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侯君集叛变被判死刑,李世民承诺:我赐你儿子俩美人,别担心绝后

侯君集叛变被判死刑,李世民承诺:我赐你儿子俩美人,别担心绝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晓晓聊历史 访问量:3801 更新时间:2024/2/12 3:13:33

侯君集叛变被判死刑,李世民承诺:我赐你儿子俩美人,别担心绝后

读史可以知今。今天,笔者继续为大家讲解司马光的旷世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侯君集,是唐朝开国大将,同时也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心腹。无论在玄武门之变,还是在贞观时期的对外战争中,侯君集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一时糊涂,侯君集却误入歧途,走上反叛的不归之路。阴谋败露后,侯君集被判处死刑,而李世民为了保住他的后人,可谓是煞费苦心。

对待这个罪臣,李世民为何对他的身后之事如此上心?对于李世民来说,侯君集到底意味着什么?就让我们跟随司马温公的脚步,进入《资治通鉴》的历史长河之中,探索历史真相。

侯君集自年轻时候起,就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天下,立下了无数功劳。天下平定后,侯君集官拜秦王府车骑将军、全椒县子。

在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遭到李建成李元吉的威逼,处境越来越危险。秦王府的部众逐渐离散,仅剩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等区区数人。为了劝服李世民诛杀建成、元吉,秦王府臣僚轮番上阵,其中侯君集赤裸裸地对李世民说:

“事急矣!若不行权道,社稷必危,周公圣人岂无情于骨肉,为存社稷大义灭亲,今大王临机不断,坐受屠戮于义何成?”

最终,李世民当机立断,决定发动玄武门之变。政变当天,李世民率领尉迟恭、长孙无忌等9人埋伏于玄武门和太极宫之间,亲自进行斩首行动。而长孙顺德、秦琼、张公瑾等人则拒守于玄武门,阻挡东宫和齐王府的援兵。但在这场决定李世民、唐朝甚至中国历史走向的政变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侯君集却消失了。在史书中,仅仅只是记载侯君集参与了正常政变,但对于他如何参与政变,却只字未提。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上皇位。一个月后,李世民迫不及待地诰封了五位一等功臣,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恭、杜如晦和侯君集。

前四人进入一等功臣名单,是毫无问题的,毕竟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有建策之功,而尉迟恭则赤膊上阵,帮李世民诛杀了李元吉。而作为秦王府的一位普通将领,侯君集何德何能可成为一等功臣?相比于“独力闭宫门”的张公瑾,身先士卒的秦琼、程咬金,侯君集似乎并没有什么具体表现。根据新旧俩《唐书》评价侯君集在玄武门之变中表现是:

“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

但侯君集的“功多”,到底表现在哪呢?

对此,学者们推测,侯君集可能活跃于一个隐秘的第三战场,那就是在太极宫内。相比于诛杀李建成、李元吉的第一战场,阻挡东宫、齐王府援兵的第二战场,侯君集的第三战场尤为重要。因为侯君集的目标,乃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所真正针对的对象,那就是唐高祖李渊。

玄武门之变,表面上是兄弟相残。但实际上,李世民是逼父让位。诛杀建成、元吉固然重要,若不控制李渊,玄武门之变也不可能成功。

因此学者们认为,侯君集之所以没有出现在前线,很可能就是负责入宫囚禁李渊。李渊被擒,其实玄武门之变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正是因为如此,侯君集才会跻身于一等功臣之列。而他之所以功劳不显,是因为“囚父逼位”实在是大逆不道,谁也不愿多提。

玄武门之变后,侯君集可谓是平步青云,贞观九年(635年),侯君集奉命随李靖出征吐谷浑,此战中,侯君集献出分进合击、穷追猛打的战术,并在攻灭吐谷浑的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显示其清醒的战场意识以及较出色的指挥才能。

贞观十三年(639年),侯君集独自领兵作战,奔袭七千里,其中跋涉阔达两千里、地无水草、冬风冻寒、夏风如焚的流沙,通过坚苦卓绝的征战,以自己的智勇灭掉了西域高昌国,使唐打通了去西域各国的通道,遏制了西突厥的扩张。

由此,侯君集的功业到达了极点。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侯君集破灭二国的壮举,将成为他殒身亡家的开始。

