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两朝风云(四五)朝廷大臣对侯景叛乱示警,为什么萧衍姑息纵容?

两朝风云(四五)朝廷大臣对侯景叛乱示警,为什么萧衍姑息纵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说新史 访问量:552 更新时间:2024/4/8 17:39:35

侯景先叛魏后叛梁,对南北朝三国的局势引发了巨大的震动,也使得南朝从此一蹶不振,走上了下坡路。侯景的叛乱对东魏造成的损害还能够勉强承受,但对南梁的损害却是近似于灭国的。侯景的叛乱将整个南梁的门阀士族和朝廷军队卷入其中,陷入了国家大乱的境地,甚至于连都城建康和萧衍的皇宫都沦陷了。这样毁灭性的打击是南梁难以承受的,以助于侯景败亡之后不久,南梁也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侯景叛乱前南梁从地方到朝廷的官员屡次向梁武帝萧衍示警,可萧衍却置之不顾,反倒姑息纵容,以至于酿成大祸。

萧衍对于侯景即将发动叛乱的示警没有放在心上,而且还支持朝廷给侯景输送大量的军用物资,这让读历史的人感到难以理解。很多史书上说是因为萧衍年纪太大,以至于昏庸无能,被侯景的假象所迷惑,所以才铸成大错,最后自己也饿死在皇宫之中。也有的人认为萧衍太过自信,认为侯景几千人马翻不起浪花,却忽略了南梁军队的腐败和懦弱,最终无法阻止侯景的军队。还有一种说法是萧衍宠信奸佞朱异等,而朱异等人又收了侯景的贿赂,才让萧衍做出了错误的决策。从史书上看这些说法似有道理,其实没有抓住中心要点。

那些人说萧衍昏庸无能的,怕不是忘了萧衍是如何起家的。他能后在南齐末年的混战中脱引而出,攻献建康城,废杀萧宝卷,这可不是普通的将领能做到的。即便是北魏雄才大略的孝文帝拓跋宏,对于萧衍的军事和政治能力也是称赞有佳。在侯景叛乱之时虽然萧衍已经老到八十多岁了,但仍旧控制着诺大的朝廷,全国政务还掌握在他手中,怎么能说是昏庸无能?在南梁激烈的门阀士族和寒门庶族争夺权力的过程中,萧衍能凭一己之力压住,可见其远不是昏庸无能的状态。这样厉害的皇帝,又怎么可能被朱异等人所蒙蔽?

至于说萧衍盲目自信,忽略了侯景军队的强大和南梁军队的腐败,这完全是人云亦云的说法。南梁承平已久,其军队战力与开国时期不能相提并论,这是客观事实,但要说面对侯景不堪一击就是胡说八道了。侯景军队本身并不强,逃到南梁时只有八百人,经过准备出兵建康时也只有八千人。这点人数相对于数十万的南梁军队来说是杯水车薪,就算打不过,拖也能把侯景拖死。实际上从侯景叛乱的过程来看,南梁的军队根本不是打不过,而是出工不出力。这不是战斗力的问题,而是南梁军政内讧,各方勤王军队故意放水的结果。

分析当时侯景之乱所处的历史背景来看,这场叛乱完全是萧衍故意纵容而发生的,他的这种操作也是有着自己特殊的政治意图的。在萧衍建立南梁的初年,是得到了各方门阀士族的支持,才登上了皇位建国。但是建国后他一方面任用门阀士族的官员瓜分朝廷权力,另一方面却大肆用寒门庶族的将领掌控军队,比如名将陈庆之等人,这使得双方处于政治上互相制衡的格局。可随着国力的发展,门阀士族越来越强,所以萧衍又大肆推崇佛教,给予佛教超规格的待遇,以此来分化瓦解门阀士族集团对国家政权的垄断。

萧衍是玩权谋之术的高手,他通过寒门庶族和佛教制衡门阀士族,使得门阀士族无法独霸朝廷大权,让他的皇权得以稳固。这种稳固的状态持续了几十年,也让南梁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国力压过了内乱频繁的北魏。可是这种平衡状态在昭明太子萧统去世后就被打破了,也就为南梁的乱局埋下了隐患。

