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写下《天工开物》的宋应星,一生反清,300年后却被安上辫子头

写下《天工开物》的宋应星,一生反清,300年后却被安上辫子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故事上集 访问量:1560 更新时间:2024/1/9 22:46:55

写下《天工开物》的应星,一生反清,300年后却被安上辫子头

《典籍里的中国》是央视推出的大型化类节目。节目用影视化的形式还原流传千古的优秀的中国典籍,诸如《论语》、《尚书》、《史记》等经典著作。嘉宾们通过演绎典籍中享誉中外的经典故事,观众传递永垂不朽的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

在第一集《尚书》中,节目组邀请知名演员倪大红扮演“古代护书人”伏生,而主持人撒贝宁则作为“当代读书人”与伏生进行跨时代的交流,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经典的伏生传经的故事。

通过观看节目,观众们对内容复杂却又经典的《尚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其坎坷艰难、命悬一线的传承过程忧心忡忡。中华文化能够世世流传至今,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那些不辞辛劳、富有责任感的传承者。

总之,《尚书》一集在服道化、内容价值方面的完成度极高,值得赞誉与肯定,也给《典籍里的中国》开了个好头。然而,随后播出的第二期节目《天工开物》中,不少网友对节目中扮演宋应星的演员光洁的形象提出质疑。

宋应星乃明末清初人士,一生为官食明禄,平生夙愿便是抗清复明。然而,这位一心只要大明的爱国志士在节目中却留着清朝初期的“阴阳辫子头”。不禁令人疑惑,宋应星究竟是被逼无奈剃发易服还是主动放弃了内心的信仰与坚持?

节目造型的争议第二期节目的主题《天工开物》的同名典籍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于1637年所著。《天工开物》是古代中国最先进、科学的技术性典籍之一,被后世誉为“百科全书式”著作书中涵盖了中国进入工业文明之前在农业与手工业领域的所有技术与工艺,诸如造纸、纺织、冶炼、农作物栽培等国人引以为豪的生产技术。

宋应星认为物质的本源即为“气”,万事万物皆是由“气”转化而成的,而这个思想也奠定了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础。《天工开物》在世界享誉盛名,已被翻译成英、日、法、德等多种国家的语言,对整个世界科学史上的贡献不可估量。

第二期节目继续沿用了时空穿越与古今串联的形式,讲述宋应星数次科考失利却不放弃,并在兄长宋应升与友人的支持下,走遍天南地北搜集工农领域的生产工具与技术,最终完成一生夙愿,撰写出世界名著《天工开物》。

节目策划还安排晚年宋应星与殉国的兄长与死去的好友进行阴阳对话,尽显生命的苍凉与世俗的无奈,并侧面说明古代科技的传承是会牵连到矛盾与家国仇恨的。李光洁在节目中扮演了三个时期的宋应星,分别是青年、中年与老年时期。

青年、中年时期的宋应星梳着明朝男子的经典发髻,并用网巾缠绕头部来固定头发。最惹人争议的造型是宋应星晚年时期的“阴阳辫子头”。晚年时期的宋应星归隐家乡,不愿出仕,并将《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生产技术传授给家乡的百姓,节目中呈现的正是晚年宋应星给乡邻讲授知识的画面。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宋应星始终坚信自己的“明末遗民”,且一生抗清,他也深知“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怎么会轻易剃发?难道是节目组没有依据史实编排节目吗?不少观众纷纷调侃此举贻笑大方。

宋应星的坎坷之路宋应星自幼聪明伶俐、天资不凡,拥有吟诗作对、出口成章之才,深得师长的厚爱。青年时期,宋应星一心备考科举,并与兄长宋应升一同参与江西乡试。毫无疑问,宋应星在一万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与兄长宋应升一同中举,被称为“奉新二宋”。

然而,同年会试,宋氏兄弟皆名落孙山。誓不甘休的两兄弟于1619年再次参加会试,又榜上无名。而后,自1619年到1931年近十年里,宋应星共参与五次会试,且经历了五次落榜。而彼时的宋应星已经45岁,被科考折磨得体无完肤的他终于断绝了科考入仕的念头。

于是,宋应星决定将后半生奉献于实用科学中。在五次万里跋涉的科考道路上,宋应星途经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多个省份,见识了许多设施条件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还在田间与作坊中积累了不少农业与手工业知识。

每当看到做工巧妙的机械设备时,宋应星便会用笔将其完整临摹下来,不放弃任一丝小细节。此外,宋应星自青年时期起,便对农学、医学、天文学等领域颇感兴趣,甚至将《本草纲目》倒背如流。这一系列的知识储备为宋应星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7岁时,宋应星在江西担任教谕,一边任教,一边研究农、手工业,并在三年后著成《天工开物》。而后,宋应星还在福建与安徽任职过小官吏,可明朝灭亡后,他便选择弃官归隐还乡。

《天工开物》倾尽宋应星半生心血,集结各行各业的知识与生产技术。然而,当宋应星将其整理完成之时,大明朝早就名存实亡,家徒四壁的宋应星一筹莫展,幸得好友涂绍煃出资相助,才将《天工开物》付梓刻印出来。

宋应星晚年有无剃发易服?公元1644年,明崇祯帝自缢,明朝结束了长达276年的统治。幸得明朝宗室重新建立南明政权,给了宋应星及其兄长新的希望。然而,南明小朝廷派系争斗激烈,士兵战斗力薄弱且军心涣散,随时可能向清廷投降,因此南明政权仅存18年便烟消云散了。

公元1646年,已知复国无望的宋应升服鸩以身殉国,深受打击的宋应星归隐乡间,哪怕晚年生活拮据,也不再入仕。公元1666年,80岁的宋应星与世长辞,他留下家训,告诫后人不要参与科举考试,也不要入仕为官,只需书香传世家即可。

结合宋应星的生平故事来看,他的晚年的确生活在清初时期,但并不代表他一定剃发易服了。清朝时期不少偏远的县与市因地处偏僻而逃过了剃发令的强制执行,即便清军对该法令的执行力度十分严格,还是无法突破技术上的限制。

再者,宋应星的兄长宋应升在殉国之前,坚决地表示自己“拒绝剃发”,哪怕是为了关系亲厚的兄长,宋应星也不会剃发易服。而在宋应星人生中最后的二十年,他始终过着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偶尔会给乡民传授知识。不难令人怀疑,宋应星难道是为了躲避剃发易服而选择隐居生活吗?

