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曾国藩全集》第15讲,欢迎大家关注、点赞、分享。
胡林翼就任湖北巡抚后,与上司官文、朝中重臣肃顺关系融洽,笼络武将罗泽南、李绪宾、鲍超、多隆阿等,为湘军的建设、最终荡平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认官文宠妾为义妹,督抚若为一体
胡林翼升任湖北巡抚后不久,朝廷即将时任荆州将军的官文擢升为湖广总督,用以牵制胡林翼,以防汉族地方武装坐大。
对于官文这个人,胡林翼早有了解:官文身边,被小人包围,手下的官员,多是无耻之辈;官文集团的作风,是妒贤嫉能,溜须使坏。
面对奸邪小人,胡林翼有两种选择:一个是把官文赶走,另一个是与他斗争。可是这两个办法都不行。斗争会造成内耗,让官文的下属抵制自己,自己的政令在湖北行不动。赶走,朝廷还会再换一个旗人过来。以汉人任湖北巡抚,以旗人为湖广总督,这是朝廷既定的政策,而官文这个人,在旗人官僚中还不算是最坏的。虽然自私自利,城府很深,但毕竟他胸无大志,只图安享尊荣,比较好摆弄。赶走这一个,可能来一个更坏的。
胡林翼为了与官文交好,采取了夫人路线。官文的家事,都是由其小妾和家丁管理,所以胡林翼千方百计讨好官文的小妾,让自己的母亲认官文的小妾为义女,自己就成了官文宠妾的义妹,从此“家人往来如骨肉焉。”
胡林翼主动让功,把原本归自己支配的荆州道竹木税盈余划给官文。官文既得到了大量钱财,又满足了虚荣心,也就不得不被胡林翼“左右之”。从此“督抚若为一体”,“团结如一人”。
二、胸怀宽广,唯才是用:鲍超、多隆阿唯命是从
汉朝名将霍去病唯才是用,只要有能力,都能在他手上得到重用,众将士都愿跟随他出生入死,冲锋杀敌。胡林翼也是如此,鲍超、多隆阿并非湘军嫡系,身上一堆臭毛病,可是在他调教培养下,成为湘军后期两名悍将。
鲍超本是四川人,家世极贫,流落湖南,一度沦落到了形同乞丐的地步。投入湘军之后,因为作战勇猛,很快从一个普通士兵升为军官。胡林翼因为“其猛而多能,常待以殊礼,提之挈之,不遗余力”。鲍超出身行伍,目不识丁,是一个纯粹的武人,虽“英鸷无比,而天资太钝”。但是胡林翼对他绝无歧视,“不以行伍之人视之,亦不以部曲待之矣”。“深相器重,约为昆弟之交”,居然与之结为异姓兄弟。在胡林翼的培养下,鲍超成为后期湘军第一猛将,作战最为得力。
刚刚归入曾国藩麾下时,鲍超正回川省亲,迟迟未归。曾国藩见大战即将开始,“以檄促之”。鲍超在路上“禀请曾相借发二千金寄家,曾相斥之,谓时事孔亟,毋得迟迟其行,今且未立一功,而先谋家室,将何以服前敌军心?”鲍超要两千两银子才动身,曾国藩却不给他这笔钱,而是责以大义。胡林翼一听,“即自寄三千金赠之。春霆深感激,致死力焉”。
多隆阿,字礼堂,呼尔拉特氏,达斡尔族人,编在满洲正白旗下。自幼习得一身好武艺,十六岁就因为骑射功夫出众,被选入了前锋营,因为长期没有打仗的机会,到35岁才升为骁骑校。后受官文邀请,带北方马队南下湖北,增援南方清军。多隆阿因是旗人,汉语水平不高,在以湖南人为主体的军队里身受排挤,打硬仗而功不得赏,很不得志,只有胡林翼拼命笼络他。胡林翼最看重多隆阿的,是他统带骑兵的能力。胡林翼向多隆阿传授了湘军的制度和战术,多隆阿以北地的骑手为基础,用湘军的营制和军纪约束,就拥有了一支当世无匹的骑兵。
湘军体系里,多隆阿只听胡林翼一人命令,胡林翼去世后,多隆阿与曾国藩矛盾重重,很快便离开了湘军,去陕西攻打其他起义军了。
三、笼络罗泽南、李续宾,化解湘军水师统领矛盾
咸丰五年罗泽南到达武昌城下,胡林翼为讨得罗泽南的欢心(当时胡林翼已是湖北巡抚),对罗泽南恭敬备至,从不以部下相待,言必称先生,遇事言听计从,必与罗泽南商量而后行,以使罗泽南一心为他卖命。
对骁勇善战的大将李续宾兄弟,亦尽笼络之能事。胡林翼知道李氏兄弟家贫而颇讲孝道,有老母在家无人照顾,特地将其母接到自己署中,礼敬有加,公务虽然繁忙,却每天早晚都去问安,二李皆感激,愿尽死力。书信往来之际,每每戏称续宾“圣人”,称续宜“亚圣”,对二人的关照无微不至。
湘军水师将领彭玉麟、杨载福不和,胡知之,置酒劝和,二人未为所动,胡则跪而请曰:“天下糜烂至此,实赖公等协力支撑,公等今自生隙,又何能佐治中兴之业耶!”因泣下沾襟。于是彭杨二人,皆相呼曰:“吾辈负宫保矣!如再有参差,上无以对皇上,下无以对宫保。”遂和好如初。
后来曾国藩得知胡林翼病逝,伤痛不能自已,彻夜难眠,“惘惘若有所失”。回顾他与胡林翼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钦佩又相互批评的交往史,曾国藩叹息说,“从此共事之人,无极合心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