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宇文泰、宇文邕给杨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隋文帝统一仍用近十年

宇文泰、宇文邕给杨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隋文帝统一仍用近十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失忆的蝴蝶PLUS 访问量:2246 更新时间:2023/12/6 22:32:43

杨坚能在短短的四个月统一分裂280余年的中国,说出来杨坚自己都不敢相信!

但如果说历代皇帝中有谁是上天的幸运儿,那么只有杨坚一人,杨坚运气好的让某个人嫉妒的要命,并且这个人还是后来的天可汗李世民。能让李世民妒忌的人不多,杨坚可以排在第一位。以至于千古名相房玄龄都要昧着良心说:“主上本无功德,以诈取天下!”语气里都透着浓浓的醋味。

虽然杨坚不是在短短四个月中就统一了天下,但相对很多开国皇帝来说,他得这个天下还是太容易了一点。所以说运气极好。要说杨坚的好运气,这必须要从北周开始说,就因为杨坚窃取的是北周的天下。

北周的建立,权臣争权夺利的结果

曹操的曹魏,到司马懿谋权,再到司马炎的晋朝,虽然不是同姓,但国家好歹也是统一了,天下分久必合。但可惜的是,司马炎的晋朝也不是一个长寿的王朝。司马炎本身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开国君主。他驾崩没多久,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西晋就彻底灭亡了,变成了五胡十六国和东晋。

五胡十六国的意思就是,在当时的北方,有大大小小非常多的国家。而南方则是司马炎的没有死绝的后人,跑到南方建立的一个偏安政权。

这个时候国家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个人的成功也充分体现了什么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帝王将相今天风光明天死亡,有点变幻无常。

拓跋焘

直到元嘉十六年(439年)拓跋焘灭北凉建立了北魏,这才算消停一些。130年,从“八王之乱”到北魏灭北凉,北方才真正的实现统一,这时候东晋也早被刘裕干掉。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当然北魏建立离杨坚出生还是有很长的时间,长到还有101年。但北魏很重要,因为后来的北周正是北魏分裂而成的。到了北魏孝武帝元修继位的时候,已经是中大通四年(532年)。而立元修为皇帝的权臣,就叫高欢。

孝武帝元修就是一个傀儡,高欢才是北魏背后真正的掌权者。但元修是一个有才华有志向的傀儡,所以他还想挣扎一下。就因为他这一次挣扎,才会出现后来的北周。如果他不挣扎,估计没北周什么事,天下都是高欢的。

于是他就私底下找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贺拔岳。这时候还没有宇文泰什么事!

宇文泰当时还跟着这位关西大邢台贺拔岳。贺拔岳既然跟孝武帝搭上了线,就要做完全的准备,就派宇文泰去看一下高欢。宇文泰还真是一个人才,看了高欢回来对贺拔岳讲了一番话:“高欢非人臣也。逆谋所以未发者,惮公兄弟耳。然凡欲立大功、匡社稷,未有不因地势、总英雄而能克成者也。侯莫陈悦本实庸材,遭逢际会,遂叨任委,既无忧国之心,亦不为高欢所忌,但为之备,图之不难。今费也头控弦之骑不下一万,夏州刺史斛拔弥俄突胜兵之士三千余人,及灵州刺史曹泥,并恃其僻远,常怀异望。河西流民纥豆陵伊利等,户口富实,未奉朝风。今若移军近陇,扼其要害,示之以威,服之以德,即可收其士马,以实吾军。西辑氐羌,北抚沙塞,还军长安,匡辅魏室,此桓文举也。”

宇文泰的话主要有三点:第一,高欢肯定会反,但现在他现在还没有完全掌控局面。所以他需要时间。第二,贺拔岳兄弟的势力在关中影响非常大,如果扼守潼关,分疆裂土绝对可行。第三,关中周围都是少数民族,非常容易收服。

齐桓公

并且宇文泰最后还总结,如果收服了关中平原周围的少数民族,增加了兵力和地盘,这样辅佐魏室,就可以像春秋时代的齐桓公一样了。

要说人的野心是一步步跟着形势走出来的。本来宇文泰全心全意的想辅佐贺拔岳成就齐桓晋文之霸。但没想到的是形势变化之快。

首先没有想到的是,贺拔岳竟然被合作伙伴“侯莫陈悦”弄死了。没办法,宇文泰冒着生命危险去军中,靠着自己的好口才,稳定了贺拔岳的军队的军心,当然也顺利地接替了贺拔岳的位置。变成了关中地区实际的老大。

