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立一个国家的皇帝继位,利润可达到无数倍,这句话是吕不韦的父亲说的。而徐有贞、石亨、曹吉祥协助明英宗复辟成功,但是下场却一个比一个惨。
死于内斗的徐有贞
要说到夺门之变谁能够居首功,那一定是徐有贞。夺门之变的时间、地点、过程,都是他一个人策划。
要想指望石亨是不可能的,毕竟他是武将出身,写一篇文章都够呛。
但是后来论功行赏的时候,居首功的竟然是石亨。
其实这也正常,因为夺门之变是石亨首先提出来的,况且石亨对于夺门之变的作用也至关重要。
他当时专门负责皇城的禁卫工作,如果不是他开门,就不会有后来的一切。
爵位的等级主要分为三等,第一等是公爵,第二等是侯爵,第三等是伯爵。
石亨受封的是公爵,而徐有贞连侯爵没有受封,受封的仅仅是伯爵。这个伯爵还是石亨替他跟朱祁镇要的。
在当时,徐有贞明显就是依附于石亨,而徐有贞甘愿一辈子依附于石亨吗?肯定不甘愿。
毕竟自古以来就有以文制武的传统,更何况随着夺门之变的成功,他徐有贞作为夺门之变中唯一一位文臣,直接就晋升成为文臣中的第一把手——内阁首辅。
一个石亨,他是肯定看不上的。
因此,夺门之变仅仅只过了不到三个月,他对石亨的态度明显发生了变化。
在路上碰到也不打招呼,也再不主动到石亨的家里叙旧。
对于他的变化,石亨也有察觉,这也是为什么天顺元年五月都察院御史杨瑄弹劾石亨时,石亨第一时间想到的人就是徐有贞,事实上正是徐有贞。
石亨虽然脑子没有徐有贞的那么好使,但是他的同党多。
司礼监掌印太监,也就是太监中的第一把手曹吉祥是他的同党,而曹吉祥也是夺门之变的功臣之一。
石亨想不出方法对付徐有贞,但是曹吉祥却想的出来。毕竟太监这一角色的定位永远都是阴险。
曹吉祥在与朱祁镇谈话的过程中,都会时不时说出一些朱祁镇只对徐有贞说过的话。
朱祁镇当然会问他是从哪里知道的,他的回答是,徐有贞告诉他的,而且知道的人不止他一个。
敢将独自与皇帝对话的内容到处乱说,往轻了说,是泄密,往重了说,是大不敬,徐有贞明显就是活的不耐烦了。
但主要的是,徐有贞有没有说呢?徐有贞没有说。那么曹吉祥是如何知道的呢?原因在于皇帝需要太监伺候,而泄密的人就是太监。
但是朱祁镇却没有想到这一点,他还以为是徐有贞的嘴不把门,故意疏远徐有贞。
无论徐有贞多聪明,都不会想到曹吉祥竟然以这种方法对付他。
游戏可以暂停,但是政治斗争不可能会暂停,只要一开始,就是你死我活。
徐有贞也意识到了不对,但就是找不出是哪里不对。没有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在朝廷硬撑着。
而曹吉祥、石亨则共同污蔑他有图谋造反的心思。
首先,徐有贞受封为“武功伯”,而武功伯券辞上有四个字,这四个字是“继禹成功”。
大禹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是前一任皇帝禅让。说明了徐有贞想当皇帝。
其次,徐有贞的伯爵封号是“武功”,而武功是曹操的第一个封地。
曹吉祥对徐有贞的指控明显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徐有贞武功伯券辞上的禹指的并不是他,而是朱祁镇。要知道,朱祁镇的皇位是从朱祁钰的手里抢过来的,说好听点,那就叫禅让。
而武功的封号是因为徐有贞因武功而封爵,取武功二字并没有什么不妥。
再者说了,造反总得需要有兵权,而徐有贞就是一个内阁首辅,他哪里有兵权?没有兵权,他拿什么造反?
