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祖大寿只是投降了清朝,他的墓地,为什么却在遥远的加拿大

祖大寿只是投降了清朝,他的墓地,为什么却在遥远的加拿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吕肥肥来搞笑 访问量:4298 更新时间:2024/1/20 17:30:20

祖大寿的陵墓竟然在遥远的加拿大,这是怎么回事呢?要说明这个问题,咱们先来看看祖大寿这个人,这个被称为“最不像汉奸的汉奸”。

祖大寿是明末勇将,他出身于宁远望族,其祖上历代为明朝武将。到他的父亲祖承训时,战功赫赫,后因抵御蒙古骑兵立有大功,被提拔为辽东副总兵。

虎父无犬子,祖大寿长大后,也投身军旅,21岁时便担任靖东营游击。由于他能征善战,屡得明廷嘉奖,次年便被提拔为中军游击。

当时后金与明朝矛盾重重,努尔哈赤在统一建州女真各部后,以“七大恨”为由,向明朝发起了战争。

在后金和明朝的多起征战中,祖大寿都身先士卒,表现神勇,为明朝立下汗马之功。

特别是在1626年的宁远之战中,祖大寿更以红夷炮击伤努尔哈赤,取得大捷。自此,祖大寿威名远震辽东,明廷亦把他提拔为辽东前锋总兵,让他负责驻守锦州。

然而,祖大寿的满腔报国热血很快就遭到了一记重创。

1629年,皇太极由于攻不下锦州及宁远,便从明军兵力薄弱的蓟门以势不可当的气势,直攻到北京城下。

一时北京告急。

在关外布防的辽东督师袁崇焕得知消息后,和祖大寿一道,带领关东铁骑迅速奔往北京勤王。然而由于崇祯听信谣言和宦官诬陷,不仅不让他的军队进城,还设计将他抓捕入狱。

祖大寿眼见主帅被抓,唯恐也有性命之忧,所以出城率兵奔回辽东。

后来,崇祯眼看京城不保,只得让在狱中的袁崇焕去信让祖大寿回援。

祖大寿为能救出袁崇焕,于是再率关东铁骑回援京城,解了围城之急。然而尽管他立下战功,又数次上奏崇祯,宁愿削职为民,只愿能赎出袁崇焕。可惜崇祯并不为所动,还是以凌迟之刑处死了袁崇焕。

事情发生后,祖大寿心寒不已。不过他还是收集旧部,继续镇守锦州。但他从此后就轻易不出军营,唯恐遭到锦衣卫的抓捕。

1631年,祖大寿奉命修建大凌河城城防,然而他尚未修完,便遭到皇太极围城。

事发突然,城内粮草只够支撑3天,祖大寿几次率军突围,都遭遇到金军的猛攻。无奈之下,他只能坐等援兵。

皇太极数次派人对祖大寿劝降,但祖大寿都不为所动。

可是城中的情形却让祖大寿心碎。眼看战马吃完,老弱也被士兵做了食物,接下去不用皇太极动手,城中士兵便会互相杀食。

为了能给大家留条活路,祖大寿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打开城门,投降了皇太极。

皇太极是个政治能力极强的人,他为了能早日实现一统天下的抱负,一直有心策反明将。所以当祖大寿投降后,得到了极为优厚的待遇。

祖大寿虽然投降了,但他的心里还犹豫着。他对皇太极说,他的妻儿老小都在锦州城中,目前锦州城里的明军尚且不知道他已投降,不如放他回去,作为内应,好一举夺取锦州城。

祖大寿的建议自然招到豫亲王多铎等人的反对。尽管皇太极考虑到祖大寿可能生变,但还是同意了他的想法。

果然,祖大寿回到锦州后,便积极组织人马,并加固城防,准备抗击清军。

崇祯听说祖大寿又反正了,很高兴,将他提拔为左都督。

不过,崇祯毕竟对祖大寿不放心,他接连3次下诏,要祖大寿进京议事。但祖大寿都以各种事由搪塞,牢守锦州,哪里也不去。

就这样,祖大寿又在锦州和皇太极战斗了10年,为保卫辽东积极奋战。

祖大寿对明廷的忠贞,让身为对手的皇太极非常敬重。再加上祖大寿作战勇武,又很有军事才能,这些让皇太极颇为爱惜他的才能。一心希望有朝一日,祖大寿能真心投降,为他所用。