宇文泰

第二个没想到是,孝武帝元修竟然带着文武大臣半夜从洛阳逃跑了。不仅宇文泰没想到,高欢也没有想到。等到高欢反应过来,宇文泰已经把孝武帝元修接到长安了。

就这样,本来没戏的宇文泰,硬是从主角高欢那里抢来了一半的戏份。有了孝武帝在手,宇文泰光明正大的分走了原来属于高欢的一半土地,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然后宇文泰死后,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就当了皇帝,成立了北周。北周来自于西魏。

北周武帝,雄才大略却如此短命的皇帝

北周武帝宇文邕,这个只比杨坚大两岁的天才皇帝,原本根本没有皇帝命的。也是命运一步一步威逼的结果。

北周的创立者宇文泰是一个非常侥幸的成功者。北魏权臣高欢算计了大半辈子,最后只得到北魏的一半土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像打麻将,高欢停头很长时间了,没有自摸。宇文泰刚刚停头就自摸了。所以高欢下半辈子一直在攻打宇文泰,就是因为太气愤了。

但宇文泰也是有难处的。这个难处就是宇文泰的寿命。一切都好像是上天的安排,宇文泰好不容易坐稳了位置,结果生命到了尽头,而他的儿子们都还未成年。

这时候的天下就是军阀混战,谁也不敢相信别人。宇文泰选择相信他的侄子宇文护,这个一直跟随他的自家人。把几个儿子托付给了宇文护。

宇文觉

宇文护就把宇文泰的三儿子宇文觉立为皇帝,时年十六岁。虽然宇文觉是皇帝,但一切肯定是宇文护说了算。这让宇文觉很不满意。

不满意的宇文觉就开始想办法,他的办法和康熙皇帝一样,弄几个少年在身边练武,好趁机弄死宇文护。这说明宇文觉还是很缺乏政治智慧。

宇文觉没有想明白的问题是:宇文泰为什么要宇文护来当这个主事的?宇文觉可能年龄太轻,从来没有想过。唯一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宇文护能镇得住场子。也就是宇文护受到很多人的拥护。

宇文觉找的人越多,就有更多的人向宇文护告密。所以在一个叫张光洛的人执着告密下(宇文觉被张光洛坑了两次),宇文护对宇文觉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很快抓住宇文觉的把柄,先把宇文觉废了。废掉以后暗中找人弄死。

小的不行立大的,反正宇文泰儿子多。这一次宇文护改变了策略,立的是宇文泰的大儿子,宇文毓。这时候刚刚23岁。所以宇文护的意思非常明显了。他第一次立十六岁的宇文觉就是为了方便控制。结果不如意就废了宇文觉。这次盯上外表文弱的宇文毓,就是因为这个应该好控制了吧。

宇文毓

结果还是不能如愿,宇文毓表面上看文弱,其实心中非常有主见。宇文护也是控制不住。这次不好再废,宇文护还没有掌控整个朝局的能力。于是宇文护就通过厨师下毒,把宇文毓毒死了。然后立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宇文邕为皇帝。

从太平二年(557年)立宇文觉,不到一年废掉宇文觉。同年又立宇文毓为皇帝,到天嘉元年(560年)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皇帝。宇文泰虽然儿子多,但也给宇文护弄死的差不多了,再立一两次就没了。

无论如何,十七岁的宇文邕当了皇帝。有了两个哥哥死亡的沉痛教训,宇文邕是步步小心时时在意,对宇文护从来不说一个不字。并且还想方设法讨好宇文护,不光宇文护,上至宇文护的老娘,下至宇文护的大小老婆的儿子,宇文邕一律是加官晋爵,想方设法优待。搞得宇文护很放心,也很高兴,终于不用再换皇帝了,终于找到一个识相的。要知道以宇文护的实力,换皇帝都得罪了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

周武帝宇文邕的韬光养晦,让宇文护更加忘乎所以,非常嚣张,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更多的是宗族里的人。这些人对宇文护意见非常大,都暗中向周武帝靠拢。宇文直就是其中一个。

