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琼三鞭换两锏,收下尉迟恭,秦怀玉学父亲三鞭换两锏,丢了性命

秦琼三鞭换两锏,收下尉迟恭,秦怀玉学父亲三鞭换两锏,丢了性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尔东话史 访问量:3410 更新时间:2023/12/26 3:11:06

市井名著大隋唐,老乐歪批道短长。跟大家聊聊隋唐系列小说中,一个很有特点的角色,秦琼之子秦怀玉。熟悉隋唐故事的人,对秦怀玉这个名字当然不陌生,尽管他并不是史书上记载的秦琼后代,但是在市井文化中,大唐驸马秦怀玉就是秦琼的接班人,只不过他不像自己的父亲那样,可以成为小说的主角。由于讲述到他们这一代人时,先有罗通,后有薛仁贵,秦怀玉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沦为了配角,但他毕竟是将门虎子,又有那么顶级的老爹,所以秦怀玉在系列故事中,总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他的作用略显“悲剧”,整体而言,就是顶级名将的基石。

因此,在不同版本的小说中,秦怀玉的结局也大不相同,最不幸的莫过于罗通阵亡后,秦怀玉受不了刺激发疯,最窝囊的结局则是被苏海暗算致死。然而,如果系统整理一下秦怀玉的故事,老乐竟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巧合,那就是在他身上,也曾出现过父辈经典的“三鞭换两锏”段落。

其实,秦琼的三鞭换两锏故事,也只不过是个概念性的内容,同样因为不同版本的隋唐书,让这个故事显得比较混乱,比较公认的一个版本是,秦琼为了收降效力于刘武周,与大唐为敌的名将尉迟恭,与他约定“文斗”,也就是比谁的力气大,输了的一方就要甘心投降,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二虎相争。具体的比法是,他们各自拿擅长的兵器,使足了力气,砸一块巨石,结果秦琼双臂抡元两锏,一下子砸开巨石,而尉迟恭因为手里只有单鞭,所以砸了三下才砸开石头。这样看来,尉迟恭好像是输了一筹,但秦琼安慰他,说自己是两锏同时发力,而尉迟恭单鞭力量先天吃亏,所以三鞭砸开巨石的威力,跟自己两锏相当,这样让尉迟恭心服口服,最终才投降了大唐。

这只是民间“三鞭换两锏”的一个说法,其实就算是这个说法,也是秦琼让着尉迟恭,因为从最基本的物理学角度来看,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所以秦琼即便是抡起双锏看似力量更大,分量更足,但是在压强方面,是远不如尉迟恭用单鞭抽打巨石造成的威力更大。这说明了秦琼的力道更强,用这个故事证明秦琼和尉迟恭旗鼓相当,似乎也不是很有说服力。但不管怎么说,秦琼靠着自己的两锏换来三鞭,收服了一大名将是民间公认的。可是到了他儿子秦怀玉那里,三鞭换两锏,只能枉送性命。

对于秦怀玉这个故事,其实并非一部作品中的内容,老乐刚才也说了,这是我个人在大致浏览不同版本的隋唐小说后,整理出来的一个结论,具体情况如下:在《混唐后传》中,秦怀玉作为大唐先锋,遭遇敌军大元帅苏宝童,两人比正面功夫,算是棋逢对手,难解难分。最后,秦怀玉动了一个心眼,跟苏海提出了互砸三鞭的文斗比法。一般来说,这种设定大多体现在评书小说中猛将对决的环节中,比如李元霸裴元庆,李元霸和罗士信都这么砸过,用鞭互相磕并不多见。而秦怀玉在鞭打苏海的时候,也已经想好了,自己先动手,一旦三鞭打不倒苏海,立刻拨马败退,好汉不吃眼前亏,占完便宜拉倒。果然,苏海上当了,老老实实被秦怀玉打了三鞭,而后没等还手,秦驸马立刻败回本阵,愤怒的苏海再想叫阵,秦怀玉也不出来了,随后才有薛仁贵大战苏海,意外中飞刀,薛丁山出世,大败苏海等内容。但不管怎么说,秦怀玉在《混唐后传》中始终欠了苏海“三鞭”。

结果,秦怀玉这笔账,在《说唐三传》中还了回去,而且还是用两锏还的,代价则是自己的生命。这个故事,大家如今也更熟悉一些,背景依然是苏宝童与秦怀玉打个难解难分,最后苏海动了歪心眼,他借口秦怀玉背后的金装锏太晃眼睛,就算赢了自己也是胜之不武,随后便引出秦怀玉骄傲地介绍起家传宝锏来。苏海假装崇拜秦琼,要借来双锏瞻仰一番,秦怀玉诚实便交出双锏,结果苏海拿锏就跑,这才气坏了秦驸马,在苏海身后猛追,就在这种情况下,苏宝童趁秦怀玉讨锏着急,来不及防备,回身扔锏,正好将秦怀玉砸落马下,堂堂秦琼之子,就这样窝囊而终。

应该说,《说唐》中的秦怀玉,被设计得有点太过憨直了,跟《混唐》里的描述,完全是有着天渊之别的两个人。虽说欠了“三鞭”的秦怀玉有点对不起秦琼正直的名声,可是以生命为代价,换了“两锏”的他,是不是也让秦琼这个以“智”在小说中闻名的大将,脸上太过无光了呢?那么,对于各位喜欢隋唐故事的朋友,您更欣赏哪个版本的秦怀玉呢?

