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僧格林沁之谜,成吉思汗家族的后裔为何会没落,他又为何会崛起

僧格林沁之谜,成吉思汗家族的后裔为何会没落,他又为何会崛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贪吃的骆驼 访问量:1036 更新时间:2023/12/29 20:14:02

据《清史稿》,“僧王” 僧格林沁原属于成吉思汗家族的后裔,但是等到他父亲一辈时,他家竟然以给别人家放牧谋生。

那么一代天骄的后裔,为何到了他家这就开始没落了呢?

可能很多人会说,元朝被明朝灭了之后,清朝又从北方崛起,成吉思汗的后代自然会走向没落。

这个观点从大面上是没有问题的,但一些细节还值得一聊。

其实在清朝建国之初,蒙古作为女真的盟友,和女真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当时不光有满八旗,汉八旗,其实还有蒙古八旗,但论信任度来说,蒙八旗还在汉八旗之上,再加上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和爱新觉罗家族的联姻,蒙古部分部落也是显赫一时。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僧格林沁也姓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说他和孝庄太后也算是亲戚,虽然离得比较远。

那么曾经显赫的科尔沁为什么会没落了呢?熟悉历史的可能还知道,僧格林沁的父亲虽然靠放牧为生,但是人家头上可还顶着四品台吉的帽子呢。

其实早在大清建国之初,女真上层对于蒙古诸部都是表面尊重和拉拢,但实际上是明刀暗箭招呼个不停。

清廷明的招数,是借着平叛的由头,大肆屠戮蒙古的有生力量,并一次次地想办法消减蒙古诸部的人口,雍正搞定青海附近的诸部以后,把青壮年给杀了个七七八八,二十多万人的人口,最后只剩下了一万多,乾隆比他爹不逞多让,一个准格尔部......因为内容敏感,大家去查下就知道了。

除了明的之外,清廷暗地里的黑手也很厉害。除了众所周知且比较敏感的宗教减人口之外,清廷还曾玩过一手更绝的。他们先把蒙古诸部拆分成很零散的小部,然后再把小部落的各种官职全给补齐,最后再划定各部的生活区域。

从表面上看,似乎清廷这么做,只是把蒙古诸部打散,并通过册封更多的官员,来进一步瓦解蒙古诸部的团结。但实际上这一招还有很多隐藏的厉害之处。

清廷在各小部设置了这么多的官员,这些官员都是有自己特权的,而他们的收益几乎多建立在自己的族人身上,因此小部落的基层族民收到的剥削就会很大,他们难免就会有怨言,他们对管理者有了怨言之后,自然就不会在心里在对他们产生认同。

除此之外,蒙古以游牧为生的原因,是因为放牧对自然资源依赖很大,他们必须要追逐水草而居,并通过移动来避免自然灾害,但是清廷给他们划定生活区域之后,他们就没办法通过移动来趋利避害了。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致命的,一场自然灾害,可能就会让一个部族走向赤贫了。

因此在清廷明里暗里的套路之下,蒙古诸部越往后越不好过了,所以僧格林沁虽然姓博尔济吉特,他爹虽然有四等台吉的帽子,但是他家也没有余粮。

那么已经靠放牧为生的僧格林沁,又是如何崛起的呢?

现在的北京,有一个站名叫公主坟,这个站名起源于附近的公主坟。这座公主坟中埋着两位公主,其中一个叫庄敬和硕公主,庄敬和硕公主的父亲是搞定了和珅的嘉庆皇帝,因为她的俩姐姐早夭,所以她算是嘉庆的长女。

嘉庆对长女比较疼爱,把他嫁给了一个叫索特纳木多布济的贵族,这个索特纳木多布济出身于科尔沁,和孝庄算是一家人,因此嘉庆的这个安排算是亲上加亲,而且更重要的是,当时蒙古的大贵族基本上都待在北京,再加上蒙古诸部的没落,所以嘉庆的这个安排,既能让女儿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又能保障女儿的地位和生活。