宇文邕韬光养晦装了12年,在12年间对宇文护言听计从,比对他老子都尊敬。这才让宇文护对他放心。宇文邕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太建四年(572年)的一天,宇文护进宫的时候,宇文邕面带忧色对他说:“太后春秋既尊,颇好饮酒。诸亲朝谒,或废引进。喜怒之间,时有乖爽。比虽犯颜屡谏,未蒙垂纳。兄今既朝拜,愿更请。”

宇文邕

宇文护根本没想太多,再加上宫里宫外都是自己的人。就答应了宇文邕的请求。宇文邕还拿出自己写的《酒诰》让宇文护读给太后听。宇文护更加放心。

到了太后的寝宫,“护既入,如帝所戒,读示太后。未讫,帝以玉珽自后击之,护踣于地。又令宦者何泉以御刀斫之。泉惶惧,斫不能伤。时卫王直先匿于户内,乃出斩之。”

周武帝隐忍了12年的时间,终于干掉了宇文护,真正掌握了权力。开始了他的宏图大志。

周武帝生性节俭,并且志向远大。凡事亲力亲为。他的一系列政策使北周的经济迅速繁荣。更厉害的是,周武帝仅仅花了两年时间就灭了高欢的北齐,统一了整个北方。

灭了北齐的周武帝更是盯上了当时非常强大的突厥。更是在太建十年(578年),亲率五路大军进攻突厥,打得突厥人闻风丧胆。可惜的是,在北伐途中,周武帝患病。回到洛阳后病崩,时年仅仅36岁。

宇文赟不到两年时间把自己玩死,把大好河山给了别人

周武帝宇文邕雄才大略,志在天下。所以对他的继承人宇文赟要求也分为严格。在教育上也没少下功夫,甚至不惜体罚。但有种人就是无论你怎么培养,他也不可能成才。可惜的是,皇太子宇文赟就是这种人。“帝之在东宫也,高祖虑其不堪承嗣,遇之甚严。朝见进止,与诸臣无异,虽隆寒盛暑,亦不得休息。性既嗜酒,高祖遂禁醪醴不许至东宫。帝每有过,辄加捶扑。尝谓之曰:‘古来太子被废者几人,余儿岂不堪立耶。’于是遣东宫官属录帝言语动作,每月奏闻,帝惮高祖威严,矫情修饰,以是过恶遂不外闻。”周武帝的望子成龙,反而招来宇文赟的无限怨恨,以至于周武帝驾崩的时候,宇文赟装都不愿意装一下,《资治通鉴》记载:“大行在殡,曾无戚容,扪其杖痕,大骂曰:‘死晚矣!’”

杨坚

周武帝虽然隐忍了十二年,但是一直都没有闲着。他留神全天下的人才。并且悄悄提拔着这些人才。所以他一掌控大局,他手下马上人才辈出。无论是宗族还是朝臣,周武帝身边有很多一流的人才。比如宗族里面的齐王宇文宪,军事能力远超一般人。大臣之中更多,杨坚、司马消难等。

宇文赟“嗣位之初,方逞其欲。大行在殡,曾无戚容,即阅视先帝宫人,逼为淫乱。”没有别的才华,对人才的打压做到非常及时周到。他首先盯着的就是周武帝最信任的齐王宇文宪。想方设法把宇文宪弄死。

弄死宇文宪之后,宇文赟又盯住了杨坚。有一次他见杨坚之前,他告诉手下的侍卫,只要杨坚脸上稍有变化,就立即杀掉杨坚。可惜的是,无论他怎么说,杨坚永远是那副谦卑的姿态,没有任何变化。没有给他任何机会。

他一看杨坚不为所动,就对他的皇后杨丽华发脾气,家暴。甚至不惜要废掉杨丽华的皇后身份。杨坚还是没有任何反应。是杨坚的老婆独孤伽罗跪在他的门前,磕了一晚上的头,才让他稍稍动心,没有废掉杨丽华。

别的大臣就更不用提了,极度不自信的宇文赟根本不相信任何人。所以他用各种比较奇特的办法,把宗族和朝臣威胁个遍。刚侍奉过明主周武帝的朝臣,马上对这个宇文赟失去了希望。这无形中给杨坚后来拉拢朝臣铺好了路。

