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说,贾府被抄家、入狱,“宝二奶奶”薛宝钗出狱后,改嫁给了贾雨村。依据是,贾雨村寄居在葫芦庙,吟的那首对联:“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贾雨村字“时飞”,薛宝“钗”待“时飞”。
贾雨村那首对联,是用了《论语》中的一个典故:《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薛宝钗改嫁给贾雨村,从事理上说,简直是不可能的。
贾雨村当时任“大司马”,大司马、大将军、太尉,是古代军队的三个最高领导人或主要领导人,“官职”显赫。
薛宝钗是个“二婚女人”,已嫁给贾宝玉,就算和贾宝玉“离婚”了,而且薛宝钗是“罪臣”、“犯官”的家人亲属,还坐过牢。
以贾雨村的“身份”、“官势”,怎么会娶个“二婚女人”、“坐过牢的前科女人”、“罪臣、犯官之亲属”?
贾雨村的原配去世了,就把小妾娇杏“扶正”,让娇杏当了正房太太。如果娇杏去世了,大司马贾雨村会明媒正娶一个大家千金小姐,怎么会要那时的薛宝钗?
如果贾雨村是娶薛宝钗当“小妾”,也是不可能的:会找一个未婚的年轻女子,怎么会要个“二婚”的。就像贾赦800两银子买了个年轻女子“嫣红”姑娘,作为小妾。
况且,大司马贾雨村还必须有政治上的考量:处在贾雨村那样的“官位”,如果找一个犯了事的“罪臣之女”、还坐过牢,说不定会引来政治上的麻烦。
就是现在的各国政坛,像贾雨村那种“身份”,可以“感同身受”,会不会娶薛宝钗那样情况的女人。
至于贾雨村贪图薛宝钗的“颜值”,薛宝钗已结过一次婚,坐了一个时期牢,愁苦忧虑,很显然,颜值已下降了。
还有,在古代清朝,很多情况下,女人是不能或不愿改嫁的。社会禁锢在一整套封建礼教中,讲究“从一而终”,女人如果“守寡”、“守节”,朝廷还给建一座“贞节牌坊”。就像贾府的李纨,丧夫后,就守节、守寡,没有再嫁;薛姨妈丧夫,也没有改嫁。
当然,古代也有改嫁的妇女,但是,深受“礼教”毒害的女人,一般不会再嫁。
而薛宝钗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度遵从封建礼教,是礼教的极力维护者;林黛玉看《西厢记》,薛宝钗还“教育”了一番。所以,礼教的约束,薛宝钗不会再改嫁的。
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但贾宝玉想着林黛玉,二人的婚姻,有名无实。接着,贾府获罪被抄家了。贾府一干人等,包括贾宝玉、薛宝钗,被关进狱里。之后,贾府的案件了结,不是要犯的贾宝玉、薛宝钗等人被释放。贾宝玉当了和尚,薛宝钗孤零零、守寡,此时,薛家的生意已破产,薛宝钗和薛姨妈艰难度日,不久,薛姨妈也死了。
曹雪芹在《红楼梦》许多地方中,暗示薛宝钗将来会“守寡”;像薛宝钗不喜欢装饰、首饰,房子里很素净。贾母对此也说,年轻姑娘这样,有忌讳。如果薛宝钗之后改嫁给贾雨村,与《红楼梦》中,曹雪芹的愿意就大相径庭了。
但是,宝钗和贾雨村保持一种两性关系,一定程度上是可能的。薛宝钗被释放后,可能去“交涉”、“争取”薛家的生意查封等问题,去找贾雨村时,贾雨村威逼利诱,也许会发生个“关系”。这可能就是“钗于奁内待时飞”的本意。
曹雪芹设定的“金陵十二钗”,都是“薄命”,都属于“薄命司”。总体来说,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就是探春,虽然远嫁当了“王妃”,可最终命运,也许是早早去世了,不然就不是“薄命”了。
宝钗也一样,出狱后,丈夫贾宝玉当了和尚,贾家和薛家的家产、房舍、生意早已被“抄”、或者破产了。宝钗和母亲薛姨妈孤苦伶仃,也许是租了个小房子居住,一贫如洗。可能是靠给人缝缝补补、做针线女工度日。薛姨妈死后,宝钗也去世了,遗体被人拉到荒郊野外,埋都没有埋,下了场大雪,就如“判词”里说的:“金簪雪里埋”。
贾雨村,最后也获了罪,被撤职关入大牢。但是,宝钗嫁给贾雨村,有点不符合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