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英不英(二二)石亨上书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于谦为何推辞拒绝

明英不英(二二)石亨上书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于谦为何推辞拒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1479 更新时间:2024/1/22 19:40:56

谈起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年间的历史,在武将之中必然会提到名将石亨。石亨几乎参加了所有朱祁镇和朱祁钰执政时期的较大的历史事件,对历史的走向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他当时对明朝政治格局的影响,仅次于名臣于谦。而同他的人生历程来看,却又与于谦密不可分。两人共同主导了土木堡之变后的军制改革和北京保卫战,是挽救明朝危难的最大功臣。可是在对待朝廷和功绩的态度上,两人却表现得极为不同。石亨嚣张跋扈,居功自傲。而于谦则非常谦逊,就连石亨上书推荐其子于冕,他都表示拒绝。

历史上对于于谦拒绝石亨对其子于冕的推荐,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说法是于谦为人忠诚谦逊,自己在朝中当政,为了避嫌拒绝儿子入京做官。也有的说是于谦看不起石亨嚣张跋扈,不愿意与其同流合污,所以才推辞石亨对于冕的推荐。从史料记载来看,这些说法都是主观臆测的,也是非常片面的。于谦拒绝石亨对于冕的推荐,就连朱祁钰下诏后他也推辞掉,实际上是有着非常深层次的原因。从这个事件的前后来看,说明于谦与朱祁钰之间已经出现了裂痕。他们互相不信任,这也为后来的夺门之变埋下隐患。

就于谦的功绩而言,按照明朝的制度,萌荫一个儿子当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种情况在明朝非常普遍,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只要功绩和官位足够,都有这种权力。于谦是北京保卫战的第一功臣,又是主导拥立朱祁钰登基称帝的第一人,再加上他以兵部尚书的的官职主持朝廷的军政事务,从各方面看他都有着这个资格。可是于谦并没有主动提出这个要求,反而是石亨主动上书推荐,这就显得很不一般了。史书说是因为于谦谦逊才没有萌荫儿子于冕,这种说法看似成立,实际上却是明显说不通的。

首先,萌荫一子为官是明朝朝廷的制度,是合理合法的操作,并不是滥用私权。就算于谦要表示自己不揽权,那应该把于冕放到一个远离京城位置,而不是彻底不给他官做。如果于谦因谦逊了拒绝给于冕萌荫官职,那萌荫制度便无法执行,那其他官员的同等权利又怎么保障呢?于谦虽然不是内阁首辅,却是朝廷军政大权的实际掌控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到朝廷的政治动向,不是简单地拒绝萌荫就能把问题处理掉的。于冕长期不授官,对于谦不但不是好事,反而容易惹人非议,给下面的人有机可乘。

其次,于谦并不是迂腐之辈,说他因谦逊而让儿子不做官,这显然是太想当然了。于谦还有个女婿叫做朱骥,是世袭的锦衣卫千户。因为于谦掌管军政大权,所以朱骥在锦衣卫中也是炙手可热。如果于谦是迂腐之辈,又怎么会找个锦衣卫做女婿?自己掌握军政大权的背景下,再找个锦衣卫女婿,这是多容易犯忌讳的事情啊。凡事在官场混的,都会注意这种细节。更何况朱骥出身于勋贵家族,于文官集团本来就不是一条路,在文贵武贱的大背景下,于谦又何必找个没有政治依靠,反而受到文官集团排斥的女婿?

因此说于谦因谦逊而推辞于冕的官位,这种说法是完全无法成立的。而另一种说法,是于谦于石亨有个人矛盾,看不起石亨嚣张跋扈的作风,才拒绝了石亨对于冕的推荐。这种说法是典型的倒果为因,把于谦之死扣在在了石亨推荐于冕失败的事情上。石亨实际上与于谦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实际上石亨能够成为北京保卫战的总兵官,就是于谦提拔推荐的结果。当时石亨在与也先的瓦剌大军作战中失败,只身逃回北京,然后被朝廷以战败罪投入监狱。如果不是于谦的提拔,他根本不可能出狱,更没有机会在北京保卫战中立功。

因此于谦对于石亨来说不但不是仇人,而且是恩人。史书上说石亨恨于谦是从这次推荐于冕失败开始的,并且认为是后来于谦在夺门之变后被杀的根源。这种说法完全没有依据,实际上于谦被杀的推动者并非石亨,而是于谦的另一个政敌徐有贞。把于谦之死扣在石亨身上,是朱祁镇为了除掉石亨党羽而设计的罪名。因此用推荐失败的原因,来说明于谦和石亨之间的仇恨,这完全是说不通的。至于说石亨嚣张跋扈的事情,那是在夺门之变后居功自傲产生的。于谦掌握大权时,石亨并没有表现出这种态度,否则还活不到夺门之变,就被于谦除掉了。

