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最宠信的太监,害死名将卢象升,弃军逃跑投降满清

崇祯最宠信的太监,害死名将卢象升,弃军逃跑投降满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过去的梦呀 访问量:2101 更新时间:2024/1/21 9:27:33

历史一:崇祯最宠信的太监,害死名将卢象升,弃军逃跑投降满清太监又被称为宦官,属于古代皇宫内的特殊群体,虽然身体不健全,知识水平有限,甚至大字不识几个,却因为更容易接触皇帝,如果皇帝不够英明,太监就有机会干预朝政。历史上宦官掌权之事屡见不鲜,几乎每个朝代都存在,明朝也不例外,可谓是防不胜防。朱元璋称帝后,为防止出现宦官干政的情况,命人铸造一块铁牌,上面明确刻着禁止宦官干政的字样,用来提醒子孙后代。明英宗时期,随着太后的去世,三杨或病死或退休,太监王振仗着皇帝的信任,逐步掌握大权,就连内阁大学士都不敢得罪他,更别提其他文臣武将了。王振一天比一天嚣张,但凡与他有过节的大臣,基本上都没有好果子吃,轻则被贬官流放,重则性命不保。王振不仅在京城为自己修建豪华府邸,还指使手下偷走朱元璋当年挂的铁牌,只因他看着不舒服,几乎所有人都清楚是王振做的,却无人敢说半个不字。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敌人掳走,罪魁祸首就是王振。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王振死于乱军之中。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既然有了王振作为反面教材,明朝皇帝应该长点教训,时刻提醒自己要“亲贤臣,远小人”,打死都不能再相信太监,否则后患无穷。只可惜,好了伤疤忘了疼,在王振之后,先是刘瑾专擅朝政,作威作福,趁机敛财无数,黄金白银数百万两,被评选为那个时代的首富。不仅如此,明武宗生性贪玩,无心处理朝政,大小事宜皆交给刘瑾办,在群臣眼中,刘瑾跟皇帝差不多,人称“立皇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刘瑾死后几十年,比他更牛的太监魏忠贤出生了。木匠皇帝朱由校,痴迷于木工活,对朝廷之事丝毫不感兴趣,魏忠贤与客氏狼狈为奸,当上了司礼秉笔太监,排除异己,安插亲信,人称“九千九百岁”,距离万岁只有一步之遥。

朱由校临死前,传位于弟弟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崇祯当王爷时,对魏忠贤恨之入骨,却从没有表现出来,一直隐忍不发。崇祯登基后,立马变了脸,出手惩治阉党,给魏忠贤定下十大罪状,魏忠贤自杀了。按照正常趋势,崇祯理应提防着太监,至少不会重用任何一个太监。令人意外的是,生性多疑的崇祯,依旧对太监充满信任,其中有一人最为得宠。此太监虽然没有王振飞扬跋扈,没有刘瑾会敛财,也没有为魏忠贤名气大,却让人恨的咬牙,间接害死名将卢象升,弃军逃跑,并投降满清,他的名字叫高起潜。或许多数人对高起潜不熟悉,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过,但这并不影响他劣迹斑斑的事迹。高起潜生卒年月不详,祖籍也不详,史书记载:“初为内侍,以知兵称。”意思是说,他在崇祯初年就入宫做了太监,精通兵法,此处值得商榷,根据日后的表现来看,根本是名不副实。

