西晋末年汉人衰微,刘渊随即决定聚集匈奴、胡人等各部落起兵,这其中既有五部之众也有大水、塞泥、黑难等其它少数民族部落,当然也属于匈奴部落之一。

刘渊起兵做了两手准备,其一就是为匈奴人提出了统一的口号“复呼韩邪之业”,其二就是他自己为自己戴上了大单于的帽子,并且以匈奴王自居。

不过,这样一种政治手段在匈奴也比较常见,也是匈奴历史上的传统之一,其目的就是笼络匈奴各大部落以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毕竟统一后的匈奴才能对中原政权造成威胁。

除了建立这样一种多种族的政治联盟之外,刘渊还不断通过地缘关系、婚姻关系加强与各大部落的联系,以巩固自己建立的匈奴联盟集团。

刘渊的后宫之中妃子的身份非常付下,有匈奴后人,也有氐族的后人,更甚至还有汉人女子,可以说刘渊的匈奴联盟是多种族、多文化的政治联盟,在当时非常少见、超前。

匈奴联盟建立起来后,以屠各族为首的匈奴势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刘渊乘势而起、自立为单于,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征伐之路。

二、匈奴逐鹿中原,汉政权崛起

刘渊的父亲名字叫做刘豹,他在曹魏时期是北方五部匈奴的左部帅,有着巨大的军事和政治权力。刘豹死后,刘渊得以继承父亲的事业,成为了五部匈奴左部的新统帅。

少年时期刘渊就不是池中之物,深得晋武帝司马炎的赏识,当时就有人建议司马炎杀了刘渊,但为了政权的稳定晋武帝并没有这样做,还极力阻定百官暗中杀害刘渊。

刘渊继任左部帅后不断利用各种手段,把分散的匈奴政权一步步结合到一起,组成了以五部匈奴、六夷诸部、汉人等多民族政权,联盟的军事实力十分强大,在此情况下便有意再中原建立政权。

刘渊为匈奴左部帅,刘宣则为匈奴右贤王,当司马政权内部发生“八王之乱”时,他便以“兴邦复业”为口号与刘渊入主中原,最终建立了汉政权。

说起来这个口号也十分有意思,刘宣的祖先和汉人有过联盟的约定,若是一方有难另一方需要给予一定的支援,他便打着支持汉政权的口号驱逐司马家,所建立的政权为“后汉”,当然最后刘渊被推举为皇帝。

八王之乱使得西晋政权无限被削弱,刘渊的大军顺利进入中原,随即刘渊又打着“晋为无道,奴隶御我……”等口号继续想要追杀西晋皇族。

然而,刘渊的想法则有所不同,他认为匈奴人南下不是为了报仇,而是要建立像中原一样的封建政权,如此便可以凝聚民心、割据一方土地争雄于天下。

果不其然,刘渊打着汉朝政权的旗号建立“汉”之后得到了许多汉人的支持,大量的汉人纷纷归附于刘渊。再加上刘渊本来的匈奴部落,实力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存在,至此汉政权慢慢稳定了下来。

当然,刘渊的扩张并没有停下来,一切的“政治口号”“政治情怀”宣扬完毕后,他开始挥师向北扩张,先后占据了河东、蒲坂和平阳等地,总体实力、疆域不断扩大。

到了最后冀、青、徐、兖和豫州等大片土地落入了刘渊之手,偏安一隅的西晋王朝遭到了巨大的威胁,也为后来的南渡建立东晋政权埋下了伏笔。

时间来到汉元熙五年,北方统一大业基本完成的刘渊登基称帝,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等与匈奴有渊源的皇帝皆得到了追封,进一步深化了匈奴与汉人的大融合。

