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林甫是如何扳倒张九龄的?其奸诈超乎想象,连唐玄宗都被利用了

李林甫是如何扳倒张九龄的?其奸诈超乎想象,连唐玄宗都被利用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史鉴赏观 访问量:595 更新时间:2024/1/24 23:22:46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负责审理“王元琰贪腐案”的三司官员向唐玄宗汇报:尚书右丞严挺之替王元琰跑关系,试图帮他开罪。

唐玄宗大怒:堂堂的中书省官员、后备宰相,居然公开为罪犯走后门,拿我这个皇帝当睁眼瞎呐?严办,必须严办!

他话音刚落,宰相张九龄连忙插话:“据臣所知,王元琰的妻子正是严挺之的前妻,二人已经离婚十多年,早就恩断义绝了,严挺之怎么会帮她?”

唐玄宗面露不快:“他们虽然离了,但一直藕断丝连。”

张九龄争得面红耳赤:“这不符合逻辑,一定有人陷害。”

唐玄宗怒了,好你个张九龄,严挺之是你的人,你就公然偏袒他,这不是结党营私吗?你敢公权私用,那就别怪朕不客气了,罢相!

于是唐玄宗以迅雷之势颁布了一道圣旨:张九龄罢相,改任尚书右丞,李林甫接任中书令,牛仙客任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从这一刻起,缔造了“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张九龄被踢出了权力核心,唐玄宗一朝进入“李林甫时代”。

严挺之是什么人?张九龄为何不顾自己的前途替他争辩?“王元琰贪腐案”背后究竟有什么玄机呢?

严挺之科举出身,他少年好学,姿质轩秀,为人刚直,清高自负,有骨鲠之气,有干吏之才。

这种人脾气肯定小不了,当年唐睿宗曾经举办大宴,玩过了头,“以夜继昼,经月余日”。严挺之愤而上书,指责他“损万人之力,营百戏之资”。

还有一次,他跟侍御史们在朝堂上就干起来。侍御史是监察官员,品级不高,但有弹劾权,典型的小秤砣压千斤,哪怕宰相也得畏惧他们三分。于是这群人变得有恃无恐,对大臣们极其傲慢无礼。

严挺之当堂发难,他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将侍御史们的不敬行为当堂数落了一个遍。

结果因为这件事,他毫不意外地遭到了弹劾,被贬为万州员外参军。

熬了几年,严挺之好容易又回到朝中任给事中,却因看不惯宰相李元紘结党营私,公然指责李元紘假公济私、情溺小人,又被一脚踢出长安。

这种头上长角的牛人,有人讨厌就一定有人喜欢,三位宰相姚崇、杜暹、张九龄都曾经是他的贵人,要不然他也做不成“升降机”。

其实严挺之还有一位贵人,他就是唐玄宗。

严挺之被贬到太原任少尹的时候,接到殿中监王毛仲的信函,向他索要武器。

严挺之很警觉:调拨武器需要皇帝的敕令,怎么单凭信函来索要?王毛仲可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呐,他这么干有什么意图?

于是严挺之拒绝了,同时向唐玄宗做了秘密汇报。

不久,果然爆发了王毛仲谋反案。唐玄宗为了感谢严挺之,将他调回京城出任刑部侍郎。张九龄也很赏识严挺之,很快提拔他为尚书右丞,主管吏部铨选工作。

自开元以来,唐玄宗鉴于以往“群相制”相互扯皮的弊端,改用“二相制”,以中书令为首相执掌朝政,副相则作为“形象大使”配合首相。比如姚崇与卢怀慎、宋璟与苏頲、张嘉贞源乾曜

这种搭配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首相的才华,“开元盛世”的到来,就跟宰相制度的这个变化密不可分。

可是后来情况又变了,原先和谐的宰相“二人转”演变为“拳击台”,首相与副相开始扯皮。比如李元紘与杜暹、萧嵩韩休

张九龄担任首相期间,副相有两位,一位是裴耀卿,另一位是李林甫。裴耀卿擅长经济工作,专门负责漕运,是张九龄的心腹。

李林甫与张九龄的关系很微妙了,他表面上对张九龄恭恭敬敬,其实一直包藏祸心,想取而代之。

张九龄是一代大文豪,对李林甫这种文末粗陋的“吏僚”从骨子里看不起,因此他一直希望提拔严挺之入相。

这个信号对李林甫来说无异于是灾难,当时他们三人团已经超编,再进来一个严挺之,你猜谁会被踢出局呢?

抛开张九龄不谈,单说这个严挺之,李林甫对他恨得咬牙切齿。

严挺之本质上跟张九龄是一类人,也看不起李林甫。

李林甫曾经提拔了一位叫萧炅的人为户部侍郎,这伙计跟李林甫属于物以类聚,一看书就瞌睡,一提笔就头大。

有一回萧炅兴致大发,拿起《礼记》读了一句:“蒸尝伏猎。”把严挺之差点笑岔了气。原来他把文中的“伏腊”(伏祭和腊祭)读成了“伏猎”。

严挺之做得也有点过分,他拿这事找张九龄告状:“咱中书省出了个‘伏猎侍郎’,传出去还要不要脸了?”

