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姨娘的结局大跌眼镜,不但没死还得诰命,王夫人更落入她的手里

赵姨娘的结局大跌眼镜,不但没死还得诰命,王夫人更落入她的手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笺雅侃红楼 访问量:382 更新时间:2024/1/15 20:20:23

《红楼梦》续书写了赵姨娘的死,运用因果报应之说。说她在贾母死后被冤孽纠缠,主动交代了当初与马道婆勾结,残害王熙凤和贾宝玉的事实,结局死得很惨。

当时贾政带着众人都在铁槛寺给贾母送灵,众人磕头起来后,只有赵姨娘没起来,“及扶起,见其口吐白沫,眼睛外鼓,舌头外伸,口中胡言疯话……”

当时婆子们就汇报贾政说赵姨娘中邪病发。但贾政并不相信,直言“没有的事,我们先走了”。过后虽派贾琏领着大夫去医治,却为时已晚。

贾政的反应符合士大夫大家长的立场。自来侍妾并不算什么,也不允许贾政过度关照。

但赵姨娘中邪这段,其实属于续书的过度演绎,从前文线索来看,赵姨娘极可能并没有死。

很多人讨厌赵姨娘,是她的性格行为惹人讨厌,其实赵姨娘并没有什么破坏性。

她的闹腾,更多就像不懂事的“小孩子”耍性子。早都被王夫人拿捏得死死的。而她的闹腾也是自保之道,真像尤二姐那样不言不语,可就早都不知怎么死的。

赵姨娘最恶劣的错误只有一个,就是受了马道婆的蛊惑花钱害了王熙凤和贾宝玉。如果不是癞头和尚出手相助,五鬼魇魔法就能要了他们的命。

但其实“五鬼魇魔法”背后要指出的主要有两点:

一,赵姨娘被逼得“兔子急了咬人”。

她最初并没有害人的意思。如果王夫人、王熙凤让她好过一点,如果贾母、王夫人不笃信神佛,让马道婆自由进出,不会发生这件事。

“没有内邪引不来外鬼”,脂砚斋指出马道婆是贾母王夫人的“大病”,是很中肯的观点。

二,五鬼魇魔法的真正影射。

五鬼魇魔法巧合在王子腾夫人来贾家后发作。贾宝玉之前被烫脸引来马道婆,同样也是给舅母拜寿回来,都与王家有关。

曹雪芹在暗示,贾家背后真正的“鬼”是王家,赵姨娘只是个引线。问题根源还在于王家、王夫人、王熙凤……

至于赵姨娘不识大体给贾探春找麻烦,与小戏子们打架不尊重,不过就是个可怜没有见识的妇人的可笑行径。不但不可恨反而让人心生怜悯。

那种反应过度,逮到机会就要证明自己的赵姨娘,更像是被压迫和踩踏到了极致的神经质反应。

所以,赵姨娘的心酸和可怜也要被关注到。而她的处境主要来源于两点。

一,贾政的宠爱。

二,贾环的存在。

贾政作为贵族士大夫,很难想象他会宠爱赵姨娘这种愚蠢昏聩的妇人,让人不可思议。

但说白了不值一提,贾政除了赵姨娘也没人可以宠。

平儿和王熙凤的关系,影射王夫人与周姨娘,也是主子与陪嫁丫头的关系。两人年纪差不多,都没有赵姨娘年轻。

周姨娘之所以无儿无女不得宠,除了年老色衰,看平儿为什么不怀孕就知道,王夫人根本就没给过她机会。王熙凤对付贾琏的手段,都是王夫人“玩”剩下的。

而王熙凤的妒忌,王夫人不遑多让甚至犹有过之。

中秋节贾政讲述的那个“怕老婆”的故事,显然是自嘲自己和侄儿都娶了王家善妒女儿的意思。

王夫人善妒,赵姨娘的日子就可想而知。

赵姨娘尽管被王夫人看不上,贾政对她却是不错,不但经常宿在她房中,更是在贾母怒骂赵姨娘时,将她“呵斥”出去也算保护。

赵姨娘的枕头风,也是贾政获得内宅消息的主要途径,很多时候贾政也离不开赵姨娘。虽然没到宠妾灭妻的地步,贾政却有借赵姨娘表达对王夫人不满的意思。

关于赵姨娘的生死,君笺雅侃红楼认为她并没有死。毕竟贾家抄家时,贾环年纪还不大,真要剩下他自己也不知道如何熬过去。还得是赵姨娘与贾环母子扶持,才会在那个树倒猢狲散,贾政、王夫人被发配治罪的恶劣环境中活下去。

