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甄士隐何以一夜之间就坎坷不断?最后反转落魄到出家的地步?

甄士隐何以一夜之间就坎坷不断?最后反转落魄到出家的地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 访问量:2345 更新时间:2024/2/20 8:13:25

《红楼梦》之甄士隐:为何落魄到出家的地步?

作者:李大奎

甄士隐是《红楼梦》中出场最早的乡宦绅士,虽说是个普通人,但也算是家底殷实的小地主,平时过着神仙一样的自在生活。哪知,幸福日子并没有过多久,随着幼小的宝贝女儿在元宵节被人贩子拐走,不过几年光景,甄士隐畅快的生活便一落千丈,后来在顿悟《好了歌》之后,即追随跛足道人出家而去。

可以说,女儿甄英莲的被拐,成了他人生反转的分水岭。一夜之间,过着观花修竹的甄士隐便坎坷不断,小康生活没几年就灰飞烟灭,最终穷困潦倒之下,走向出家之路。

这是为何?

一、屋漏偏遭连夜雨

原来甄士隐"屋漏偏遭连夜雨"。那年元宵节,他幼小的宝贝女儿甄英莲不幸遭遇人贩子被其拐走,虽几番寻找,还是下落不明。甄士隐夫妇伤心绝望之下便病倒了,突又遭遇毗邻的葫芦庙"炸供",累及他的居所,以及所在的那条街大部分房屋都被烧成了一片瓦砾。

无奈之下,甄士隐打算迁到田庄暂且栖居。哪知,忽遇上盗匪横行,兼之又逢水旱大灾,田庄几乎没有收成。

如此天灾人祸之下,回天无力的甄士隐只好变卖了所有的田庄地产,转而投奔家景富有的岳丈,以期在岳丈的帮衬下续上小康生活。

岂料,岳丈封肃就是个势利眼,见女婿落魄而来,很不高兴,便埋汰他是"啃老"族,啥本事没有。憋屈的甄士隐在岳丈家恓惶地过了一两年的苦闷日子后,偶然听到跛足道人说唱的《好了歌》,顿悟之下作了注解就随之出家飘然而去。

二、与甄士隐的个性有关

这就是甄士隐的"屋漏偏遭连夜雨"。不过,甄士隐如此反转的人生果真是他霉运连连导致的吗?其实不尽然,这与他的个性有关。

甄士隐说倒底是一个不懂得变通而又迂腐单纯的小吏,虽说拥有了幸福的小康之家,但他骨子里蕴含的不懂经营、不善处世的个性特质,流淌出的不食人间烟火不接地气的清高迂腐状态,让他很难适应陡转直下的逆境,无法实现逆风翻盘。

据书中交待,甄士隐在女儿未被人贩子拐走之前,如闲云野鹤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根本没去未雨绸缪,思考今后的日子怎样维系怎样才能以不变以万变。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甄士隐如此得过且过只向往阿弥陀佛的生活,处在顺境时倒也无妨,但内忧外患的逆境袭来的时候,恐怕就不能够承受连番打击了。

尤其是棘手问题接踵而来又解决不了时,便成了压垮甄士隐无忧生活的最后那根稻草。

三、与甄士隐的识人不察有关

当然,甄士隐还存在的一个致命缺陷,就是识人不察,也是导致他人生反转的重要因素。

不妨分析一下甄士隐在高光时刻两个重要的身边人情况。仆人霍负责照看他的宝贝女儿,平时卖文为生的贾雨村是暂居在葫芦庙的邻居。

书中说仆人霍启在元宵节带英莲去看热闹,就因上卫生间将英莲放在门口几分钟的时间,英莲就被拐子拐跑。霍启发现孩子不见后,便不告而别独自跑路了。

可见霍启这个仆人,是一点责任心和担当都没有。当时当境,他应当及时向主人报告抓紧时间找人呀!如果霍启能这样做,何致拖延一晚后,甄士隐才安排四处寻找失踪的女儿。

这也说明甄士隐对霍启这个仆人没有详加查察就委以重托。用人不察,自然会埋下不安全的隐患。

若甄士隐用的仆人靠谱,小英莲哪会出现这般离奇的意外?即便遭遇拐子,那么短的时间会拐走多远?若紧急报告后四下倾力寻找,还会找不到小英莲吗?若小英莲不出意外,或者得以迅速找回,甄士隐的生活不也依旧阳光灿烂吗?

