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甫的尴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岑参都不欣赏他的诗

杜甫的尴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岑参都不欣赏他的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4914 更新时间:2023/12/26 6:45:12

我上高中时对历史开始产生了兴趣,大学时虽然为了恰饭没有选择历史专业,但是也经常去历史系旁听,学校各种讲座更是绝不错过。

我记得一次听讲座,我已经不记得是哪位学者了, 但是他的观点对我真的起到了“领进门”的作用。

他说历史上名人,尤其是思想史、文学史上的名人,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多数都是后人赋予的,许多有名的历史名人,如果没有后人对他事迹、作品以及思想的再次发掘,很可能泯然众矣人了。

我当时听了后,真的有醍醐灌顶之感。

对的,“诗圣”杜甫就是这种典型。

如果没有北宋士大夫对杜甫的“集体推崇”,那么杜甫很可能不会有今天这么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家很可能觉得杜甫也就是钱起、许浑一样的,一个写诗还算可以的唐代诗人。

说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历史典故,虽然杜甫一生交友无数,而且挚友里也有严高适李白岑参这样留名后世的著名大诗人,而且杜甫还专门写诗称赞过自己这些诗人好哥们,比如他称赞李白“诗无敌”: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杜甫·《春日忆李白》

杜甫称赞岑参的边塞诗“结尾浑厚,气象阔大,不可窥其涯际”:

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

高适死后,杜甫也专门写诗哀叹高适死后,很久没有高质量的诗词出现了: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杜甫在诗里评价高适的诗词是“清诗”,这在唐代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唐人在文学鉴赏上承袭了六朝标准,对“清”看得特别重。

发展到明清,明清士大夫们甚至认为“清”是对诗词的最高评价,比如清代道光年间的著名诗人高延第就说过,“清”是一种难以企及的诗美境界:

古今诗之极工者,非清之一字所能尽,要未有气不清而能工者。顾诗之工可以力学造,而气之清非尽力学所能造,是盖有得乎天者焉。——清·高延第·《涌翠山房文集》卷二《诵芬集序》

所以,杜甫把高适的诗词评价为“清诗”,绝对是最高评价,甚至某种意义上比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还要高。

但是,朋友们,令人尴尬的事情来了,虽然杜甫不遗余力的赞美自己身边这几个大诗人朋友,诗写的有多好,才华有多高,但是不管是李白还是高适、岑参,都从来没有说过杜甫的诗词写的有多好。

当然,不是说李白、高适、岑参只是杜甫的“表面朋友”,他们确实是和杜甫真心结交。

比如杜甫流落成都时,穷困潦倒,高适自己虽然因为得罪唐肃宗身边得力太监李辅国被贬到四川彭州做刺史(彭州距离成都不足50公里),在自己也很困难的情况下,硬是专门跑到成都给杜甫送米送钱。

李白虽然比杜甫大十几岁,而且比杜甫名气大的多,但是李白在和杜甫交往中,确实是真心对待杜甫。

比如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四年秋天和杜甫在梁、宋之间(河南开封、商丘)游玩,临别时还专门给杜甫写了一首送别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之所以把杜甫称作杜二甫,是因为杜甫排行第二的缘故。

但是,李白、高适这些大诗人却从来没有对杜甫的诗词作品发表过意见,仿佛杜甫只是他们的一个好哥们,并不是一个诗人一样。

甚至李白还曾经给杜甫写了一首《戏赠杜甫》,开玩笑的说杜甫之所以这么瘦,是因为杜甫作诗太辛苦的缘故。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李白,《戏赠杜甫》

相比杜甫称赞李白“诗无敌”,李白说杜甫“作诗苦”,实在算不上什么正面评价。

事实上,还有一个更尴尬的事实:

目前经过对史料的梳理,唐代诗人群体里专门写诗称赞杜甫诗写得好的只有三个人,其中还有一首诗被学术界公认为后世伪作。

也就是说,现存唐代诗人里只有两位诗人曾经写诗赞扬过杜甫写诗写得好。

比如曾在大历年间担任过衡阳判官郭受曾在诗里称赞杜甫的诗“海内流传久”:

新诗海内流传遍,旧德朝中属望劳。……春兴不知凡几首,衡阳纸价顿能高。——唐·郭受·《寄杜员外》

但是根据明清学者考证,郭受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杜甫先写诗称赞郭受,郭受再礼貌的回礼。

如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杜甫诗词研究者仇兆鳌在其《杜诗详注》里就注明了郭受这首称赞杜甫诗词水平高的诗,本质上是对杜甫称赞他的回礼:

公必先有诗寄郭.故受作此以答,但原诗未载集中。——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而另一位写诗称赞杜甫诗写的好,水平高的是韦迢,他称赞杜甫诗词“独步”:

江畔长沙驿,相逢缆客船。大名诗独步,小郡海西偏。——潭州留别杜员外院长

然而实际上韦迢诗之所以这么写,也是因为这是唱和类的应酬作品。

从其唱和角度,郭诗、韦迢的赞颂多少有交往中的惯常回答、奉承之嫌。

所以,杜甫在当时唐朝诗歌界的地位,可能如杜甫自己所说那样,他在当时唐代诗坛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知音。

百年歌自苦,不见有知音。——杜甫·《南征》

李白、高适、岑参虽然都是他的好哥们好朋友,但是他们对杜甫在诗坛的地位以及杜甫作品成却不见得认同,并不是杜甫精神上的“知音”。

毕竟李白还调侃杜甫“作诗苦”。

那么,杜甫的诗词作品为什么在当时如此不受待见呢?

