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年慈禧爱上了僧格林沁的孙子那尔苏,几年后那尔苏却吞金自杀

中年慈禧爱上了僧格林沁的孙子那尔苏,几年后那尔苏却吞金自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烟台美食探店 访问量:4226 更新时间:2024/1/6 14:53:15

1890年的年初,在晚清重臣僧格林沁的墓前,跪着他的儿子伯王和孙子那尔苏。他们在一番谈话之后,突然,那尔苏脱下自己手中的那个金手镯,吞金自杀了,他的父亲看着自己的儿子死去,没有做什么也没有说什么。

那尔苏出生名门贵族,爷爷是晚清名将

那尔苏的爷爷是僧格林沁,晚清著名爱国将领,

他在1855年击溃太平天国北伐军,俘林凤祥、李开芳,晋封亲王。

1859年,僧格林沁又率领部队,在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痛击英法联军,击沉敌舰4艘、重创敌舰6艘,毙伤英法联军484人,重伤英军海军司令,

取得了鸦片战争以来清军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那尔苏幼年时期就被送到北京读书,后来又学习武艺,可谓是文武全才。

那尔苏不到20岁就担任了紫禁城乾清门的一名侍卫,保卫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

后来,人到中年的慈禧太后,无意间被年轻力壮的那尔苏身上的魅力所吸引,两人也陷入了爱河。但并非有情人都能终成眷属,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他们的爱情换来的只是悲剧的结局。

守寡多年的慈禧,遇上了年轻帅气的那尔苏

1861年,年仅31岁的咸丰皇帝去世,作为妻子的慈禧此时才26岁,便成为了寡妇。

那么,慈禧从26岁到72岁,这47年的漫漫长夜,她是如何熬过来呢?

有人说慈禧身边有个假太监安德海,慈禧和安德海的关系,类似当年秦始皇母亲和嫪毐。也有人说慈禧曾经爱上了一位名叫埃德蒙的美国年轻军官。而且,埃德蒙确有此人,他回到美国之后,还写了一本名叫《我与太后》的书。除此,

慈禧和僧格林沁的孙子那尔苏之间还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

1888年的一天,慈禧的銮驾路过西直门的时候,侍卫那尔苏所骑的马突然撞向了慈禧的銮驾,不过许多人上前控制了这匹马。在当时,冲撞慈禧銮驾,是犯了死罪。慈禧当时愤怒地问道:“

哪个大胆的奴才敢撞轿?

”大太监李莲英说:“

一等侍卫科尔沁那尔苏贝勒。

慈禧看到正在地上跪着的那尔苏,

那时的那尔苏才刚30岁出头,人长得高大,眉清目秀,是个名副其实的美男子

。慈禧竟然看呆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免除了那尔苏的死罪。

中年女人慈禧爱上了三十出头的帅小伙那尔苏

被吓得不轻的那尔苏,刚回到侍卫住所,宫中便传来慈禧的懿旨。那尔苏奉命来到了慈禧的后宫。

那时候的慈禧虽然已经50多岁,但由于保养的好,也算是风韵犹存。

慈禧温柔地说了几句话后,那尔苏瞬间明白了慈禧的意思,他想到自己的前程也就没有拒绝。从此,慈禧和那尔苏两人每日缠绵,如胶似漆。

不久,慈禧就下旨封那尔苏为“

内大臣

”,但身为男人的那尔苏,出入后宫始终是个难题。慈禧就将此事交给了李莲英,并表示事后定会重重奖赏。李莲英经过冥思苦想,告诉手下说慈禧太后身体不好,必须要喝玉泉山的泉水,

于是专门做了两个水箱,一个盛水,一个盛那尔苏

。以前往后宫运水用驴车,现在改成了太监亲自推车。

慈禧和那尔苏的爱情被人知晓,那尔苏吞金自杀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由于慈禧和那尔苏频繁私会,

伯王府内发现那尔苏经常夜不归宿

。后来,那尔苏的父亲伯王也知道了,就问儿子为什么经常夜不归宿。那尔苏说自己是贝勒衔侍卫,防守宫内的责任更重一些,要白天和黑夜都值班。这样,伯王就没有继续追问。

但是,慈禧和那尔苏之间的事情,很快也在北京城内传得沸沸扬扬。

身为父亲的伯王寝食难安,他当时担任北京城九门提督,他知道此事一旦泄露,慈禧必定诛他九族,恐惧不安。

有一次,伯王以巡查皇宫内防为由,到各殿巡视,刚好看到慈禧正和那尔苏坐在一起聊天。回府后,那尔苏被父亲痛批了一顿。后来,伯王为了解决此事,向光绪皇帝奏请,带儿子们回家祭扫父亲的僧王墓。

那尔苏得知自己的事情可能让家里人性命堪忧,自己的父亲也是左右为难。

他为保全家族,愿意以死了却此事。

1890年清明节前三天,伯王和儿子用马车拉着大量祭品到僧王陵祭拜,

那尔苏就在祭拜结束后吞金自杀,年仅35岁

那尔苏死后,慈禧悲痛欲绝,但又不能向人言表,只能将她与那尔苏之间的感情埋藏在内心深处。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僧格林沁之死,是晚清军事史的重要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宁静思标签:清军,太平军,八旗军,李鸿章,左宗棠收复新疆,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