宇文赟

宇文赟在外面天天吓唬大臣,回到家里就贪图享受。周武帝是一个比较节俭的皇帝。但再节俭也是皇帝。但宇文赟认为他爹住的宫殿丢他的脸。他要盖新的,他要盖大的,他要住最豪华的宫殿。于是就开始大兴土木,征调民工几百万人。宫殿修得急,以至于每天都有很多民夫死在路上。

宇文赟喜欢美女,于是官员们从全国找美女,只要有点姿色的,不管是大臣的女儿还是老婆,都被宇文赟弄到后宫。后来以至于宇文赟认为一个皇后不够,他要有五个皇后。很显然人太多连封号都不够了。

玩得已经有点疯的宇文赟觉得当皇帝都太碍事,影响他和美女美酒相处的时间。于是他把皇位传给他还在吃奶的儿子,自封自己是周天元。天天呆在宫殿里和美女喝酒玩乐。好不容易清醒的时候,杀两个大臣玩一下。

宇文赟当皇帝的那一年是太建十年(578年),他只有19岁。当了两年的皇帝后,夜夜做新郎的周天元终于把自己身体玩坏了,在太建十二年(580年)驾崩,驾崩的时候仅仅二十二岁。不节制的完全按照自己的欲望生活的周天元宇文赟,仅仅两年时间,一个练过武,身体强健的年轻人,就让酒色毁掉自己的身体,就这样驾崩了。

他的驾崩让周武帝打下的大好河山突然失去了主人。更重要的是,他是得罪了全天下人后才驾崩的。更要命的是,他的儿子才八岁。

北周形势图

所以说宇文赟很重要,如果他贤明有为,北周就可以有光明的未来。可惜的是,他是做尽了坏事以后走的。

杨坚,命赖不能怪社会,命好必须有才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杨坚是接了周武帝宇文邕的班。但其实杨坚只比宇文邕小两岁。所以,宇文邕受的苦,杨坚也受过。

杨坚的父亲是随桓公杨忠,所以杨坚出身好,又能力超群。不仅周武帝看见了,宇文护也看出来了。

于是宇文护就拉拢杨坚。杨忠就告诉杨坚,现在别看宇文护权倾朝野,将来怎么死还不一定呢!于是杨坚就装傻充愣,不搭理宇文护。

光大二年(568年),杨忠去世,杨坚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变得位高权重。而这个时候距离周武帝干掉宇文护还有四年。这四年绝对是杨坚煎熬的四年。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宇文护弄死。好在杨坚生命力坚强,无论是下毒还是暗杀,都像杨树苗一样坚强地活下来了。活到了周武帝掌权的时候。

其实周武帝的时候,才是像杨坚一样的这些人才想要的时代。皇帝志存高远,对待人才倍加珍惜。“武帝聘高祖长女为皇太子妃,益加礼重。齐王宪言于帝曰:‘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帝曰:‘此止可为将耳。’内史王轨骤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帝不悦,曰:‘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高祖甚惧,深自晦匿。”可见周武帝的旷达。如果没有宇文赟,杨坚会老老实实做一个上柱国。但命运从来都是不按常理出牌。周武帝年纪轻轻竟然驾崩了。

杨坚

就这样,杨坚刚刚在周武帝手下过了两天好日子,又掉进了周天元宇文赟的冰窟窿。

杨坚在周天元宇文赟手下是备受煎熬。比宇文护时代更是艰难一百倍。以至于他挖空心思找到当年的同学,内史大夫郑译,求郑译帮忙找个机会外放,到地方去做官,远离周天元宇文赟。

郑译也给他找了一个职位,正准备去的时候,杨坚的脚犯病了,走不了路,没去成。但正是这个时候,宇文赟犯病了,把他的宠臣刘昉和颜之仪叫进来,准备嘱咐几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不能说话了。

让宇文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时候位高权重,深得人心的外戚只有一个,他的老丈人,他一直想杀的杨坚。

这时候不用杨坚出面,刘昉和郑译等不约而同地都想到要杨坚出来辅政。因为杨坚的女儿杨丽华是皇后娘娘。并且杨坚和他们关系都不错。

这时候杨坚假惺惺推辞几句也是应该的。但无法改变不了事实,杨坚成立辅政大臣,成了手握实权的第一号人物。

杨坚

命运就是这样,上一秒还在惶恐不安,而下一秒就是掌控天下命运。刚刚有一点志得意满,马上听到的消息又是到处造反。虽然有周天元宇文赟的祸害,但杨坚的帝王之路却不会一帆风顺。

