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甄士隐到贾宝玉,说说古代读书人的缺陷

从甄士隐到贾宝玉,说说古代读书人的缺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少读红楼 访问量:2135 更新时间:2024/1/30 21:30:31

东晋末年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有一首《归园田居》,写的是他隐居山林后的生活,其中有这样几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听起来是不是感觉很有意境,很惬意很舒适?可如果你出自农村,做过农活,再来读陶潜这首诗,就不由得会笑出声来。

为什么?因为陶渊明根本就不会种地啊,他种的豆子还没有草多,以至于一大早就下地除草,到了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这是长了多少草啊?

其实不独陶渊明,古代不少文人都是不事稼穑的,除了读书之外,对于生活俗务,多半都是手不能提肩肩不能扛的,甚至五谷不分,不通人情世故,整个一典型的文弱书生。

红楼梦里一开场的人物甄士隐,原文就明确提到他“士隐乃读书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

甄士隐是隐居的乡宦,有名望有田产不差钱,是神仙一流人品,他平时的生活全部,不是种地除草,而是酌酒吟诗,观花修竹。

每天就读读书,喝喝酒,赏赏花,修修竹……这听起来很高雅,很有品味,大约天底下的许多读书人,也都来得。如果不是后来的意外,他的一生会过得非常舒服。

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谁又能保得准一辈子富贵荣华呢?随着女儿英莲的丢失,甄士隐的人生被彻底改变,一夜之间,他失去了所有。

房子被烧成一片瓦砾,田庄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于是他将田庄都变卖了,带着钱去投奔岳父去了。

如果甄士隐不是读书人,只是个有钱的富商,想来也不至于落魄到那般地步,因为商人最精于世务,也最会盘算,他一定会想办法东山再起,而不是急急的把田庄卖净,拿着银子去岳父家。

无论古今,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田庄是我们最后的退路,守着几亩薄田,再怎么着也不至于饿死人,还有重新翻盘的可能,秦可卿托梦王熙凤时,就曾交代,“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

秦可卿的用意,说的也很明白,“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

甄士隐千不该,万不该,一时被女儿丢失、房屋烧毁的打击所击倒,没了主意的他,只得把自己的田庄全部都变卖了,也相当于是绝了自己的后路。

这是典型的读书人思维,因为他不惯生理稼穑等事,自认为留着那田庄荒废着也无济于事,况且还水旱不收,还不如买几两银子傍身放心。

可他没想过,无论盛世末世,只要你活着,这田庄永远属于你,是固定资产,而银子你花了就没了。想再赚回来,你一个读书人又靠什么呢?

所以,当他折卖田庄得来的银子,被岳父半哄半赚差不多骗完后,甄士隐勉强支持一二年,很快就穷了下去,贫病交功之下,便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来,最终随疯道人出家。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英莲丢失后,甄士隐带着妻子封氏在自己的田庄安身,他会那么快出家吗?学着陶渊明去种地,即便草盛豆苗稀,至少不靠任何人,还能养活自己,说不定能再次翻身也未可知呢。

再说贾宝玉这个金凤凰,更是个“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典型。原文有好几处,提到宝玉对于世务俗务的一窍不通。

晴雯生病一回,请了个外面的郎中来瞧病,后来要付诊金,就暴露了袭人不在时怡红院的真实情况。

麝月不认识戥子,而宝玉也不认识戥子。这也难怪,他曾对柳湘莲说过,“虽然有钱,又不由我使。”

宝玉生日一回,黛玉曾说起贾府出的多进的少的财务状况,长此以往,必至后手不接,这是替贾府将来忧虑呢,可你猜宝玉怎么说,他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

不愧是他贾宝玉啊,衔玉而诞,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珠围翠绕的富饶生活,又哪里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就像他曾说的,“又不做买卖,算这些做什么?”