张九龄大笔一挥,将萧炅赶出京城,任岐州刺史。

客观讲,张九龄此举多少有点霸道,就算人家不识文,也不能以此为借口划线吧?再说了,他毕竟是副相举荐的人,多少看看僧面嘛。

等到张九龄想提拔严挺之时,他才意识到一个问题:想过李林甫这一关恐怕难度很大。

于是张九龄提醒严挺之:李林甫在皇帝跟前很得宠,要不你去他家里多走动走动,拉近一下关系?

严挺之是什么人,高傲的大公鸡啊,怎么会向李林甫低头?担任尚书右丞三年期间,除了公事,他从来就没登过李家的门,送礼、沟通感情?去他妈的吧。

李林甫气炸了,我好歹也是个宰相,别人巴结还巴结不过来,你倒好,对我鼻孔朝天,还公然讽刺我的心腹萧炅,不弄死你就算你家祖坟冒青烟了,还想当宰相?

于是李林甫早就将严挺之盯得死死的,那么“王元琰贪腐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对不起,史书并未交代始末,焦点也不在王元琰身上,而是严挺之究竟有没有干预司法审判?

张九龄虽然不点名,但他认定是李林甫捣鬼。为了保住严挺之,张九龄发挥了他“张大炮”的特质,直接跟唐玄宗开杠,却忘了他自己早就被唐玄宗厌弃了。

此时的唐玄宗已经没了开元初年的锐气,那时候他尚能容忍宋璟的批评,此时的他,面对“开元盛世”的繁华,小尾巴早就翘上了天。

李林甫的奸诈远在张九龄意料之外,他专挑张九龄批评唐玄宗的地方暗中支持唐玄宗。

比如,唐玄宗想废掉太子李瑛改立寿王李瑁,张九龄反对,李林甫悄悄地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跟外人商量?”

再比如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张九龄反对,李林甫私下说:“天子用人,哪有什么不可以的?”

再加上武惠妃的枕头风,李林甫迅速成了唐玄宗的贴心人。

应该说,要论手腕,张九龄远不是李林甫的对手。就严挺之替王元琰“摆事”这件事来说,至少在没有查证清白之前,他不该轻率地替严挺之辩白。这只能说明老张太书生气,不够老辣。

最终李林甫大获全胜,张九龄被罢相了,严挺之也被贬为洺州刺史。

你以为结束了吗?不,李林甫狼一样的狠毒再次显现出来,他要痛打“落水狗”,绝不给对手留下死灰复燃的机会。

第二年,牛仙客如愿拜相,有个叫周子谅的监察御史却痛责牛仙客“滥登相位”。这件事被李林甫抓住把柄,在他的怂恿下,唐玄宗下旨将周子谅打得当场气绝。

由于周子谅当初是张九龄提拔的,因此李林甫顺理成章地又踩上一脚,将张九龄彻底轰出了京城。

严挺之虽然被外放了,但李林甫也没有放松警惕。

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又想起严挺之的好,于是便问李林甫:“严挺之如今还好吗?其实他的才华还是可以用的。”

这一句话把李林甫吓得六魂出窍,但这难不倒李林甫,他一番骚操作后,彻底堵死了严挺之复出的可能,其手段之高明,令人汗毛倒竖。

李林甫先找到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好酒好菜、称兄道弟,恨不能把八辈祖宗都翻出来攀关系,最后拍着胸脯说:兄弟,改天哥让你挪挪窝,弄个美差当当。

这一番糖衣炮弹下来,严损之都晕了,以为天上掉馅饼了。

火候差不多了,李林甫开始进入正题:“皇帝前段时间提到了你哥,看样子似乎有意用他。这种事不能等,万一皇帝忘记了,就不知道等到哪一年了。你替你哥给皇帝打份报告,就说想回京城治病,只要回到长安,皇帝一定会召见,这不就顺理成章地复出了嘛。”

严损之不知是计,照办了。李林甫却拿着报告对唐玄宗说:“遗憾啊,严挺之岁数大了,得了严重的风症,陛下最好能给他一个闲官,让人家好好治病。”

唐玄宗连连叹息:咋这命呢?

就这样,严挺之被任命为“员外詹事”,一个不占编制的闲官,直至病逝于洛阳。

更多文章

  • 广东人张九龄开辟的这条要道,使原本落后的广东在明代追上了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宰相,唐朝,张九龄,唐玄宗,李林甫,杨国忠,广东省,艺术家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朝开元年间名相,德才兼备,秉公守则,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年幼时即聪敏,十三岁以书拜谒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赞其“神童”、“必能致远”。青年时在乡学教学有方,并严格乡学的规章,平日总是衣冠整齐,做事一丝不苟。他进士及第,其风度

  • 开元盛世最后一位名相:张九龄,为啥唐玄宗要把他当作为官标准?