崇祯是个勤政的皇帝,工作认真,生活节俭,据说衣服上都打着补丁。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疑心太重,几乎不相信任何一位文武大臣,唯独对太监高起潜深信不疑。起初,为了制约各地都督和巡抚,崇祯派出不少太监作为监军,因为太监不懂军务,阻碍武将自由发挥,崇祯把多数监军都撤掉,高起潜却是个例外,依旧担任监军。监军看似职位不高,但由于是皇帝直接任命,与钦差大臣差不多,将军也不敢反对他们的意见。高起潜真的具备过人的军事才能吗?并非如此。担任监军期间,他从未真正打过一次胜仗,基本都是损兵折将,冒领战功的手段却炉火纯青。皇太极兵临城下,京城形式危机,高起潜劝崇祯与皇太极议和,兵部尚书卢象升主战。经过考虑,崇祯让卢象升带兵迎敌,却让高起潜做统帅。卢象升手里只有五千士兵,其余数万精兵皆由高起潜调遣。尽管如此,卢象升毫无畏惧,直接下令开打,并身先士卒。奈何敌我力量悬殊,很快死伤惨重,卢象升派人向高起潜求援,如果高起潜出手相助,即使不能取得大胜,至少可以暂时击退敌军。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高起潜拒绝出兵,卢象升仰天长啸:“将军死绥,有进无却。”身负重伤的他,二话不说又与敌人展开厮杀,最终战死沙场。随后,满清军队直奔高起潜所在的军营,高起潜不战而败,开逃跑模式。然而,崇祯并没有责怪高起潜,仍然予以重用,让他监视宁、前各部队。这一次,高起潜依旧让崇祯失望了,贪生怕死的他,半路上就弃军逃跑。南明时期,高起潜居然跑到南方,被朱由崧任命为京营提督。再后来,高起潜眼看南明不行了,毫不犹豫地向满清投降,其行为令人唾弃不已。高起潜的最终结局,史书上没有记载,想必并未得到重用,而当初战死沙场的名将卢象升,却被清朝追赠“忠肃”之谥号。参考文献:《中国通史》,《清史稿》,《清实录》等历史二:太平军悍将如云,越打越差的都有谁?一位堪称慕容复看过《天龙八部》的朋友都知道,有些武林高手出场就是王者级别,结果越打越差,变成了青铜,一般般高手都能将其吊打一顿。例如,慕容复,出场时可以和主角“带着音响的乔峰”打成平手,不愧是“北乔峰南慕容”,绝对能算得上是武林中的王者。结果呢?慕容复高开低走,不但未能接乔峰降龙十八掌,连段誉等后起之秀都可以将其一顿吊打,沦为了战五渣。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早期出现许多悍将,都是具有“一流将领”之潜质,结果也是高开低走,越打越差;从王者变成了青铜,从一流变成三流,乃至不入流。这些高开低走的将领,有一位还曾被誉为战神,却连土匪都打不赢。

05.赖汉英,广东花县人,又正月宫娘娘赖莲英弟弟,天王洪秀全小舅子,太平天国如假包换的国舅爷。1851年1月,参加金田起义,率军北上征伐,后与罗大纲率水师主力,一举拿下岳州、武昌、南京,战功赫赫。1853年6月,赖汉英充任西征军副帅,率1万兵马从天京出发,连克安庆、彭泽、芜湖等地,兵锋直抵南昌。此时胡以晃留守安庆,赖汉英成为主帅。攻打南昌期间,赖汉英分兵攻略江西各地,源源不断地给天京运送粮食、金钱、油盐等必要之战略物资,使得洪、杨得以在东南站稳脚跟。1854年2月,率军突破江北大营防线,成功将扬州7000将士救出,而后组建北援军团。可惜,杨秀清有意打压洪秀全,便以南昌攻坚战失利为由,让其去删书衙工作,不能过问军务。此后,赖汉英只能当了“宅男”,在后期战斗中,基本没有份;2700位王爷,赖汉英也无缘。幸运的是,赖汉英活了94岁,也算是赢家了。

04.黄文金,广西博白人,拜上帝教早期分会首领之一,率6000兵马参加金田起义,贡献值相当大。要知道,金田起义人数总计才2万,黄文金居然占了接近三分之一,绝对是大股东。带来兵马多,杨秀清便极力拉拢他,将其作为东殿首席悍将来培养,让他主持西征局部军务,镇守湖口要塞。期间,黄文金屡次吊打湘军水师、陆师,还击毙了水师三号人物萧捷三,威震敌胆。天京事变后,黄文金处境孤立,只能撤出湖口,先后追随韦俊、陈玉成等征战,从独当一面之大将沦落为替补和打手。黄文金从王者变成青铜,上司东王杨秀清死于“天京事变”是其一,放弃湖口基地,没了地盘才是关键。因为,在太平天国后期,将领地位高与否,主要看地盘;有地盘就有钱,有钱就可以招兵买马,有兵马就有发言权。

03.吴如孝,广东嘉应(梅州)人,曾在广州十三行当会计,解决温饱问题毫无压力,没有理由参加金田起义,在刀口上讨生活。不过,南王冯云山思想工作给力,硬是将吴如孝拉着进拜上帝教,参加革命。早期太平天国,吴如孝之战斗值与罗大纲、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曾天养、韦俊等并列,是可以独当一面之悍将。1853年4月,吴如孝攻破镇江,而后镇守。此时,太平天国能够实际控制的城市只有南京、扬州、镇江三城;能守卫镇江,可知吴如孝之战斗值。驻守镇江期间,吴如孝与秦日纲玩“内外夹击”,屡次击败南方八旗马队,迫使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开枪自杀。此外,吴如孝坚决捍卫领土、主权,炮击侵犯江防的美国舰队,具有强烈之反侵略精神。可惜,“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又拉走10余万精锐,吴如孝兵力缺少,只能放弃镇江。没了地盘,吴如孝只能给英王陈玉成打下手,沦为了替补,很少有机会立功。

