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人人皆羡慕娇杏,谁留意过贾雨村的妻子?她为何新婚即逝?

人人皆羡慕娇杏,谁留意过贾雨村的妻子?她为何新婚即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卓思卓语 访问量:2242 更新时间:2024/2/12 5:02:54

卓语前文解析娇杏的命运,没想到竟然炸开了锅,炸出很多伪粉丝。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红学每过一个阶段,就会有人搞奇谈怪论,号之为【红学翻案】。好比薛宝钗,清朝时期她是世人皆知的反派,但后来被逐渐逐渐翻案。尤其是经过87版“鬼斧神工”的改造,就成了古典第一淑女了。

近年来的翻案潮流,又青睐上贾雨村了。

具体怎么翻案,我就不描述了。反正,薛宝钗能翻,贾雨村有啥不能呢?

这两人原本就属于一类,原本就是作者在男女领域各创作的一个魔鬼。宝钗既然成神了,贾雨村当然表示严重不服。

功利主义者,历来不知道什么是卑鄙。一切卑鄙在他们眼中都是本事。贾雨村毫无疑问得标榜成全书唯一的救世主。

于是他们纷纷来质问我:你莫不是对贾雨村有什么误解吧?

有人批判我宣扬女权主义。有人批判我以阶级贬低娇杏,不懂曹公情怀,不懂村杏之恋的美好。

反正扣什么帽子的都有,倒是验证了那句话:莫小看贾雨村这个小角色,作用可真大啊!

通过他,可以清晰的看到国人信仰的空洞、三观的撕裂、善恶是非的混乱。

01 洗白贾雨村

在乱七八糟的洗白里,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这样的:

就算贾雨村坏,也比不上贾府的男人。贾雨村的功名是自己考的,还有个“不好色”的优点,除了娇杏,没见他祸害过其他良家妇女。只这一条,就比贾府男人强太多。

搞笑不搞笑?脂砚斋反复说贾雨村是个大色鬼,其实这也是作者曹公的暗示,但万德万能的现代读者,偏偏不买账,偏认定他“不好色”。

真是比曹公、比脂砚斋,都牛掰多了。

按照这种逻辑,四王八公、王家、史家,薛家、李家、邢家、秦家.....书里那么多、那么多家族的男性,都不好色呗。好色的,只有贾家一家呗。

只有贾家被写得详细,被写了很多风流韵事啊。

原来只要没写,就是没有。书上都是绝世好男人,只有贾家一家好色。呵呵,无语子啊。

当然,要争论这个,很难争论出结果,毕竟作者没写就是没写,那就莫论他有多少妻妾,只说说他如何对待妻子吧。

贾雨村的正妻,虽然没名没姓,但却有个完整的生命轨迹。来还原这个轨迹,看看贾雨村是怎么对她的。

02 古代的纳妾条件

贾雨村是否对得起妻子,第一个要搞清楚的问题是:他纳娇杏为妾合法吗?合理吗?

肯定很多人不解:古代男人三妻四妾,不是很正常吗?

这么想,就太无知了!是否正常,需要看你是什么人,看你的婚姻状态和子嗣情况。

1、阶级不同,可纳妾数量不同

周礼规定天子可以娶120个,而诸侯是9个,卿大夫是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庶民就只能娶一个妻子,不能纳妾。

到了晋朝,规定王公8妾,郡公6妾,一二品官4,三四品3,五六品2,七八品1。唐朝是亲王可纳12妾,郡王和一品官10妾,二品8,三品6,四品4,五品3.....

到了明朝,男性可纳妾的数量大幅削减。亲王可纳10妾,郡王到25岁无子,才可纳到2妾,35岁仍无子可加到4妾。而平民百姓,40岁以上无子才能纳妾,还必须经过妻子同意,违者笞四十。

所以别以为是个男人都能纳妾。古代纳妾是上层的特权,越上层特权越大。

2、官员有纳妾名额,但仍然受重重限制

明代曾经四次编撰《大明律》,但关于“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听娶妾,违者笞四十”的律条却始终没有更改过,只是关于“民”的定义有所不同。

