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三桂的舅舅,一代传奇人物祖大寿,他的墓为何出现在加拿大?

吴三桂的舅舅,一代传奇人物祖大寿,他的墓为何出现在加拿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3358 更新时间:2024/1/21 10:42:56

2014年4月份的一天,央视4台《国宝档案》播出了一期非常耐人寻味的节目,这期节目讲述的就是祖大寿及其他的坟墓为什么保存在加拿大的故事。

在回答这道问题之前,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祖大寿。

一、祖大寿是何许人也?

在他身上有这样几个标签。

1.吴三桂的舅舅。

2.世代为辽东望族。

3.祖氏三兄弟皆为辽东将领。

4.协助袁崇焕,用红衣大炮炮轰努尔哈赤

5.袁崇焕死后,明朝辽东防线最杰出的将领。

6.两次投降清军,投降后,依然被重用。

短短几个字眼,我们可以看出祖大寿是一位传奇人物,我们可以借用“坊间”的一句话概括他的传奇经历: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

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攻打宁远卫城。

此时,袁崇焕早就做好了打算,他命人将几门红衣大炮推向城墙,并安排祖大寿负责守城。

当努尔哈赤带兵浩浩荡荡地向宁远卫城进攻的时候,祖大寿一声令下,几门红衣大炮齐刷刷地射向了金兵。

努尔哈赤中炮受伤,金兵见状,护送他仓皇而逃。

不日,一命呜呼。

随即,皇太极即位。

此战之后,立下军功的祖大寿被升为副总兵。

一个被炸身亡,一个披红挂绿闪耀在明朝政坛。

可以说,祖大寿与皇太极立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一年后,后金新主皇太极率军席卷而来,再次攻打宁远城。

袁崇焕命令总兵满桂、尤世威等率军迎敌,同时,令祖大寿率领4000精兵绕到金兵后方,进行滋扰。

前后夹击之下,金兵败走,此为著名的“宁锦大捷”。

袁崇焕死后,祖大寿成了明朝辽东防线最为杰出的将领,也成了明朝最为倚重的干将之一。

1631年,为加强守势,祖大寿筑建大凌河城。

皇太极趁大凌河城还未建成之时,率军渡过辽河,将祖大寿部团团围住。

因城内粮尽,祖大寿迫不得已向金兵投降,并请求回锦州做金兵的内应。

皇太极想也没想,就答应下来。

本以为祖大寿被释放后,会为金兵做内应,但是,返回到明朝的祖大寿并没有为后金做内应,他依然忠于大明,多次带兵与金兵展开激战。

崇祯不计前嫌提拔祖大寿为少傅左都督,领锦州。

1639年,皇太极再次进攻大明,他派阿济格为前锋,亲自督军包围松山。

崇祯赶快下令,让祖大寿前往松山支援。

兵贵神速,在祖大寿刚刚行军的时候,金兵就已经到了,于是,祖大寿去宁远驻守。

这时,皇太极派人去锦州找到了祖大寿的妻子,叫她以利害诱导祖大寿投降。

殊不知,皇太极的如意算盘失了空。

祖大寿不仅没有投降,还挑选300精兵与后金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只可惜,这一次,祖大寿战败了,他再一次回到锦州驻守。

1642年,松山城破,洪承畴向金兵投降,反观祖大寿,他依然苦守锦州,毫无放弃的意思。

不过,事与愿违。

一年后,重重包围之下的锦州城出现了粮食危机,守城之将先是吃马,后是吃死人,再是吃老弱病残,其状惨不忍睹。

无奈之下,祖大寿只能开城投降。

皇太极得知祖大寿投降后,封祖大寿为正黄旗总兵,希望他能为清朝效力。

后来,祖大寿只是给外甥吴三桂写过一封不咸不淡的劝降信,此后,史书中再也没找到他的“汉奸”记录。

1644年,祖大寿跟随清军入关。

12年后,他病死在北京祖家街的府宅。

纵观祖大寿一生,他两次降清,得到了皇太极、顺治的重用;两朝为将,终享天年,成了明清史上的一段传奇。

介绍完祖大寿后,我们回归正题,他的墓葬真的被运到了加拿大吗?

二、一位外国人的到来

祖大寿去世后的第75年,一天傍晚,一位外国人来到了北京城城门口。

他招呼一辆人力车过来,告诉车夫:“我要去南城城外的铁匠营。”

车夫感觉路途太远,不愿意拉他去。

只见外国人从兜里掏出一沓钱,在车夫面前晃了晃,说道:“到了铁匠营,我再负另一半。”

车夫眼前一亮,赶紧招呼这位外国人上了车。

到了铁匠营,外国人将车夫打发走,他低头看了看手表,又向周围敲了敲,似乎在找什么人。

不一会儿,一位传长袍大褂的中国男人径直走了过来,他与那名外国人低声耳语了几句,然后,两人来到一间屋子秘密商议起来。

这位不远千里来到铁匠营的外国人是谁?他与那名中国人在商量什么?他们要干什么?

