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宰相,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言闻名,前几位宰相分别是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暹,他们各有所长,都是开元盛世的开创者和见证者。
开元盛世
到了张九龄为相时,已经是开元盛世的后期,唐玄宗承平日久,渐失进取之心,开始贪图享乐,这时一代奸相李林甫也应运而生。一代贤相和一代奸相相遇谁会赢?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答案是李林甫。
张九龄
张九龄和李林甫都出身不凡,张九龄是西汉第一谋士张良之后,而李林甫是大唐李氏宗亲,其曾祖父乃唐高祖李渊堂弟李叔良。
由于宰相张说的大力举荐,在一代名相宋璟年事已高罢相的同一年,张九龄被任命为宰相,此时李林甫还不算显赫,担任黄门侍郎。
李林甫
虽说李林甫还只是黄门侍郎,但黄门侍郎是皇帝的近臣,接近玄宗的机会多,加上李林甫阴险狡诈,很会来事,尤其擅长走妇人路线、宦官路线,擅于讨好玄宗的后妃和内侍。通过他们,李林甫对玄宗的喜好了如指掌,说话总能说到玄宗的心里去,所以深受玄宗喜爱,不断得以提升。
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因斩杀北方奚王屈烈、契丹王可突干被玄宗大加赞赏,张守珪收留一胡人血统的养子,唤作安禄山。安禄山不争气,张守珪派他出击奚和契丹时,安禄山却大败。
安禄山
张守珪把安禄山押解到京请朝廷发落,张九龄之前曾见过安禄山,认定安禄山面有反相,此次安禄山获罪,张九龄极力主张杀掉安禄山以绝后患。可是唐玄宗不这么看,他却看憨憨傻傻的安禄山顺眼,欣赏安禄山才干,还斥张九龄不要妄害忠良。
当然,李林甫为了个人私利,也一直是胡人蕃将的庇护者,在他的谋划下,安禄山得以长期盘踞北方担任节度使,为大唐败亡留下隐患。
在李林甫上升的过程中,在一些重要交锋中,张九龄屡屡败于李林甫。
唐玄宗与李林甫
朔方节度使牛仙客治理有方得到唐玄宗赏识,玄宗欲给牛仙客加官进爵,张九龄却极力阻拦,玄宗不太高兴。这时李林甫站出来迎合玄宗,称“陛下好眼光,牛仙客乃宰相之才,张九龄是个书生,哪懂陛下的考量”。其实李林甫是一箭三雕,既要打击张九龄,又要讨玄宗欢心,另外李林甫认为牛仙客易于控制,便于以后自己专权。
张九龄和李林甫更重要的一次交锋是关于太子的废立一事。太子李瑛是玄宗早年所立,玄宗称帝后,在杨贵妃出现之前,宠爱武惠妃,武惠妃生寿王李瑁,玄宗有意以李瑁取代李瑛太子之位。
玄宗征求大臣的意见,张九龄从江山社稷出发,极力反对,称太子已长大成人,未有什么过错,为何要废掉呢?张九龄引经据典,从晋献公讲到汉武帝,从汉武帝讲到晋惠帝、隋文帝,他们听信谗言换太子的结果都给国家带来灾难。
唐玄宗与李林甫
虽然张九龄讲得很有道理,但玄宗听了就是心里很不爽。李林甫知道玄宗想听什么话,并且私下也想通过巴结武惠妃为自己谋得利益,于是他迎合玄宗的心思说:这是皇上的家里事,何必要问外人的意见呢?
听了张、李两位宰相的话,玄宗当然更亲近李林甫而疏远张九龄。张九龄越来越不被玄宗待见,李林甫则抓住一切机会污蔑张九龄,在玄宗面前攻讦张九龄成了他的每天必修课。唐玄宗此时也不是开元初期那个圣明之君了,是非不辨,被李林甫带到沟里都不知道,听信李林甫而疏远张九龄。
在李林甫的诋毁下,张九龄被罢去宰相之职,而李林甫和牛仙客成为宰相。牛仙客为人不善做主,一切要听李林甫的,李林甫专权计谋得逞。
李林甫得意后没有停止对张九龄的打击,他不愿给张九龄东山再起的机会,接下来的周子谅事件被他抓住彻底排挤了张九龄。
李林甫
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监察御史,可周子谅弹劾宰相牛仙客,并在玄宗面前妄言吉凶,犯了玄宗大忌,玄宗命武士把周子谅拖出去一阵暴打,并发配到偏远之地,周子谅没到地方就死了。
李林甫借题发挥,趁着玄宗的怒气未消,又奏张九龄一本,称周子谅是张九龄引荐的。此招果然奏效,玄宗迁怒于张九龄,贬张九龄为荆州刺史。
张九龄
张九龄被贬到荆州后,没有机会再回到京师长安,三年之后死于荆州。李林甫则在张九龄后风风光光十几年,直到去世。
张九龄的被贬和李林甫的得势是唐玄宗由英明转昏庸的生动写照,也是唐朝由开元盛世走向安史之乱的重要伏笔。当铮铮忠臣不敌奸佞小人时,盛唐的悲歌也要奏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