萧统是萧衍的长子,虽然是嫔妃所生,却被立为太子几十年,是萧衍治国理政最为重要的帮手。在治国的态度上,萧统善于平衡各方的势力,不论是门阀士族还是寒门庶族都很支持他。而且萧统在宗教信仰上非常支持萧衍,使萧衍利用佛教分化门阀士族的政策得以实行,南梁才能长治久安。

萧统去世后,本来应该是他的嫡长子南徐州刺史萧欢当储君的。但萧衍考虑到萧欢年幼,而他自己又已经年老,怕自己去世后萧欢无法控制朝廷大局,便改立了萧统的弟弟萧纲为太子。萧纲与萧统不同,他在政治派系和宗教倾向性上都与萧衍有很大的差别。萧衍信奉佛教,而萧纲则喜欢玄学,常常找喜欢玄学的门阀士族谈天说地。萧纲身边也聚集了大量的门阀士族官员,与萧衍所执行的门阀士族和寒门庶族制衡的策略相背离。因此萧纲上台后门阀士族的势力大增,倾向于门阀士族的萧氏宗族子弟也权力大增。

对于这样的政治格局的改变,萧衍是非常不满的,但又不能激烈处置。一方面是因为他年纪太大,如果突然病逝,会引发国家动荡,另一方面是门阀士族势力极大,又有太子萧纲当后台,他不得不慎重对待。在这种背景下东魏发生了侯景叛乱的事情,而侯景也向萧衍送来降表。于是萧衍派贞阳王萧渊明率领十万大军北上接应侯景,顺便夺取东魏北豫州的土地。可惜萧渊明打仗是草包,被高澄派出的慕容绍宗打得全军覆没,还被抓了俘虏。侯景自己也是仓皇难逃,到跑到南梁的寿阳时仅剩八百人。

当时很多官员都上书萧衍,让他不要收留侯景,以免被东魏方面找到出兵南下的借口,唯独奸佞朱异表示反对,支持萧衍收留侯景。很多人据此认为萧衍被朱异所蒙蔽,实际上朱异只不过代萧衍说话而已。萧衍收留侯景也是有着充足理由的,主要还是从政治上考虑的。当时门阀士族和萧纲的势力庞大,朝廷制衡的局面出现偏移看,必须要有反对门阀士族的力量出现。而以陈庆之为代表的寒门庶族将领相继去世买,这让军队的控制权也偏移到门阀士族手中。萧衍收留侯景,就是希望他作为南逃的北方将领,与南方门阀士族争夺军队和政治权利。

萧衍的这种操作在晚年是非常普遍的,也因此招纳了不少从北魏和东魏叛逃到南方的将领。比如大将羊侃、王神念,氐族名将杨大眼的儿子杨华,北魏宗室元法僧、元树、元显达等人。这些北方将领在南方没有根基,只能依靠于萧衍的支持,所以成了他控制朝廷和军队的帮手。侯景在个人能力上远超上述人等,自然更为萧衍看重。借侯景在军事上的力量压制军队中的门阀士族势力,这才是萧衍的真实目的。所以在各地官员纷纷上报侯景即将发动叛乱时,萧衍不但没有先下手为强,还以支持侯景北上讨伐东魏为由,送上大量军用物资。

很多人认为萧衍被蒙蔽了,其实萧衍对侯景的打算也是很明白的。他送给侯景大量军用物资,使得侯景的军队迅速壮大到八千人,足以起兵南下攻打建康。但在他心里这八千人是打不垮南梁的,但却能给门阀士族制造不少麻烦,有利于他控制和改变朝廷中门阀士族独大的政治局势。事实上这个判断并没错,即便后来侯景拥有了十万大军,却也被王僧辩和陈霸先灭掉,这区区八千军队算啥?但是萧衍忽略了一件事情,门阀士族为了争夺国家权力和资源是无所不用其极的,甚至不惜主动出卖南梁首都建康。