02.杨辅清,广西桂平人,早期拜上帝教会众,东王九千岁杨秀清弟弟,受封为辅王千岁,还曾任“五军主将”中的中军主将,其地位可见一斑。“天京事变”后,杨辅清为了躲避政敌追杀,率7万精锐兵马从江西杀入福建北部,一路所向披靡,吊打周天受、福兴等清军悍将。此时,石达开也外出单干,却在浙江衢州城下被一些三流将领吊打,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可以说,此时杨辅清已经成长为新的战将,可以独当一面之悍将。但是,石达开在浙江战败后,南下福建抢夺地盘,杨辅清自知难以应对,于是跑回江西,再进入皖南。放弃地盘,短时间内在皖南又不能立足,承受来自八旗、绿营、湘军等各方攻击。如此,杨辅清长期在皖南转战,没固定地盘,越打越差,最后被湘军赶走。当然,在皖南期间,杨辅清也是给陈玉成、李秀成打替补。

01.石达开,广西贵县人,拜上帝教早期首领之一,率5000兵马(客家人)参加金田起义,受封为翼王五千岁,是“首义五王”之一,地位显赫。主持西征军事期间,屡次吊打曾国藩、胡林翼、彭玉麟等中兴名臣;死于他手下的总督、巡抚有3人,提督、总兵等高级武官20余人丧命翼王之手。如此,石达开在单干之前就是太平天国之战神,是东王战略方针最有力之执行者,是令清军闻风丧胆之悍将,算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1857年5月,石达开外出单干,带着10万精锐说走就走,给洪秀全来次釜底抽薪。但是,单干之后的石达开就是慕容复,基本没赢得像样之胜利,连庆远府(宜州)的土匪都打不赢。从1857年被吊打到1863年,6年来一直被压着打,直到在大渡河畔全军覆没。石达开败亡,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一块固定根据地,玩“流寇主义”,只能惨败。

综上所述,赖汉英、黄文金、吴如孝、杨辅清、石达开等太平天国悍将,都是高开低走,从王者变成青铜,从一流变成三流。尤其是石达开,堪称是太平天国版的慕容复,越打越差,连土匪都打不赢。究其原因,没有固定根据地,长期流动作战是关键。所以,要想取得成功,一定得有团队配合,一定得有一块地盘。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太平天国战争全史》等

标签: 崇祯卢象升太监魏忠贤刘瑾宦官

更多文章

  • 隆武帝被他逼死,卢象升被他的士兵杀死,穿越明末当土匪横扫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隆武帝,卢象升,崇祯,皇帝,明朝

    本文给大家推荐一本穿越明末争霸的小说,书名很霸气,叫《老子就是要当皇帝》,这名字要是用作文章标题,没准都会被审核人员禁止使用。为什么推荐这部小说,因为作者编纂的剧情跟大多数明末穿越小说不太一样。崇祯七年,主角魂穿而来,很不幸,他穿越到了一个流民身上,成为流民罗志学。因家乡遭灾,主角一家成为流民,一路

  • 明朝末期战死沙场的民族英雄卢象升 战意滔天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卢象升,杨嗣昌,清军,崇祯,关宁铁骑,洪承畴

    卢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斗,号九台,宜兴(今江苏)人。祖父曾任知县,明朝官员、将领,在对清战争中战死,谥忠肃。天启二年(1622年)举进士,授户部主事。象升能与士共甘苦,善于驭下,过著苦行僧式的生活,到崇祯二年,皇太极绕过关锦防线,沿喜峰口入袭京畿,时任知府的卢象升率万人勤王,未与战。

  • 【书画欣赏】 明 卢象升 草书《戎轩小咏帖》

    历史解密编辑:砚田文化标签:明月,草书,烟霞,诗章,明朝,卢象升,书画欣赏,书法作品,戎轩小咏帖

    明 卢象升草书《戎轩小咏帖》明盧忠肃公书戎轩小咏,军中七夕歌。人言今夕是七夕,夏去秋来若驹隙。天孙织就云锦囊,待我诗章贮冰雪。我诗不作惊人语,戈挽斜晖马上得。四山出没唯闲云,千里徘徊有明月。新月如钩碧空际,我心如月知何寄。烟霞冷落织女机,关河阻越牛郎意。砧杵声(声)诉别离,征人玉露又生衣。芙容剑气侵