所以史书上最为常见的两条理由,都不能充分说明于谦拒绝石亨推荐其子的原因。如果从这个事情的细节上看,可以发现一些另外的端倪。首先,石亨推荐于冕出任的是武将,而不是文官,举荐的官职是都督府前卫副千户。这说明石亨是通过这种方式把于谦往勋贵集团的路上带,这是违背于谦意愿的。于谦虽然是北京保卫战的主导者,但本质上是文官。他掌控着实际的军政大权,但做的却是内阁首辅的活。这些都说明了于谦在政治上倾向于文官而非武将,自然不希望儿子与勋贵集团过从甚密。

而且于谦本身已经有个当锦衣卫的女婿,再让儿子进都督府,这就显得非常刻意了。当时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的斗争非常激烈,于谦作为掌权大臣本身就不宜站队。石亨推荐于冕,本身就有拉于谦站队的想法。从朝廷政治的角度看,于谦拒绝于冕任职都督府前卫副千户,本身也是合情合理的。

第二,从与朱祁钰关系的角度看,于谦拒绝这个任命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当时石亨提出推荐,于谦上书拒绝,朱祁钰又下诏令调于冕入京,于谦再次拒绝。这种做法看似他不揽权的表现,实际上是在保护儿子。前文讲过,朱祁钰对于谦并不是非常信任,而是存在着猜忌。

朱祁钰猜忌于谦的原因在前文讲过,这里不再赘述。这种猜忌让于谦感到了伴君如伴虎的感觉,所以他不能让儿子一起跳进这个火坑来。朱祁钰下诏让于冕入京,看似支持石亨的建议,实际上是在试探于谦,否则他应该在北京保卫战后就下诏,而不是等到石亨上书建议之时。如果于谦接了这个招,说明于谦与军队勾结过多,那朱祁钰就会对于谦下手了。于谦是个成熟的政治家,对朱祁钰的这种小心思看得非常明白,又怎么能让儿子往这个火坑中跳呢。正是因为这种两人之间的不信任,使得于谦逐渐脱离朱祁钰,靠向了文官集团。

在对待于于谦的态度上,朱祁钰犯了最大的错误就是不信任。实际上他对谁都不信任,所以使得自己没有完全亲信的爪牙。就连于谦都觉得这个皇帝无法辅佐,要和王直、胡濙一起改立朱见深为太子时,朱祁钰的皇帝就已经做到头了。而于谦拒绝为儿子于冕萌荫官职,这已经表现出了对朱祁钰的失望。他为了国家可以在政治漩涡中沉浮,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但他不想把儿子卷进去,所以才拒绝了这个官职。实际上正是因为这个操作,于冕和朱骥在在夺门之变后逃过一劫,只是充军发配,而没有死于于谦的冤案中。

标签: 石亨于谦朱祁钰朱祁镇于冕

更多文章

  • 石亨帮助明英宗复辟,没有谋反,为何却被下狱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宋小小标签:石亨,明朝,朱祁镇,朱宸濠,明英宗,中国古文献

    1457年2月12日清晨,文武百官在上早朝时发现皇帝居然换人了!原来石亨等人发动政变,将明英宗朱祁镇重新推上皇位,史称“夺门之变”。作为“夺门功臣”,石亨被明英宗封为忠国公,地位非常显赫。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三年,石亨就因谋反罪被下狱,最后还死于狱中。那么,石亨究竟有没有谋反呢?一、迷雾重重在

  • 孙太后并非朱祁镇生母,为何她会同意石亨等人,帮助朱祁镇复辟

    历史解密编辑:伯爵灬焦点标签:石亨,明朝,朱祁镇,孙太后,朱祁钰,朱见深,胡皇后,明英宗,慈禧太后,孝恭章皇后,中国古文献

    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是胡皇后,但是朱瞻基喜欢孙氏,就想废掉胡皇后。最后他劝说胡皇后主动逊位,并以皇后“无子多疾”为由,正式废后。孙氏就凭借自己有儿子,顺理成章坐上皇后之位。但《明史》明确记载:“孙氏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就是说,孙氏其实并没有儿子,她为了争夺皇后之位,就将一个宫女的儿子抢过来,谎称是自己

  • 石亨为何敢发动“夺门之变”,让明英宗复辟?他背后有靠山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石亨,朱祁镇,朱祁钰,太后,皇位

