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姨娘大闹议事厅,当众给女儿探春难堪,真的仅仅是无理取闹吗?

赵姨娘大闹议事厅,当众给女儿探春难堪,真的仅仅是无理取闹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红居士 访问量:4302 更新时间:2024/1/15 13:08:01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赵姨娘因为丧银的事,大闹议事厅,此时探春负责管理家务,便不得不和母亲赵姨娘站在了对立面,此回的章回名就叫“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由于赵姨娘是个负面角色,历来所有的读者,基本都将过错归结到她的身上。

如果我们秉承客观的态度,不要将赵姨娘一棍子打死,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视角。一言以蔽之:赵姨娘大闹议事厅,并非全然是胡搅蛮缠。

赵姨娘的兄弟去世,按照荣国府的规矩,家生子只能给二十两的补偿,本来这件事毫无非议,结果因为一个人的出现,使得赵姨娘心理上有了不平衡,这个人就是袭人

  • 赵姨娘道:“你们请坐下,听我说。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连你也没脸面,别说我了!”——第五十五回

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病逝了,袭人的母亲也去世了,结果赵姨娘只能拿到二十两的丧银,袭人却拿到了四十两。

这是导致赵姨娘心理不平衡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袭人母亲去世这件事的对比,赵姨娘是不会来闹事的。

从表面来看,赵姨娘的胡搅蛮缠是非常没有道理的。

探春通过对荣国府账本的查看,发现丧银发放是有旧例的:

  • 一时,吴家的取了旧账来。探春看时,两个家里的赏过皆二十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外还有两个外头的,一个赏过一百两,一个赏过六十两。这两笔底下皆有原故:一个是隔省迁父母之柩,外赏六十两;一个是现买葬地,外赏二十两。探春便递与李纨看了。——第五十五回

按照荣府旧例:贾家姨娘的家人去世,如果是家生子,就赏二十两,如果是外头买来的,则赏赐四十两银子。

这种标准放置到赵姨娘和袭人的身上,就出现了二十两银子和四十两银子的区别——赵姨娘家中几代人都是贾府奴仆,属于家生子;袭人却是被买进来的,属于外头的。

但这里存在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往往被读者选择性地忽视,那就是丧银赏赐的发放对象是荣国府的姨娘。

赵姨娘是贾政的小妾,自然符合这个条件,袭人却并不是。

或许有读者要纠正笔者:袭人早于第三十六回,就被王夫人内定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准姨娘了。

可准姨娘并不是真正的姨娘,从荣府旧例的角度来看,袭人还没开脸,也没有被荣府官方承认,王夫人直到第七十八回,才告诉贾母要让袭人坐上姨娘之位,如果真的较真,袭人是没资格拿这四十两银子的。

袭人之所以能享受这个待遇,只是因为王夫人当年内定袭人时,曾给王熙凤作了安排:

  • 王夫人道:“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只是袭人的这一分都从我的分例上匀出来,不必动官中的就是了。”——第三十六回

王夫人为了笼络袭人,自掏腰包来给袭人发工资,而且不动官中的钱,这个做法没任何毛病,毕竟王夫人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谁也没资格说什么。

但给袭人发丧银这件事,就脱离了王夫人最初安排的“不必动官中钱”的初衷。

袭人这笔四十两的丧银,并不是王夫人自掏腰包,而是实打实地从贾家官中拿的钱,这就和荣府旧例发生了冲突。

贾府账房并不傻,不会随随便便拿出四十两银子给毫无名份的袭人,一定是王夫人打了招呼,账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这种做法本身就不恰当,说严重点,这叫滥用私权。家赵姨娘因此有了小情绪,完全是合理的。

陈大康的《荣国府的经济账》里也有类似的分析:

  • 李纨的指示很快被探春纠正,她坚持府中“旧例”,只赏银二十两。袭人至多只是“准姨娘”,赵姨娘可是办过正式手续的妾,她当然要为自己“连袭人都不如了”前来争论。——《荣国府的经济账》

我们读者之所以认定赵姨娘胡搅蛮缠,是因为无论是书中人,还是书外人,都脱离了理性客观的轨道,选择性地忽视了袭人是“准姨娘”的事实。

包括负责管家的李纨、探春,她们也都默认了袭人的丧银待遇,因为袭人是王夫人的人,她们不敢提出任何异议。反之,到了赵姨娘的身上,便要“丁是丁卯是卯”地算账了。

当然,赵姨娘大闹议事厅的做法,当然是不对的,按照规矩她只能得二十两,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她的不满却是“苍蝇不叮没缝的蛋”,她的情绪是有出处的,读者应该全面看待,而不应看人下菜碟,选择性地批评。

本文乃“红楼不红”首发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八十回本,图片来源于清代孙温《红楼梦》全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更多文章

  • 赵姨娘又蠢又坏,为何贾政处处宠溺?情不知所起,才叫爱情吧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贾政,贾环,贾琏,贾宝玉,宝玉,贾府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堪称整个荣国府的闹事精。一点风吹草动,便闹得人仰马翻。按理说,这样一个被众人嫌弃和排斥的人物,应当举步维艰才是,可对于赵姨娘而言,她除了受一点“因为是姨娘”这样的白眼,似乎并没有被处处为难,反而是她在处处为难别人。相对应的,王熙凤手底下的尤二姐,同样以“姨娘”的身份进了贾琏的房,却