杨坚要想坐稳辅政大臣的位子,首先面临着几个问题:第一,以周武帝的雄才大略怎么会想不到今天的局面,所以宇文家族有很多王在各地带兵。第二,宇文泰的侄子相州总管尉迟迥手握重兵在旧齐地虎视眈眈。并且齐地刚刚征服,变数很大。第三,关中的后花园蜀地也不安分,也传来叛乱的消息。

杨坚非常有才,他借着嫁公主的机会,把宇文家族带兵的王爷先诓回了京城。然后控制住。但没想到宇文泰的侄子尉迟迥很快造反。身为相州总管尉迟迥自以为是北周的重臣宿将,他才是应该辅政的人物。看到杨坚竟然偷袭了大权,心里非常不服。于是举兵东夏。更没想到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相继起兵响应。四川果然如所料的也造反了,对杨坚来说局势非常艰难。

烽烟四起,要是一般人早就慌乱了。杨坚没有,杨坚不仅自己有军事才能(太建七年(575年),杨坚率水军三万,于河桥大败北齐的军队),并且杨坚还会用人。并且用人的能力远超他的军事才能。而这次平定尉迟迥的叛乱,就是杨坚用了一个人,高颎。

这时候的高颎还不是名震天下的大隋名相。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但杨坚就看到了高颎的才华。把高颎派到韦孝宽军队里做监军。韦孝宽是一代名将,但在平定尉迟迥之战中,高颎无疑是据头功,展现出来了杰出的军事天赋。

韩擒虎

包括后来的平定陈朝的不世名将韩擒虎、贺若弼。都是杨坚一手发掘的。

要说杨坚命好,他的前面出了一个雄才大略的周武帝,给北周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现在这些人才全成了杨坚的助力。

杨坚从太建十二年(580年)平定叛乱开始坐稳辅政大臣的位置,到太建十三年(581年)接受北静帝的禅让,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从臣子到皇帝的华丽反转,充分证明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未来变数无穷。

虽然杨坚此时成了皇帝,也手握雄兵,但杨坚并没有急着统一天下,他首要做的是休养生息,选拔任用人才。这样一等就是8年。

直到八年后的开皇九年(589年),实力雄厚的大隋才派名将韩擒虎,贺若弼率五十万大军,在千里防线突破长江,灭掉了昏庸混乱的陈朝。完成了天下的统一。

所以杨坚虽然命好,完全继承了北周的衣钵,但统一天下还是一件很难的事。以杨坚的命好和雄才大略,也要耗了九年时间。如果算上继承他父亲的爵位,还不止这个数。

杨坚

综上所述:但从杨坚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统一天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杨坚命好,有宇文泰,甚至周武帝给他打了一个很好的底子。就这样杨坚还是花了近十年的时间。

这其中还包括了杨坚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才能。杨坚的“开皇之治”堪比“贞观之治”。在杨坚的治理下,大隋之富让后人向往。杨坚时代存储下来的粮食,到隋炀帝灭亡还有。可见杨坚治理国家的能力有多强。

但可惜的是杨坚犯了和周武帝一样的错误,没有选好继承人。以至于强大的隋朝仅仅过了38年就灰飞烟灭了,让人可惜!

发布于:山东

更多文章

  • 关陇集团遭遇解体危机,我叫宇文泰,关陇集团第二任“大佬”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宇文泰,高欢,侯景,尔朱荣,丞相,平定

    我正坐在安定传舍之中,站在我面前的是个跛子,他叫侯景,一个让人看见就倒胃口的人。此时他正春风得意地奉着大丞相高欢的命令,带着数十随从,前来接管前不久遇刺身亡贺拔岳的部队。“宇文左丞的威名,在下时有耳闻。对左丞仰慕已久。没想到在此能见到左丞,真是三生有幸啊。”侯景拱着手说着客套话,却显露出一副志得意满

  • 曹操,司马懿,宇文泰,高欢,中国古代四大枭雄,怎么排名次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曹操,高欢,司马懿,宇文泰,南北朝

    曹操,司马懿,宇文泰,高欢,中国古代四大枭雄,怎么排名次高欢VS宇文泰南北朝是我们国家最动乱的年代,也是枭雄辈出的年代。高欢和宇文泰就是这年代里最杰出的两个枭雄!即使是纵观中国历史,这二人也是数得着的人物。若将这二人比较起来,他们一样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宇文泰更长于军事,高欢则在用人上更胜一筹。先

