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原吉临死前,请求先完成账目,朱棣:死到临头,还想着工作?

夏原吉临死前,请求先完成账目,朱棣:死到临头,还想着工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学史思今 访问量:2003 更新时间:2024/1/16 23:33:40

1402年,朱棣攻下南京,皇城疮痍满目。旧臣夏原吉被五花大绑,带到朱棣面前,“臣自知必死,但手头的账目还没算完,能否宽限三日?”朱棣一愣:“死到临头,还想着工作?”

历史上,夏原吉的知名度不高,但却是大明王朝的重要人物,有着“永乐盛世大账房”之称。

夏原吉到底有多牛,从他的从政时间上就能看出来。大明朝对贪腐的处罚非常苛刻,但凡贪贿60两以上,就要被砍头。

因此官员们经常更换,平均任职时间不足2年。而夏原吉作为户部尚书,长期跟钱打交道,任职长达27年之久。

夏原吉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从小勤奋好学,23岁时被地方官推荐,进入京城国子监学习。

后被朱元璋破格提升为户部四川司主事,户部尚书十分欣赏他的学识,加以培养,又升为户部左侍郎。

夏原吉工作十分勤勉,即使在朱棣攻入南京城,要砍他的头时,心里想的依然是,尽快算清战争损失和防御费用。

1402年,朱棣闯进南京城,夏原吉被五花大绑,拉到朱棣面前。他没有跪地求饶,只是说:“请求三天宽限时间。”

朱棣一愣,不解地问:“三天所为何事?”

夏原吉:“我要把账目算清,这样即便有人接手,也不至于乱了头绪。”

朱棣瞬间明白,这是个为了国家,不要命的工作狂。因此起了惜才之心,下令将他释放,并让他继续留在户部任职。

朱棣不仅重用夏原吉,还十分信任他。上朝前,朱棣经常把政事单独和他商讨一番。夏原吉被皇帝如此器重,却从来不张扬。夏原吉不仅满腹才能,还有仁爱之心。

1403年,浙西一带暴雨成灾,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民怨沸腾,朱棣心急如焚。

江浙一带是全国的粮仓,连年水灾严重影响国家的粮食供给,而地方官员却束手无策。

关键时刻,朱棣派夏原吉这个理财专家到浙江治理水患。治水期间,夏原吉日夜思考,如何更好地消除水患。

在疏浚工程现场,经常会看到一个身穿布衣的官员,徒步往返住所,烈日炎炎下也不例外。

很多人不解,夏原吉:“因为洪水的影响,百姓们都很辛苦,我作为负责疏浚洪灾的官员,又怎能贪图安逸?”

通过实地考察,夏原吉向皇上提出,遵循夏禹治水的方法,导三江入海。

疏通吴淞江下游、连接太湖水系,然后建立水闸,按照汛情变化决定开合闸门。

在朱棣的支持下,他又带着军民分别疏浚了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等地。

终于根治了多年的江浙水患,为后面的“永乐盛世”奠定基础。

晏子春秋》中说:德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夏原吉就是所谓的“爱民”、“乐民”之臣。

作为国家的理财师,夏原吉深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总是随身带着一本小册子,上面记着全国各地户口、府库、税赋等信息,方便随取随用。

当朱棣问他:“现在我们国家有多少钱?”

夏原吉会立刻作出详尽的解释,朱棣听后,更加确信自己当初的选择。

朱棣在位期间,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的豪举。比如,把首都迁往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郑和六下西洋、五次亲征漠北等。

这些壮举,之所以能实现,作为户部尚书的夏原吉功不可没。

紫禁城从前期准备到建成,花了14年时间,动用工匠多达上百万人,耗费的财力难以想象。

《永乐大典》这部巨著有22,877卷,11095册,约3.7亿字,2000多人从七八千种图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编成这部巨著,花了6年时间。

先后六次,派郑和下西洋,每一次航行所需的花费,大概600万两白银,这还不算造船和修船的钱。

这些项目的开支,都可以用亿万为单位计算,国库居然都应付得过来,这其中的汗马功劳,非夏原吉莫属。

可以说,没有夏原吉,就没有朱棣的永乐盛世。盛世过后的朱棣,一心想要一统漠北,开始连年征战。

起初夏原吉是支持的,但五次过后,夏原吉:“陛下连年出征,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如今军备损失严重,各地灾情不断,又何必在这内外交困之际出兵呢?还是请陛下不要再出征了!”