索特纳木多布济因为高攀了皇帝的女儿,自然在婚姻上比较专注,因此等到庄敬和硕公主去世时,他竟然还一直无后。新上任的道光为了照顾他,不光让庄敬和硕公主的侍女填补了他的空虚,还给他制定了一个人当儿子,这个人就是家里穷的揭不开锅的僧格林沁。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不过是个套路,你提拔一个一清二白的人当继承人,他自然会对你感激涕零,嘉庆轻飘飘的一个“贴心安排”,就掌握了一个大族的忠心,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僧格林沁捡了这么大的一块馅饼,自然对清廷的统治者非常感激,而据记载,他早年曾读过一些书,再加上他又非常懂得知恩图报,所以他被很快就被道光真正看中,他先是被例行安排为御前行走,又因为表现突出而被去安排管理善扑营,善扑营成立于康熙时代,当时是为了搞定鳌拜,后来发展成了一支皇帝直辖的精锐“特种部队”。

从道光的人事安排上,我们可以看出,第一道光对僧格林沁的忠心非常信任,第二,僧格林沁在拳脚上应该有过人之处。僧格林沁在这个岗位上,应该又展现出了自己的管理能力,因此道光又开始让他升为管理更多人马的都统,结果僧格林沁再次达到了道光的预期。

而根据记载,僧格林沁在升职之后,曾被人举报纵容族人放牧,但是不久之后,他就举报一名族人犯了类似的错误,并在族人利益和朝廷利益产生冲突时,坚定的站在了朝廷一边。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道光时期,当年“满万不可敌”的八旗禁旅,最擅长的不是骑马射箭,而是架鹰遛狗,战斗力基本上名存实亡,而当年名将的后代,也早就堕落。而道光当时又是用人之际,所以有忠心有能力的僧格林沁就开始被提拔到了一线。

僧格林沁是穷人出身,好不容易被皇帝看中,自然不会像满人贵族那样畏缩不前,反而是敢打敢拼,再加上他当时带的人都是朝廷精锐,又补给充足,所以在战场上立下了不少的功劳,不过俗话说的好,大将难免阵前亡,僧格林沁又喜欢表现武勇,所以他最后死在了战场上。

有关僧格林沁的功过我们不予置评,但从他的身上,我们还能看出很多东西,比如满人对蒙古等外族的真实态度,这种态度是分析清朝历史的关键之一。

更多文章

  • 历史彩照:僧格林沁玄孙被族人状告痛失家产,慈禧与妹妹相生相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通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慈禧,咸丰,婉贞,玄孙

    和希格这位头戴暖帽,身穿补服的孩子正是僧格林沁的玄孙和希格。和希格看上去唯唯诺诺,并没有高祖的威严霸气。和希格初封辅国公,后封固山贝子,人称“贺贝子”。(1)和希格的高祖僧格林沁驰骋沙场,建功封爵,世袭罔替,位列太庙之内。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的舰队曾搁浅在退潮中,驻守天津的僧格林沁屡次上书请战

  • 晚清猛将僧格林沁,为何被一少年砍死在麦田?功夫再高,也怕菜刀

    历史解密编辑:科普怪谈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太平军,麦田,清廷,太平天国,八旗

    僧格林沁是清朝末期最主要的八旗军将领,也是晚清唯一可以拿的出手的八旗将领,僧格林沁是蒙古贵族,博尔济吉特氏,和孝庄太后是一个姓氏。道光五年,因为世袭扎萨克多罗郡王而入京为官。僧格林沁因为僧格林沁生于马背之上,善于骑射,武艺非凡,因此受到道光咸丰两位皇帝的重视,在道光年间他就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

  • 中年慈禧爱上了僧格林沁的孙子那尔苏,几年后那尔苏却吞金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烟台美食探店标签:光绪,吞金,那尔苏,安德海,慈禧太后,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

    1890年的年初,在晚清重臣僧格林沁的墓前,跪着他的儿子伯王和孙子那尔苏。他们在一番谈话之后,突然,那尔苏脱下自己手中的那个金手镯,吞金自杀了,他的父亲看着自己的儿子死去,没有做什么也没有说什么。那尔苏出生名门贵族,爷爷是晚清名将那尔苏的爷爷是僧格林沁,晚清著名爱国将领,他在1855年击溃太平天国北