再说说贾雨村这个大反派。

正因为他得到甄士隐的赏识和帮助,才顺利赴京赶考走上仕途生涯。但贾雨村后来却被钉在忘恩负义的耻辱柱上,也侧面说明甄士隐识人不察,对之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清晰的认知。

甄士隐仅凭贾雨村的才华和抱负,便豪气地给予资助,对其人品不端的种种举措却选择性忽略,还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帮助了一个人才,是慈善仗义之举。

殊不知,这样的识人不察,其实就是传说中翻版的"狼吃小羊"?更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恶果。后来果不其然,复出当上应天府尹的贾雨村,明知薛蟠抢的英莲就是自己恩人甄士隐的女儿,却听信门子之言,根本不去依法秉公断案,致使受难的英莲不仅没有母女团聚,还更加坠入苦海,最终只得更名秋菱,很悲催地过了苦命的一生。

由此也佐证了甄士隐的识人不察,他的这一不足,其实隐患很大,同样是造成他人生反转的因素之一。若他对身边人详加查察,在关键时刻有较为清晰的判断与认知,哪些该用,哪些该帮,能汇聚成靠谱的资源或者说足可帮衬自己的人脉,出现意外的可能性就会很小,即便面临"屋漏偏遭连夜雨",也不致于茫然失措导致最终悲催的命运。

四、还与甄士隐的能力有关

由此看出,平时喜欢观花修竹的甄士隐其实能力偏弱,他处理棘手问题水平不够的短板显而易见。

女儿被拐后,他过了一个晚上才感知,四处发动找人时,手段又单一,一急之下便束手无策转而病倒。后来遭遇天灾人祸后,想不出迎难而上的解决生计之法,无奈之下便投奔岳丈过仰人鼻息的生活。这样的选择怎不败走麦城,最终穷困潦倒走上出家的地步?

甄士隐不会不知道岳丈不厚道,是典型的势利眼。只因他应对危难的意识不强,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不够。

一味怕费力图简单之下,便与妻子一道去岳丈家弱弱谋生,这,无异于混吃混喝吃软饭。如果甄士隐有迎难而上的态度,有独立自主敢于打拼的勇气与魄力,有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坚韧毅力,何愁不能东山再起?何致于甘受岳丈的白眼,低三下四过没有尊严的苦闷日子。

可见,甄士隐之所以人生反转,能力偏弱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当然,甄士隐如此悲剧性的命运,从小说的角度而言,其实是曹公"草蛇灰线,伏脉于千里之外"神来之笔的手法再现,意在隐喻《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的悲凉结局。这是另外的话题,暂且不提。不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现实的角度赏析甄士隐之所以人生反转的原由,却也有值得警醒的社会意义,当省之鉴之。

是为记。

【作者简介】李大奎,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与历史爱好者。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历史文化)

125926681@qq.com(小说散文)

标签: 甄士隐贾雨村出家贾宝玉岳丈

更多文章

  • 甄士隐和香菱:早年失散的父女,骨子里有太多相似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甄士隐,香菱,贾雨村,林黛玉,贾府

    香菱原名甄英莲,是姑苏城内一位乡宦——甄士隐的独女。甄士隐夫妇老来得女,爱若珍宝,一家人也过得平淡幸福。然而,意外却总是来得猝不及防。三岁那年,香菱落到了拐子的手里,甄家从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好好一个家破裂了,而香菱也再也没有见过父母,开始了坎坷艰难的生涯,受尽拐子虐待,黑暗之中,看不到一丝光亮

  • 红楼梦中,甄士隐行善积德,为何最后结局穷困潦倒?男人要有担当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甄士隐,贾雨村,香菱,书生,银子,红楼梦,甄士,中国古文献

    前几天提到了香菱,提到了她本该拥有绚烂人生,最终却被命运辜负。她本是乡绅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虽然不至于大富大贵,但也算得上小康之家的千金小姐,后来却沦落到被人买卖,最后惨死的下场,着实让人叹息。除了香菱外,甄士隐的生活,也让人感慨颇多。他本是地方乡绅,有土地有家宅,闲暇之余喝喝酒,资助资助如贾雨村这

  • 曹雪芹用甄士隐开篇最是绝妙,只因看透了他,就看懂了《红楼梦》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诗人,曹雪芹,甄士隐,贾宝玉,林黛玉,贾雨村,贾探春,红楼梦,小说家,中国古文献

    《红楼梦》写贾家故事,却以甄士隐开篇,就源于“真事隐”三字。甄士隐相当于《红楼梦》的总纲,是贾宝玉的“影”。熟读《红楼梦》的读书人都知道“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其实远不止此。曹雪芹最善于以影投影。小到一个人物,大到一个事件,甚至是兴亡宗旨,皆以影射铺陈。甄士隐作为“开篇”,他们一家的兴亡,就是《红楼

