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齐来说,永明十一年(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注定是个多事之秋。
除了太子萧长懋因病去世外,南齐的边境也出现了骚动。当年二月,因为与自己的长史刘兴祖不和,雍州刺史王奂索性以刘兴祖煽动山中蛮族,打算发动叛乱为由,将其逮捕入狱。萧赜当然不可能听他一面之词,便命令王奂把刘兴祖押送到建康审问。谁知王奂却害怕事发,在狱中杀了刘兴祖,并谎称他是上吊自杀。
但实情还是被萧赜知道了,愤怒的他派出中书舍人吕文显和直阁将军曹道刚,率领五百禁军前去雍州逮捕王奂。接着萧赜又命令镇西司马曹虎从江陵出发,率军与吕文显和曹道刚所部在襄阳会师。王奂也不准备坐以待毙,在儿子王彪、女婿殷睿等人的建议下准备对抗官军,结果自然惨败。三月乙亥日(二十五日),王奂后院起火,司马黄瑶起和宁蛮长史裴叔业发动兵变,所有主谋都被一网打尽。
之后的日子里南齐的叛乱叛逃事件屡有发生,到了七月,又得到了拓跋宏准备率军御驾亲征的消息。萧赜立刻下诏,动员扬州、徐州的男子入伍,并在各地大肆征兵买马,用以防备北魏大军的入侵。
但不久后南齐最大的问题出现,萧赜的身体健康出现了状况,并且病情严重。为了防止自己病重的消息在此关键时刻引起恐慌,萧赜强撑病体召集乐队欣赏表演。与此同时为了以防不测,萧赜又命萧子良全副武装去延昌殿,为他侍奉医药。萧子良倒也卖力,日日夜夜守在皇宫,至于皇太孙萧昭业则是每隔一天前来问安侍奉萧赜。
不得不说萧赜这个安排是个巨大的昏招,此时给予萧子良这样的岗位和权力,等于是在助长他和他手下人的野心。事实也确实如此,萧子良手下“竟陵八友”之一的王融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王融字元长,出自琅琊王氏,是王导的六世孙,庐陵太守王道琰的儿子。能成为八友之一,足以证明王融的才华,如果安心学术假以时日必定是一代大家。可偏偏此君希望在自己的仕途上有所作为,他曾定下一个小目标,那就是在30岁前可以成为公辅。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此时27岁的王融还只是一个中书郎,这离他的目标似乎还很远。“壮志难酬”的他为此经常发出抱怨,为车前没有八个骑兵开道感到耻辱。
王融也不是那种光说不干的人,当他发现萧赜有北伐的想法时,便果断多次上书希望萧赜采取行动。更为夸张的是王融竟然努力学习骑马射箭,准备有朝一日可以领兵出征。当北魏大军即将前来进犯的消息传来时,萧子良任命王融为宁朔将军,让他主持在东府招兵买马的事。王融办事相当卖力,一下子就召集到了几百名文武双全的勇士。
此番萧赜病重,交给萧子良如此重任,这让王融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在萧赜死后拥立萧子良即位。那么事情的发展又会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