    1457年正月十六日,趁着夜色的掩护,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发动了“夺门之变”,他们仅用百余人就把明英宗朱祁镇重新推上了皇位。那么问题来了,复立明英宗就相当于反对景泰帝,石亨及其党羽仅有百余人,力量很小,他们怎么就敢发动这样一场政变呢?原来,在这些人的后面有一位超级靠山,那么那个人是谁呢?此人就是孝恭

  • 参加“夺门之变”的徐有贞、石亨、曹吉祥,最终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徐有贞,曹吉祥,石亨,朱祁镇,朱祁钰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明朝代宗朱祁钰景泰时期,明代将领石亨、文臣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年)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兵变。景泰帝在位年间,重用大臣于谦等人,治理朝政,颇为有序。然而为了让自己一脉世代为君,他不但软禁兄长,甚至于景泰三年执意废掉皇太子朱见深,换上自己

  • 于谦手上有权有兵,为何还是会输给,无权无兵的石亨等人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远征团标签:于谦,石亨,皇帝,鳌拜,党羽,明朝,朱祁镇,朱祁钰,国防部门,中国古文献

    明英宗朱祁镇能够复位,多亏有石亨、徐有贞、曹吉祥这几个人的帮助。所以朱祁镇复位之后,立马对这几个人进行了表彰,还在他们的怂恿下,处死了功臣于谦。于谦手上有权有兵,可为何还是会输给,无权无兵的石亨等人呢?第一、于谦不做权臣可以说土木堡之变发生后,于谦的贡献是很大的,所以他手上才渐渐有权又有兵。但尽管如

  • 明英宗复位后宠信石亨、曹吉祥,遂酿成石曹之乱,君臣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朱祁镇,曹吉祥,石亨,宠信,党羽

    南宫复辟后, 石亨、曹吉祥嫉妒独获英宗宠信、炙手可热的徐有贞,遂暗中使坏,竭力分化英宗、徐有贞明英宗朱祁镇南宫复辟后重登帝位,十分宠信徐有贞,也很赏识他的才能。徐有贞颇有才智,却心术不正,便趁机仗势排斥异己,意欲独揽大权。另一个“夺门之变“功臣石亨与宦官曹吉祥则合伙招权纳贿,英宗对此亦有所察觉,常流

  • 石亨:败瓦剌,害于谦,抢朱祁镇的女人,他是大明名将奈何做贼?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石亨,于谦,朱祁镇,朱祁钰,皇上,宦官,明英宗,军事政策,国防部长,兵部

    一、夺门“三宝”所谓的“夺门三宝”,是笔者对夺门之变中,朱祁镇的三大功臣: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的戏称。因为这三人,实在很欢乐。比如徐有贞,他最搞笑的事是啥?不是土木堡之变后,他在朝廷上装神弄鬼地言称:天象示警,应当南迁。而在是夺门之变前,他再一次展现出了“半仙之身”,手搭凉棚严肃看了半天星象后,下来

  • 崇祯最宠信的太监,害死名将卢象升,弃军逃跑投降满清

    历史解密编辑:过去的梦呀标签:崇祯,卢象升,太监,魏忠贤,刘瑾,宦官

    历史一:崇祯最宠信的太监,害死名将卢象升,弃军逃跑投降满清太监又被称为宦官,属于古代皇宫内的特殊群体,虽然身体不健全,知识水平有限,甚至大字不识几个,却因为更容易接触皇帝,如果皇帝不够英明,太监就有机会干预朝政。历史上宦官掌权之事屡见不鲜,几乎每个朝代都存在,明朝也不例外,可谓是防不胜防。朱元璋称帝

  • 隆武帝被他逼死,卢象升被他的士兵杀死,穿越明末当土匪横扫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隆武帝,卢象升,崇祯,皇帝,明朝

    本文给大家推荐一本穿越明末争霸的小说,书名很霸气,叫《老子就是要当皇帝》,这名字要是用作文章标题,没准都会被审核人员禁止使用。为什么推荐这部小说,因为作者编纂的剧情跟大多数明末穿越小说不太一样。崇祯七年,主角魂穿而来,很不幸,他穿越到了一个流民身上,成为流民罗志学。因家乡遭灾,主角一家成为流民,一路

  • 明朝末期战死沙场的民族英雄卢象升 战意滔天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卢象升,杨嗣昌,清军,崇祯,关宁铁骑,洪承畴

    卢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斗,号九台,宜兴(今江苏)人。祖父曾任知县,明朝官员、将领,在对清战争中战死,谥忠肃。天启二年(1622年)举进士,授户部主事。象升能与士共甘苦,善于驭下,过著苦行僧式的生活,到崇祯二年,皇太极绕过关锦防线,沿喜峰口入袭京畿,时任知府的卢象升率万人勤王,未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