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可法能力如何,究竟有什么功劳?专家:重大决策几乎全错!

史可法能力如何,究竟有什么功劳?专家:重大决策几乎全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趣故史 访问量:3775 更新时间:2024/1/30 22:54:00

历史上的史可法坚贞不屈,壮烈牺牲于扬州城,谱写了一曲英雄悲歌!从史可法死去的那一刻起,他就成了时代的楷模,先被南明大加宣扬,后被乾隆重点表彰!总之,历史上的史可法,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都大力称赞此人,于是他就成了一代完人!

关于史可法的历史名声,主要是民族气节和宁死不屈的精神,本就不多说了,总之好的一塌糊涂!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史可法能力如何,究竟有什么功劳?对于这一问题,南明史专家顾诚在《南明史》中评价:在军国重务(重大决策)上,史可法几乎全部错误!

或许,有朋友认为,这么说是哗众取宠,故意博取眼球,是对英雄的不敬。笔者认为,史可法的错误,并不妨碍他让人尊敬的历史地位!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不能因为某种原因,而故意扭曲真相!

在崇祯年代,史可法寂寂无闻,几乎没什么值得称道之事。自成进京,崇祯驾崩,南明建立的前后,史可法地位急速上升,是南京第一人(除了皇帝之外)。南明建立之后,史可法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职位越大,责任越多,然而史可法可能不称职!

关于史可法的错误,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错误,一个比一个致命!尤为重要的是,这三点也是导致南明崩溃的关键!因此,作为一个顶级官员,史可法对南明的崩溃,负有关键责任!

第一,策立新皇的错误!马士英提出福,东林党提出潞王,结果史可法又提出桂王,导致南明党争更加激烈!更为重要的是,作为陪都南京的兵部尚书,史可法却犯下致命错误,导致江北四镇干涉皇帝策立,明朝武人第一次干政,最终史可法大权旁落!

第二,战略眼光的错误!当时,中国有三股势力,即:南明、起义军、清军!然而,史可法却看不到谁才是真正的敌人,而提出了“联虏平寇”!结果大家都知道,清军得到了缓冲准备时间,可以从容先除掉李自成,然后再南下!史可法忘记连金灭辽、连蒙灭金的教训了!

第三,军事能力的问题!史可法以督师的身份,经营江北近一年时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结果清军一到,江北四镇投降了三镇,扬州战役也没有组织起有效抵抗,导致扬州不到一天就宣告失守。可以说,在军事能力上,史可法一无是处!

坦率的说,史可法为官清廉,在紧要关头为了民族大义而宁死不屈,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史可法有拯救黎民百姓的职位,却没有做出正确之事,只是把他自己推进了千古英烈的“忠烈祠”中,从而大名远扬!或许,后人应该:敬其忠烈,痛其无能!

对于史可法,顾诚评价更尖锐了一些,他指出:把史可法捧为巨星(忠烈之巨星),无非是因为他官大(当时,坚贞不屈的义士数不胜数)。孰不知官高任重,身系社稷安危,史可法在军国重务上决策几乎全部错误,对于弘光朝廷的土崩瓦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更多文章

  • 史可法如果早早放弃抵抗,自己杀身成仁,清军还会血屠扬州吗?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史可法,清军,扬州,马士英,明朝,清廷

    这是一个无比沉重的话题,沉重得很多人都不愿意去面对。迄今为至,还有一些人怀疑 这个扬州十日到底存不存在。其实,这个并没有太多疑问。明清争锋的六十多年时间里,从努尔哈赤的后金时代算起,从辽东半岛杀人算起,到皇太极数次遣兵入关劫掠,再到多尔衮定鼎北京,那些杀人放火的事儿还少了?扬州城破之后,多铎挟血屠之

  • 史可法:一个被严重高估了的历史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史可法,马士英,高杰,于谦,朱由崧,崇祯

    历史上不乏被低估者,也不乏被高估者。既然问到有哪些被严重高估的,在这里,我说一个——明末民族大英雄史可法。首先,史可法的英雄地位是不容改变的。他和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一样,忠烈千古,万世流芳!他以身报国,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一语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他的国家大义、民族气节,永远值得后人仰视、膜拜、

  • 史可法, 孤臣以死搏名、无能速亡南明

    历史解密编辑:陶良说资讯标签:南明,崇祯,于谦,明朝,史可法,钱谦益,国防部门

    史可法,一个可敬却又可恨的人物。一个朝代灭亡时,总会有几个以死明志的忠臣,为史书所标榜,如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如文天祥留取丹心,还有就是史可法。或许他们并非不顺应时势,也并非不识时务,更非不珍爱生命,他们只是明白,死易生难,身死则享誉千年,求生则万古骂名。但是站在历史角度,提及史可法,不免让人想到与之

