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起赴京的黛玉雨村,一个哀伤一个得意,从对比中看贾雨村的奸恶

一起赴京的黛玉雨村,一个哀伤一个得意,从对比中看贾雨村的奸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应作如是观 访问量:3849 更新时间:2024/2/20 14:43:45

一些偏爱黛玉的读者,想象出贾雨村为黛玉复仇的情节。只能说,这些读者真是太可爱了,可爱到比贾宝玉更会做梦。

想要雨村为黛玉出头,确实只能靠做梦,以雨村的奸恶之性与精致利己,他不在黛玉落难时落井下石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这一点,作者其实在第三回就埋下了伏笔。

第三回,林黛玉遭受到人生中第一个打击:母亲仙逝。对于一个六岁的小女孩来说,这个打击有多大,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个巨大打击带来的伤痛还没来得及愈合,黛玉又被迫离开父亲北上赴京,去到完全陌生的外祖母家。书中说她“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她外祖母致意务去”,再加上父亲说了一堆该去的理由,懂事的黛玉不得不“洒泪拜别”,心中的哀伤可想而知。

贾雨村给林黛玉当了一年的家庭教师,从情理上来说,一年的师生关系,足以建立深厚的感情,何况黛玉那么聪慧那么懂事,雨村又亲口说“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一个老师,一辈子能遇到这样的个学生,可说是三生有幸。

所以,当黛玉遭受失母之痛时,不说感同身受,做老师的对学生所经历的伤痛有所感触,这是人之常情。再加上这个学生在小小年纪就将离开父亲离开家乡去到完全陌生的环境里,这老师多少应该为之叹息感伤吧?

然而,书中说,当林如海帮贾雨村打理好了复职的一切,贾雨村的心情是“十分得意”。

于是,强烈的对比产生了:一起北上的师生二人,一个哀伤无比,一个“十分得意”;一个对未来充满迷茫,一个对未来充满向往。

由此便可以看出,贾雨村是个没有感情的人,他心里只装着他自己,别人的一切,都与他无关,哪怕是自己的学生,哪怕是为自己打点好一切的恩人。

再联系贾雨村对甄士隐和甄应莲的态度来看,便可知他绝不会对落难的黛玉施以援手。

当甄士隐得知贾雨村的困境而资助了他“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时,书中说贾雨村“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好像这都是他该得的,是理所当然的,内心毫无感激之情。

当他在赴任途中见到娇杏而宣封肃见面,他并非是要酬谢当初的相助之恩,而是想把娇杏娶作二房。

当他复职后的第一个案子便见到恩人的女儿甄英莲时,他丝毫没有过拯救的念头,不但将甄士隐的资助之恩抛诸脑后,而后完全忘了自己承诺甄家娘子的“务必探访回来”。

可以说,贾雨村将精致利己发挥到了极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达到目的,没有他不敢做的,也没有他做不出来的,比如把门子“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还比如为了巴结贾赦而毒害石呆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弄得人坑家败业。”

这样一个人,又怎会为已经一无所有的黛玉出头呢?

对于他以后的做法,作者早就给出了结论:“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其奸恶之象就在“十分得意”这样的细节里暴露无遗。

更多文章

  • 贾雨村品行恶劣,为何能做林黛玉的老师?

    历史解密编辑:江山岁月标签:仕途,林黛玉,贾雨村,林如海,中国古文献

    一方面,像脂批里说的,“君子可欺其方也。况雨村正在王莽谦恭下士之时”,林如海也不是那么容易就看出他的品行优劣的。另一方面,林如海让黛玉读书,根本就是“不过假弃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闲着没事读书玩的。又不是像秦业家道贫寒,急等着儿子“学业料必进益,成名可望”来振兴家业。有目标才有动力。林黛玉的

  • 贾雨村对贾府恩将仇报,最后结局如何?曹雪芹14个字写出他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曹雪芹,贾雨村,甄士隐,红楼梦

    贾雨村在《红楼梦》里面被塑造成一个贯穿全局的坏人物,虽然贯穿全局,但他其实是一个小人物,不过他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配角,虽然小,但是曹雪芹用了14个字写出了他的结局。 这句话其实出现得很早,在第二回中有这么一段描写: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

  • 《红楼梦》里的贾雨村,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神圣海王殿标签:贾琏,贾政,贾府,贾雨村,甄士隐,红楼梦,中国古文献

    《红楼梦》中的人物立体而丰富,很少有标签化的。但要说到贾雨村,给他贴个“忘恩负义”的标签,却不会有什么人反对。贾雨村的负恩,在作品中有多次表现。比如甄士隐赠他以衣、银,他在第二天就匆匆上路,连告别都来不及——不是真的来不及,而是心急似火,同时考虑到甄士隐这样淡泊的乡宦,在自己以后的仕途上并不会有太大

  • 林如海为何要托贾雨村顺路送黛玉进京?

