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隐忍250年的复仇?单雄信惨遭李世民冤杀,后世子孙亲手灭掉大唐

隐忍250年的复仇?单雄信惨遭李世民冤杀,后世子孙亲手灭掉大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大分享 访问量:1371 更新时间:2024/2/13 1:31:45

前言

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大唐,一辈子都求贤若渴,但就是这样的一位贤君,却亲手杀害了堪称“小关羽”的猛将单雄信

对于这件事,单雄信的子孙隐忍了两百多年,最后亲手灭掉了大唐,那么这两人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过节呢,为什么李世民要杀害单雄信呢?

猛将单雄信

提到隋唐时期,就不得不想到这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单雄信,公元613年,单雄信与徐世勣前往归附,参与了聚众起义。

当时的隋朝动荡不安,聚众队伍越来愈壮大,而单雄信所在的瓦当势力正是其中的一一支颇有实力的起义队伍,而就在这里,单雄信做出了一件让常人都无法理解的事情。

这支起义军的首领名为翟让,而单雄信和徐茂公则是他的左膀右臂,理应十分可靠。可在公元617年,魏公李密令翟让与敌军王世充交战,双方实力相当,互有胜算。

可是在这个时候李密却听到了一个消息,并且打算除掉翟让,原来翟让的部下王儒信曾劝导翟让去夺取李密的权位,但翟让拒绝了,即使这样,李密依旧不打算放过翟让。

就在李密设计杀害翟让的时候,徐茂公却冲上前护在翟让身前,乞求李密再三思量,可单雄信却做出了与徐茂公完全相反的选择。

背叛与不忠

身为一代大将,相传单雄信能马上舞刀弄枪,如此勇猛的男人,却在李密攻进来时,选择跪地求饶,只求李密能保全他的荣华富贵。

在这样荒唐的举动之下,李密却没有杀他,而是表示十分欣赏单雄信的才能,选择将单雄信收为了自己的心腹。而选择保护翟让的徐茂公则跟随了李世民,至此,两个人彻底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身为一员猛将,单雄信时常带兵与李世民交锋,曾多次有过获胜的希望,也曾数次狠狠的打压了李世民。

或许正是拥有了徐茂公,知己知彼的徐茂公多次为李世民出谋划策,这才能得以让李世民多次在困境中脱身。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民的队伍与实力也在不断的扩大,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兵攻打洛阳等地,单雄信出面与李世民交战,最终战败,从而被李世民关押。

身为单雄信昔日的好友,顾念这以前情分的徐茂公在听到李世民想要杀死所有敌军俘虏时,立马跪地向李世民求情,希望能够饶单雄信一命。

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李世民曾经听说单雄信的故事,他认为即使单雄信有着出色的将领才能,但是确实是十足的小人,如此不忠不义的性格。

即使自己把他收入手下,也难免以后单雄信不会背叛自己,于是立马拒绝了徐茂公的请求。

但是单雄信在听到这一消息时,不仅没有丝毫的惊慌,反而安慰昔日好友,表示自己早就知道自己一定会死。

毕竟自古忠义两难全,徐茂公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向单雄信表示,自己一定会照顾好单雄信的妻子和儿女。

为了让单雄信相信自己的话,徐茂公甚至还割下了自己的一块肉让单雄信吃下,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决心,至此,单雄信慷慨赴死。

虽然徐茂公发过誓一定要保住单雄信的家人,但是李世民却下旨屠杀单雄信满门。

在层层压力之下,徐茂公只好偷偷的将单雄信的儿女藏了起来,抚养长大。

也正是这一个无意的举动,却直接导致后面的唐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唐的覆灭

其实后来,李世民也得知了单雄信儿子的消息,但是身为一代贤君,李世民十分惜才爱才,他并不在意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坚持重用单雄信的子女。

让人可惜的是,单氏一族对于李世民的仇恨并没有因为重用与提拔而烟消云散。

在唐朝晚期,爆发了黄巢起义,而在这场起义中有几个人不容忽视,他们就是单氏的第十一代子孙,单兴,单旺等人。

而就是在这场起义之后,大唐慢慢走向颓败,而这场长达两百五十多年的复仇也正式结束。

总结

从实力上来说,单雄信无疑是一员猛将,可是因为他的不忠不义,最后落得被李世民杀害的下场。而大唐的覆灭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单雄信后代的复仇并不是制造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

其实无论是单雄信的死亡还是大唐的覆灭,造成这些悲剧的产生都蕴含着许许多多的原因,我们看待事情也应该从多方面观察,才能够更好的了解历史的真相。

那么各位又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杀了单雄信,后果有多严重?罗成惨死、大唐差点被灭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秦琼,南唐,隋朝,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程咬金,罗成(虚构人物)

    世人盛赞大唐,连带着隋朝也一并被传颂了起来,如此隋唐交替之间的故事便在民间广为流传,尤其是瓦岗寨的故事。当年,瓦岗寨起义的豪杰们,历经坎坷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犹如《水浒传》中的梁山泊好汉一样,看得让人荡气回肠。可惜的是,随着李密的到来,瓦岗寨逐渐解体,各路英雄好汉纷纷投靠李世民。然而,在这其中却有