所以,皇太极一边征战辽东,一边不断派使者和祖大寿联系,甚至还极贴心地表示,对他回归明朝,非常理解。

不过,任由皇太极如何对他推心置腹,祖大寿都一直不理睬。

在得到安大略博物馆确认后,克罗夫茨花钱买下了这套保存完整的陵墓,并用货轮将之运到了遥远的加拿大,随后小心翼翼地放进了安大略博物馆。

1640年,为了能策反祖大寿,皇太极再次兵围锦州。

当时,洪承畴率兵13万前来支援,被皇太极阻断粮草。眼见洪承畴兵乱,皇太极趁机剿杀明军,最后俘获洪承畴,并劝降成功。

既无援兵,锦州城里的粮草也渐渐告罄,一切都如大凌河之战时一样。一年后,城中人人相杀而食的场面,再度上演。

祖大寿无奈,只得再次开城投降了皇太极。

祖大寿投降后,皇太极不计前嫌,对他恩宠如旧,并授予他汉军正黄旗总兵的职务。

不过,祖大寿虽然投降,但他却并没有为清朝卖命。攻打明朝时,只是在皇太极的示意下,给外甥吴三桂写过一封不痛不痒的劝降信,自那以后,再无任何表现。

1644年,清军入关,在顺治迁都北京时,祖大寿也跟着到了北京城。

1656年,投降14年后,祖大寿在北京病亡,并被葬于北京近郊。

按说,祖大寿的历史也就到此戛然而止了。

时间转眼到了1918年,已经是民国初年。

话说英国皮货商克罗夫茨由于长年在中国做皮货生意,俨然是个中国通。

工作之余,克罗夫茨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中国文物。

有一次,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找到克罗夫茨,希望他能帮忙买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陵墓。

克罗夫茨几经打听和选择,最后在一个盗墓者的帮助下,找到了掩在茅草深处的祖大寿陵墓。

据说,克罗夫茨初见祖大寿陵墓时,便被其精美的雕刻惊呆了。在陵墓的正前方,是雕刻精美的石桌,两侧还分别立着两个近三米高的石人,气势非凡。

恐怕祖大寿万万没想到,自己死去多年,居然做了海外“游子”。

更多文章

  • 吴三桂的舅舅,一代传奇人物祖大寿,他的墓为何出现在加拿大?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吴三桂,祖大寿,袁崇焕,皇太极,努尔哈赤,清军

    2014年4月份的一天,央视4台《国宝档案》播出了一期非常耐人寻味的节目,这期节目讲述的就是祖大寿及其他的坟墓为什么保存在加拿大的故事。在回答这道问题之前,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祖大寿。一、祖大寿是何许人也?在他身上有这样几个标签。1.吴三桂的舅舅。2.世代为辽东望族。3.祖氏三兄弟皆为辽东将领。4.协助

  • 祖大寿炮杀努尔哈赤二次降清,葬于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努尔哈赤,祖大寿,皇太极,袁崇焕,崇祯,吴三桂

    祖大寿是明末清初的一个传奇人物。说他传奇,一是因为他战功显赫,名噪一时;二是因为他利用炮火,干掉了满清老祖努尔哈赤;三是因为他在降清问题上出尔反尔,前后两次投降;四是他虽然降清,但鲜有汉奸的骂名;五是因为他死在北京,葬于北京,其坟墓却被搬到了加拿大。祖大寿(?—1656年),字复宇,明末清初辽东宁远

  • 同样投降清朝,为何祖大寿骂名很少?他的坟墓又为何在加拿大?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清军,清朝,明朝,祖大寿,吴三桂,袁崇焕,洪承畴,皇太极,加拿大,小说家

    明末清初,民族危亡之际,为了抵御清军入寇,诞生了一大批爱国将领,如卢象升、孙承宗等人。但是,犹如阴阳两面,汉奸这个“职业”从古至今从未断绝,明末时期的民族败类自然也毫不意外的层出不穷。当时,有一批明朝将领投敌卖国,打开山海关大门,迎清兵入关,最终导致中原沦陷的吴三桂,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至今,

