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霞客:所谓成功,不过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徐霞客:所谓成功,不过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3236 更新时间:2023/12/6 4:57:14

2015年,有人在辞职信上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瞬间引发全网共鸣。

然而说走就走,谈容易?

明代却有这么一个人,顶住压力,熬过苦难,把一生都融入了广袤世界。

他就是被称为“游圣”的霞客。

他的一生,有太多的与众不同,有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今天,让我们跟随这位千古奇人,来一次灵魂深度游。

不立寻

徐霞客小的时候,很不受老师待见。

那个时候,他生活的江阴是个很重视教育的地方。

只不过,这种教育只有一个目的——中科举,入仕途。

徐霞客倒也喜欢读书,人也聪明,“出口即成诵,搦管即成章”。

这样一棵好苗子,本来是深受老师喜爱的。

但渐渐地,老师发现这孩子爱看课外书,而且看得是越来越放肆。

老师在台上大讲四书五经,他在台下偷偷看杂书闲书。

什么《山海经》《水经注》《搜神记》《梦溪笔谈》,只要是跟山水地理有关的,他就眼都挪不开。

这些小动作,哪里能逃得过老师的火眼金睛。

老师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看这些,怎么能中举?”

可徐霞客根本不在乎科举,因为他的志是“走遍天下,朝临烟霞而暮栖苍梧。”

老师气得够呛,只好去找徐霞客的父亲,想让他好好教育教育徐霞客。

没想到,徐霞客的父亲大喇喇地说徐霞客“不求功名富贵”。

其实,徐霞客不好科举,也有父亲的影响。

徐霞客的父亲对科举丝毫不热衷,别人都替他发愁。

人家劝他买个官当当,他说“不买”。

别人又说有大官要来,你去见见,让人给引荐引荐也好,他说“不见”。

为了防止别人强拉硬拽让他去,他直接跑到太湖划船去了。

耳濡目染之下,徐霞客更是两耳不闻圣贤书,一心只看地理志。

一开始碍于世人口舌,他还担心父亲责怪他,如今听父亲公然这样说,越发撒了欢。

于是就算别人说他是个不靠谱的怪人,他也“夷然不屑,益搜古人逸事,与丹台石室之藏,靡不旁览。”

有人可能会问,他这么做,父亲不管,母亲也不问吗?

要说徐霞客的母亲,那也是一个奇人。

她嫁到徐家时,这个古老的诗书世家、名门望族,已经因为几代科举不顺,没有高官厚禄,而家道中落了。

除了世代流传下来的藏书,家里已经没多少东西了。

她于是省吃俭用,还在纺织上投入了大量心力。

很快她织的布在市场上大受欢迎,打响了名号。

后来,她建了小作坊,买了地,终于把一个贫家升级成了富户。

要不然,也不会有人劝徐霞客父亲拿钱买官了。

和徐霞客父亲相似,徐霞客的母亲也没有让儿子高中科举光耀门楣的意思。

当然,他们也让徐霞客去考过科举,但徐霞客落榜了。

和那些一落榜就伤心痛苦,怨天怨地的人相比,徐家对这一结果的反应太不寻常了。

他们觉得仿佛完成了一个迫不得已的仪式,这个仪式结束后,终于可以让徐霞客追寻本心,按照自己的方式过这一生了。

当然,这样的日子并不是那么好过的。

外面的世界固然精彩,但也潜藏着始料未及的恶意。

徐霞客

不走寻常路

徐霞客19岁那年,父亲去世。

守丧三年,他常常看着门外发呆。

母亲知道他想出去,但是又碍于“父母在,不远游”的孝道。

况且如今父亲没了,母亲已年过60,他更不肯撇下母亲。

但母亲却亲手为他缝制了远游冠,告诫他不要“以藩中雉,辕下驹坐困。”

母亲说的没错,对于一个志在四方的人来说,守孝母前,无异于把小鸡圈养在篱笆里,把小马拴缚在车把下。

于是,徐霞客一头扎进了外面的世界。

一开始,徐霞客并未觉得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凶险。

身为富家子弟,他有仆人,有吃食,有装备。

再说了,一开始他也就是在江阴附近转转。

他看着天“一碧如黛”,山“如削如攒”,水“碎迸石间”,深觉外面是广阔的诗意的,身边是逼仄的枯燥的。

虽然有的时候路不平不能骑马,溪太窄不能乘船,他觉得用脚去丈量世界也是可以的。

然而,渐渐地,他不满足了。

他发现,“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那些看过的地理志、游记等,经常会有和实际不符的情况。