汉建立以后,刘渊延续了汉朝的官僚制度建立属于自己的官僚体制,兄弟亲戚等皆得到了一定的分封,总体情况与西汉之初“郡国并行”的情况很相似。

此后的时间里,刘渊曾多次向西晋的洛阳发动了军事进攻,但因种种原因的限制,进攻洛阳的选行动虽然有所进展,可是最后并没有达到设定的军事目的。

两年之后刘渊病重去世,临死前进行托孤,把刘欢乐、刘洋、刘延年、刘聪和刘裕等人提拔为辅政大臣,由他们一同管理五部匈奴和六夷势力。

这是刘渊与汉最后的辉煌,刘渊去世后辅政大臣刘裕成为了一个权臣,最终取代了汉建立了刘宋王朝,五胡乱华进入了下一个关键时期。

三、总结

刘渊能够建立汉政权,通过上面的描述不难发现过程虽然很坎坷,但思路却非常的清晰。第一步他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组织到一起,不断扩大五部匈奴和诸夷的实力,为逐鹿中原做好了军事准备。

当八王之乱发生之后,刘渊采纳刘宣的“复国”口号驱逐司马家的政权,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大量汉人的支持,为后续占据青、徐、兖、豫和雍州等多个地方奠定了政治基础。

刘渊南下烽烟四起,司马政权内部的混乱依然不断,以至于短期内后汉占据了北方大片土地,甚至于军事力量直接威胁都城洛阳,若不是刘渊去世,估计西晋国都洛阳最终会被攻破。

不过,从结果上来看西晋的确是被汉消灭了,汉政权各地的军队在刘渊死后不断向洛阳进发,并且形成了包围之势,西晋最后一个皇帝晋怀帝被俘虏。

汉政权有一个很清晰的特点,那就是匈奴、汉、掲、氏和羌族等少数民族并立,这样一个松散的政权联盟在文化政治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刘渊对此虽然想要做出一定的改变,可随着他的去世愿望落空,也是因为政治、文化等因素的不同,以至于后汉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各大部落争权夺利最终取汉而代之。

其实出现这样一种结局也不奇怪,汉政权本身就是一个松散的联盟组织,而且以强者为尊自古就是匈奴的文化传统,缺少宗族文化的汉政权不长久也合情合理。

刘渊死后,汉的政权分散于各大部落首领手里,亦或者说分散于各大权臣手里,这为汉最终的分裂、覆灭埋下了隐患。纵览五胡十六国的政权,就会都具备这样一个特征,政权频繁更替无法长久保持下去。

直至隋文帝的横空出世,他先后统一了北方、南方的政权,建立了强盛的隋朝,我国的乱世才正式结束。

更多文章

  • 无任何关系却追尊刘禅,刘渊的“宗汉立国”究竟意欲何为?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刘禅,刘渊,宗汉,匈奴,五胡十六国,匈奴人

    公元304年,旷日持久的“八王之乱”已经持续了十三个年头,而也就是在这一年的洛阳郊外,一个中年人自出了洛阳城之后便神色匆匆的向一个名叫“左国城”的地方跑去,此人名叫刘渊,是成都王司马颖帐下的屯骑校尉。在“八王之乱”的局势愈发紊乱之际,奉成都王司马颖之命前去收拢“匈奴五部”的精锐部队前来助战。然而就连

  • 侯旭东 | 天下秩序、八王之乱与刘渊起兵:一个“边缘人”的成长史

    历史解密编辑:新史学 1902标签:刘渊,匈奴,侯旭东,八王之乱

    永兴元年(304年)十月,刘渊(?—310年)在并州离石左国城称汉王,公开与晋廷决裂,此前他已被推举为大单于,四年后称帝。刘渊当皇帝不过两年便去世,他所建立的汉赵国自吕梁山中的离石转徙出击,给了本已摇摇欲坠的西晋王朝致命一击,掀开了各方竞逐天下的惨烈历史。细读《晋书·刘元海载记》,不难发现,起兵并非

  • 刘渊的制衡之术与汉国变动,具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弗兰力艺术标签:刘渊,汉国,匈奴,刘和,刘聪

    刘渊通过变革汉国权力结构,顺利地进行了立储工作,并同时围绕自身与太子刘和,构建起一道权力的防火墙,使之既能成为促使汉国中央政权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的长效机制,同时又不至于威胁、反噬到皇权。但是,匈奴汉国在中原是缺乏历史底蕴的,并不如司马家族那样,有世家大族的支持,因而可以从容篡魏。汉国的迅猛发展,就注定