原来,这位外国人来自加拿大,叫克莱夫茨,是一位英籍皮货商人,一直在做中国生意,也是一位中国通。

在做生意之余,克莱夫茨对中国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决定在中国收藏一些金银玉器。

而那位身穿长袍大褂的中国男人,自称是祖大寿的后代。

他领着克莱夫茨左拐右拐来到一处很荒凉的地方,两人扒开半人多高的野草,然后,慢慢向前走。

走着走着,克莱夫茨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一座高大的精美石雕照壁矗立在眼前,照壁的两边分别站立着两个石人,每一个都有将近3米高,非常有气势。

此外,在石雕照壁的旁边还有一个穹庐形的墓葬,前面摆放着石桌,显然,这是一座中国古代将领的坟墓。

这时,这位中国男人开始介绍起来:“这个墓葬是我的家族墓葬,墓主人就是我的祖上”,说着,这位中国男人不禁哭了起来。

他伤心地说道:“只可惜,墓葬里的器物都被盗空了。”

只见克莱夫茨在石雕面前看看这个,摸摸那个,不免露出一些喜爱之情。

这时,那位中国男人说道:“虽然墓葬的器物被盗空了,可是,这座完整的墓葬园还是非常难得的,这些东西只要您给够价钱,就可以随便挑。”

克莱夫茨听后,果断出手,高价将祖大寿墓园的文物买了下来。

不过,这些器物又大又重,单是那两座石人就有四吨重。

如何将这些文物运回加拿大呢?

克莱夫茨想了很多办法,最后,他决定走水路。

他不惜花费重金,雇佣很多马车,将这座墓园一路运到沿海,再用轮船,不远万里,运到了异国他乡加拿大,最终,这些文物落户在多伦多黄家安大略博物馆。

只是克莱夫茨不知道,那位穿长袍大褂的中国男人并不是祖大寿的后代,他只是一名冒牌货,说白了,他是一位倒卖文物的盗墓者。

三、祖大寿的坟墓真的搬迁到了加拿大吗?

答案是没有的。

这里有几个依据。

1.《祖氏家谱》中有记载

根据《祖氏家谱》的记载,祖大寿的长子祖泽溥葬于京郊右安门外草桥,祖大寿的继子祖泽润葬于京郊清河永泰庄,祖大寿的侄子祖泽洪葬于京郊东直门外霸河,另一个侄子祖泽远葬于京郊左安门外。

据此,可以推测出:当年英籍商人克莱夫茨从北京京郊外运到加拿大的墓葬主人,很有可能是祖大寿某一位侄子。

2.祖大寿的第12代孙有话说。

祖大寿的第12代孙祖兴彪对祖氏有过近10年的研究和探索,他认为祖大寿的墓葬在宁远西河右岸的“镇国将军祖公茔”。

因此,当年克莱夫茨从北京京郊搬走的墓葬肯定不是祖大寿的。

3.近年来的出土文物是佐证。

2013年6月,在兴城(明清时期称宁远)的一处工地上出土了墓葬碑刻的汉白玉残件、大小不等的石碑残件以及小香炉等多种文物。

根据《祖氏家谱》记载,结合碑文显示,兴城西河发现的石碑残件,应该是祖大寿墓前的谕赐祭文碑。

由此可以推断,祖大寿的墓葬应该位于兴城市,并不是北京近郊。

至于克莱夫茨从北京京郊搬走的应该是祖大寿某位侄子的墓葬,虽是祖大寿的侄子,但是,自此他只能与家乡和祖氏家人隔海相望。

不过,不论多远,这座墓葬始终彰显着我们中华文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祖大寿炮杀努尔哈赤二次降清,葬于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努尔哈赤,祖大寿,皇太极,袁崇焕,崇祯,吴三桂

    祖大寿是明末清初的一个传奇人物。说他传奇,一是因为他战功显赫,名噪一时;二是因为他利用炮火,干掉了满清老祖努尔哈赤;三是因为他在降清问题上出尔反尔,前后两次投降;四是他虽然降清,但鲜有汉奸的骂名;五是因为他死在北京,葬于北京,其坟墓却被搬到了加拿大。祖大寿(?—1656年),字复宇,明末清初辽东宁远

  • 同样投降清朝,为何祖大寿骂名很少?他的坟墓又为何在加拿大?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清军,清朝,明朝,祖大寿,吴三桂,袁崇焕,洪承畴,皇太极,加拿大,小说家

    明末清初,民族危亡之际,为了抵御清军入寇,诞生了一大批爱国将领,如卢象升、孙承宗等人。但是,犹如阴阳两面,汉奸这个“职业”从古至今从未断绝,明末时期的民族败类自然也毫不意外的层出不穷。当时,有一批明朝将领投敌卖国,打开山海关大门,迎清兵入关,最终导致中原沦陷的吴三桂,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至今,