从才能上来说,侯君集是无可挑剔。但从情商上来说,侯君集却有所欠缺,他自幼“性矫饰,好矜夸”且跋扈贪婪。在朝中,侯君集恃才傲物,甚至连李靖、房玄龄都不放在眼里,对于自己官位在他们之下,侯君集总是怒容满面。正是因为侯君集的孤傲,使他与同僚关系变得越来越恶劣。李道宗、李靖等人,曾多次向李世民告状,说侯君集要造反,但李世民却从来不听。

在高昌之战中,侯君集贪婪于高昌国的宝藏,大肆掠夺府库中的珍宝,而上行下效,士兵们也竞相偷盗,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侯君集领兵回朝后,不仅没有庆功宴、没有喝上庆功酒,反而先吃上了牢饭。如果不是岑文本力保,侯君集恐怕真要被治罪。

李世民将侯君集赦免后,对于他破灭高昌功劳,似乎也一笔勾销了。按照常理,侯君集应感恩于李世民的法外开恩,从此低调做人。但是,但他以为自己灭亡二国,战功卓著,本该受嘉奖,如今却“无辜”下狱,实在是可恨至极。虽然后来被释放,却因此愤愤不平,心情郁闷,怏怏不乐,渐有反叛之心。

一开始,侯君集试图拉拢同样仕途不得志的功臣——张亮一起造反。听了侯君集大逆不道的言论,张亮转头就告诉了李世民。听了张亮的告密,李世民仍然不肯相信,他说:“侯君集说这话,只有你们俩个在场。如果交付法司审问,他肯定不服。没有证据,也审不出来。”

李世民虽然没有拿侯君集直接治罪,但是却对侯君集留了个心眼。而这个心眼,最终决定了侯君集的败死。

侯君集见拉拢张亮不成,于是加盟了太子李承乾的反叛班子。原来,李承乾不满李世民对魏王李泰的偏心,决定先发制人,夺取皇位。当李承乾问侯君集,肯不肯和自己一起干时,侯君集举起手欣然道:

“此好手,当为用之。”

就这样,一代功臣侯君集,竟走上了反叛的不归之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强,李承乾的阴谋最终败露,而侯君集也随即被捕。

对于侯君集这个老战友,李世民还是相当有感情的。为了留他一命,李世民甚至亲自向群臣为他求情。然而侯君集实在罪无可赦,群臣皆不答应。

临刑前,李世民最后去看望了侯君集一眼。李世民问侯君集:你还有什么遗言。侯君集流着泪说:

“我的确对不起皇帝,但希望看在我功劳的面子上,不要杀害我的妻子和儿子,好让我有人祭奠。”

按照唐律,叛臣的妻子将会被株连,幸运地将沦为奴婢,不幸的将被株连斩首。不过李世民看在以前的份上,决定再次法外开恩。他对侯君集说:

“你放心,我只会将你妻子和儿子流放岭南。我还会赐你儿子两个美人,终生做他的奶娘,到死都有奶吃。别担心没有后代了!”

听闻李世民的诺言,侯君集终于死得瞑目了。

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侯君集的才华不下于李靖和房玄龄,但他实在太过狂妄,不知收敛自己的锋芒,不肯掩饰自己的贪婪。然而“庙”就那么大,“方丈”只有一个,领导职数就那么多。如果将才华和功劳当筹码,立了功就要求提升更高的职务,获取自己本不应得的赏赐,这样只会直接威胁到上级领导者的地位、侵害其他同僚的利益,最终为上级和下级所联合封杀。而侯君集的悲剧也就注定了,不过好在他碰上了李世民这样的好领导,否则他的下场只会更惨。

因此陶陶建议大家,要学习为人处世,观人、看人,可以多读读《资治通鉴》。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毕竟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

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因为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

做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

更多文章

  • 赤松德赞是金城公主的儿子?他又为何被称为吐蕃历代赞普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兜汤看历史标签:赤松,金城,吐蕃,松赞干布,赞普

    提起吐蕃王朝,大家总是理所当然地想到松赞干布,可还有一个人,虽然知名度不如松赞干布,但在文治武功方面却和松赞干布有的一拼,甚至有人将其称之为“吐蕃历代赞普的第一人”,他就是赤松德赞,一个将吐蕃推向鼎峰的人。赤松德赞是金城公主的儿子?在一些藏文史料中,常常把赤松德赞说成是金城公主的儿子,比如《红史》《

  • 通俗西藏史(一百二十)-金城公主出嫁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金城,通俗西藏史,李显,武则天,唐玄宗,松赞干布

