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晚清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均是耳熟能详的名字,但是说到胡林翼,恐怕就实在是有些陌生了。
胡林翼(1812—1861)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
在介绍今天的主角前,先让我们来看看“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彪炳史册的功业:
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功同社稷再造;
李鸿章:创立淮军和北洋水师,风雨飘摇的晚清续命者和补锅匠。
左宗棠:收复新疆,只此一条,功在千秋,光耀万古。
张之洞: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奠基人,湖北新政。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诚然,与这些晚清的顶级名臣相比,胡林翼即缺乏有说服力的代表作,也缺少有辨识度的关键词。所以对于后世大多数人来说,胡林翼也只不过是晚清群星闪耀,名臣辈出的背景中,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我们深入的了解尘封于100多年前的历史,我们会惊讶的发现,胡林翼这个严重被低估甚至忽略的湖南人,放在中国历史的任何一个纬度,都会是一个光芒耀眼的名字。
曾国藩与胡林翼:湘军中最闪耀的双子星
是的,我没有写错,“湘军中最闪耀的双子星”——不是曾国藩与李鸿章,也不是曾国藩与左宗棠。甚至如果非要选择一个人做为湘军的灵魂,我觉得曾国藩都会在胡林翼面前黯然失色。
曾国藩与胡林翼
这里并没有因为我要写胡林翼,而刻意夸大他对湘军的影响,湘军始创于曾文正公,这一点没有争议。但是初期的湘军,只是比乌合之众略强一点的湖南民间武装,还没有成长为后来剿灭太平天国,风头一时无两的军事力量,而彼时的曾国藩也只是名声不显,仕途不顺的礼部右侍郎,也远不是后来匡扶社稷,左右朝纲的曾文正公。
太平天国席卷南中国大地时,胡林翼在贵州深山剿匪,曾国藩在湖南筹建湘军。时代的机缘巧合,让湘军的双子星在武昌城下碰撞出了耀眼火花。曾国藩因胡林翼“胆识过人,才大心细”向朝廷举荐其加入湘军,并自领一军人马。而初期战事不利,胡林翼对湘军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初期湘军整个军事系统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湘军的产生、发展、壮大和成名,都与天平天国息息相关,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湘军和太平天国的对抗过程中,除天京保卫战外,每一次关键的时间节点和决定命运走向的关键战役,胡林翼都闪耀着比曾国藩更绚烂的光芒。
1856年,经过长达一年的围困,胡林翼夺取湖广首府武昌,因克复武昌有功,实授胡林翼湖北巡抚、赏戴头品顶戴,此时的胡林翼,实际上已经是湘军中级别最高的将领。
1855年,因攻战九江失败,曾国藩人生跌至谷底,并因此失宠回乡守制,胡林翼成为了湘军的实际统帅。而身为湖北巡抚的胡林翼,此时有实力、有财力也有能力大力的扩张湘军,从不足10000人发展到30000人之多,为湘军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江和安庆争夺战示意图
1858年,血洗九江,太平天国在长江中游最坚固的据点被攻破。
再来说安庆,现在这个城市的存在感不是特别高,但是清代的安庆,是安徽省的省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同时安庆又可以说是太平军手中除南京外,战略意义最重要的城市,安庆对于天平天国天京(南京)的作用,相当于南宋时期襄樊对京都临安的意义,这两个城市一旦陷落,首都失守只是时间问题。
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最高指挥英王陈玉成
1859年胡林翼、曾国藩设计的四路进兵战略得到支持,奠定了湘军攻占安庆的基础。而攻占安庆的成功,曾国藩直言:“其谋始于胡林翼一人的画图谋策”。
可以看出来,攻克武昌、九江,是胡林独立带领湘军完成,攻打安庆,曾、胡联袂而成,曾国藩是战役总指挥,而胡林翼是战略策划者。
对太平天国的作战,胡林翼制定了以上制下,步步进逼的战略指导思想,也正是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之下,湘军由武昌、九江、安庆、南京。沿长江上游而下,分割挤压太平天国的活动空间,并最终成就了曾国藩和湘军克复金陵,匡扶社稷的不世功勋。
曾国藩是湘军的缔造者和统帅,而胡林翼更像是湘军的灵魂和精神领袖,两大双子星,共同闪耀于湘军的历史之中。
晚清第一巡抚
胡林翼在世时,无论家世、才学、名声、威望、人脉、官场地位,遑论晚清中兴的其他几位名臣,就是与曾国藩相比,公认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胡林翼书法作品
除了军事上展露的天赋,胡林翼在官场和政治上的才能,在晚清的众多名臣中,也绝对是顶级的。先不说胡林翼与曾国藩官场上的互相扶持与默契配合,也不谈胡林翼对左宗棠多达七次的举荐,光是胡林翼的一个湖北巡抚,对湘军和晚清政坛,都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战略性的贡献。
在胡林翼实授湖北巡抚前,整个湘军系统,包括曾国藩,还没有任何人官拜封疆之职,没有督抚一级的地方要职,对于湘军这种完全依赖自给自足的部队,首先在兵员输出、人员调配以及财政供应上,就会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而后期武昌能做为湘军沿江而下的发力点,湖广地区能成为湘军攻占九江、安庆的坚实大后方,胡林翼的湖北巡抚在后勤保障上的贡献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清朝的总督和巡抚同为节制一方的诸侯,两者分管军事、民政而侧重不同,互相监督而互为节制。虽然没有明确的上下级或从属关系,但从总体上来看,总督的权利地位和管辖范围还是要高于巡抚的,而胡林翼在湖北巡抚任上的巨大成功,除了自身的本事,前提条件在于能与当时的湖广总督官文融洽相处,并继而取得其全力支持。
湖广总督衙门
湖广总督官文,典型的八旗官僚,才具平庸而深谙为官之道,初到武昌府的抚台大人胡林翼,满腔的报国热忱,一身的凛然正气,自然与官文多有摩擦。但是胡林翼确实具备独到之处,他马上就意识到督抚不和绝对不利于整个湘军,意气用事最后也无非是两败俱伤,随后,胡林翼对官文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不仅在金钱上大力贿赂,官场上尽力逢迎,而且进行“夫人攻势”,要母亲收官文的小妾为义女。如此一来,官文对胡林翼好感大增,并随之投桃报李,将所有军政大事均由胡林翼主持。
胡林翼官授湖北巡抚,并进而实际掌握湖广的军政大权,标志着湘军真正由地方性武装开始崛起为近现代最威名显赫的军事力量
所谓成大事者往往不拘小节,具体到当时的督抚之争,我想即使曾左二公,单论审时度势、左右逢源恐怕也不过如此了吧。仅从这一点来看,胡林翼的政治谋略和官场智商也绝对是晚清官场顶尖的存在。
流星谢世,耀眼而早夭的将星
林翼久病,闻文宗崩於热河行在,大恸呕血,八月,卒。诏赠总督,祀贤良祠,湖北、湖南并建专祠,赐其子子勋举人,谥文忠。——节选自《清史稿》
1861年8月,在太平天国与湘军围绕安庆城的攻防战进入白热化时,一代名臣,湘军灵魂,年仅49岁的胡林翼久病呕血而亡。
不知是造化弄人还是天妒英才不假年,胡林翼逝世仅过了三年,1864年,湘军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曾国藩和湘军的主要将领们迎来了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而没能等到分享剿灭天平天国巨大战果的胡林翼,注定只能像流星般,耀眼而短促的划过晚清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