结语:综上,宋应星去世300多年后,央视之所以为李光洁打造了“阴阳辫子头”的造型,是根据清朝初年所颁布的剃发法令。当时,凡是存活下来的明朝遗民大都剃发易服,留起了阴阳辫子头。至于宋应星究竟有无剃发,至今仍然是个谜。

更多文章

  • 何乔新 跋朱熹城南倡和诗卷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朱熹,何乔新,进士,尚书,景泰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何乔新(1427-1502),字廷秀,号椒丘,又号天苗。江西广昌旴江镇人,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弘治四年(1491)八月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

  • 淅川李东阳:勇救落水女孩受表彰

    历史解密编辑:破俗爱音乐标签:勇救,明朝,诗人,李东阳,刘建国,淅川县,书法家,见义勇为,舍己救人

    5月5日上午,淅川县见义勇为救治绿色通道暨奖励现场会在县卫健委召开。县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大队的李东阳受到表彰奖励,淅川县见义勇为事业促进会会长刘建国为他颁发了证书及奖金。事情还要从去年12月4日说起,当天下午,冷风刺骨,寒气逼人,李东阳路过淅川县三桥时,突然听到呼救声,便寻声飞奔过去。看到一名女孩在距

  • 东阳书院、李东阳研究院正式揭牌

    历史解密编辑:红网标签:明朝,皇帝,东阳书院,李东阳研究院

    株洲东阳书院、东阳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1月26日,株洲市东阳书院、株洲市李东阳研究院正式揭牌。李东阳,是明朝首辅,明朝中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茶陵诗派”的领袖。李东阳领导的“茶陵诗派”,摆脱明初台阁体的束缚,主张文风复古,追求率真自然,引领诗歌突围,成就斐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据

  • 李东阳是明朝历史上递交辞呈最多的一位内阁首辅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李东阳,明武宗,明朝,刘瑾,明孝宗,杨一清

    在首辅刘健告老还乡后,朝中唯一能够制约太监刘瑾的人也没了,内阁完全被宦官所压制,几乎到了形同虚设的程度。在此背景下,李东阳被明武宗任命为大明的第十九位内阁首辅。而在太监刘瑾的力荐之下,刘宇、曹元等阉党党羽也相继入阁,不断在内阁中与李东阳为敌。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湖南长

  • 李东阳:隐忍五年,只为一朝

    历史解密编辑:和他去远方标签:刘瑾,太监,皇帝,明朝,诗人,李东阳,朱厚照,杨一清,书法家,慈禧太后

    “隐忍”这两个字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是相当的难,因为别的不说,就只说别人对你的误解,就已经能够让你非常的压抑,更何况伴随着误解的还有谩骂声,而李东阳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活了五年的时间。幸运的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正德七年,六十六岁的李东阳辞官回乡。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已经连续上了十二道辞职的奏折。他为

  • 中国仅32人获谥文正,范仲淹曾国藩名副其实,李东阳为何不服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范仲淹,曾国藩,李东阳,刘瑾,文正

    李东阳“文正”是臣子死后皇帝给的最高谥号之一,清代的曾国藩因为给大清续过命,功劳巨大,所以死后获谥“文正”。但是明朝正德首辅李东阳,助太监刘瑾为虐,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居然也获得“文正”这个谥号。他这个“文正”是不是注水了?李东阳一、年轻的李东阳李东阳(1447年-1516年)祖籍湖南,但在北京出

  • 大明的首辅:经历明朝由治入乱,圆滑怯懦的李东阳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东阳,刘瑾,宦官,明朝,武宗

    李东阳,字宾之,祖籍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上苍在李东阳身上颇为公平,给了他一个很差的出身(军户)的同时又给了他一个天才般的头脑。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明史·李东阳传》李东阳十岁不到就因才学被皇帝(明代宗)三次召见并下令培养,这种

  • 明代李东阳行草书《高山巨石》卷

    历史解密编辑:君来访书画苑标签:李东阳,高山巨石,行草书,沈周,书画,题诗

    明代李东阳行草书《高山巨石》卷,来源:沈周沧州趣图后幅李东阳题诗,故宫博物院藏。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朝内阁首辅。李东阳的书法已摆脱明初台阁体的束缚,对明中期书风起承先启后的作用。款署:西涯✪内容出自转载,我们致力于精彩内容推送,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专业

  • 李东阳「清明上河图记」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明朝,诗人,李东阳,书法家,内阁首辅,清明上河图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李东阳,生于正统十二年六月九日,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 1516年 8月17日),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 明朝 内阁首辅。

  • 李东阳院士团队Science子刊:超高速应变下高熵合金的强韧化机制!

    历史解密编辑:材料科学与工程标签:李东阳,合金,强韧化,超高速,塑性

    高熵合金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近年来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备受关注。作为目前最为广泛研究的高熵合金,Cantor合金(CrMnFeCoNi)在低温准静态载荷下展现出的超强断裂韧性令人印象深刻。同时,Cantor合金在室温下的吸能性能与传统装甲合金和许多商用结构材料相比也体现出相当的优势,这意味着高熵合金在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