  • 为什么说僧格林沁之死,是晚清军事史的重要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宁静思标签:清军,太平军,八旗军,李鸿章,左宗棠收复新疆,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

    杀死僧格林沁的是一个16岁的山东少年,僧格林沁死在山东菏泽高家楼村的麦田里,他至死都不明白为什么训练有素的八旗铁骑打不过乌合之众的捻军五旗兵。1865年,张皮绠在搜索残敌过程中发现了重伤的僧格林沁,他看着这个穿着黄马褂的清军军官异常兴奋,这意味着他获得立功受奖的机会。张皮绠杀死了僧格林沁,他将黄马褂

  • 骑驴打败骑马,击溃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的捻军“驴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十六先生标签:清军,清廷,捻军,骑马,蒙古,太平军,太平天国,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

    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塑造着人类行为,但同时,人类活动也在影响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这种塑造与影响,很多时候,无穷富无关。清末捻军19世纪中页,清帝国越过极盛的顶点,开始盛极而衰。1851年,屡试不中的秀才洪秀全依托“拜上帝教”开始在帝国的南方发起了“太平天国”大起义,起义声势浩大,迅速席卷南方各省,帝国派去

  • 剿灭太平天国北伐军的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最终被一个捻军童兵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太平天国,清廷,僧格林沁部,捻军,北伐军,僧格林沁,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古装剧

    僧格林沁(?-——1865年),蒙古科尔沁旗人。博尔济吉特氏。继父索特纳木多布斋是嘉庆帝颙琰额附(清皇帝、宗室、贵族的女婿,公主、郡主的丈夫)。僧格林沁于道光五年(1825年)袭爵科尔沁郡王。咸丰三年(1853年)晋封为参赞大臣,率科尔沁马队防堵太平天国北伐军。 1853年8月,太平天国北伐军进攻天

  • 最后的八旗,八里桥,捻军与僧格林沁

    历史解密编辑:猫小小同学标签:清军,清廷,捻军,太平军,八旗军,八里桥,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

    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十九日,逃至麦田躲避敌人追杀的僧格林沁被追上来的捻军士兵张皮绠挥刀斩杀,如果死前还有回光返照,这位大名鼎鼎的“僧王”一定会尽力去回忆以前的驰骋沙场,而从“八里桥之战”后的一切,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僧格林沁恐怕也不想再去回想。僧格林沁而曾经战无不胜的八旗军的辉煌时代,随着

  • 历史人物丨僧格林沁四世孙阿穆尔灵圭亲王一生做的几件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玛拉沁信息网标签:灵圭,阿穆尔,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亲王,萨克

    阿穆尔灵圭(1886年—1930年)阿穆尔灵圭,出生于北京博王府。系僧格林沁四世孙,其父那尔苏,受封多罗贝 勒,内大臣。1891年,阿穆尔灵圭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年仅6岁。由 印务协理乌力吉任护理协理台吉,署理旗务。阿穆尔灵圭承袭王位后,在王府内延师 读书,攻读蒙、汉、满文十多年

  • 僧格林沁长孙短暂而又传奇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亲王,贝勒,太监,那尔苏,慈禧太后,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

    他出身显贵,爷爷是大名鼎鼎的僧格林沁,父亲是有“伯半朝”之称的王爷伯彦讷谟祜,但他本人在《清史稿》中却无片言只语;他生前未创建任何功业,却在“暴病而亡”后,以宫廷侍卫的身份被追封为“亲王”,他就是那尔苏。而他身上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不合常理”,都是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慈禧太后的“蓝颜知己”!慈禧

  • 僧格林沁:八旗最后的荣光,在“北方长城”的轰然倒塌中奏起挽歌

    历史解密编辑:雪滿長安道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清军,太平军,八旗,太平天国,清廷

    夜色深沉 旷野无声纵马、狂奔、坠地、然后继续漫无目的逃亡……迷失在麦田里,连滚带爬的男人,终于还是无力的跌倒在泥土之中,鼻翼快速的翕动,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浑身传来的剧烈疼痛。左肩和肋下几处狰狞的伤口,此时已皮肉翻卷,鲜血横流,生机似乎也正从破碎的衣衫中慢慢向外流逝。周遭影影绰绰的树、远处或浓或淡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