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后来徙居京口(今江苏镇江)。虽说他的祖父刘靖和父亲刘翘都在晋朝当过太守、功曹等职,可是到了刘裕时家境已颇贫寒。刘裕的母亲赵安宗在生下刘裕的当天就因“产疾”去世,年仅21岁。刘翘因为贫穷,请不起奶娘,养不活这个没娘的儿子,打算将他抛弃。幸亏刘裕的姨母刚刚生下儿子不满一年,就断了自己儿子的奶而喂养刘裕——当然,后来刘翘另娶继室萧文寿,这位继母对刘裕也不错。因为贫穷,青少年时期的刘裕甚至与东汉末年的刘备一样,不得不以贩履为业;还曾因赌博输了钱不能偿还,被人绑在马桩上惩罚。后来刘裕投身东晋著名的北府军中,当了个下级军官。不久,主将刘牢之命令他率领数十人去侦察敌情,不料突遇数千敌兵。一场恶战,数十人全部阵亡,刘裕也跌坠于河岸之下。敌军准备下岸擒捉,刘裕却毫不畏惧,“奋长刀仰斫杀数人,乃得登岸”(《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
幸亏援兵及时赶到,刘裕便与援兵一起,杀敌一千余人,打了个大胜仗。由于刘裕在与孙恩、卢循起义军作战中屡立战功,不但职位不断提升,还渐渐地控制了一支颇具实力的军队。桓玄篡晋,刘裕起兵讨伐,被晋廷任命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一次刘裕与桓玄骁将吴甫之率领的精锐部队相遇,刘裕“躬执长刀,大呼以冲之,众皆披靡”(《宋书·武帝纪上》),亲手杀掉了吴甫之,又打了个大胜仗。桓玄败亡后,刘裕被封为扬州刺史、录尚书事,控制了朝政。虽然如此,晋廷宗室、荆州刺史司马休之等并不服从刘裕。刘裕不得不率军“西讨”,一次战斗之中,包括刘裕的女婿徐逵之在内的数员大将全部战死。怒不可遏的刘裕亲自披甲戴盔,欲攀登悬崖以杀敌。部将谢晦上前抱住刘裕,刘裕抽剑喝道:“我要杀掉你!”谢晦却道:“天下可以没有我谢晦,不能没有你宋公!”当然,刘裕最终打败了司马休之,翦除了异己力量。可是,这一切,来得容易么!
正因为这一切来之不易,刘裕相当珍惜,他急急忙忙回到都城建康,先是杀掉晋安帝司马德宗,立其弟司马德文为帝,是为晋恭帝;接下来又让司马德文把自己的爵位由“宋公”晋升为“宋王”,宋王宫建在寿阳(今安徽寿县)。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年初,刘裕准备让司马德文把皇位“禅让”给自己。可是难以启齿的话仍然难以启齿,刘裕只得于王宫召集属下官员饮宴欢会。席间,他忽然感叹地对大家说:“当年桓玄篡夺帝位时,政权已经转移。是我首倡大义,兴复晋室。接着又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名遂之后蒙皇上赐予‘九锡’。
可是事物都忌讳盛满,何况我已年迈力衰,地位却如此崇高,怎能保证长久平安呢?我准备把爵位都还给皇上,再回到京都去养老。诸位看看如何?”官员们谁都不明白他的真正意图,只能齐声称赞宋王“功德巍巍”而已。直到傍晚席散,中书令傅亮忽然开了窍,悟出刘裕的真正意图,虽然宫门已经关闭,他仍然敲门请求召见。失望的刘裕立即召见了他,傅亮只是说:“我想回京城一趟。”刘裕心领神会,问:“需要多少人护送?”傅亮说:“数十人就够了。”就这样,刘裕的意图被傅亮准确传递到司马德文那儿。司马德文哪敢不依,于当年六月退位。也就在这个月,刘裕回到建康,宣布登基,改年号为“永初”。就这样,太尉刘裕、相国刘裕、宋王刘裕终于完成了最后的飞越,变成了皇帝刘裕——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宋武帝,其时,他已经58岁了。虽然仅仅两年之后的永初三年(公元422年)五月,60岁的刘裕就一病而逝,可是他心中应该是非常满足的:从此以后,司马家的后代给我老老实实地靠边站,皇帝又姓刘了,这块土地上的最高统治者,将是我刘家的子孙、我刘裕的子孙了!
在家天下的专制时代,如愿以偿的刘裕确实给自己的儿孙们挣得了半个中国的“家产”,他的儿孙们先后成为半个中国至高无上的皇帝。然而,这对于他们刘氏家族来说,尤其是对于刘裕的儿孙们来说,究竟是幸运呢,还是不幸?
(《高处不胜寒——皇帝与他的后妃儿女们》系列之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