    历史解密编辑:学幻帝国标签:贾政,贾珍,贾蓉,林如海,贾雨村,林黛玉,中国古文献

    “顺路”送女儿进京?林如海怎么这么大公无私!林如海托付贾雨村,送黛玉是主要任务,谋官是给贾雨村的回报。当然,护送女儿走一趟,就给贾雨村介绍门路、谋取起复、还替贾雨村出活动费——林如海和贾政有官场上的往来,信里写明不收贾雨村的费用,是林如海代付。也可能这次不出钱,但是其他时候会有人情回报的——这么大的

  • 刘姥姥、贾雨村,都是为谋利而找到贾府,他们是一丘之貉吗?

    历史解密编辑:夏夜意风标签:贾府,薛蟠,巧姐,银子,宝黛,上官,贾雨村,刘姥姥,中国古文献

    不一样吧。牵强附会的“实乃”,其实不足为凭。你说刘姥姥“实乃”多尔衮,贾雨村“实乃”顺治帝,我也不好反驳。小说家发挥起来,一个刘姥姥可以附会出一百个历史人物,你信?你不信?就作品而言,刘姥姥和贾雨村,都是为了利益而来到贾府,也都从贾府获得了巨额利益而去,并且都是凭自己的“个人魅力”吸引了贾府中人。在

  • 宝钗嫁给贾雨村了吗,大司马贾雨村不可能娶一个坐过牢的二婚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金黄的枯草PLUS标签:贾雨村,大司马,薛宝钗,贾宝玉,薛姨妈,二婚女人,中国古文献

    好多人说,贾府被抄家、入狱,“宝二奶奶”薛宝钗出狱后,改嫁给了贾雨村。依据是,贾雨村寄居在葫芦庙,吟的那首对联:“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贾雨村字“时飞”,薛宝“钗”待“时飞”。贾雨村那首对联,是用了《论语》中的一个典故:《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

  • 贾雨村为啥回回都非要见宝玉?史湘云说出了其中一个原因,跟龙钟老僧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姜子说书标签:史湘云,贾雨村,宝玉,贾宝玉,贾政,红楼梦

    题:贾雨村为啥回回都非要见宝玉?史湘云说出了其中一个原因,跟龙钟老僧有关!文/姜子说书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

  • 恶人自有恶人磨:当投机取巧的门子遇到老谋深算的贾雨村

    历史解密编辑:应作如是观标签:贾雨村,曹雪芹,薛宝钗,门子,贾政

    曹雪芹爱写因果,各种因果相报遍布于《红楼梦》八十回文本中。其中,投机取巧的门子被贾老谋深算的贾雨村收拾,就属于“恶人自有恶人磨”,小恶遇大恶,小巫见大巫。投机取巧,不顾良知道义,是门子的生存法则。应天府的门子本是葫芦庙的一个小沙弥,与甄士隐一家是一墙之隔的邻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居之间通常没有

  • 林如海的悲剧根源是护官符,贾雨村恩将仇报,王子腾背后操盘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的文凯标签:官符,薛蟠,黛玉,皇帝,林如海,贾雨村,王子腾,中国古文献

    林如海被扣上“坏了事”的罪名,含冤而死,详见上篇文章《林如海捐馆扬州城,曹公三次暗写他的死因,薛宝钗以此痛击林黛玉》。林如海是皇帝钦点的巡盐御史,作为皇帝的亲信,谁敢伤害他的性命呢?金陵的护官符林如海的官衙在扬州,《红楼梦》中扬州属于金陵省。当时全国各省都有“护官符”,地方官都要仰仗“护官符”护佑。

  • 扒一扒红楼里民风旧俗,想见元春没那么容易,贾雨村认宗上溯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悟道标签:贾雨村,贾琏,贾政,贾赦,元春,贾珍

    红楼梦》作为一部“百科全书”,集高雅与庸俗于一体。在其中既可以看到贵族的体面,也可以感受平民的俗气,有官宦规矩,也有民风民俗,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红楼里的“老规矩”。结合原文情景,来分析四种旧俗民风:旧俗一:进宫探视没那么容易贾元春一夜飞升贤德妃,贾府上下一片欢腾。更令他们开心的是,皇帝还同意妃子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