  • 癞头和尚说了一些疯话,甄士隐百思不得其解,脂砚斋:贾雨村知情

    历史解密编辑:探味小龙标签:贾雨村,甄士隐,脂砚斋,曹雪芹,红楼梦

    癞头和尚说了一些疯话,甄士隐百思不得其解,脂砚斋:贾雨村知情红楼梦第一回中,甄士隐抱着三岁的女儿甄英莲在街前看热闹,偶遇一僧一道。那僧就是宝钗口中的癞头和尚,他看到甄英莲说了一些疯话,还要度化这个三岁的孩子出家。甄士隐有些恼火,抱起女儿要走开,却听到癞头和尚说了一首四言诗:“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

  • 贾雨村是靠贾政发达的,为什么后来反倒和贾赦勾结紧密?

    历史解密编辑:黄昏细雨醉红尘标签:贾政,贾赦,贾珍,贾琏,平儿,贾雨村,中国古文献

    贾雨村是跟贾赦勾结在一起,但,并没有跟贾政疏远啊。第七十二回里,比较有正义感的贾琏已经模糊地认识到:“他那官儿也未必保得长。将来有事,只怕未必不连累咱们,宁可疏远着他好”,而林之孝的回答是:“何尝不是,只是一时难以疏远。如今东府里大爷和他更好,老爷又喜欢他,时常来往,那个不知。”“东府里大爷”是指贾

  • 为什么《红楼梦》中贾雨村不救英莲?是不能救,还是不愿救?

    历史解密编辑:黄昏细雨醉红尘标签:英莲,香菱,薛蟠,宝钗,贾雨村,薛姨妈,红楼梦,中国古文献

    救英莲,送她回家,母女团聚,这是救不了的。冯渊家的老仆告诉贾雨村:“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而门子告诉贾雨村:“既打了冯公子,夺了丫头,他便没事人一般,只管带了家眷走他的路。他这里自有兄弟奴仆在此料理,也并非为此些些小事值得他一逃走的”。两下里一对照,可以得出结论:当贾雨村“补授了应天府,一

  • 林如海替贾雨村谋官,为何仅凭一封书信就能办成?

    历史解密编辑:史阅苍穹标签:贾政,仕途,贾雨村,林如海,红楼梦,贾宝玉,中国古文献

    贾雨村能当上金陵应天府的地方官,完全是靠林如海一封书信。不光是推荐,而且“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连例常的活动费用都没让贾雨村出。为什么这么简单?我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贾雨村得官之路。首先,林如海替贾雨村谋划操作的,并不是贾雨村初入仕途、第一次当官。几年以前,贾雨村已经

  • 一起赴京的黛玉雨村,一个哀伤一个得意,从对比中看贾雨村的奸恶

    历史解密编辑:应作如是观标签:贾雨村,黛玉,甄士隐,林黛玉,贾宝玉

    一些偏爱黛玉的读者,想象出贾雨村为黛玉复仇的情节。只能说,这些读者真是太可爱了,可爱到比贾宝玉更会做梦。想要雨村为黛玉出头,确实只能靠做梦,以雨村的奸恶之性与精致利己,他不在黛玉落难时落井下石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这一点,作者其实在第三回就埋下了伏笔。第三回,林黛玉遭受到人生中第一个打击:母亲仙逝。对于

  • 贾雨村品行恶劣,为何能做林黛玉的老师?

    历史解密编辑:江山岁月标签:仕途,林黛玉,贾雨村,林如海,中国古文献

    一方面,像脂批里说的,“君子可欺其方也。况雨村正在王莽谦恭下士之时”,林如海也不是那么容易就看出他的品行优劣的。另一方面,林如海让黛玉读书,根本就是“不过假弃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闲着没事读书玩的。又不是像秦业家道贫寒,急等着儿子“学业料必进益,成名可望”来振兴家业。有目标才有动力。林黛玉的

  • 贾雨村对贾府恩将仇报,最后结局如何?曹雪芹14个字写出他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曹雪芹,贾雨村,甄士隐,红楼梦

    贾雨村在《红楼梦》里面被塑造成一个贯穿全局的坏人物,虽然贯穿全局,但他其实是一个小人物,不过他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配角,虽然小,但是曹雪芹用了14个字写出了他的结局。 这句话其实出现得很早,在第二回中有这么一段描写: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