  • 赵姨娘找芳官闹事,贾探春为啥替她委屈?芳官的言行有没有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姜子说书标签:芳官,贾探春,贾环,贾宝玉,贾府

    题:赵姨娘找芳官闹事,贾探春为啥替她委屈?芳官的言行有没有问题?文/姜子说书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

  • 赵姨娘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人人厌弃?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贾环,贾政,王熙凤,贾宝玉,贾母

    赵姨娘原本是贾府的家生子,大概是因为其容貌或是身上所具有的某种特质脾性吸引到了贾政,被贾政纳为妾室。丫鬟变成姨娘,这是许多丫鬟梦寐以求的事,尤其还是成为贾政这样一个比较不错的主子的妾。比贾府中很多姨娘更幸运的是,赵姨娘还接连为贾政生下一女一子——贾探春和贾环。丈夫为人不错,又很宠爱她;正妻王夫人也不

  • 粗鄙的赵姨娘,为啥能赢得贾政的宠爱?贾宝玉说出可悲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三顺的梦标签:贾宝玉,贾政,贾琏,贾府

    在有礼有节的贾府中,赵姨娘更像是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作为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时时刻刻都因为自己家里是礼仪之邦,人人都遵规循矩而自豪,即便是她最宠爱的孙子贾宝玉,也不能例外。老太太曾经非常骄傲地告诉甄家的人:“……若是他不还出正经礼数来,也断不容他刁钻了去……若他一味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

  • 红楼梦:赵姨娘是贾政的侍妾,王熙凤为何敢欺负她?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娱乐标签:王熙凤,贾政,红楼梦,贾环,曹雪芹,探春

    赵姨娘是贾政的侍妾,探春和贾环的生母,也是王熙凤的长辈,奇怪的是王熙凤这个晚辈却处处欺负赵姨娘,给她难堪,甚至当众训斥赵姨娘。一、贾母不喜欢赵姨娘。贾母是荣国府的老祖宗,也是金字塔的塔尖,她对赵姨娘的态度,决定了赵姨娘在荣国府的地位。从贾母对赵姨娘的斥责和责骂来看,她平时就不喜欢赵姨娘,再加上这次宝

  • 《红楼梦》中赵姨娘如此粗俗不堪又无脑:为什么贾政却很喜欢她?

    历史解密编辑:萨沙标签:贾政,贾琏,贾宝玉,芳官,王熙凤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萨沙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第378期《红楼梦》中赵姨娘如此粗俗不堪又无脑:为什么贾政却很喜欢她?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贾政喜欢粗俗、糊涂、低级的赵姨娘。我们先看看赵姨娘的粗俗、低级,这从她的谈吐中就能很容易看出来。《红楼梦》中有些女人说话很脏,但赵姨娘却是比较脏的

  • 《红楼梦》:赵姨娘不可小瞧,群众基础,美丽容貌,还有这一优点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贾政,贾环,宝玉,贾府,尤二姐,红楼梦,赵姨娘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堪称贾府里的斗士,处处不顺心,处处闹事,明明年少成了姨娘,明明生了一儿一女,偏偏将自己活成了别人眼中的笑话。可若是你真的以为她一无是处,便又上了生活的当了。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赵姨娘被众人讥讽,被众人看不起,可偏偏坐稳了姨娘位置。而得众人喜欢,相貌美丽,温柔可人的尤二姐,却生

  • 读《红楼梦》:贾政为什么单宠赵姨娘?对正妻王夫人只是表面上的相敬如宾?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贾政,宝玉,贾府,贾家,丫环,王熙凤,赵姨娘,中国古文献,王夫人(红楼梦)

    作者:李大奎荣国府的当家人贾政有标配的一妻两妾,正妻是大家闺秀王夫人,两妾是"苦瓠子"赵姨娘和周姨娘。不过,贾政对王夫人只是表面上的相敬如宾,对没有存在感的周姨娘也不怎么上心,单单对"家生子"赵姨娘百般宠爱。这是何故?撇开文本中没怎么提及的周姨娘不谈,只拿王夫人与赵姨娘比对,分析分析个中情由。一、贾

  • 赵姨娘的结局大跌眼镜,不但没死还得诰命,王夫人更落入她的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贾政,贾环,王熙凤,贾宝玉,贾琏

    《红楼梦》续书写了赵姨娘的死,运用因果报应之说。说她在贾母死后被冤孽纠缠,主动交代了当初与马道婆勾结,残害王熙凤和贾宝玉的事实,结局死得很惨。当时贾政带着众人都在铁槛寺给贾母送灵,众人磕头起来后,只有赵姨娘没起来,“及扶起,见其口吐白沫,眼睛外鼓,舌头外伸,口中胡言疯话……”当时婆子们就汇报贾政说赵

  • 黛玉为何不正眼看赵姨娘?不要低估贾环的朋友圈,各个层次不低

    历史解密编辑:安阳源易缘标签:贾环,宝钗,宝玉,贾政,莺儿,林黛玉,赵姨娘,中国古文献

    黛玉为何不正眼看赵姨娘?不要低估贾环的朋友圈,各个层次不低《红楼梦》两大女主,读者的普遍印象是,林黛玉眼中无人,宝钗却是打破阶层壁垒,怜贫惜老的好姑娘。这种看法对不对呢?笔者要明告诉你,全是错觉。钗粉看到要跳脚,书中明明白白写着黛玉“目无下尘”,宝钗“大得下人之心”呀,螃蟹宴宝钗请了丫头、仆妇呀!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