朱棣听后十分恼火,一气之下把他打入诏狱,还抄了他的家。

抄家时发现,夏原吉整座宅子里,只有一些布衣瓦罐,除了御赐之物,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连个下人也没有。

夏原吉与“钱”打了一辈子交道,却两袖清风,一生清廉。后人称赞他“一生清操如冰雪,五世砺节似苍松”。

后来朱棣出征,却重病而返,大军到达榆木川时,朱棣病危,对左右的人说:“夏原吉爱我。”说完就驾崩了。

后来,太子朱高炽释放了夏原吉,登基后继续重用他在户部任职,而夏原吉也辅佐他,坐稳了皇帝之位。

夏原吉受到五代帝王重用,实在是千古难遇的奇才,不仅能力出众,为人处世还沉稳低调。

坚守自己的底线,钱从手中过,却始终两袖清风,出淤泥而不染。

更重要的是忠于皇帝,忠于朝廷,不管谁做皇帝,夏原吉只做大臣!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标签: 夏原吉朱棣尚书永乐朱元璋朱高炽

更多文章

  • 夏原吉:肥了天下,瘦了自己,朱棣给了他25年,他还朱家两朝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夏原吉,朱棣,原吉,朱元璋,朱允炆,明朝

    明朝建文帝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削藩政策。这其中的主要目标就是当时势力最为强大的朱棣。建文帝朱允炆大肆打压下,朱棣忍无可忍让无可让。于是便决心遵从先帝朱元璋的想法,起兵讨伐朱允炆这个乳臭未干的娃娃皇帝。在燕王军队势如破竹的攻打下,建文帝的城池逐渐被蚕食占领。仅四年的时间,燕王大军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大

  • 1421年,朱棣将夏原吉下狱抄家,3年后,朱棣却说:夏原吉爱我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朱棣,夏原吉,朱允炆,明成祖,国防政策,军事制度,军事政策,开国皇帝朱元璋

    明朝历经两百多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虽然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封建王朝灭亡的命运,但总体上来看,还是要比清朝末年要强上许多。在大明十六帝中,有两位皇帝较为出色,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以布衣出身硬生生为子孙后代打出一个天下,另一位则是明成祖朱棣,虽说他的皇位是从侄子手中抢来的,但他在登上皇位之后励精图治

  • 五朝元老夏原吉:一生奉献给了大明,终是肥了天下,瘦了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博览历史标签:朱棣,明朝,五朝,夏原吉,朱瞻基,朱允炆,开国皇帝朱元璋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明代五朝元老夏原吉,一生都为了大明的发展和政治稳定而奔波忙碌。但是,他兢兢业业一辈子,自己的日子却过的清贫,就算被抄家,也甘愿为大明付出。可以说,大明盛世是夏原吉的心血,没有他,又何来盛世。而关于

  • 夏原吉:肥了朝廷瘦了自己,朱家给他30年时间,他还朱家五朝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历来都很现实标签:朱棣,尚书,夏原吉,朱高炽,开国皇帝朱元璋

    1424年的8月12日,朱棣在榆木川卧床不起,生命垂危,只剩最后一口气了,却突然满眼悔恨,拼尽全力说了一句:“夏原吉爱(护)我!”然后带着遗憾离开了。倘若不翻看史书查阅,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夏原吉是谁?他到底是何身份?也不明白朱棣临终前为何会对他念念不忘?明朝历史上,夏原吉并不是叱咤政坛的风云人物,不