    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移步喜马拉雅,搜索《通俗西藏史》,老布充满大碴子味儿的口音,将扑面而来!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上期咱们从宏观尺度上,讲了尺带丹珠的功绩。按道理说,接下来应该讲这些功绩的细节了。但老布觉得这么讲有点干燥,我想换一个角度,从金城公主这个侧面,来讲讲当时的

  • 金城公主:大唐公主远嫁吐蕃,十三岁远赴高原,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金城,吐蕃,高原,武则天,李显,松赞干布

    公元710年,唐朝景龙四年。这一年,唐中宗李显下令,将自己的养女金城公主,远嫁高原,前往吐蕃和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城公主入藏和亲’事件。提起入藏和亲,大多数人更熟悉的,还是文成公主。而对于后来的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很多人则知之甚少。但实际上,相比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的时候,历史其实更加复杂

  • 通俗西藏史(一百一十九)——赤德祖赞和金城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标签:金城,通俗西藏史,松赞干布,吐谷浑,文成公主

    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移步喜马拉雅,搜索《通俗西藏史》,老布充满大碴子味儿的口音,将扑面而来!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咱们之间用了23集的篇幅讲了西域,虽然说讲了这么多集,但说实话对西域这么庞大的题材来说,只能算是浅尝则止。从今天开始,咱们要转回吐蕃本土,接着之前的段落来讲

  • 通俗西藏史(一百二十)——金城公主出嫁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标签:金城,通俗西藏史,李显,武则天,唐玄宗,松赞干布

    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移步喜马拉雅,搜索《通俗西藏史》,老布充满大碴子味儿的口音,将扑面而来!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上期咱们从宏观尺度上,讲了尺带丹珠的功绩。按道理说,接下来应该讲这些功绩的细节了。但老布觉得这么讲有点干燥,我想换一个角度,从金城公主这个侧面,来讲讲当时的

  • 通俗西藏史(一百二十一)——金城公主身上的几个谜团(上)

    历史解密编辑: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标签:金城,通俗西藏史,松赞干布,吐谷浑,唐玄宗

    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移步喜马拉雅,搜索《通俗西藏史》,老布充满大碴子味儿的口音,将扑面而来!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这期咱来八卦一下金城公主身上的几件秘闻,不得不说的故事!来老布这儿上货的西藏导游们,都注意啦,这两期的节目是能直接拿过来,跟游客白呼的内容,都拿小本本赶紧记

  • 远嫁吐蕃的金城公主,回不去的是故乡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金城,吐蕃,文成公主,中宗,唐中宗,玄宗

    中考结束的那天,我变了心,回家念高中的想法充斥着脑海,拨通电话,告知父母,父母说你回来,我们车站接你。颇是不舍,实为无奈。舅舅多添一子,我若还在,外婆家的负担越会加重。撂了考具,脱了校服,换上自己喜欢的那件短袖,镇政府家属院门口小卖部里,买了最爱吃的夏威夷冰激凌,坐上发小单车的后座,让他载我转遍了这

  • 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为何不回唐朝?大唐不许?叶蕃不放?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唐朝,太后,大唐,叶蕃,南唐

    文成公主有没有请示大唐,要求回归;大唐是否拒绝了文成公主的回归请求;是不是吐蕃阻拦,不允许文成公主回归……这些问题,我都没在史料中找到相关记载。但是我相信,以文成公主的政治智慧,即使可以,她也不会回唐朝去的。在吐蕃,文成公主只是前王后之一(松赞干布有好几位配偶,文成公主并不是地位最尊崇的),也不是什

  • 松赞干布34岁英年早逝,文成公主一人在西藏生活,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哎哎哟呀标签: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唐蕃会盟碑,步辇图

    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一年后,远在吐蕃的松赞干布也早逝,公成公主25岁,没留下一儿半女,她在吐蕃安静地生活了30多年后才去世。《步辇图》,此画记录了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见唐太宗求婚的场景,图中左二站立者为禄东赞,坐者为唐太宗李世民。松赞干布是第33代赞普,也就是藏王,他在位期间统一了吐蕃地

  • 文成公主真是妾吗?她和同为松赞干布妻子的尺尊公主,谁地位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李世民,尺尊

    在历史上,封建王朝曾经实行过和亲政策,虽然对于这一政策现代人有很多的观点,但是,如果仅仅从唐朝的历史来看,好像唐朝和亲的公主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至少在当时获得了两族人民的高度认可。而在唐朝和亲的公主之中,毫无疑问文成公主是最为著名的,因为哪怕是一个普通人,都听过松赞干布求亲的故事。但是话又说回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