可今天你不算计生活,明天生活就来算计你呀。贾府败落后,贾宝玉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好了歌里写得很清楚: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贾府败落后,贾宝玉成了乞丐。昔日饫甘餍肥的王孙公子,日后竟然沦落成乞讨为生的乞丐,多么讽刺。

脂砚斋也曾透露宝玉日后结局,说他是“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大冬天只能吃酸菜渣子,下着大雪的夜里,就围着一条破毡,这就是贾府败落后贾宝玉的真实生活。

他不通世务,不懂俗务,不惯稼穑,生在公侯之家自然百事不愁,可若是一旦败落下来,大概率他会沦为乞丐,因为他除了酌酒吟诗,风花雪月,他完全不懂得如何生存啊,他什么都不会。

但也并不是说所有文人都不惯稼穑,不懂如何生存,甄士隐、贾宝玉是从高处跌落的读书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惯了,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们不知道如何谋生,太正常了。

而像贾雨村这样曾经的落魄文人,其实就完全能靠本事养活自己,他卖字作文为生,他知道用自己的笔墨文章去换取衣食所需,这已经很不错了。

而像甄士隐、贾宝玉这样从高处跌落的读书人,则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出路,因为他们空有满腹才学,但却没有谋生技能,也不懂得如何与人交接,而与生活的短兵相接,就使得他们最终的避世出家,成了必然结局。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个需求层次理论,排在最底部的是生理需求,包括食物、衣物、空气、水和性等。而像酌酒吟诗,观花修竹这种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排在最顶层的。

甄士隐、贾宝玉这一类读书人,生活在家业安定繁荣的盛世,自然没问题,一生都可以过得顺风顺水,富足安康。可一旦生逢末世、乱世,遭逢人生重大变故,很容易就击垮他们,因为他们连最基础的生理需求都没办法靠自己去完成。

这其实也给我们很多思考和发,我们今天的孩子,大多也是甄士隐、贾雨村,学习很棒,可一旦涉及到生活,估计也是什么都不会的。我们不能因为更高更宏大的理想和追求,就完全忽略了最基本的生存本能。

刘姥姥不识字,更不会吟风弄月,诗词文章,就是个村老妪,可谁敢说她就不值得尊重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刘姥姥的生存技能和生活智慧,是值得很多人学习的。就这一点,甄士隐、贾宝玉,差她太多了。

我们在读书学习,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同时,是不是也可以兼顾一下生活,学会更多最基础的谋生技能,懂一点世故,通一些俗务,而不是成为死读书,除了读书一无是处的呆子呢?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标签: 贾宝玉甄士隐陶渊明贾府

更多文章

  • 甄士隐的岳父封肃,到底有多势利?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封肃,甄士隐,贾雨村,红楼梦,红楼

    封肃是红楼梦里的小人物,但这个小人物身上却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封肃是甄士隐的岳父,甄士隐是隐居的乡宦,神仙一流人品,且是当地望族,可以想象,这对封肃来说,自然是打着灯笼都不好找的好女婿。但曹公在原文里并没有提到这些,封肃出场时,甄士隐已经无路可走,只能变卖了田庄家产,去投奔岳父。这时候的封肃,眼见

  • 甄士隐落难投奔岳父,封肃却无情算计女婿,贾宝玉未来比这更惨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贾宝玉,甄士隐,薛宝钗,林黛玉,曹雪芹,封肃

    《红楼梦》第一回留下了很多谜团,最让人不解的有一个,就是甄士隐的老丈人封肃,竟然对落难的女婿坑蒙拐骗又落井下石,让人齿冷又觉得不可思议。(第一回)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

  • 红楼梦:甄士隐帮助贾雨村,不只是好心资助,一念之差铸成大错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贾雨村,甄士隐,红楼梦,林如海,贾家

    甄士隐只有一个女儿甄英莲,当时只有三岁。也没有过继养子延续香火。甄家注定要断绝了。在此情形下,甄士隐还资助贾雨村科举,慷慨拿钱又送棉衣,很是有点奇怪。虽说古人君子之交,财帛是身外之物。甄士隐有钱,贾雨村有才。两人相交于贾雨村微末之时,甄士隐资助朋友义薄云天,是常有之事。然而细看甄士隐资助贾雨村的过程

  • 甄士隐的人生,厄运接二连三,真的是太悲惨了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甄士隐,出家,红楼梦,英莲,家业,田庄