贾环的结局同样有两个伏笔。

一个是当初元宵节的灯谜,贾环所作《枕头与兽头》,讽刺贾宝玉不成器,他才是栋梁之才。这是日后之谶。

另一个是中秋诗,虽然作者没有补全,但贾赦说“日后这世袭的官,准保你袭呢”,也暗示荣国府在抄家后会被平反。

贾环作为第四代唯一有资格袭爵之人,继承了荣国公世袭二等爵,成为平反后的荣国府的当家人,与元宵节灯谜呼应。

如此一来,贾政、王夫人无疑就要由贾环养老。而赵姨娘确定可以母凭子贵得到一个诰命夫人。

那时候王夫人落入赵姨娘之手,正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是因果循环必有的结局。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标签: 贾政贾环王熙凤贾宝玉贾琏

更多文章

  • 黛玉为何不正眼看赵姨娘?不要低估贾环的朋友圈,各个层次不低

    历史解密编辑:安阳源易缘标签:贾环,宝钗,宝玉,贾政,莺儿,林黛玉,赵姨娘,中国古文献

    黛玉为何不正眼看赵姨娘?不要低估贾环的朋友圈,各个层次不低《红楼梦》两大女主,读者的普遍印象是,林黛玉眼中无人,宝钗却是打破阶层壁垒,怜贫惜老的好姑娘。这种看法对不对呢?笔者要明告诉你,全是错觉。钗粉看到要跳脚,书中明明白白写着黛玉“目无下尘”,宝钗“大得下人之心”呀,螃蟹宴宝钗请了丫头、仆妇呀!赵

  • 《红楼梦》里的赵姨娘,为什么活成了人人讨厌的模样

    历史解密编辑:兆睿文说动物标签:贾政,贾环,芳官,贾府,贾探春,红楼梦,赵姨娘

    赵姨娘《红楼梦》里的赵姨娘是个特殊人物。她原是贾政的服侍丫鬟,后来被贾政看上,收入房中成了妾。赵姨娘可以说很幸运,这样摇身一变成了主子。可以看到贾政很爱赵姨娘,否则的话也不会跟她生两个孩子:老大贾探春,老二贾环。平常日子,贾政常常在赵姨娘那里歇宿。这难免让王夫人感到嫉妒,但又无法说出口,因此经常借机

  • 芳官只是个戏子,赵姨娘好歹是贾府姨娘,她为何看不上赵姨娘?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芳官,贾府,贾环,贾宝玉,贾探春,宝玉

    芳官本是梨香院的小戏子之一,后来宫里的一位老太妃薨逝,贾府按制解散了戏班,这些小戏子去的去,但大部分都留了下来,被分派到各房里侍候。芳官是正旦出身,长得美,性情跳脱,条件数一数二,自然被优先分配到了怡红院。而自从芳官来到怡红院,宝玉对其另眼相看,两人正好脾气相投,每日换着花样玩乐。芳官虽然只是一个不

  • 探春和赵姨娘对待王夫人的态度,完全相同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贾探春,薛宝钗,探春,贾府,妾室

    赵姨娘和贾探春是一对比较特殊的母女,用相爱相杀来形容她们,都还觉得不够全面。她们好像都不喜欢对方,但是又不能摆脱彼此,虽为母女,却又总是鸡声鹅斗,没有半点儿亲情的温馨。贾府所有人都觉得,赵姨娘不配做探春的母亲,探春有这样的亲娘,完全是一种拖累,是她的不幸。赵姨娘只是一个妾室,是身份尴尬的半奴半主,而

