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窝头会馆公演第三场郭德纲让人出戏 于谦炉火纯青 张九龄台词拉跨

窝头会馆公演第三场郭德纲让人出戏 于谦炉火纯青 张九龄台词拉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摩西观娱 访问量:4155 更新时间:2024/1/24 22:26:22

8月5日晚上,德云社演员领衔主演的话剧《窝头会馆》在北京保利剧院继续上演。

算下来,这已经是第三场公演了。

诸位的表现究竟如呢?

剧照

《窝头会馆》作为著名编剧刘恒先生的呕心沥血之作,当年何冰丹丹主演的那一版,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公演之后,大家几乎都是交口称赞。

也因此,铸就了一部经典之作。

何冰版本

这次龙马社版,由张国立导演、德云社众师徒加盟,再度被搬上舞台。

从官宣之初就备受关注。

对于刘恒老师的编剧能力,马未都先生曾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马未都评价

8月3日,北京首演的圆满亮相。

也的确不负等待,观众好评如潮。

这一版的“窝头”,各方面都能让人品咂出新滋味儿。

整体呈现效果还是很棒的,虽然有时他们的台词还是太“相声演员”了。

总有种维持在一个高腔调一口气说下去的感觉,但情绪到位了。

整体上是瑕不掩瑜。

剧照

一部戏,呈现出来,有褒就有贬。

就有观众给出这样的评价:

郭德纲气场强大,让人出戏;于谦影帝级表演,炉火纯青;

其他演员圆满完成角色人物,不惊不喜;

张九龄饰演的苑江淼这个角色,真撑不起来,台词太拉胯了。

九龄老郭

朋友去现场看了,他的评价比较中肯:

我看剧不大容易受伤,一个原因是我事先会做点预期,往往并不太高,雷霆雨露皆是因缘,感受到什么碰运气。

当年看人艺版《窝头会馆》便因此收获了惊喜和震撼。

十三年过去,很多印象都模糊了,留下的一是对剧本的震撼。

剧情简介

这样精细入微的描摹、立体饱满的人物、以小见大的叙事,堪比老舍先生,实不多见了。

二是对演员的惊喜。

何冰的好是合情合理的,宋丹丹的好是天赋异禀降维打击的,濮存昕完全融于角色背后、看不出本人的表演才是惊喜。

何冰版

今年德云社版《窝头会馆》上演,我盘算着一来到底是部大戏,二来近距离看德云社现在也没那么容易。

这两好合一好,对表演的预期倒没那么高,结果看下来,又一次惊喜:

“还可以”。

网友评价

整场演出有板有眼的顺下来了。

人物塑造、故事推进、节奏把握都像模像样,至少说得上中规中矩。

没有拧巴不顺的地方,也没有明显不对的地方和短板,最难得的是口条利索,几乎没有一次打磕巴、吃螺丝,不愧是语言类艺术表演者!