  • 两朝风云(五四)宇文泰的托古改制,为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宇文泰,高欢,北魏,尔朱荣,元修,北魏孝文帝

    南北朝时代是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正是因为这次绵延数百年的民族大融合,才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在这次民族大融合中,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帝王,而西魏权臣宇文泰则拥有仅次于拓跋宏的功勋。很多历史学者认为,宇文泰的托古改制是西魏和北周由弱到强的开始,也为后来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这

  • 宇文泰:堪称南北朝时期的曹操,到死都没有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宇文泰,曹操,高欢,宇文护,汉献帝,西魏

    在古代历史上,曹操是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东汉末年,曹操迎奉汉献帝刘协,这让东汉朝廷不至于继续颠沛流离下去。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基础上,曹操消灭了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腾、韩遂等诸侯,为曹丕登基称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对于曹操来说,到死都只是魏王,而没有登基称帝。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本

  • 宇文泰为什么会把权力交给侄子宇文护,而不是给自己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宇文护,宇文泰,皇位,诸葛亮,史书

    宇文泰是西魏的权臣,他是众人眼中优秀的军事家。但令人错愕的是,宇文泰竟然没有把权力交给了他的侄子宇文护,而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宇文泰无论是谋略还是智商都是顶尖的,要不然他也不会成为顶尖的军事家。而且他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意识处于清醒的状态,不存在被人诱导的情况,这说明宇文泰选择宇文护,

  • 为什么说高欢不如宇文泰?双雄惨烈的五战,宇文泰3胜2平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高欢,侯景,北魏,西魏,五战,宇文泰,尔朱荣,南北朝

    说起历史上精彩的双雄战,除了楚汉争霸以外,东西魏高欢与宇文泰的双雄争霸应该是最精彩的,只不过因为没有司马迁这样的史家大神为之润色,显得不太出名罢了。两者的发家史高欢,祖籍渤海蓨,名贺六浑。他的祖父高谧曾为北魏侍御史,因为触犯法令被迫举家迁到怀朔,怀朔是鲜卑人的聚居地,高欢从小就跟着祖父来到这里,自然

  • 看西魏掌权者宇文泰如何以少胜多,多次挫败高欢进攻,展战神之名

    历史解密编辑:小爱历史说说标签:宇文泰,高欢,西魏,侯景,大将

    随着第一次东西魏大战落下帷幕,宇文泰获得了此战的最终胜利,使得士气高涨,军队实力也再次有所增强。面对这一切,宇文泰丝毫没有感到骄傲,反而更加沉淀下来发展军队势力。但高欢可没有给他发展的时间,在公元537年,高欢卷土重来,亲自带领军队再行发起进攻。在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的情况之下,宇文泰及时听取手下的意见

  • 在《周书·文帝》中,通过哪3件大事,刻画宇文泰乱世忠臣的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掩面说我心倳标签:宇文泰,周书·文帝,高欢,北魏,周书,周文

    一般而言,王朝的建立是从接受前代王朝禅让,或者通过暴力手段实现彻底取代为起点,以新帝登基为标志的。但在正史书写中新王朝的起元却往往不若如此,其中很多都是从本王朝尚未功成之时的“创业之主”开始书写的。如:《周书》是将创业之主文帝宇文泰立于本纪之首的,且用了两卷的内容来进行书写,远远超过北周真正的建国之

  • 中原有点小,容不下两个枭雄,两个政权,宇文泰与高欢的宿命对决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宇文泰,高欢,尔朱荣,北魏,曹操,孝庄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北魏末年,为了争夺对北方的统一,两个开国皇帝宇文泰和高欢打的不可开交,但宇文泰这家伙是被动应战的,老是被打。当他知道高欢死了直接喜极而泣,可见这孩子这些年是过的有多憋屈。同朝为官要说起两人的结缘,就得从两人都在尔朱荣手下当官说起。北魏末期,怀朔镇镇兵鲜于修礼率领北镇流民

  • 北魏最后一位皇帝,先被高欢挟持,后被宇文泰弑杀!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宇文泰,高欢,北魏,汉献帝,皇帝,北魏孝文帝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朝代。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公元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公元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称帝。公元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