绝不是因为杜甫的诗词作品真的不好,而是有其他原因。

标签: 杜甫高适李白岑参诗词

更多文章

  • 分析岑参轮台诗及其反映的唐代西域民族融合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岑参,民族,西域,唐朝,中原,少数民族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在历经无数朝代的变迁和更迭之后,中国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个方面也展现出一种愈发丰富的模样。尤其是在文化层面,在无数文人雅士的创作下,中国在古诗词方面的积淀达到一个堪称惊人的地步,并最终造就了现如今古诗词文化氛围浓厚的局面。而在这其中,唐朝无疑是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

  • 从边塞大漠到朝廷幕僚,岑参的人生转换有点惨

    历史解密编辑:思情讲故事标签:岑参,杜甫,玄宗,皇帝,唐朝,诗人,安禄山,高仙芝

    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爆发。此刻的岑参还是大西北安西都护府中的一个判官。他的两个长官,边关名将高仙芝和封常清第一时间奔赴长安抗击叛贼,但是安禄山部下兵卒强悍,高封二人接连失败,利令智昏的玄宗竟下令诛杀高仙芝和封常清。756年,失去了上司、陷入茫然

  • 《千家诗》175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杜甫,王维,千家诗,陶渊明

    文字由古诗词文欣赏公众号根据郦波老师讲座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郦师来启蒙,不亦乐乎?同学们好,我是你们语文启蒙的郦波老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课外古诗词诵读板块的第三首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诗云:“

  • 方回说唐朝律诗之盛有此11人(下):杜甫、贾至、岑参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杜甫,岑参,贾至,王维,高适

    前言方回《瀛奎律髓》中说,唐朝律诗之盛因为有这11个人,除了初唐的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沈佺期之外。 盛唐时期,有6个人与杜甫同时,他们不写律诗则罢了,写的话,作品与杜甫律诗水平不相上下。这六位中,昨天介绍了4位:李白、王维、孟浩然、高适。今天介绍余下的两位,以及诗圣杜甫。九、贾至(718—772

  • 唐朝诗人有多幽默,岑参打算用榆树叶换酒喝,李白嘲笑杜甫写诗累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岑参,李白,杜甫,杜牧,唐朝诗人,千古名句

    林语堂老爷子曾经说过:幽默是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种元素。正是因为幽默,才会让人生更加富有活力。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唐朝的诗人,大多数都像杜甫那样,整天皱着个眉头,好像谁都欠他钱似的,一边流着泪一边书写国仇家恨。其实包括杜甫在内,唐朝很多诗人都比较幽默。最幽默的当然是我们的诗仙李白了,这哥们就算用诗在损你

  • 岑参的边塞压卷之作,八月飞雪的离别,却更加慷慨豪迈、触动心弦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岑参,高适,李白,王维,边塞,唐朝,孟浩然,艺术家

    不忍挥手告别,因为离别太痛苦;不敢握手别离,因为不知何时再相逢。彼时一切都将过去,朦朦胧胧,寥寥草草。无论是获得还是丢失,情感都将继续,唯有潇洒地挥挥手,不再回头。多情自古伤离别,茶马古道,绿阳关外,烟波江边,胡地边塞,离别时手儿无处安放,情难自禁,绝非古代文人雅客的多情与专利,只有经历过离别的人才

  • 《千家诗》98《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岑参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千家诗,皇州

    王维一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力压众人,传诵至今。但是也 有人认为,就整体而言,岑参的《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比王维的还好。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岑参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皇州

  • 岑参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历史解密编辑:震姐灵魂分享站标签:岑参,柳树,唐朝,诗人,平阳郡,平阳县

    岑参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 岑参:千树梨花,塞北江南,唐朝豪迈不羁的边塞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马月英情感测试标签:岑参,李白,诗作,唐朝,边塞诗人,千古名句

    要说中国诗歌最为兴盛的时期,当数唐朝,并且主要集中在盛唐时期。此时的知名诗人,浩若星河,个个都闪耀着特有的光彩,更是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位大诗人,一是诗仙李白,二是诗圣杜甫。这两个一诗一圣的诗坛巨擘,他们二人的强烈光芒并未遮挡住其他众多诗人的光彩,其中就有一位以边塞诗而著称的大诗人岑参。他

  • 唐代诗人岑参在轮台城的“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岑参,轮台,诗人,古城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诗句中的唐代轮台城,就是今天的新疆乌拉泊古城,边塞诗句中著名的“轮台绝唱”就出自于此。图说:轮台城 来源:网络轮台古城逾千年乌拉泊(唐轮台)古城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南郊约10公里处的乌拉泊湖畔,又称“轮台城”(现存争议),遗址略呈方形,南北长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