曹吉祥的谎言一戳即破,但出乎意料的是,朱祁镇还是将徐有贞充了军。
难不成他是真的愚蠢吗?其实并不是。
他也知道曹吉祥就是一派胡言,但是他又不得不除掉徐有贞。
因为徐有贞出现了专权的势头。徐有贞身为内阁首辅,总不可能亲自操刀上阵,弹劾曹吉祥、石亨,往往负责弹劾的都是御史。
按道理来说,内阁首辅指挥一下朝廷里的官员,这并没有什么不妥当。
但奈何由于被朱祁钰囚禁了八年,朱祁镇对于权力的敏感程度远远大于明朝其他的皇帝。
一意识到有人要专权,就本能的将那个要专权的人打压下去。
此时的曹吉祥、石亨肯定是在幸灾乐祸,他们绝对没有想到,他们的下场,相比于徐有贞惨上百倍。
东窗事发,曹、石失宠
景泰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北京保卫战的主要负责官员于谦被押到崇文门外斩首示众。
对于明朝,于谦明显有再造之功,但为什么朱祁镇景泰元年正月十五日夺门成功,仅仅过了不到十天就要拿于谦开刀呢?
因为于谦做了不可饶恕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是迎立外藩襄王。
如果说不将于谦杀掉,树立一个反面典型,那么朱祁镇就是反面典型。因为夺门之变的本质就是篡位。
实际上,于谦并没有迎立外藩,他的头上之所以会出现迎立外藩这个罪名,是因为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的诬陷。
他们三个人为什么要诬陷于谦呢?因为他们与于谦都有仇。
徐有贞当年主张南迁,于谦主张坚守,后来事实证明坚守是对的,而主张南迀的他自然就遭到了群臣的唾弃,不怨恨于谦才怪。
土木堡之变发生时,石亨就在现场,但是他却没有反抗,而是骑起马就跑,当了逃兵。
因此,他虽然活着回来,但是却遭到了降级处理,是于谦给了他将功赎罪的机会。
按道理来说,他应该对于谦感恩戴德才对,但事实是,他却因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怨恨上于谦。
这件不起眼的小事就是,他保举于谦的儿子于冕为官,但是于谦却不领情,还当场反驳,认为公器私用不对,导致他相当的难看,从此发誓与于谦不共戴天。
曹吉祥就是一个太监,平日里与于谦没有过多的交集,他为什么也会怨恨上于谦呢?因为嫉妒,他看不惯于谦飞黄腾达。
徐有贞、石亨、曹吉祥诬陷于谦的谎言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戳破,因为这个谎言实在是弱智到了极点。
外地的藩王要进京,必须要持有皇帝颁发的金符,如果没有金符,别说进京,连藩地都出不了,而当时的金符正在皇宫当中。
如果说要迎立外藩,金符不应该在皇宫当中才对。
再加上朱祁镇在皇宫的档案室中发现了两封信,这两封信都是襄王写的,虽然信有两封,但是内容却都一致,那就是叫朱祁钰好好对待朱祁镇。
“日久之,从宫中得瞻墡所上二书,而襄国金符固在太后阁中。”——《明史·诸王传》
这个时候的朱祁镇基本上已经能够意识到他被徐有贞、石亨、曹吉祥哄骗,成了借刀杀人一词的刀。
为了进一步证实他的想法,他决定召襄王进京对质。
襄王这一进京,一切都真相大白,所谓的迎立外藩就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由于此时徐有贞已经被充军,朱祁镇只能叫来石亨、曹吉祥对质,问他们为什么要骗自己。
石亨、曹吉祥只能将责任推给不在现场的徐有贞。
朱祁镇知道石亨、曹吉祥是在故意推卸责任,但是却没有追究他们。
反正于谦已经杀了,骂名他是背定了,而石亨、曹吉祥虽然骗过自己,但毕竟夺门有功,不忍心处分。
而仅仅到第二年,朱祁镇才发现,夺门之变其实也是个谎言。
夺门之变发生的那一年,朱祁钰已经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就连每年正月的祭祀他都无法亲自前去支持。
奏折除了个别重要的需要亲自阅览之外,其他的都交由内阁处理。
总而言之,他已经是个将死之人,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唯一的一个儿子太子朱见济,早在景泰四年就已经去世。
由于担心被报复,他一直不复立前任太子,也就是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导致太子一位一直空缺。
他驾崩之后,皇位自然就会空出来,那么将会是谁跳过太子一位直接继承皇位呢?