    甄士隐是红楼梦里最早出场的男性角色,然而,他出场没多久,很快就下线了。他在极短的时间里,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最终顿悟出家。甄士隐的人生,到底有多悲催呢?他本是隐居的乡宦,神仙一流人品,每日不过是酌酒吟诗,观花修竹,又有贤妻爱女在身边,可以说真的是神仙般的日子。但很快,甄士隐的人生来了一个令人意想不

  • 甄士隐家的丫鬟娇杏,真的会一直侥幸下去吗?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贾雨村,甄士隐,娇杏,贾府,小妾,娘子

    娇杏是甄家的丫鬟,因为一次偶然回首,后来被中了进士做了官的贾雨村纳为小妾,从此一步登天,逆转了人生。她人如其名,娇杏者,侥幸也,命运两济的她,不只是做了知府小妾,很快她母凭子贵,又被贾雨村扶为正室,成了正儿八经的正头娘子。这样的人生,别说娇杏,估计谁都没有想到。短短几年时间里,从一个主家落魄后不得不

  • 甄士隐有解开《红楼梦》的密码,看懂他的一生,就看透了贾宝玉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贾宝玉,甄士隐,林黛玉,香菱,薛宝钗,贾探春

    甄士隐和贾雨村前后出场,却都与《红楼梦》主要的贾家没有直接关系。曹雪芹设计二人最早出场,有点类似“总纲领”,在他们身上埋伏下具体结果。其他后文故事不过是添枝加叶而已。不同于贾雨村影射贾家败亡的具体原因,甄士隐则是概论贾家必然败亡的结局。更兼宝黛钗三人故事,就应在了甄士隐一家三口身上。一,甄士隐姓甄,

  • 甄士隐何以一夜之间就坎坷不断?最后反转落魄到出家的地步?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甄士隐,贾雨村,出家,贾宝玉,岳丈

    《红楼梦》之甄士隐:为何落魄到出家的地步?作者:李大奎甄士隐是《红楼梦》中出场最早的乡宦绅士,虽说是个普通人,但也算是家底殷实的小地主,平时过着神仙一样的自在生活。哪知,幸福日子并没有过多久,随着幼小的宝贝女儿在元宵节被人贩子拐走,不过几年光景,甄士隐畅快的生活便一落千丈,后来在顿悟《好了歌》之后,

  • 甄士隐和香菱:早年失散的父女,骨子里有太多相似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甄士隐,香菱,贾雨村,林黛玉,贾府

    香菱原名甄英莲,是姑苏城内一位乡宦——甄士隐的独女。甄士隐夫妇老来得女,爱若珍宝,一家人也过得平淡幸福。然而,意外却总是来得猝不及防。三岁那年,香菱落到了拐子的手里,甄家从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好好一个家破裂了,而香菱也再也没有见过父母,开始了坎坷艰难的生涯,受尽拐子虐待,黑暗之中,看不到一丝光亮

  • 红楼梦中,甄士隐行善积德,为何最后结局穷困潦倒?男人要有担当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甄士隐,贾雨村,香菱,书生,银子,红楼梦,甄士,中国古文献

    前几天提到了香菱,提到了她本该拥有绚烂人生,最终却被命运辜负。她本是乡绅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虽然不至于大富大贵,但也算得上小康之家的千金小姐,后来却沦落到被人买卖,最后惨死的下场,着实让人叹息。除了香菱外,甄士隐的生活,也让人感慨颇多。他本是地方乡绅,有土地有家宅,闲暇之余喝喝酒,资助资助如贾雨村这

  • 曹雪芹用甄士隐开篇最是绝妙,只因看透了他,就看懂了《红楼梦》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诗人,曹雪芹,甄士隐,贾宝玉,林黛玉,贾雨村,贾探春,红楼梦,小说家,中国古文献

    《红楼梦》写贾家故事,却以甄士隐开篇,就源于“真事隐”三字。甄士隐相当于《红楼梦》的总纲,是贾宝玉的“影”。熟读《红楼梦》的读书人都知道“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其实远不止此。曹雪芹最善于以影投影。小到一个人物,大到一个事件,甚至是兴亡宗旨,皆以影射铺陈。甄士隐作为“开篇”,他们一家的兴亡,就是《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