嘉靖十二年时编撰的《大明律》中,表明官员、吏典、生员都属于“民”一类。也就是说,官员虽然有纳妾名额,也受到年龄和子嗣情况的限制。

实践中情况比较复杂。如果是妻子主动给纳妾,就不受此限。还有一种是彰显前妻的妻权,(前妻早亡,娶前妻家人为贵妾),会被视为有情有义。

3、正因为法律有严格限制,大部分男人纳妾,只纳贱妾

贱妾没有法律地位,只是个奴才,相当于没名没份,没太多顾及。反之,地位越高的妾,越需要考核多层面的条件。

说白了吧,对正妻威胁越小,就越无所谓。对正妻构成威胁的妾,不可以随意纳。你得充分尊重正妻的利益和感受。

但是,如果完全出自子嗣考虑,纳贱妾又不好使。

贱妾后代很受歧视,就算没有嫡子的压力,还有来自同宗族和社会外界的压力。如果确实没有嫡子,那庶长子起码也应出自贵妾、良妾,这家族才有立足之地。

03 红楼梦里的纳妾

了解这个背景,对正确理解红楼梦,至关重要。

贾琏以外,整个贾家历史上从来没出过贵妾良妾,为什么呢?因为各位爷们都有儿子了,没理由纳贵妾良妾,否则就是对正妻的侮辱。

不仅是贾家,其他周边贵族,似乎都没有贵妾良妾。这充分显示了那个时代的妻权。

而贾琏以子嗣为由纳妾,却必纳贵妾。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贾琏已经三十多岁了,没有子嗣。他是爵位继承人,将来不能让贱妾儿子来主持家族吧。

法律规定虽然是40,但根据大量明朝留下的案例来看,富贵人家难以严格遵守,大部分到了30来岁无子的话,妻子就会主动给丈夫纳妾。

所以贾琏纳妾尤二姐,从情理上讲并不过分,符合当时社会的常态。

但是,情理这个东西,就看站哪个角度说。若夫妻恩爱的话,40岁没儿子也可以继续等,大不了收养一个,坚决维护妻权不纳妾的男人,也不在少数。

贾琏不吭一声,就偷娶了尤二姐。无论怎么说,都是羞辱凤姐。无论怎么说,都是夫妻关系破裂的明证。

当然,他给凤姐吭一声,也别想办成。凤姐至死也不会同意他纳贵妾。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纳高级妾绝对不是小事!肯定是家庭里的一场翻天覆地!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尤二姐的出现,令凤姐气急败坏,引发了庞大的内斗风暴。甚至延伸到官府,延伸到社会层面的打官司,延伸到江湖层面的杀人灭口......

想想这些,你才能明白,什么叫做誓死捍卫妻权。什么叫做妻权与夫权的残酷斗争。

凤姐固然性格强势,但你不能否认,她才是代表了万万千千女性的真正心声。

04 被气死的正妻

回到最初的话题上:贾雨村纳娇杏为妾,合理吗?

合理你个鬼!

贾雨村考中进士之前一无所有,结婚必然是考中之后的事。书上还写过,甄士隐家破人亡和出家,全部发生在一年之内,恰恰就是贾雨村时来运转的那一年。

接着,贾雨村就【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

这需要多久呢?按常规,顶多也就两三年。

也就是说,这时候的村妻,才刚新婚燕尔,嫁给贾雨村不久啊!他竟然就迫不及待地纳二房,给正妻搞来个后补!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不是赤裸裸的打脸正妻,又是什么?比写个休书,还令正妻难堪。

或许她还没生子(生没生也是未知数,作者没写),但即便如此,才刚结婚,绝对不能判定她无子。

贾琏纳妾时,他和凤姐的婚姻已经延续了十三年,尚且把凤姐气到吐血。对比贾雨村呢?

【小注】黛玉入府前,贾琏已结婚两年;黛玉入府又一年;68回黛玉16岁,又过去十年。

贾琏绝情,大家都知道,是因为她夫妻俩积怨已深。可是贾雨村刚结婚不久,她能有什么对不起他的?

作者如此设定,相当于用斗大的字刻贾雨村脸上:不要脸!彻底不要脸!

旷古以来,你见过如此绝情绝义、丧尽天良、自私无德的男人吗?

可以想见,村妻必然是个官宦家的千金小姐,才跟新科进士联姻。原本以为嫁给一个有为才俊,正准备和他共同去开创人生,可是一切都还没开始,就发觉自己只是个可笑的跳板,不过是贾雨村暂时装点门面的工具。

一旦他手里有了实权,成了官老爷,可以在一方土地上为所欲为,立马暴露出龌龊下贱的心思。早年的色鬼梦,先来圆一圆嘛。

这件事对正妻的伤害有多大的呢?

男人们当然普遍认为,啥伤害都没。这有啥啊?

可惜老天不这么想,曹公也不这么想,他把村妻直接安排死了!!

是滴,就是被气死了,你爱信不信。

在古代,任何一个正妻,遇到贾雨村这样的行为,都会被活活气死!这根本就不需要明写,傻子都能看出来。

至于说,为啥现代读者看不出来,因为比傻子还傻呗。贾雨村都成”不好色”了,你还能指望什么?

幸好书里写了贾琏纳妾时的心态。如果没写,更别指望给现代人讲明白了。当他给正妻身边放个二房,不管表面上说的多么冠冕堂皇,实际上就是盼着正妻死,渴望正妻消失。

05 偶因一着错

把话题再拉回娇杏身上。曹公对娇杏的人生,到底持什么态度?