继承皇位的人选只有两个,第一个朱祁镇,第二个是朱见深。
因为朱祁钰没有弟弟,只有一个哥哥,这个哥哥就是朱祁镇。而皇位的继承都是从最亲近的人当中挑选。
相比于朱祁镇,朱见深继位的概率更大,因为当时大部分的大臣都主张朱见深继位,其中就包括于谦。
只要朱祁钰一驾崩,无论皇位怎么传,都是朱祁镇这一脉的,夺门之变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发生的必要,或者就不应该发生。
毕竟当时朱祁钰还活着,要是夺门失败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被人借刀杀人还不算,还当了一次别人夺取富贵的棋子,别说是朱祁镇,就算是李祁镇,王祁镇都忍受不了这种感觉。
朱祁镇当即下达命令,今后的奏折再也不允许出现“夺门”二字,凡是敢将夺门二字写在奏折上的,一律严惩。
而靠夺门之变冒功的人,最好自己将所得利益交出,要不然也一律严惩。
原本身为夺门功臣的徐有贞、石亨、曹吉祥也都变成了投机分子。
徐有贞在此之前已经受到充军的处罚,石亨、曹吉祥如果识趣,就会主动退休,但是他们却并没有主动退休。
一个要朱祁镇亲自动手,另一个竟然主动出击。
一个搭上自己与侄子的性命,另一个搭上全家的性命
对于自己的失势,石亨早有准备。
石亨的侄子石彪镇守大同,而他负责掌管京营,只要一有风吹草动,虽然没有朱祁镇的兵符,他调动不了京营里的大军。
但是他却可以靠着一部分忠于他的将领做困兽之争,为他拖延时间,逃到大同。
他的计划看似天衣无缝,但实际上却破绽百出。朱祁镇只需要拿掉石彪,那么他就成了瓮中之鳖。
天顺五年,石亨突然间得到一则消息,那就是他的侄子石彪被抓。
而随后在石彪的家里搜出了一件又一件的皇室用品,其中最过分的是竟然有龙袍。
只要石亨不是个智障,随着他的侄子被抓,他也能够意识到他即将大祸临头。
因此,他向朱祁镇提出退休,但是朱祁镇却不打算放过他,要求他一定要在朝中继续任职。他没有办法,只能等死。
仅仅不到十天,他就紧随他侄子石彪的后尘也被朱祁镇抓捕入狱。
他的身体素质明显没有他侄子石彪的那么硬朗,承受不住监狱里那潮湿阴暗的环境,仅仅入狱不到一个月就病死狱中,而他的侄子石彪也随即被处死。
徐有贞充军,石亨惨死狱中,掰着手指头数都能够数的出来,下一个即将轮到曹吉祥。
曹吉祥相比于石亨,更加的有抱负,也更加的不知道天高地厚。
石亨将他的侄子石彪安排在大同,只不过是想在关键时刻保住一条命,但是曹吉祥却真正的动了造反的念头,甚至还付出了行动。
在他的观念里,造反就是攻破皇宫,杀掉皇帝,自己登基称帝。
他不知道的是,就算他攻破皇宫,杀掉皇帝,他也登不了基,称不了帝,因为他不姓朱,皇宫之外的人没一个服他,到时候他将会死的很难看。
曹吉祥有什么造反资本呢?第一、他本人身居司礼监掌印太监,在皇宫之中想要挟持朱祁镇易如反掌;第二、他养着几百名蒙古的投降士兵,而蒙古士兵的彪悍程度不言自明。
只要皇城的士兵失去朱祁镇的指挥,那么那几百名蒙古士兵攻破皇城,易如反掌。
曹吉祥造反的时间距离石亨之死仅不到一个月。
曹吉祥万万没有想到,蒙古士兵当中出了一个叫作马亮的叛徒,将消息桶给了朱祁镇。
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已经泄露,要想成功,已经几乎没有任何的可能。
作为内应的曹吉祥首先被抓起来,他的侄子曹钦狗急跳墙,竟然敢率领着几百名蒙古士兵攻打皇城。
结果可想而知,全部被歼灭,而曹家被诛连三族,曹吉祥被特殊照顾凌迟处死。
徐有贞、石亨、曹吉祥,其实都可以躲避被处置的风险。如果他们得到封赏,就及时的退出朝堂,那么这一辈子肯定相安无事。如果朱祁镇说他们投机,他们可以以“没有意识到”来反驳。
但他们偏偏不舍得放弃手中的权力,才导致了下场一个比一个惨。功成身退说起来简单,但是又有几个人做得到,毕竟风光这两个字太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