  • 清军兵临扬州,史可法举止失措,毫无斗志,殉国虽烈,却无比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宠到家了标签:史可法,清军,多铎,明军,清兵,扬州

    多铎部一路南来,所到之处不是无兵驻防就是虽防却一触即溃,或逃或降,形同虚设,顺利得超乎想象。这么一来,随着战线拉长,多铎犹豫了,生怕中了明军诱敌深入之计,得了泗州,便打算放缓攻势,以确悉明方军情。新降大清的许定国却急不可耐,力劝多铎长驱直入,免给明军喘息之机。多铎于是命许定国率军先行,自己统大军随后

  • 朝鲜现代美术教育先驱——金周经

    历史解密编辑:唐永洋爱音乐标签:朝鲜,平壤,金周经,金日成,毛岸英,志愿军,美术教育

    一切艺术形式都是抒情的,都表露出一种心灵的感触与情感的波荡,传达着喜、怒、哀、愁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心绪。但并不是每个艺术家都刻意外露某种主观的思想与观念,他们有时会将自我消隐,通过纯客观地描写物象,来间接含蓄地表达出一种并无确定的含义与情感,从而使作品具有了丰富的多义性。朝鲜知名画家金周经,借助整体

  • 【书画欣赏】 明 蔡羽 行草《临解缙诗卷》

    历史解密编辑:砚田文化标签:韦庄,春草,琼花,书画欣赏,蔡羽行草,临解缙诗卷

    明 蔡羽《临解缙诗卷》赤子藏经地,曾登溪上坛。尘风生夏幕,屐蔼过秋兰。院静窗虚绿,阶空翠堕寒。竹知香节老,荷忆锦房残。池草谁同赋,松琴独自弹。临江烟雾阔,何日对琅玕。冬日诸子过馆旅馆县青野,天寒絷白驹。邨空散田雀,霜疾响江榆。尘接高谈胜,诗耽古调殊。城南有新月,临别立须臾。蔡玉卿至朝原送白马,鸣雨湿

  • 蔡羽《惠山茶会序》上海博物馆藏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蔡羽,惠山茶会序,书法,上海博物馆

    蔡羽(?~1541),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明代文学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吴门十才子”之一。字九逵,因居江苏吴县洞庭西山,自号林屋山人,又称左虚子、消夏居士。乡试十四次皆落第,由国子生授南京翰林孔目,好古文,师法先秦、两汉,自视甚高,所作洞庭诸记,欲与柳宗元争胜。善书法,长于楷、行,以

  • 明代蔡羽 金刚经语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蔡羽,书法,柳宗元,洞庭,文学家,古文,金刚经语,艺术家,明朝,书法作品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蔡羽(?-1541),明代文学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吴门十才子”之一。字九逵,因居江苏吴县洞庭西山,自号林屋山人,又称左虚子。乡试十四次皆落第,由国子生授南京翰林孔目,好古文,师法先秦、两汉,自视甚高,所作洞庭诸记,欲与柳宗元争胜。善书法,长于楷、行,以秃笔取劲,姿尽骨

  • 【直播回放】陈永华 高级生产经理 批次化生产管理技术

    历史解密编辑:牧科传媒标签:陈永华,母猪,猪场,批次化,养猪

    尊敬的千头及以上母猪场的老板和技术负责人,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尊敬的陈永华先生,尊敬的点评专家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是9月30日晚上,临近国庆佳节,朋友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和休息!来这里听讲座,我代表CPICP感谢您们的支持!预祝您们及家人国庆节快乐!今天是我们千头母猪场技术系列讲座与研讨会的第八场!养猪

  • 中国艺术外交国礼珍藏版金书——陈永华

    历史解密编辑:艺术名家标签:国礼,名家,外交,金书,二战,珍藏版,小说家,中国艺术,齐白石传人,陈永华(明郑)

    陈永华与国外领导亲切交流陈 永 华陈永华,笔名梓淼斋号永芳轩。1960年出生于四川峨眉山,几十年勤奋耕耘,在艺术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陈葡萄》、陈氏梅花创始人、《牡丹王》之誉。现为;西安观赏石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名家西部分院副院长,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峨眉山美协会员,北京中名联签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