    历史解密编辑:九天历史记标签:宰相,张九龄,唐玄宗,安禄山,书法家,开元盛世,女皇武则天,中国传统音乐

    唐朝开元期间经济文化繁荣昌盛,到达了三百年统治期间的最高峰,引领着整个东亚的时代潮流。而宰相张九龄在那个时代,更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奇男子,唐玄宗李隆基平日里也特别看重张九龄,但最终张九龄还是被唐玄宗给贬出京城。只因为张九龄天天和他过不去,但每次官员推荐人才时,总要问此人和张九龄相比如何。早期仕途张九龄

  • 张九龄远望庐山瀑布,写一首五言律诗,忍不住吹了自己的“牛逼”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张九龄,陈子昂,唐玄宗,庐山,杜甫,瀑布

    张九龄是唐朝开元年间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兼文坛的大宗师,同时也是盛唐最为重要的一位大诗人。他的诗风继承《诗》、《骚》的比兴风格,清澹醇正。架起了自陈子昂至李白、杜甫众多伟大诗人之间的桥梁。张九龄现存的二百二十二首诗歌,四分之一是田园山水诗。其中有一首写庐山瀑布的五律,颇能代表这位贤相潇洒豪迈的艺术风

  • 张鹤伦因病无法参加晚会,张九龄请师兄弟救场,结果却令人失望了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框框框框标签:张九龄,张鹤伦,德云社,郭德纲,搭档

    都知道德云社经过大浪淘沙以后,如今已经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师兄弟们在一起也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不过这都是表面现象,出水才见两腿泥,只有在大是大非面前,才能看出来德云社是否团结。话说德云社的张鹤伦,因为生病无法参加晚会演出,张九龄就邀请师兄弟们救场,结果回复一个比一个失望。首先邀请的是郎鹤焱,之所以把大

  • 张九龄的一首《望月怀远》

    历史解密编辑:神州翰林院标签:张九龄,望月怀远,唐玄宗,李林甫,宰相,安禄山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一首《望月怀远》是唐朝诗人张九龄在背井离乡的时候,抬头看到了天上的月亮,思念起远方的亲人,随手写下的诗。这首诗的字眼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读起来切朗朗上口。将自己的一切情感寄于天上的明月,

  • 德云社岳云鹏空降三庆园,与师弟张九龄同台,岳哥终于来小剧场了

    历史解密编辑:聚星娱乐圈标签:唐朝,诗人,岳云鹏,德云社,张九龄,孟鹤堂,节目单,相声演员,中国传统音乐

    2月12日,德云社岳云鹏空降三庆园,与师弟张九龄同台的消息被发布。看到德云九队临时修改节目单,大家也是万分感慨,不少观众直呼,岳哥终于来小剧场了,今天真是赚到了,这门票真值。也有的认为,下周德云社相声大会就要在天津举行了,岳云鹏来小剧场找找感觉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么久没有面对观众了,还是有必要提前找

  • 开元盛世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被贬,李林甫上位,安史之乱能怪谁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宰相,唐朝,张九龄,李林甫,唐玄宗,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女皇武则天

    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宰相,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言闻名,前几位宰相分别是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暹,他们各有所长,都是开元盛世的开创者和见证者。开元盛世到了张九龄为相时,已经是开元盛世的后期,唐玄宗承平日久,渐失进取之心,开始贪图享乐,这时一代奸相李林甫也应运而生。一代贤相和一代

  • 窝头会馆公演第三场郭德纲让人出戏 于谦炉火纯青 张九龄台词拉跨

    历史解密编辑:摩西观娱标签:郭德纲,于谦,窝头会馆,张九龄,话剧,德云社

    8月5日晚上,德云社演员领衔主演的话剧《窝头会馆》在北京保利剧院继续上演。算下来,这已经是第三场公演了。诸位的表现究竟如何呢?剧照《窝头会馆》作为著名编剧刘恒先生的呕心沥血之作,当年何冰宋丹丹主演的那一版,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公演之后,大家几乎都是交口称赞。也因此,铸就了一部经典之作。何冰版本这

  • 德云社张九龄三里屯演出,因口误抖个包袱,观众:到底谁是谁外甥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无烦事标签:演员,口误,诗人,唐朝,张九龄,德云社,王九龙,郭德纲,三里屯,相声大会

    说到王九龙面试的表现,张九龄就使坏了,给大家展示了王九龙“傻子”的一面。落落大方的登台,鞠躬致谢之后,开始傻笑起来。对此,张九龄还解释了一番,这是因为王九龙看到我师父不紧张,我师父是他外甥。听到张九龄这个口误,大家可是被逗乐了。直呼,张九龄这是憋着一颗“篡位”的心。要不说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为了

  • 广东骄傲张九龄:诗人里官最大的,大官里写诗最好的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影视万汇标签:诗人,杜甫,唐朝,张九龄,白居易,山水诗,广东骄傲,千古名句

    什么是成功,或许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都不一样。什么是一个民族的骄傲,或许我们很难说清楚。人的一生,是由许许多多的小碎片、小事组成的。正是在岔路口的选择,让每个人的人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张九龄,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并不那么熟悉。与李白、辛弃疾、白居易等我们早已熟记无数古诗词的大文豪相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