  • 明初“建文忠臣”黄子澄和陈迪,在山东“登州卫”都有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胶东故事会标签:黄子澄,陈迪,进士,登州卫,尚书,朱棣,山东省,陈迪(网球运动员),网球赛事,网球运动员

    靖难之役,是明初的一个历史大事件。燕王朱棣在登上皇位之后,对原建文帝麾下的忠臣大加报复,当事者多被处以极刑,其家人亲属也广受牵连,要么一同被杀,要么充军或没官。明代实行卫所制度,被充军者多半都会被发配到相应的卫所当中。胶东半岛属海防前沿,卫所众多。靖难之后,就有不少“建文忠臣”后裔被发配到这里。以“

  • 忠肝义胆的黄子澄,结果却惨被肢解,家中女眷被20人轮流玷污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黄子澄,朱棣,朱元璋,刘启,周亚夫,皇帝

    在朱元璋去世以后,本来天下应该已经稳定了,但没奈何因为皇位选择的问题,结果又导致了一场大战。这场战争史书称之为靖难之役,其结果也是以明成祖朱棣胜利,建文皇帝不知下落而告终。虽然这场战争充满着各种神奇的谜团,但是,如果要讨论建文皇帝失败的直接原因,那么毫无疑问,建文皇帝的狗头军师一定要被拉出来批评。其

  • 黄子澄:建文忠臣,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女眷世代充官妓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黄子澄,朱允炆,朱棣,朱元璋

    黄子澄是明朝初年,建文帝朱允炆身边的一个知名忠臣,出生在今天的大岗山乡大坑村人。在洪武十八年的时候,黄子澄参加了会试并成功荣获了第一名,在接下来更进一步的殿试中,也是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朱元璋很是看好黄子澄便让其去伴读东宫,逐渐累官至太常寺卿,在此期间,黄子澄曾经和皇太孙朱允炆谈论过关于削藩的事情

  • 悲情才子黄子澄:丢了状元,误了国事,忠臣变罪人,家眷被逼为娼

    历史解密编辑:妈耶冯宝宝标签:朱棣,燕王,黄子澄,朱允炆,李景隆,悲情才子,开国皇帝朱元璋

    公元1399年8月,朱元璋之子燕王朱棣不满建文帝削藩,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名,起兵反叛,拉开了明王朝历时四年之久的皇权争夺战。1402年6月,燕军攻进都城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一片火海中不知所终,朱棣登基称帝,是为明成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靖难之役"给后人留下最多的

  • 1402年,黄子澄兵败被擒、大骂不止后身亡,朱棣:妻妹充入官妓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上的一些事儿标签:朱棣,黄子澄,朱允炆,朱高炽,朱高熙,明成祖,开国皇帝朱元璋

    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病重去世,享年71岁。但与此同时,他的叔叔们——诸侯诸侯却成了朱允炆的影子,怨声载道,不肯离去。以朱棣为首的十三王,仿佛中了朱允炆朋友的权杖,让他寝食难安。对于祝允山来说,诸侯王的威胁远比北渊大。如果他继续将他控制在叔叔们的手中,势必会成为威胁和削弱他皇位的跳板。此外,为

  • 黄子澄:忠肝义胆的他因何被朱棣肢解,家中女眷遭玷污、沦为官妓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黄子澄,朱棣,朱允炆,朱元璋,皇位,朱标

    最是无情帝王家,诚然,在中国古代,统治者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历史性地位,他们为了权力可以变得麻木不仁,也可以陷害忠良,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皇帝并非是一个完全的正面形象。在明朝时期就有一位公认的忠臣,他便是黄子澄。然而令世人未曾料到的是,就是以这样一个忠心耿耿、一心为国的臣子,却被朱棣杀害了,而在黄子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