  • 从偏安一隅到虎踞天下,刘渊是如何占据主动最终以弱胜强?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刘渊,石勒,匈奴,刘琨,匈奴人,刘邦

    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从洛阳匆匆离去,而他这一走就如同“鱼入大海,龙出生天”。而放走他的成都王司马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匈奴人身上所覆盖的巨大能量,他满心希望刘渊可以率领五部匈奴前来助战,殊不知不久之后就是这个匈奴人将掀起一股“反晋”的浪潮,而掀起这股“反晋”浪潮的罪魁祸首就是司马颖本人,可惜这一切

  • 高质量发展·书记谈|刘渊:“三箭齐发”奋力跑出“坂田加速度”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Plus标签:坂田,刘渊,星河,深圳,龙岗区

    国际人才街区亮相第21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中国最高等高双子塔全球发布、举办跨境电商产业交流会、“人才相约·探迹龙岗”2023龙岗拾壹街研习营首站坂田、开展“校企合作交流座谈会”、推出系列招聘会服务企业人才……去年,坂田街道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252亿。今年一季度,坂田围绕全区工业立区、制造业当家,

  • 太子当了7天皇帝丧命,刘渊为父的选择,可称为玄武门之变的预演

    历史解密编辑:化雪历史标签:刘渊,皇帝,刘聪,李渊,刘和,匈奴,玄武门之变

    626年发生的玄武门之变很有名,其结果是秦王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逼迫唐高祖李渊让出了权力。儿子们亲兄弟骨肉相残,是作为父亲的李渊绝不希望看到的,但其将皇权传于太子、军事仰仗秦王的安排,客观上促成了兄弟争位。其实,玄武门的一幕,早在事变发生的316年前,即公元310年就上演过一次,只不过

  • 刘渊建立汉国,对我们有何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吴鹏飞说娱乐标签:刘渊,匈奴,皇位,刘聪,刘曜,汉国,汉高祖刘邦

    通过对南匈奴单于位继承和汉赵政权皇位继承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君位继承问题实际上是一条暗线,并非是史籍主要记叙的内容。特别的,如果前后两任君主的传承方式是属于常规继承范畴的话,其相关记载则更显得简略,似乎并不能透过寥寥数语反映出一个政权、一个国家在这一时期所经历的变化,同时也更加无法反映出诱使这种变

  • 在反晋斗争中,刘渊即大单于位的过程及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弗兰力艺术标签:刘渊,邓艾,王朝,南匈奴,反晋斗争

    西晋永兴元年(304),刘渊“至左国城,刘宣等上大单之号”,正式起兵,揭开了反晋斗争的序幕。在魏晋南北朝史籍中频繁出现的“屠各”既然与南匈奴有着长期杂处的历史时期。那么“刘渊是匈奴屠各种”说看来并非是空穴来风,但从血缘而言屠各和南匈奴又确有明确的分野,因此刘渊不可能既是南单于嫡裔又是屠各种,这其中还

  • 304年,刘渊立国大汉、围攻洛阳后随即身亡,刘和:杀光他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刘渊,刘和,匈奴,司马炎,曹操,石勒

    278年9月,万籁俱寂、渺无人烟的九曲河滨突然传来了几声哀嚎,随即歌声遍布。正在不远处宴请宾客的司马攸好奇心起,飞马驰奔前去探望。在司马攸抵达后,只见一位身长八尺四寸、须长三尺有余的男子格外显眼,此人正是数年前留在洛阳的匈奴质子刘渊,也是这次仰天长啸的始作俑者。司马攸一言不发,掉转马头,匆匆赶赴皇宫

  • 五胡十六国的五大牛人,刘渊排第三,苻坚排第二,第一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夏觅一年标签:刘渊,宣昭皇帝,石勒,慕容垂,匈奴,冒顿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死后不久,西晋王朝内部就爆发了八王之乱,随之而来的就是北方匈奴、鲜卑等五个少数民族乘机崛起,纷纷入主汉民族发祥之地黄河流域,建立很多少数民族政权,对古代历史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俗话话,乱世出英雄。匈奴、鲜卑、羯、氐、羌能在这一时期的历史舞台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定有其过人之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