更多文章

  • 传奇秦家将门虎子之秦怀玉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秦怀玉,尉迟恭,秦琼,薛仁贵,程咬金,罗通

    秦怀玉,秦琼之子,自幼练得一手好枪法以及家传锏法,在大唐功勋之子当中也属一流。平日和罗通常常在一起切磋武艺,跟程铁牛,尉迟宝林等关系最为要好。太宗年间,北番狼主赤壁宝康王驾前元帅祖车轮,差人下战书。太宗降旨,御驾亲征,命秦琼为兵马大元帅统领大军平定北番,尉迟恭担任先锋,在君臣地共同努力下,一路势如破

  • 题目: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瀚海阑干百丈冰”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华图标签: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干百丈冰,考试,瀚海

    【导读】华图上海公务员考试网发布:题目: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瀚海阑干百丈冰”,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更多资讯请关注上海华图微信公众号(shanghaiht),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21-33621401题目: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瀚海阑干百丈冰”中的“瀚海”是指(

  • 杜甫、岑参诗中五盘岭地名考辨

    历史解密编辑:江西地名研究标签:杜甫,岑参,五盘,蜀道

    摘要:长期以来,学界以现今四川广元市东北川陕交界地带的七盘关为杜甫、岑参诗中的五盘岭,而此说与蜀道路线演变历程不合,且此处地貌特征与诗中描写明显不符。唐宋时,蜀道汉中以西路线为自三泉县循嘉陵江至利州,不经过后世的七盘关。唐五盘岭应位于今广元市北大滩镇嘉陵江东岸九井驿穆家坡一带。由于蜀道路线变化,自清

  • 岑参大雪中送别友人,成就大唐边塞诗压卷之作,中间14字,读一遍再也忘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边塞诗,边塞,武判官,大雪,岑参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西北边陲。仲秋时分,大雪却已有封山之势。厚重的乌云在天空中叠了一层又一层,仿佛下一秒就要坠落下来,将大地覆盖。疾风劲雪中,有人即将踏上归途。穿过千山万水,回到秋意盎然的长安。离人的身影越来越远,而后消失在一片白茫茫中,只留下弯弯折折的马蹄印,很快也会被大雪覆盖。而送

  • 李白念之思故乡 岑参借其叹年华

    历史解密编辑:华西都市报标签:岑参,蜀葵,李白,盛开,题诗,牡丹,诗人,唐朝

    蜀葵明唐寅《蜀葵图》扇面 (上海博物馆藏)徐悲鸿《蜀葵》明代画家唐寅有一幅扇面,叫《蜀葵图》,画上有题诗:“端阳风物最清嘉,猩色戎葵乱着花。雄黄更扰菖蒲酒,杯里分明一片霞。”戎葵即蜀葵,每年五月,蜀葵花争相盛开,有红、黄、紫、粉、黑等数不尽的颜色,花开成片,灿若云霞,宛如身披霓裳的仙子。晋代就有蜀葵

  • 《千家诗》195《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岑参,杜甫,白发,花落,皇帝,唐朝,千家诗,艺术家,寄左省杜拾遗

    寄左省杜拾遗唐代:岑参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译文上朝时齐步同登红色台阶,分署办公又和你相隔紫微。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归。满头增白发悲叹春花凋落,遥望青云万里羡慕鸟高飞。圣明的朝代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

  • 岑参纪念馆“荆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文明视野标签:岑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荆州市,爱国主义教育

    为认真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动态管理,荆州市委宣传部2021年启动第四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命名工作,沙市区岑河镇岑参纪念馆被命名为“荆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月19日,岑参纪念馆“荆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据了解,岑参纪念馆为纪念我国唐

  • 《千家诗》196 岑参《登总持阁》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岑参,登总持阁,千家诗,高适,李白,诗人

    登总持阁【唐】岑参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注释】总持阁:在长安城永阳坊、和平坊西半部大总持寺。诸天:天空。井树:井边之树。渭川:渭水。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译文】总 持阁高峻 直逼云天,登上楼阁好像靠近日边。晴天俯视,万井

  • 杜甫的尴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岑参都不欣赏他的诗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杜甫,高适,李白,岑参,诗词

    我上高中时对历史开始产生了兴趣,大学时虽然为了恰饭没有选择历史专业,但是也经常去历史系旁听,学校各种讲座更是绝不错过。我记得一次听讲座,我已经不记得是哪位学者了, 但是他的观点对我真的起到了“领进门”的作用。他说历史上名人,尤其是思想史、文学史上的名人,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多数都是后人赋予的,许多有名

  • 分析岑参轮台诗及其反映的唐代西域民族融合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岑参,民族,西域,唐朝,中原,少数民族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在历经无数朝代的变迁和更迭之后,中国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个方面也展现出一种愈发丰富的模样。尤其是在文化层面,在无数文人雅士的创作下,中国在古诗词方面的积淀达到一个堪称惊人的地步,并最终造就了现如今古诗词文化氛围浓厚的局面。而在这其中,唐朝无疑是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