侯景起兵叛乱的理由是朱异等奸佞蒙蔽萧衍,这个理由将矛头对准了朝廷中的倾向于萧衍的大臣。而这些大臣正好是门阀士族的对头,门阀士族自然在抵抗侯景入侵的事情上放水。很多官员面对侯景大军不战而降,甚至当了带路党,指引侯景绕过朝廷围剿的军队,直接顺江而下攻打建康。这实际上是门阀士族在利用侯景军队,清除军队中寒门庶族出身的将领,想要逼萧衍就范。萧衍发出勤王诏令后,来自各地的军队都是出工不出力。这里面既有门阀士族将领率领的,也有萧氏宗室的,他们都作壁上观,目的是借侯景之手威逼萧衍。

更过分的是,萧衍的侄子萧正德因争夺太子位失败的仇怨与侯景勾结,让侯景很容易的就攻破了建康外城,使得萧衍陷入了困守皇城的危局。而接受萧衍委托抵抗侯景的太子萧纲和门阀士族是一丘之貉,在很多方面出工不出力,这使得局势变得非常艰难。若不是老将羊侃全力抵抗,建康的皇城都会迅速陷落。后来羊侃病逝,被门阀士族控制的军队干脆一哄而散,于是建康完全落入了侯景的手中。因此从这些历史记载的细节看,侯景之乱之所以闹得不可控制,其实就是南梁内部斗争互相勾心斗角所造成的。

萧衍姑息纵容侯景,其目的是为了借侯景之力消耗门阀士族的力量,有利于他控制军政大权,将朝廷格局恢复到平衡状态。所以他才对门阀士族多次的告警听之任之,任由侯景坐大形成威胁。他相信侯景的军事能力一定能给门阀士族形成困扰,有利于他在政治上打压门阀士族势力。而尾大不掉的门阀士族则更无耻,宁愿背上出卖国家的骂名,也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在围剿侯景上出工不出力,致使侯景彻底在建康坐大,控制了南梁朝廷和十万大军。于是在这种内斗中,侯景之乱终于失控,萧衍困死宫城,南朝门阀士族也几乎被侯景连根拔起。

标签: 萧衍侯景羊侃北魏陈庆之

更多文章

  • 萧衍:贵为皇帝却热衷做和尚,富有四海却因饿身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萧衍,皇帝,侯景,萧宝卷,梁武帝,高欢

    这位皇帝就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萧衍(464年-549),字叔达,南兰陵郡武进县(今江苏省丹阳市)人。他出身豪门,血统高贵,是西汉开国元勋、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他的父亲萧顺之是南齐高帝的族弟。在南北朝的众多帝王里面,萧衍可谓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了。他的一生相当传奇,一是他长寿86

  • 梁武帝萧衍:雄才大略,别具一格,他是开国盛君,最后却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梁武帝,萧衍,侯景,萧宝卷,萧道成,北魏

    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五月,初二日。南朝,南梁,建康皇宫。阴雨天。八十六岁的南梁武帝萧衍有气无力地倚在大殿的柱子上。他已经整整六天水米未进了。萧衍的一头宝锦盘发此时已经散乱地垂在地上,而他宽大华丽的天子朝服也凌乱不堪,满是污渍。此时的皇帝,口干舌燥,头晕眼花,没有一点力气。但任凭萧衍如何呼喊,如何

  • 梁武帝执政初年的南梁情况,萧衍简直就是明君模板里刻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梁武帝,萧衍,陈庆之,梁书

    梁武帝萧衍建立南梁以后,南朝社会逐渐趋于安定,在较长时间内结束了南朝长期以来不断内江的局面,经济也得到了发展。萧衍共在位48年,他是南北朝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较长的一位皇帝。在统治前期,他励精图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内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梁书·武帝纪赞》中

  • 梁武帝萧衍被称为“菩萨皇帝”,几十年不近女色,一直活到86岁

    历史解密编辑:万物解读标签:梁武帝,萧衍,皇帝,萧宝卷

    听多了商纣王、周幽王、夫差等帝王因为美色误国亡国的故事,但不近女色的皇帝你有听说过吗?梁武帝萧衍就是这样一位皇帝。他不仅冷落后宫,不近女色,还酷爱吃斋念佛。萧衍称帝萧衍,是南朝梁政权的建立者。他出生于贵族世家,家境优越,很早就靠门荫制度做了大官。当时的南朝齐政权,因为统治者萧宝卷荒淫无道,朝政混乱,