就这几条,已经高于很多专业剧团、特别是团中青年演员的平均水平了。

德云版

这剧有个特点,因为主要角色是旧社会北平南城的底层穷人。

台词有很多北京土话,甚至一些腥臊话、脏臭话,对现在的演员来说,不好拿捏,不是谁都能说出来、说对味儿的。

而相声原本就是撂地出身的玩意儿(非贬义),相声演员来使这套话,有种奇妙的融合感。

老郭于谦

郭德纲虽然让人稍微有点出戏,但他把种融合的分寸拿捏的尤为妥帖。

这是一种超越了使活儿、技术层面的通透,像是一个受过苦的人,终于找到机会把那些苦都榨成汁,喷薄出来。

老郭身上的耍贫嘴、俏皮话也化作角色面对生活的苦中作乐、自我解嘲。

老郭

也许我对郭德纲有点滤镜,也许是对苑大头这个角色的滤镜,让我看不得他受苦,受儿子的委屈、受穷租户的欺负、受踩在他们头上的人的盘剥。

这使得我在别人哈哈大笑的时候,小声呜呜哭。

很多人夸赞于谦的古爷演得好,垫话的火候把握得炉火纯青。

但是,这话我只同意一半。

于谦

于谦老师垫话的技巧和火候我是信服的,但他的体态和语言节奏决定了他不像一位73岁的前清举人,而更像是郭德纲的相声搭子。

这在最后的大高潮来临前揭秘“买院子的钱打哪儿来的”这段最明显,话赶话的,古爷、苑大头、苑大头儿子三人的节奏都有点赶。

一瞬间让我觉得这不是话剧舞台,而是相声现场,这也是全剧唯一一次让我想起台上是一群相声演员的时刻。

大多数时候,他们都隐没于人物背后,很称职地完成自己的角色。

好评

倒是台下不少观众确实是相声观众。

并不是指责,如果我是德云社粉丝我肯定也想看看他们演话剧啥样。

但带着听相声的习惯和预期进剧场,难免对台词上的各种包袱敏感、对捡乐敏感,对生活中的徒弟在剧中训斥师父的角色起哄爆笑。

对喜欢的演员上场大声鼓掌欢迎,而辜负了演员们辛苦营造的舞台气氛和人间悲剧。

吐槽

给两位主要女性角色的扮演者提点意见。

于明加太美了,也太年轻了。

虽然是外形上的问题,但让她因为命运苦难搓磨得融合在一起的泼和善,没那么令人信服,有点演的痕迹。

而大格格少了几分骄矜,过于跋扈,也很难让人理解和同情她。

犹记当年宋丹丹的田翠兰和徐帆的大格格针锋相对,阿弥陀佛vs哈利路亚,那可真是太精彩了!

于明加

本剧舞美方面在结构上基本复刻了人艺版,对房顶和风墙做了戏剧化的扭曲处理,有种黑暗童话既视感。

开在瓦片间的窗户和斜插在屋顶的“窝头会馆”牌匾,也很有荒诞感。

剧照

总之,龙马社+德云社版的话剧《窝头会馆》,虽然出现了郭德纲让人出戏,张九龄台词拉垮等问题。

但是,用相声演员的嘴皮子演绎胡同里的京腔京韵,还是非常成功的。

这部戏也因为种种原因被推迟好几次,终于开花结果,我们应该珍惜,唯一的遗憾是演的场次太少了。

支持话剧艺术

更多文章

  • 德云社张九龄三里屯演出,因口误抖个包袱,观众:到底谁是谁外甥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无烦事标签:演员,口误,诗人,唐朝,张九龄,德云社,王九龙,郭德纲,三里屯,相声大会

    说到王九龙面试的表现,张九龄就使坏了,给大家展示了王九龙“傻子”的一面。落落大方的登台,鞠躬致谢之后,开始傻笑起来。对此,张九龄还解释了一番,这是因为王九龙看到我师父不紧张,我师父是他外甥。听到张九龄这个口误,大家可是被逗乐了。直呼,张九龄这是憋着一颗“篡位”的心。要不说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为了

  • 广东骄傲张九龄:诗人里官最大的,大官里写诗最好的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影视万汇标签:诗人,杜甫,唐朝,张九龄,白居易,山水诗,广东骄傲,千古名句

    什么是成功,或许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都不一样。什么是一个民族的骄傲,或许我们很难说清楚。人的一生,是由许许多多的小碎片、小事组成的。正是在岔路口的选择,让每个人的人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张九龄,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并不那么熟悉。与李白、辛弃疾、白居易等我们早已熟记无数古诗词的大文豪相比,他

  • 张九龄苏州专场结束,台下满坑满谷,网友:真不愧是九字科大师哥

    历史解密编辑:玫瑰花的眼泪标签:苏州,于谦,唐朝,诗人,张九龄,栾云平,王九龙,李九春,九字科,相声演员

    5月27日,张九龄苏州专场结束。稍后,张九龄、王九龙、李九春等演员先后发文,晒出了舞台演出和观众席的照片。看到台下满坑满谷,不少网友直呼,张九龄真不愧是九字科大师哥,这影响力真是杠杠的,真是备受观众的喜爱和追捧。也有的表示,张九龄越来越会捧人了,介绍助演演员的时候,总是很特别,让人印象深刻。五一期间