  • 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杨国柱已任怒江州委副书记

    历史解密编辑:汲古知新标签:明朝,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怒江州委,杨国柱(泾阳)

    微信公众号“怒江州人民政府网”消息,5月4日,怒江州召开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1周年座谈会。州委副书记杨国柱出席并讲话。此消息显示,原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杨国柱已任怒江州委副书记。杨国柱是大理州白族自治州鹤庆县人,也是一位白族干部。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他,毕业后便回到家乡云

  • 日本唐通事的设立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小殷的科技标签:唐船,唐朝,唐通事,日本历史,历史背景

    唐通事作为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职位,扮演着连接唐朝和日本的桥梁作用,对于唐船贸易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唐通事设立的原因、作用以及其对唐船贸易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历史现象。一、唐通事设立的原因唐通事的设立,源于日本与唐朝及其他较为发达的国家之间的商贸往来。由于当时日本国内的物产有限,且政治制度

  • 《回到明朝当王爷》张寅原型,明朝嘉靖初年“真假李福达案”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李福达,嘉靖皇帝,内阁首辅,回到明朝当王爷,张寅(正德进士)

    在小说《回到明朝当王爷》中,弥勒教教主李福达阴谋反叛,遂通过结交权贵,化名张寅混入军中,意图掌控一定兵权造反,结果被主角最终化解。《回明》虽是一本历史架空小说,但该事件却并非完全虚构,其历史原型便是爆发于明朝嘉靖初年的“真假李福达案”。指挥使被告发为反贼,后经审理认定为诬陷在历史上,如果说哪个民间邪

  • 李福达之狱:大明皇帝要帮反贼头子翻案,这正史居然如此荒诞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福达,皇帝,嘉靖皇帝,郭勋

    《斩明》——用人之得失,用权之道路,为你描绘大明王朝的权谋长卷(12)上一章:反贼买官记:通缉名单上的造反头子,居然成了正三品的朝廷大员?(李福达 形象)事情的起因,是一桩十分荒诞的案件。曾多次组织造反的大明A级通缉犯李福达改了个名字,叫做张寅,然后向朝廷无偿捐献了一百万石粮食,最后他又四处运作,找

  • 仇鸾一生八次挂配将军印,一代抗蒙名将,绝非浪得虚名!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仇鸾,严嵩,总兵,鞑靼,明朝,嘉靖皇帝,慈禧太后

    1、名门出身生贵气抗蒙名将竟是浪得虚名?仇鸾的一生到底可否洗白,尚待后人争论。明朝年间,咸宁侯仇钺征战沙场建功立业,又及时抽身而退。因儿子身患疾病,把爵位传给孙子仇鸾。这仇鸾小小年纪得了咸宁侯的封号,家中又为他取了小名唤作长生,可见拳拳关爱之心。又有刚正不阿的兵部尚书彭泽为仇鸾取了大名,时常在官员面

  • 仇鸾:明朝将领,虚报战功,被嘉靖开棺戮尸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仇鸾,嘉靖皇帝,明朝,战功

    嘉靖二十一年(1552年),仇鸾病逝,被徐阶、陆炳参劾。嘉靖大怒,让人挖掘坟墓,割下首级,传送九边。仇鸾的一家老小,要么被斩首,要么流放。仇鸾,名将仇钺的孙子,袭爵威宁侯。仇鸾先后担任甘肃总兵、宁夏总兵、大同总兵,镇守边境几十年,却毫无战功。论能力,仇鸾没有;论人品,仇鸾更差。仇鸾能身居高位,凭借两

  • 仇鸾自命不凡,和严嵩、徐阶、陆炳三巨头为敌,死后落得刨棺戮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分钟冷知识标签:严嵩,徐阶,仇鸾,陆炳,明朝,三巨头,嘉靖皇帝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鱼亭嘉靖三十一年,平虏大将军仇鸾因背疽而死,理论上说,人死了一切都应该结束了,但在不久后,仇鸾的尸体被人从棺材里揪了出来,被砍下头颅,并传首九边,以儆效尤。仇鸾的亲属有的被杀,有的被流放,家产被悉数抄没,被牵连的人也不在少数。仇鸾在嘉靖朝鼎鼎大名,他曾任职大同总兵、提督京营,八次

  • 观音菩萨收灵感大王,为何很神秘,连念7遍颂语:死的去,活的住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观世音菩萨,菩萨,唐僧,孙悟空,八戒,观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感悟王,为何如此神秘,他连续念诵7遍赞歌:死与生途经车池国,打败了狐狸、琉璃、阳离三大神仙,唐僧师徒进入该国元会县陈家庄。陈家庄毗邻通天河。唐僧的取经队伍要想继续西进,就必须渡过通天河。在四大名著《西游记》中,说到这条河的神奇时,用了三个“神奇”的地方。一是通天河太长,碑文上有10个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