却说娇杏这丫鬟,便是那年回顾雨村者。因偶然一顾,便弄出这段事来,亦是自己意料不到之奇缘。【甲侧:注明一笔,更妥当。】【蒙侧:点出情事。】谁想他命运两济,【甲眉:好极!与英莲“有命无运”四字遥遥相映射。莲,主也;杏,仆也。今莲反无运,而杏则两全,可知世人原在运数,不在眼下之高低也。此则大有深意存焉。】

不承望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册作正室夫人了。正是:

偶因一着错,【甲侧:妙极!盖女儿原不应私顾外人之谓。】

便为人上人。【甲侧:更妙!可知守礼俟命者终为饿莩。其调侃寓意不小。甲眉:从来只见集古、集唐等句,未见集俗语者。此又更奇之至!】

如果你能看懂以上的脂批,就无须我再解析了。

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是曹公的原著。后来高鹗、程伟元的通行本,将其改为【偶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

两个说法进行对比,你会发现,曹公对娇杏含有批判味道,高鹗本删掉了批判导向,变成了完完全全的偶发事件、不可控事件。

然而结合脂批,你会再次发现,曹公就是有批判和讽刺的。【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才是合理的。

【甲侧:妙极!盖女儿原不应私顾外人之谓。】【甲侧:更妙!可知守礼俟命者终为饿莩。其调侃寓意不小。】

越守规则越不幸,不守规则者反而上位了。这难道不是对社会的鞭笞?难道不是深度的悲凉和不满?不是对劣币驱良币的巨大讽刺?

【与英莲“有命无运”四字遥遥相映射。莲,主也;杏,仆也。今莲反无运,而杏则两全,可知世人原在运数,不在眼下之高低也。此则大有深意存焉。】

甄英莲本是主子,本来应该拥有一切。她一生没有伤害过任何人,人畜无害,善良到了骨子里,但却偏偏有命无运。

娇杏本是奴才,她违反阶级规则、礼教规则,偷偷向贾雨村放电。又在主人陷入困顿之时,弃主而去,去享受自己的荣华富贵。现代人认为这很正常,但在古代却属于叛主,起码是没良心。

嫁给贾雨村后,又迅速成了他气死正妻的有力助手。

因为这一系列操作,偏偏就成了“命运两济”的人。不讽刺吗?

在贾雨村审薛蟠案时,她身为旧奴,没对香菱伸出任何援手,更没唤起过贾雨村的一丝天良。

虽然这些事都是侧面描写,虽然这些事似乎都不算她的直接责任,但堆积的多了,也足以证明其人品了吧!

她骨子里难道和贾雨村不是一模一样,不都是冷血无情主义者吗?

06 小结

其实,我们原本不能对娇杏要求太多,毕竟她作为下层被奴役者,自己能掌握的东西太有限。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站在曹公的情感视角,娇杏绝不是个值得赞美的角色。她的所谓侥幸,在曹公看来是一种不公,是一种创伤。

当人们羡慕娇杏的幸运时,谁会想起贾雨村那个昙花一现的妻子呢?

谁还记得,曾经有个青春美好的女子,还没来得及展开生命的翅膀,就被贾雨村狠狠折断,狠狠摔向山谷。

这种凶残绝情,难道跟孙绍祖不是如出一辙?

标签: 贾雨村贾琏罗玉凤尤二姐娇杏黛玉

更多文章

  • “钗于奁内待时飞”,宝钗给了贾雨村啥好处,让黛玉恩师出卖门生

    历史解密编辑:安阳源易缘标签:贾雨村,宝钗,黛玉,贾政,林如海,薛宝钗

    “钗于奁内待时飞”,宝钗许给贾雨村什么,让黛玉恩师出卖门生?“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林黛玉最后死在17岁这个花样年华。她是怎么死的?是贾母撒手人寰?是王夫人和薛宝钗的不怀好意?抑或是婆子、丫头碎嘴下的人言可畏?笔者相信,黛玉死前遭遇了上面所有的恶意,但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她的老师——贾雨村的

  • 林如海推荐贾雨村去贾府,他为什么忽然问贾政的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贾政,贾府,官职,贾雨村,林如海,红楼梦,中国古文献

    红楼梦里有不少细节描写,细细品读起来,往往别有深意,如果粗粗读过,可能就错过了作者的一番苦心。比如红楼梦第三回,就写到了一处细节,在林如海要写荐书推荐贾雨村去贾府找贾政帮他官复原职多出力时,贾雨村忽然问了一句: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按照正常人的思路,有人专门给你写荐书,推荐你去找一个有能力帮你的人,

  • 甄士隐资助贾雨村路费,帮他进京赶考,为何贾雨村不辞而别?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路费,贾雨村,甄士隐,脂砚斋,中国古文献