他要远行,去看看更远的地方是否也有和地图不符的情形。

而随着他的身影离母亲越来越远,他的旅程也越来越艰险。

出门游玩固然是欢乐的,但是一走几个月则是让人崩溃的。

这期间,不一定有住的地方。

繁华都市徐霞客肯定是不去的,而崇山峻岭自然人烟稀少。

他找不到旅店,偶尔找到一个旅店,还是黑店。

店老板乘他疲乏熟睡的时候,偷走了他的钱财。

至于仆人,早就受不了逃跑了,有的仆人逃跑时还会卷走他的财物。

店不能住,投宿人家也很困难。

那时正是晚明时期,社会动荡,大多数人对陌生人都有着极高的警惕。

任凭徐霞客磨破嘴皮子,人家也不肯让他进门。

于是大树下,破庙里,山洞里,徐霞客不得不就地歇宿。

不仅普通人家不让他进门,就连佛门弟子有时也不愿接待他。

幸好,这样的僧人只是少数,大多数僧人对他还是很友好的。

有一次,徐霞客在黄山上足足走了三十里路,肚子饿得难受。

恰好附近有个僧庵,庵里的智空师父,一瞧徐霞客的脸色,赶紧给他盛了一碗粥喝。

一边看着徐霞客喝粥,一边说:

“你要是还有力气,先去爬光明顶吧,下了山到我这里吃午饭。

吃完午饭去石笋矼,然后就近住在霞光师父那里。”

徐霞客从光明顶下来,果然闻到了黄粱饭的香味。

吃完午饭,他去爬石笋矼,后来进了一处叫做“狮子林”的小庵。

果然,霞光师父已经等在庵前了。

有些僧侣不只会招待他,还会送他一些便携易保存的茶饼、果脯、豆腐干等。

当然,徐霞客自己也会采菌子,笋子和果子等。

无处落脚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他想去看的山水经常给他出难题。

要么没有路,要么没有桥,要么下大雨,要么结寒冰。

多少次他重回山下时,都有重生之感。

尽管旅程艰难,但是徐霞客并不后悔自己选择了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人生路。

他也没有料到,他那些记录旅程的字,是如此与众不同,以至于在当世和后代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尊崇。

不写寻常字

不管旅程多累,徐霞客几乎每一天都要写游记。

莽莽山间,一灯如豆,徐霞客在纸上匆匆写着。

最早,他写游记是为了给母亲看。

这个支持他走遍天下的人,自己却很少有机会出游。

徐霞客便奉上自己的游记,让母亲得以在卧榻之上,神游山水之间。

对于这些文字,他的朋友们也争相一睹为快。

要知道,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多数人要么从未出过远门,要么被迫随着一纸调令四处奔波。

有几个能像徐霞客这样,说走便走,以烟霞为伴呢?

正因为如此,朋友送了徐霞客一个号——霞客。

没错,霞客是他的号,他其实名弘祖,字之。

他是历史上少数以号行天下的人之一,因为他是属于山水自然的,是天生的霞客。

但这位霞客的文字,不像“月出惊山鸟”那样空灵,不像“采菊东篱下”那样悠然,不像“万径人踪灭”那样孤寂。

他是这样的:

“进餐后,遂同四长老遍探林中诸静室。

宛转翠微间,天气清媚,茶花鲜娇,云关翠隙,无所不到。

先过隐空,为留盒茗。

过兰宗、野愚,俱下山。

过玄明,啜茗传松实品着茶,嗑着松籽。

过白云,啜茗传茶实。

茶实大如芡实,中有肉白如榛,分两片而长,入口有一阵凉味甚异。即吾地之茗实,而此独可食。”

这些文字中,既有游览,又有社交;我们能随他看到景色,亦能感受到他在友情中的欢愉;不仅能领略饮食风俗,还能明晰山水地理。

这样的文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文人们把这些文字当做案头的山水,想出门而不得的时候就赶紧看一看。

科学家把它们当做考察报告,直至近些年仍有学者在野外当场查看。

民俗学家看到游记中各地的饮食,如获至宝。

经济学家则探究徐霞客遍游天下背后的经济形态和货币变迁。

徐霞客的游记,在当时就被称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如今,这些文字早已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为之疯狂。

尽管他当时不知道这些文字的价值,但并不妨碍他对自身的认同。

56岁那年,已双足受伤无法行走的他,看着榻前的几尊怪石,安然而逝。

他曾说:

“吾以老布衣,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死不恨矣。”

这样的人生,他认为“已胜人间千百生!”

徐霞客的一生似奇幻实纯真,似怪诞实朴素。

所求无他,不过是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这,或许便是人生的意义。

更多文章

  • 吕锡生 | 徐霞客与陈函辉在靖江留下的文化元素

    历史解密编辑:江南文化播报标签:靖江,崇祯,明朝,徐霞客,陈函辉,吕锡生,黄道周,墓志铭,散文家

    作者 吕锡生陈函辉(1590-1646)原名炜,字木叔,号小寒山子。浙江台州临海人。自小聪明,六岁能对联,九岁随父宦游岭南,十五岁入学白鹿洞书院。崇祯七年(1634)进士,两年后补常州府靖江县令。在职6年,吏部考绩五次名列第一。本该迁升,但朝廷昏庸,崇祯十四年(1641)却遭劾,罢官归里。徐霞客故居

  • 明朝:千奇古人徐霞客“不务正业”游历山川,何以资本支撑其开销

    历史解密编辑:君臣史记标签: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明朝,唐伯虎,山川,散文家,艺术家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拥有这的一切,你们都不知道从哪里来……当今时代,宅、腐、控盛行。但这绝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人早已身体力行。明代“千古奇人”徐霞客也不甘落后,实在是个名副其实的“旅游控”。关键他不但控,还控得广为人知,控得名传千古,控得造就了5月19号“中国旅游日”。徐霞客,名