  • 唐朝名将单雄信情义无双如关羽,为何200年后其子孙亲手灭掉大唐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关羽,单雄信,王世充,李密,窦建德,李世民

    他是影视剧中情义无双的关羽,是历史中威名远扬的飞将军,是李世民最想要纳入帐下的人,他就是唐初名将单雄信,老家山东菏泽曹县。▲你知道李世民既然想得到他,为什么最后要处死单雄信?▲历史中的单雄信又有什么要命的缺点令后人病垢?▲李世民不顾别人的反对处死单雄信,导致了数名将领战死无数士兵阵亡,甚至断送了唐朝

  • 李世民非要单雄信死,不是因为李世民不爱才,而是因为大势所趋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李密,秦琼,李渊

    点击下方关注 旧闻有新说 京剧名折《斩雄信》(《锁五龙》中的一段)中有一段唱词,大致内容是说,单雄信在上法场前,将其昔日的结义兄弟们,一个个骂得狗血淋头,痛斥他们(徐茂公、秦琼、罗成等人)的种种忘恩负义。所谓时势造英雄,识英雄更重英雄。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尤其是乱世时期,会涌现出许许多多武艺高强、胆

  • 千古明君李世民,出于什么考虑坚持要杀单雄信,徐茂公都救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正一品历史标签:李世民,单雄信,明君,王世充,李密,秦王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这是毛主席对李世民给出的评价,事实上历朝历代,不管是文人学者,还是官员皇帝,都很认可李世民。作为公认的“千古明君”,李世民非常重视法治,并不轻易杀人,如贞观四年,全国被判处死刑的囚犯不过29人。但在李世民还是秦王时,却要坚持杀单雄信,甚至连徐茂公都救不了

  • 为何七省绿林会总瓢把子单雄信一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单雄信,秦琼,程咬金,王伯当,罗成,李世民,绿林,隋朝

    很多人都可怜单雄信一生赤诚待人,最终还悲哀地发现自己相交遍天下,知己才一个半。但想想单雄信当时所处的环境,在他站在众兄弟的对立面,死不降唐,而他的兄弟们追随的人极有可能成为皇帝,自己也将享有从龙之功,荣华宝贵指日可待的时候,仍然有一个半人愿意对他付出真心,这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还

  • 李世民一个遭遇,或被史书篡改:怪不得李世民必杀单雄信!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李渊,太宗,史书,隋朝,李世民,单雄信,尉迟恭,王世充

    公元621年,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举军投降,其中就包括单雄信。然而,即便徐世勣(即 李勣,李世民赐姓,与单雄信是结拜兄弟)极力求情,希望能免除单雄信一命,但李世民不为所动,最终还是处死了单雄信。《资治通鉴》:世勣(对李世民)言雄信骁健绝伦,请尽输己之官爵以赎之,世民不许......(徐世勣)乃割股肉

  • 瓦岗猛将单雄信,为何会惨死?做人,最不能犯的三种错,他占全了

    历史解密编辑:窗前外的红杏标签:单雄信,李勣,李密,王世充,李世民,秦琼

    说隋唐,就没法绕开瓦岗山!尤其是李密,接过老大位置后,瓦岗山势力很快进入到了全盛时期。只说瓦岗猛将,除三元老中的翟让、单雄信和李勣(徐茂公原型)外,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罗成原型)、裴行俨(裴元庆原型)等全部到位。但这些猛将中,谁才是瓦岗第一猛将?答案便是单雄信!因为秦琼和李勣是在归降李世民后,才爆

  • 单雄信:隋末战力天花板,为何被李世民处死?两人真有杀兄之仇?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李密,李渊,秦琼

    历史上真实的单雄信,可以说和演义小说里描写的基本一致。不过,史书上对于单雄信的记载,并不是那么详细。所以在很多细节上,民间就进行一定程度的创作,让演义小说当中的那个单雄信,变得更加有血有肉。单雄信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就是那个今天在网络上被大众调侃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的曹县。对于单雄信的家世,史学

  • 单雄信被杀时,大骂结拜的秦琼等人,为何只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秦琼,程咬金,单雄信,李渊,秦叔宝,李世民

    单雄信是隋唐里真正的英雄好汉,他仗义疏财,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忠孝两全,虽然最后被唐朝用计擒获斩杀,但单雄信却铁骨铮铮,宁死不屈,虽死而无惧,是他英雄气概的最好诠释,和人生最完美的结局。话说单雄信祖籍山东菏泽,爷爷名叫单登,少年时拜师东岳泰山金光真人,学得一身绝世武功,后投奔北周宇文氏手下做了大将,

  • 李世民一生求贤若渴,却为何杀了单雄信?5年后才知李世民太精明

    历史解密编辑:白衣无言殇PLUS标签:李世民,单雄信,李勣,王世充,李密

    公元621年,对于大唐来言,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李世民率军,一举干掉了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大强悍的竞争对手。“隋失其鹿,群雄并逐”的格局,在这一年变成了唐朝的独执牛耳。但高兴了没多久的李世民,很快就遇到了件麻烦事,如何处置王世充手下头号名将单雄信。对于王世充和窦建德,李世民根本不必过于操心,更不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