    杀死僧格林沁的是一个16岁的山东少年,僧格林沁死在山东菏泽高家楼村的麦田里,他至死都不明白为什么训练有素的八旗铁骑打不过乌合之众的捻军五旗兵。1865年,张皮绠在搜索残敌过程中发现了重伤的僧格林沁,他看着这个穿着黄马褂的清军军官异常兴奋,这意味着他获得立功受奖的机会。张皮绠杀死了僧格林沁,他将黄马褂

  • 骑驴打败骑马,击溃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的捻军“驴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十六先生标签:清军,清廷,捻军,骑马,蒙古,太平军,太平天国,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

    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塑造着人类行为,但同时,人类活动也在影响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这种塑造与影响,很多时候,无穷富无关。清末捻军19世纪中页,清帝国越过极盛的顶点,开始盛极而衰。1851年,屡试不中的秀才洪秀全依托“拜上帝教”开始在帝国的南方发起了“太平天国”大起义,起义声势浩大,迅速席卷南方各省,帝国派去

  • 剿灭太平天国北伐军的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最终被一个捻军童兵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太平天国,清廷,僧格林沁部,捻军,北伐军,僧格林沁,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古装剧

    僧格林沁(?-——1865年),蒙古科尔沁旗人。博尔济吉特氏。继父索特纳木多布斋是嘉庆帝颙琰额附(清皇帝、宗室、贵族的女婿,公主、郡主的丈夫)。僧格林沁于道光五年(1825年)袭爵科尔沁郡王。咸丰三年(1853年)晋封为参赞大臣,率科尔沁马队防堵太平天国北伐军。 1853年8月,太平天国北伐军进攻天

  • 最后的八旗,八里桥,捻军与僧格林沁

    历史解密编辑:猫小小同学标签:清军,清廷,捻军,太平军,八旗军,八里桥,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

    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十九日,逃至麦田躲避敌人追杀的僧格林沁被追上来的捻军士兵张皮绠挥刀斩杀,如果死前还有回光返照,这位大名鼎鼎的“僧王”一定会尽力去回忆以前的驰骋沙场,而从“八里桥之战”后的一切,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僧格林沁恐怕也不想再去回想。僧格林沁而曾经战无不胜的八旗军的辉煌时代,随着

  • 历史人物丨僧格林沁四世孙阿穆尔灵圭亲王一生做的几件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玛拉沁信息网标签:灵圭,阿穆尔,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亲王,萨克

    阿穆尔灵圭(1886年—1930年)阿穆尔灵圭,出生于北京博王府。系僧格林沁四世孙,其父那尔苏,受封多罗贝 勒,内大臣。1891年,阿穆尔灵圭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年仅6岁。由 印务协理乌力吉任护理协理台吉,署理旗务。阿穆尔灵圭承袭王位后,在王府内延师 读书,攻读蒙、汉、满文十多年

  • 僧格林沁长孙短暂而又传奇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亲王,贝勒,太监,那尔苏,慈禧太后,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

    他出身显贵,爷爷是大名鼎鼎的僧格林沁,父亲是有“伯半朝”之称的王爷伯彦讷谟祜,但他本人在《清史稿》中却无片言只语;他生前未创建任何功业,却在“暴病而亡”后,以宫廷侍卫的身份被追封为“亲王”,他就是那尔苏。而他身上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不合常理”,都是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慈禧太后的“蓝颜知己”!慈禧

  • 僧格林沁:八旗最后的荣光,在“北方长城”的轰然倒塌中奏起挽歌

    历史解密编辑:雪滿長安道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清军,太平军,八旗,太平天国,清廷

    夜色深沉 旷野无声纵马、狂奔、坠地、然后继续漫无目的逃亡……迷失在麦田里,连滚带爬的男人,终于还是无力的跌倒在泥土之中,鼻翼快速的翕动,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浑身传来的剧烈疼痛。左肩和肋下几处狰狞的伤口,此时已皮肉翻卷,鲜血横流,生机似乎也正从破碎的衣衫中慢慢向外流逝。周遭影影绰绰的树、远处或浓或淡的山

  • 僧格林沁是怎么折磨死捻军首领张洛行的?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张洛行,太平天国,清军,洪秀全,张乐行

    张乐行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大豪杰。按照阶级成分来分,张乐行可是个货真价实的大地主。但张乐行悲天悯人,经常接济穷人,扶危救困。张乐行也因此得到了穷苦百姓的赞颂和爱戴,被称为“活菩萨”。后世有人不屑地说,张乐行这是沽名钓誉、收买人心。但是,肯用自己的家财来收买人心,并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到。而且,站在穷

  • 满清名将僧格林沁,为何被一个少年一刀毙命?功夫再高,也怕菜刀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清军,太平天国,曾国藩,清朝,左宗棠

    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和世界“脱轨”已久的清政府早已经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天下大变,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国成功的成为了世界老大。而清朝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最终这个“天朝上国”输掉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割让香港等地。更可怕的是,输掉了这次战争却还是没有打醒清朝统治者,在他们看来

  • 清朝“僧王”僧格林沁:毁誉参半,死于1865年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清军,太平军,清朝,清廷,张乐行

    在英国人以坚船利炮强行撬开腐朽的清朝帝国的大门后,国家很快陷入半殖民地的窘境,无数中国人被迫忍受官僚阶级和西方列强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急剧恶化。不堪忍受剥削的有志之士纷纷揭竿而起,希望推翻清朝的统治,再造中华盛世。其中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最大,这场农民革命不仅将清朝的仅存的军事力量击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