  • 徐霞客“代言”,郴州苏仙“碧水丹霞”一眼万年

    历史解密编辑:红网标签:苏仙,徐霞客,丹霞,苏仙区,郴州,郴州市

    “无寸土不丽,无一山不奇。”近四百年前,明代“超级驴友”徐霞客,邂逅了湖南郴州的飞天山,如是点赞这枚“寸土佳丽”。2022年郴州市旅游发展大会由苏仙区承办。9月16日晚以“山水福地·遇见郴州”为主题的开幕式暨文艺晚会,以及17日举行的百里丹霞徒步越野赛,均与飞天山紧密相关。当年,徐霞客“代言”人间仙

  • 第二十一届徐霞客开游节将于5月19日在浙江宁海开幕

    历史解密编辑:央广网标签:宁海,宁波,徐霞客,开游节,浙江省

    央广网宁波4月12日消息(记者 张雯雯)12日,记者从宁波市人民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庆祝“中国旅游日”2023年浙江主会场活动暨第二十一届徐霞客开游节将于5月19日在浙江宁海开幕。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张雯雯 摄)本届开游节以“美好中国,幸福旅程!天下旅游,宁海开游!奔赴山海,喜迎亚运

  • 天下奇秀雁荡山,徐霞客曾三次打卡的地方!它究竟有何迷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温州古道标签:雁荡山,徐霞客,灵峰,天柱峰,灵岩

    文图:张崇珍山虽无言,然非无声,因为有梦,所以勇敢出发,一路向阳。山水万程,皆有好运。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徐霞客。温州雁荡山,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东南第一名山”之美誉。 雁荡山自古以来就是温州最著名的风景区,为温州旅游资源首张金名片

  • 广西人文:贵港东山有什么特点?能让驴友鼻祖徐霞客那么费心思考察?

    历史解密编辑:桂临塞上聊历史标签:广西,西山,南山,石峰,明朝,徐霞客,散文家,贵港东山

    广西贵港,贵港城周边有四座山,都是以其所在方位命名,如今最低调的算是东山。但是有意思的是,“驴友鼻祖”徐霞客到贵港的时候,却是对它付诸笔墨最多的一座山。他经过实地考察,给贵港的四座方位山进行了分类排名。他认为,北山是土山,而东山,南山,西山为“石峰”。并且认为南山第一,东山第二,西山第三。按照现在的

  • 科学直播间预告 | 朝碧海而暮苍梧——跟随解读人品鉴徐霞客笔下的大好河山

    历史解密编辑:科学出版社标签:明朝,钱谦益,散文家,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

    1959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的讲话时说:“如有可能,我就游历黄河、长江,从黄河口子沿河而上。搞一班人,地质学家、生物学家、文学家,只准骑马,不准坐车,骑马对身体实在好,一直往昆仑山,然后到猪八戒的那个通天河,翻过长江上游,然后沿江而下,从金沙江到崇明岛。我有这个志向……我

  • 徐霞客在后龙山上觅得神龙。300年后,村民竟也亲眼目睹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徐霞客,石龙,梯田,石笋,石坝,后龙山,神龙,那伽,水生动物,脊椎动物亚门,蛇亚目

    明朝时期,徐霞客路过湖南省临武县,在后龙山上觅得神龙。300年后,村民竟亲眼目睹,一黄一白两条,长达数10米。一天,湖南省临武县石门村一村民去后龙山上砍柴,刚走到山上,忽然大雨倾盆,他连忙跑进一洞内。点燃火把,他小心翼翼朝里探去,一路上,隐隐约约听到洞中传来一阵阵低吼声,不由得冷汗直冒。走了一段距离

  • 徐霞客:晚年双腿瘫痪,临终对自己一生很满意,唯独念念不忘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徐霞客,唐伯虎,徐霞客游记,唐僧,雁荡山,黄山

    1641年3月8日,54岁的徐霞客临终时说:“张骞在国家的资助下,也没有能一睹昆仑雄伟;玄奘在国家的资助下,才能够得以西游取经。我一介布衣,又上了昆仑,还游历了西域,一生无憾了。”他唯独对一个人念念不忘,这个人到底是谁呢?徐霞客何以对他如此珍视?011587年1月5日,也就是明朝的万历十四年,徐霞客

  • 半生风雨,无官无名,徐霞客为何能名垂千古,受人膜拜?

    历史解密编辑:蜀南培培标签:徐霞客,徐霞客游记,鸡足山,名山,山川

    从古至今,山水之欢,人皆有之。世人或寄情山水,或游历名山;或踏青寻花,或隐于群山,无论怎样,世人皆以此为暂时之乐。可世上却有一人,将旅行、游历当成毕生事业者。幼年时,他许下宏愿:天下九州,要跋涉八州;山有五岳,要攀登四岳。成年后,他初心不改:朝行山壑,见山川之壮丽;夜宿孤村,闻猿啼鸟鸣。他便是地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