  • 卢象升北上抗清,闯王大呼天不灭他,哪知走了一匹狼又来了一只虎

    历史解密编辑:讲不完故事标签:卢象升,孙传庭,崇祯,高迎祥,洪承畴

    孙传庭厌烦官场尔虞我诈的争夺,就此辞官回乡,就整日与妻子张氏陪着母亲游晏玩赏,或者自己闭户危坐,焚香读书。但是很快,这样的悠闲自得的日子,随着后金的入侵而结束。面对朝廷内部的争斗,孙传庭可以选择避祸,但是外敌入侵,匪徒为患,家乡时常陷落兵灾之中,想采菊东篱下,也没有那个环境了。崇祯九年三月,孙传庭被

  • 卢象升去世之后,为何百姓都对其遭遇感到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卢象升,杨嗣昌,崇祯,百姓,明朝

    卢象升是晚明时期的一名重臣,其文武双全、忠心耿耿、心怀天下,赢得无数百姓的爱戴,同时获得诸多下属的尊敬,在他手上,几乎没有败仗,就算是那些刺头下属,只要到了他手上,依旧会变得十分听话。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将领,最后的结局却十分凄凉,以至于很多百姓在得知卢象升去世的消息后,都十分震惊,甚至很多人为此愤怒

  • 明朝末期著名将领卢象升战死后,为什么天下都为之震动?

    历史解密编辑:深度军事标签:卢象升,袁崇焕,毛文龙,崇祯,后金,努尔哈赤

    凌云摘要:明朝末期著名将领卢象升,他官职品级并不高,在与清军作战时战死,消息传来,为什么天下都为之震动?【本文系“网易号故事大赛”参赛文章】【本号原来关联公众号“老周的深度君事”被永久封冻,现已开新公众号“老周深度君事28”,敬请继续关注支持】 明朝末期著名将领卢象升,他官职品级并不高,在与

  • 明末督师卢象升一家满门忠烈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崇祯,清军,明末,忠烈,明朝,卢象升,杨嗣昌,农民军

    卢象升明末柱石之一,被农民军称为“卢阎王”,创立的天雄军将农民军打得落花流水,是明朝的英雄,相貌堂堂,高大无比,文武双全,天启二年进士。卢象升虽然是个文人,但是骑射、治军都很在行,他组织了一支天雄军,这支部队都是按照亲属关系和乡土籍贯进行编制的,大家都是老乡、朋友、兄弟、家人等等,是真的“打虎亲兄弟

  • 卢象升的牺牲,是皇帝催战逼死的?还是不能为父尽孝赴死战场?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卢象升,杨嗣昌,崇祯,皇上,总督,袁崇焕

    |大明日落|——崇祯王朝的人和事千古宿命:武战文谏各死所死“武死战,文死谏”既是历朝历代的真龙天子对臣下的要求,当然也就天经地义成了历朝历代文臣武将们各死所死死得其所的千古宿命。老百姓朴素地认为这应该是一种必然——将军不离阵前死,瓦罐就得井上破。可是,就像并不是所有的将军都必然要阵前捐躯马革裹尸一样

  • 崇祯:可否与皇太极议和!卢象升:陛下命臣督师,臣只知战斗!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崇祯,卢象升,皇太极,杨嗣昌,李自成

    崇祯上台之后,大明王朝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外有满清在东北虎视眈眈,随时进犯,东南沿海的西方殖民者亦是不时劫掠;内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四处袭扰,华夏大地可谓是狼烟四起,战乱不断。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以便腾出手来剿灭各地农民军,待到国力复苏之时再出兵关外,一举荡平女真,于是便萌生出与皇太

  • 卢象升:大明无力回天的悲壮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卢象升,杨嗣昌,崇祯,李自成,洪承畴

    肝胆照日月,英烈泣鬼神 明朝末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国家是无可救药了,但崇祯皇帝还是在努力,在很多人都在为自己在找退路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在为如何拯救这个国家,或出谋划策,或戮力血战,都在尽着自己的一份责任。 如果说大明是必然灭亡,清人必定会一统全国是历史潮流的话,那么这些有担当的血性男儿就真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