  • 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杨国柱已任怒江州委副书记

    历史解密编辑:汲古知新标签:明朝,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怒江州委,杨国柱(泾阳)

    微信公众号“怒江州人民政府网”消息,5月4日,怒江州召开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1周年座谈会。州委副书记杨国柱出席并讲话。此消息显示,原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杨国柱已任怒江州委副书记。杨国柱是大理州白族自治州鹤庆县人,也是一位白族干部。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他,毕业后便回到家乡云

  • 日本唐通事的设立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小殷的科技标签:唐船,唐朝,唐通事,日本历史,历史背景

    唐通事作为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职位,扮演着连接唐朝和日本的桥梁作用,对于唐船贸易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唐通事设立的原因、作用以及其对唐船贸易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历史现象。一、唐通事设立的原因唐通事的设立,源于日本与唐朝及其他较为发达的国家之间的商贸往来。由于当时日本国内的物产有限,且政治制度

  • 《回到明朝当王爷》张寅原型,明朝嘉靖初年“真假李福达案”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李福达,嘉靖皇帝,内阁首辅,回到明朝当王爷,张寅(正德进士)

    在小说《回到明朝当王爷》中,弥勒教教主李福达阴谋反叛,遂通过结交权贵,化名张寅混入军中,意图掌控一定兵权造反,结果被主角最终化解。《回明》虽是一本历史架空小说,但该事件却并非完全虚构,其历史原型便是爆发于明朝嘉靖初年的“真假李福达案”。指挥使被告发为反贼,后经审理认定为诬陷在历史上,如果说哪个民间邪

  • 李福达之狱:大明皇帝要帮反贼头子翻案,这正史居然如此荒诞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福达,皇帝,嘉靖皇帝,郭勋

    《斩明》——用人之得失,用权之道路,为你描绘大明王朝的权谋长卷(12)上一章:反贼买官记:通缉名单上的造反头子,居然成了正三品的朝廷大员?(李福达 形象)事情的起因,是一桩十分荒诞的案件。曾多次组织造反的大明A级通缉犯李福达改了个名字,叫做张寅,然后向朝廷无偿捐献了一百万石粮食,最后他又四处运作,找

  • 仇鸾一生八次挂配将军印,一代抗蒙名将,绝非浪得虚名!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仇鸾,严嵩,总兵,鞑靼,明朝,嘉靖皇帝,慈禧太后

    1、名门出身生贵气抗蒙名将竟是浪得虚名?仇鸾的一生到底可否洗白,尚待后人争论。明朝年间,咸宁侯仇钺征战沙场建功立业,又及时抽身而退。因儿子身患疾病,把爵位传给孙子仇鸾。这仇鸾小小年纪得了咸宁侯的封号,家中又为他取了小名唤作长生,可见拳拳关爱之心。又有刚正不阿的兵部尚书彭泽为仇鸾取了大名,时常在官员面

  • 仇鸾:明朝将领,虚报战功,被嘉靖开棺戮尸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仇鸾,嘉靖皇帝,明朝,战功

    嘉靖二十一年(1552年),仇鸾病逝,被徐阶、陆炳参劾。嘉靖大怒,让人挖掘坟墓,割下首级,传送九边。仇鸾的一家老小,要么被斩首,要么流放。仇鸾,名将仇钺的孙子,袭爵威宁侯。仇鸾先后担任甘肃总兵、宁夏总兵、大同总兵,镇守边境几十年,却毫无战功。论能力,仇鸾没有;论人品,仇鸾更差。仇鸾能身居高位,凭借两

  • 仇鸾自命不凡,和严嵩、徐阶、陆炳三巨头为敌,死后落得刨棺戮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分钟冷知识标签:严嵩,徐阶,仇鸾,陆炳,明朝,三巨头,嘉靖皇帝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鱼亭嘉靖三十一年,平虏大将军仇鸾因背疽而死,理论上说,人死了一切都应该结束了,但在不久后,仇鸾的尸体被人从棺材里揪了出来,被砍下头颅,并传首九边,以儆效尤。仇鸾的亲属有的被杀,有的被流放,家产被悉数抄没,被牵连的人也不在少数。仇鸾在嘉靖朝鼎鼎大名,他曾任职大同总兵、提督京营,八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