  • 张九龄太原专场结束,众演员晒照感谢,三层观众席坐满了人

    历史解密编辑:梭梭说娱标签:唐朝,诗人,张九龄,德云社,栾云平,郭德纲,太原市,相声演员

    5月23日,德云社张九龄太原专场结束。看到工作日,来了这么多人支持,三层观众席坐满了人,众演员晒照感谢,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陪伴。在返场的时候,张九龄、王九龙也是给力,给观众带来了两首原创歌曲。随着音乐的旋律,观众也跟着哼唱起来,一番互动下,演出算是圆满成功。为张九龄助演的是李鹤彪、庄子建,靳鹤岚、朱鹤

  • 宇文融与“开元盛世”之间的关系——从唐玄宗的“括户”谈起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明鉴标签:宇文融,唐玄宗,赋税

    在中国历史上,盛唐时代(即开元天宝时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她不仅是唐代历史的转折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以“变革”为“核心命题”的时代,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旧的财政、经济、军事和行政体制已经不能有效地应对,许多社会矛盾不能及时地化解,整个社会潜伏着种种危机。一、

  • 萧嵩:不要叫我绣花枕,我曾拯救大唐帝国,唐玄宗将我用错了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muo漫剪标签:萧嵩,宰相,皇帝,帝国,南唐,唐玄宗,书法家,中国传统音乐

    萧嵩曾经是大唐帝国的宰相,而且是那个“群相闪烁”时代的宰相,只不过他辛辛苦苦干了五年,结果却被唐玄宗下了个“徒有虚表”的恶评。萧嵩继承了南梁萧氏皇族的优秀基因,他长得“貌伟秀,美须髯”,走到哪里都是“拉风派”。一枚大帅哥,被说成徒有虚表,那意思就是,别看你外表光鲜,其实肚子里都是稻草,绣花枕头而已。

  • 逆天配角王晙:指挥两千唐军,打败十万吐蕃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唐军,吐蕃,突厥,薛讷,默啜,节度使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他出身名门,从小在爷爷的庇护下长大,一直是个勤奋好学的好青年。明经入仕后,他从县尉做起,一步步走向历史前台。面对名震天下的大正派魏元忠做错事,他照样敢顶。担任桂州都督期间,他解决了当地的粮荒,受到了百姓的真情慰留。牧守边镇时,面对吐蕃强寇的十万大

  • 武则天任命张嘉贞:每天涨知识

    历史解密编辑:春来花自青香x标签:张嘉贞,武则天,张循宪

    我是粪蛋的漂亮妈妈,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与你分享琐碎生活的乐趣所在。张嘉贞失意落魄胸怀大志,不自命清高,也不认为自己比别人低下。#美男子#自从担任平乡县尉被免职回到乡里,在破屋中过着平民生活,安然自得。当时的人都不了解他。张循宪以御史的身份出京办差,回来的时候投宿在蒲州驿馆。张循宪正打算回报执行

  • 宰相张嘉贞哪来胆气?三次套路皇帝求官,武则天、唐玄宗屡屡上套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皇帝,宰相,唐朝,张嘉贞,武则天,唐玄宗,官宦世家,中国传统音乐

    你有没有应聘时,被人里里外外“解剖”得体无完肤,却依然失败的经历?唐朝有位叫张嘉贞的牛人,他的三次求职经历或许能带给你新的启示。张嘉贞是典型的寒族出身,在唐朝豪门政治的时代,他这种人只能拼实力。19岁那年,张嘉贞参加科举中“明经科”,并被授予平乡县尉之职,踏上了仕宦生涯。科举出身的人19岁就能走上仕

  • 《千家诗》169《汾上惊秋》苏颋(tǐng) |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汾上惊秋,秋声,千家诗,唐玄宗,刘彻,诗人

    汾上惊秋【唐】苏颋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译文北风吹卷着白云使之翻滚涌动,我要渡过汾河到万里以外的地方去。心绪伤感惆怅又逢上草木摇落凋零,我再也不愿听到这萧瑟的秋风。注释⑴汾上:指汾阳县(今山西万荣南)。汾:指汾水,为黄河第二大支流。⑵河汾:黄河与汾水的并称。《史记·晋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