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曾于1449年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之下进行御驾亲征,随后遭遇了土木堡之变而沦为阶下囚。
朱祁镇被俘之后,郕王朱祁钰在于谦的拥立之下当上了皇帝,而将被俘的朱祁镇遥尊为太上皇。
也先原本以为朱祁镇乃是一国之君,一定奇货可居,遂以朱祁镇作为“肉票”,向明朝索要高额赎金。
可是,明朝却无视了也先的勒索。
也先无可奈何之下只好放弃了继续软禁朱祁镇的想法,而是想出了一个阳谋,也就是释放朱祁镇。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阳谋,原因也并不复杂。
当时朱祁镇被俘不足一年,朱祁钰即位当皇帝也不足一年,朱祁镇一旦回京,未必不会试图夺回皇位。
明朝一旦陷入“二帝相争”之局面,那么也先再一次挥师攻明的机会自然也就来了。
也先选择释放朱祁镇,就是在进行一次豪赌,就是赌朱祁镇会为了一己私心而选择向朱祁钰发难。
不过,让也先和朱祁镇都没有想到的是虽然仅仅过去了一年时间,朱祁钰却已经在于谦的辅佐之下坐稳了皇位。
哪怕朱祁镇回到了京城,也没有一点从朱祁钰手中夺回皇位的机会,反而还被朱祁钰软禁在了南宫。
虽然也先释放朱祁镇,试图挑起“二帝相争”的阳谋在他生前没有实现,但在他死了之后,却实现了一小半。
1457年,此时距离朱祁镇回京已经过去了七年之久,几乎所有人也都习惯了朱祁镇被软禁在南宫。
或者说,几乎所有人都快遗忘了朱祁镇。
可是也许是大明注定了有此一劫,朱祁钰在大明快速恢复国力的关键时期病倒了,并且还是一病不起。
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早在1453年已经夭折,而他又一直没有再立太子,他的病重致使大明国本动荡。
此时陷入了国本动荡的大明,对于少部分野心家而言,那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机。
于是,手握兵权的石亨为了更上一层,联络了宦官曹吉祥、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策划拥立朱祁镇复位之事。
他们在行动之前实际上还取得了孙太后的支持,毕竟孙太后在朝野之中拥有着极高的影响力。
而孙太后之所以选择支持石亨等人的行动,原因一点也不复杂。
朱祁镇毕竟是孙太后的亲生儿子,她当然也不想看到朱祁镇一辈子都被软禁在南宫而不见天日。
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等人就这样趁着朱祁钰病重之际,在孙太后的支持之下,成功发动了夺门之变。
当时被软禁在南宫之中的朱祁镇,更是稀里糊涂地被石亨等人套上了龙袍,然后直奔奉天殿复位。
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等人也因为拥立朱祁镇复位之功而再上一层,而这也是他们冒险拥立朱祁镇之目的。
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三人,也因此被后世之人称为夺门之变三大功臣。
而夺门之变首功则非石亨莫属,石亨也因此在朱祁镇复位之后被封为忠国公,风光之大一时无两。
曹吉祥虽为一介宦官,可也因为夺门之功而得以统领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三大营。
徐有贞也因夺门之功而官拜华盖殿大学士和兵部尚书,获封武功伯,成为了文官之首内阁首辅。
不过,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等人虽然风光一时,可是后来结局却也凄凉。
朱祁镇复位之后,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等人大多居功自傲,而朱祁镇又是一个平庸之人,受到了他们不小的掣肘。
可是,哪怕朱祁镇再怎么平庸,也是一个帝王,他又怎么可能任凭石亨等人一直掣肘于他?
当然,朱祁镇之所以能够名正言顺地对他们下手,实际上也是他们太过于居功自傲而给了朱祁镇把柄。
第一个被朱祁镇收拾的人就是夺门之变首功的石亨,石亨骄横跋扈早就不能为朱祁镇所容。
1459年,石亨受其侄子石彪谋反一案牵连而被罢免了一切职务,第二年又被收押入狱而病死狱中。
至于石亨之侄是否谋反,石亨是否病死狱中,谁又能说得明白?
朱祁镇让他病死,他当然就得病死。
曹吉祥之跋扈也不在石亨之下,1461年也同样因为谋反之罪而被朱祁镇下令逮捕,后来遭到了磔刑。
从这一点来说,石亨能够病死狱中,实际上已经要比曹吉祥的结局好上百倍千倍了。
徐有贞虽然早就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排挤之下而被贬出京,但却是三大功臣之中结局最好的一个。
也恰恰是因为石亨和曹吉祥的排挤,让徐有贞早早离开了中枢之地,让他没有机会向石、曹二人一样跋扈。
虽然事后徐有贞也一样被捕,还一度被流放云南,可是却因此保住了一条命,后病逝于1472年。
这就是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这夺门三大功臣的结局,一切其实都是他们咎由自取。
朱祁镇虽然是一个平庸之人,但也不可能容忍他们骑到自己头上,他们被清算是不可避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