    咱们继续说说贾雨村这个人。很多人吐槽贾雨村,甚至对他的忘恩负义深以为耻,觉得他见风使舵,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因此,有人关注到这样一个细节,贾雨村在得到了甄士隐的资助后,第二天天不亮就匆匆进京去了,甚至没有当面跟甄士隐告别。甄士隐那么器重贾雨村,前前后后对他也颇为照顾,为什么贾雨村走的时候,连声招呼

  • 贾雨村,曾是落魄文人的榜样,却活成天下读书人的反面典型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贾雨村,甄士隐,林如海,贾府,贾敬

    说说贾雨村这个人。一提到贾雨村,估计很多人都会给他贴上“奸雄”“小人”“忘恩负义”这些标签。这也难怪,谁让这厮那么快就黑化了呢?为了攀附贾府,竟然对恩人之女见死不救。为了向贾府表忠心,竟然讹石呆子拖欠官银,夺了扇子打了人……贾雨村的种种行径,可以说是个十足的小人,脂砚斋都说他有莽、操遗容,是末世奸雄

  • 读《红楼梦》:林如海为什么不遗余力帮助贾雨村复出,有何警示?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贾政,贾雨村,林如海,林黛玉,甄士隐,红楼梦,中国古文献

    作者:李大奎《红楼梦》第三回写林如海托贾雨村护送女儿林黛玉去京都外婆家生活,实则不遗余力帮他复出,这是为什么?前文交代,贾夫人"一病去了",6岁的女儿林黛玉只得"守制读书",她的家庭教师贾雨村便欲"辞馆别图"。可刚当上扬州巡盐御史的父亲林如海却极力将贾雨村挽留下来,要他继续教女儿林黛玉念书。第三回便

  • 贾雨村用一副对联,还原黛死钗嫁,林黛玉是发妻,薛宝钗只是续弦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林黛玉,薛宝钗,贾雨村,贾宝玉,贾探春,甄士隐

    贾雨村没中举前,于中秋夜作了一首诗和一副对联向甄士隐明志,表达求助之心。甄士隐因此慷慨解囊,资助他五十两银子,并两件棉衣进京赶考,才有日后金榜题名的仕途。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号雨村。“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他自诩为匣中美玉只等识货之人出嫁,好像梳妆盒中的宝钗,只待时机飞黄腾达。读书人说的

  • 《红楼梦》里的绝妙讽刺:绛珠仙子林黛玉,给伪君子贾雨村当学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红居士标签:林黛玉,贾雨村,甄士隐,曹雪芹,红楼梦

    贾雨村、林黛玉的师生关系,从《红楼梦》情节推进来看,仅仅充当了“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垫脚石。贾雨村进京打通关节,意欲谋职,林黛玉则应外祖母史老太君的再三要求,不得不“抛父进京都”,师生两人合为一处,贾雨村沾了林黛玉的光,林黛玉得了贾雨村的安保之便,一路平安进京。这对师生的关系,似乎止步于此,曹雪芹并

  • 贾雨村落魄时,究竟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贾府,娇杏,贾雨村,甄士隐,贾宝玉,穷书生,中国古文献

    贾雨村是红楼梦里的奸雄,他自从抱上了贾府这棵大树,仕途可谓青云直上,从知府直接做到了补授大司马的高位。当然,贾雨村也没少干缺德事,比如乱判葫芦案,比如抢夺石呆子的扇子……其实,发迹之前的贾雨村,是个十分落魄的穷书生,那时的他,可以说要多惨有多惨。原文说: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

  • 甄士隐、林如海、贾政都是正经读书人,为什么会帮助小人贾雨村?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贾政,黛玉,贾府,贾雨村,甄士隐,林如海,中国古文献

    贾雨村在曹公笔下,是个忘恩负义,以权谋私,甚至最后落井下石的奸险小人,是末世奸雄,但奇怪的是,这么个反派人物,竟然许多正经的读书人都帮过他。比如最早器重他的隐居乡宦甄士隐,比如亲自给他写荐书的前科探花林如海,比如为贾雨村起复谋缺的工部员外郎贾政。这几个人,都是公认的读书人,是正经的文人,而贾雨村虽然

  • 陈继志没宣判是他请错了律师:请曹操贾雨村出面,此事早摆平了?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曹操,贾雨村,陈继志,雷横,朱仝,吴用

    以史为鉴,以人为镜,以古度今,古今同概。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根据史料来聊一聊陈继志的案子:在汉朝和宋朝,陈继志在烧烤店打人之后,是会被判为正当防卫,还是会被官府处以极刑?如果他遇到梁山好汉,又会有怎样的结局?案发已经过了一百天,庭审已经过了一周,唐山烧烤打人案迟迟不见判决,是不是陈继志请错了律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