  • 46岁侯景逼死萧衍后随即请降,高澄:将侯景的妻子剥皮,儿子阉割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侯景,萧衍,高澄,宇文泰,羊侃,高欢,梁武帝,南北朝,军事政策

    慕容绍宗的天罗地网公元547年,东魏大将慕容绍宗在寒山击败南梁统帅萧渊明,斩首数万人,随后长驱直入,逼近首犯侯景所在的涡阳。从占据河南、山东,到沦为过街老鼠,侯景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被王思政和慕容绍宗打得狼狈逃窜,只能在小城涡阳苟延残喘,此时侯景兵不过四万,马不过千匹,粮草紧缺,战斗力衰弱。处于

  • 出家上瘾的兰陵萧氏皇帝萧衍

    历史解密编辑:天天rasion标签:萧衍,兰陵,侯景,萧宝卷,皇帝,高澄

    一、总揽萧衍南北朝齐明帝萧鸾很欣赏萧衍。500年的时候,萧衍讨伐萧宝卷,拥立萧宝融。502年,萧衍接受禅位,建立南北朝时期梁朝。萧衍在位期间恢复了门阀士族的地位,对宗室诸王也十分优待,授予他们实权。萧衍一共在位40多年,在整个南朝的皇帝中,名气是最大的。萧衍非常推崇佛教,548年侯景之乱,萧衍被囚禁

  • 萧衍作为南齐宗室,为何篡位之后,还要改国号为“梁”?

    历史解密编辑:久叔标签:萧衍,萧道成,刘裕,梁武帝,刘秀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埤城镇东城村)人。南朝梁开国皇帝(502年4月30日-549年6月12日在位),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南齐丹阳尹萧顺之之子。和南齐皇帝一样,萧衍也出身兰陵萧氏,所以其可以说是南齐宗室。齐明帝在位时,萧衍担

  • 萧衍宣布起兵后,为何一年的时间里迟迟没有发兵东进?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萧衍,太守,萧宝卷,雍州

    南齐永元二年上半年,南齐经历了裴叔业背叛、淮南重镇寿阳沦陷、崔慧景倒戈、台城几乎被攻陷等大变,所幸豫州刺史萧懿率军击败了崔慧景,让萧宝卷政权危而复安。崔慧景事变后,萧宝卷即晋升萧懿为侍中、尚书右仆射,未拜,又晋升为尚书令、都督征讨水陆诸军事。萧懿一共有九个弟弟∶次弟萧敷、三弟萧衍、四弟萧畅、五弟萧融

  • 侯景叛乱后,将梁武帝困在台城,萧衍的儿子们为何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梁武帝,萧衍,侯景,萧绎,梁元帝

    梁朝太清二年,东魏降将侯景占据寿阳,起兵反叛。侯景起兵之初只有数千人而已,但他善于用兵,在渡过长江后,率军直接包围了梁朝的都城建康。之后,侯景占领建康外城,将梁武帝困在台城。梁武帝有不少儿子,他们都手握重兵,但却不积极救援,最终导致台城被攻破。那么梁武帝的儿子们,为何不肯救他们的父皇呢?梁武帝萧衍有

  • 梁武帝萧衍:不做皇帝,四次出家的长寿老人,最终竟饿死在皇位上

    历史解密编辑:晴朗文史阁标签:萧衍,皇帝,侯景,出家,诗人,梁武帝,萧宝卷,南北朝

    在古代,坐拥天下,成为一言九鼎的皇帝是很多人的梦想。为了争夺皇位,不知有多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用血流成河来形容丝毫不为过。但也有一位皇帝,他先后四次出家为僧,每次都要求大臣们耗费巨额赎金来赎他回宫。他到底是想干啥?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神人”,就是梁武帝萧衍。萧衍出身于南北朝时期南齐的皇亲国戚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