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相信大家一定都十分的熟悉,而这句诗是讽刺晚唐时统治者昏庸的生活,但同时也是南陈被灭的真实写照。
当时陈后主也是在声色犬马中稀里糊涂被隋朝灭了国,而这也要仰仗大将贺若弼的瞒天过海之计。
在公元588年,已经平定了北方的杨坚决定发兵南下,希望可以一举灭掉南陈,实现全国统一的霸业。当时杨坚的实力远胜于南陈,但是苦于两者之间有天堑长江从中阻隔,所以想要打下南陈也绝非易事。
在这一年的秋天,隋文帝派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分别率领三路大军分头向江南进军。
此时的南陈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可是陈后主陈叔宝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旧沉迷于享乐。
此时朝中的大臣纷纷劝他做好迎战的准备,可是他仗着有长江天险,并没有将对方放在眼里,更是做了一个荒唐的举动。
他不仅没有向重要的军事据点增派兵力,反而要将镇守在江州和徐州的两个儿子调回京城,原因竟然是让他们帮自己在春节的时候出风头。
原来当时他为了可以在刚刚投降的后梁百姓面前展现自己的实力,不仅让自己的儿子回京,更是让他们带回了驻防的战船。
而此举更是让南陈本就薄弱的防御又弱了一层,很多大臣这个时候也纷纷进言,希望他可以增派战船到京口和采石两个战略要地。
不过这个时候却有人进献谗言,说此时如果调战船回去,那么不仅春节没有排场,还显得自己为战先怯,所以这件事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而此时隋军的先锋已经来到了京口和采石,此时他们发现浩荡的长江之上丝毫不见对方战船的踪影。
京口北岸的隋军主帅是贺若弼,虽然他是一个武人出身的将领,但是在率军之际他十分的冷静,也善用计谋。
起初他还以为对方有什么特殊的安排,所以让部队按兵不动,之后他大概了解对方的情况之后,也没有趁机进攻。
他决定将计就计,在如今的基础上继续麻痹敌人,让他们彻底放松警惕,这样才能保证可以一击致命。
所以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隋军先是卖掉了军队中的老马,之后用这些钱买了很多的船只,但是他将这些船都藏了起来,江面上只留下了一些他故意放在那里的旧船。
对面的南陈将士看到隋军只有一些破旧的小船,自然没有将这样的敌人放在眼里,因为想要靠这样的船渡过长江无异于痴人说梦。
随后贺若弼又要求手下的士兵在换岗的时候一定要摇旗呐喊,起初对面还以为他们要进攻,还赶忙组织防守,之后他们也知道这只是虚张声势,便习以为常了。
除了换岗时的摇旗呐喊之外,贺若弼还经常组织士兵打猎,声势十分浩大,之后这边无论有多大的动静,对面的守军也习以为常了。
这个时候他觉得时机已到,于是挥师渡江,对面的守军疏于防备,很快就溃不成军,要塞京口就这样被轻松夺下。
其实当时京口刺史萧摩诃也是一代名将,可是在对方进攻的时候,他也正好被叫回京城参与春节活动。
所以当时要塞京口可以说是毫无防备,更为夸张的是京口已经失守,京城的陈后主还不知情,这也是因为他们全部都被贺若弼瞒天过海的计策蒙蔽了。
而与此同时,韩擒虎也顺利攻下了采石,两个要塞失守,长江天险已经难以发挥作用,这个时候陈叔宝才想起来着急,连忙派兵前去阻挡。
可此时为时已晚,隋军渡过长江之后势如破竹,兵锋所至之处,南陈的军队根本难以抵挡,很快隋军就杀到了都城脚下。
其实在隋军攻破京口之后,萧摩诃就申请出战,但是被皇上拦下,后来他多次请战也都被拒绝,知道都城即将告破,他才得以率军出击,陈叔宝的昏庸可见一斑。
而在当时他为了抵挡敌军,竟然还重金招和尚、道士和尼姑上阵杀敌,有这样的君主,南陈又怎能不亡。
而此次隋军可以顺利灭掉南陈,贺若弼的瞒天过海之计也是居功至伟,而这次胜利也让杨坚成功统一了全国,结束了国家300多年的分裂历史。
参考资料:《隋书》
了解更多历史故事,欢迎关注钧儒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