  • 赵姨娘的存在,是贾政对这世界所剩无几的热情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贾政,贾宝玉,晴雯,薛宝钗,林黛玉,宝玉

    读书时代,很不理解,像贾政这样的人,怎么有赵姨娘这样的妾室呢?他们实在太不相配了!贾政,谐音“假正经”,不管他的正经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是一个不苟言笑,古板严肃的中年男人形象。这样的人,脑门上似乎凿着几个大字:生人勿近!贾政堪称贾府的清流,踏踏实实地做官,没事时看看书,和那些所

  • 赵姨娘的情商有多高?3件事表明,只有秦可卿才能和她有一拼

    历史解密编辑:爱写作的老于标签:贾环,贾政,贾赦,情商,秦可卿,贾元春,王熙凤,赵姨娘

    [文/小涵读书]此文约1500字,阅读约需6分钟荣国府里的赵姨娘是一个神奇般的存在。她平时做人做事不着调,却培养出一个好女儿贾探春。虽然荣国府内很多人都烦她,却深贾政的喜爱。所以,人见人烦的赵姨娘,一定有着特殊的本领。事实上,从赵姨娘自身来看,似乎一无是处,但是从她的儿子贾环来看,她却是情商极高之人

  • 《红楼梦》|不要把晴雯和赵姨娘比,她不配

    历史解密编辑:应作如是观标签:晴雯,贾环,贾宝玉,宝玉,王熙凤

    荣国府的后院,有两个经常闹得鸡犬不宁的人,一个是赵姨娘,一个是晴雯。于是有人说,如果晴雯做了宝玉的姨娘,她将会是第二个赵姨娘。没错,从表面上看,她们确有相似之处。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便不难发现,她们的本质完全不一样。可以说,晴雯根本不配和赵姨娘相提并论。赵姨娘的主要问题是愚,晴雯的主要问题是狂。“

  • 差点同侍一夫的女人,鸳鸯师承贾母邢夫人拜生活为师,孰高孰低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鸳鸯,侍一夫,贾赦,贾琏,贾母,邢夫人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能够常读常新。读红楼梦,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年龄看红楼也会有不一样的感悟。红楼梦中有一对女人,年龄地位相差悬殊,但却差点嫁给同一个男人,这两个女人就是邢夫人和鸳鸯。贾赦要娶贾母的一等丫头鸳鸯做姨娘,这事不出意外地打了水漂。也因此事,让鸳鸯和邢夫人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

  • 薛姨妈给薛蝌订亲,邢夫人答应岫烟的婚事,黛玉的婚事谁做主?

    历史解密编辑:冰封天下史标签:薛蝌,贾政,探春,订亲,岫烟,薛虬,薛姨妈,林黛玉,中国古文献,邢夫人(红楼梦)

    黛玉的婚事,只能由贾母做主。婚姻大事,父母做主。当父母去世,就要由监护人做主。在没有明确监护人的情况下,则由家族的长辈做主。柳湘莲要向尤三姐退婚,给的理由是:“家姑母于四月间订了弟妇,使弟无言可回。若从了老兄背了姑母,似非合理”。当然是托辞,但他仍旧认为,姑母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给本人订亲,仍旧比

  • 邢夫人、尤氏,是明媒正娶的续弦夫人,还是丫头扶正的?

    历史解密编辑:有料史艾米标签:宝玉,贾琏,黛玉,贾府,尤三姐,续弦夫人,尤氏(红楼梦),邢夫人(红楼梦)

    都是明媒正娶。像贾府这样的世家豪门,根本不可能把丫头扶正。邢夫人的娘家虽然寒酸,侄女岫烟也是小姐的身份,还带着一个贴身小丫头篆儿——还记得黛玉进贾府吗?也只带了一个奶妈一个丫头。当然,黛玉只带一个丫头,是低调。林家丫头肯定不止一个,当初跟贾雨村读书时的陪读丫头就有两个。少带仆佣,是林如海对岳母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