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分析岑参轮台诗及其反映的唐代西域民族融合

分析岑参轮台诗及其反映的唐代西域民族融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3445 更新时间:2024/1/2 2:17:38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在历经无数朝代的变迁和更迭之后,中国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个方面也展现出一种愈发丰富的模样。尤其是在文化层面,在无数文人雅士的创作下,中国在古诗词方面的积淀达到一个堪称惊人的地步,并最终造就了现如今古诗词文化氛围浓厚的局面。

而在这其中,唐朝无疑是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其中既有着如李白杜甫这两个万古流芳的伟大诗人,还有着更多如岑参这般同样具有突出成就的诗人。

一、唐朝独特的社会环境为边塞诗的创作提供了环境

1、唐朝本身具有较强的扩张性

唐朝,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大分量的朝代,它不仅在当时成为了东亚乃至整个世界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创造了一个人类封建史上的顶峰,就算直到现在,它的影响力也持续存在,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唐朝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地步,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于它在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

特别是在军事层面,它更是极大扩张了当时中国的版图,包括现今越南北部、朝鲜半岛部分地区、中亚、贝加尔湖等地区在内都曾被唐朝政府掌握在手中。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庞大的版图,这也导致当时的唐朝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

与我们想象当中唐军在面对任何敌人时都势如破竹、一举将其击溃的大好局面不同,唐朝初期其实也曾在军事上落入过下风,如当初契丹和奚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在组成联军后就曾一度进攻幽州,对唐军造成了极大损失。

而在西域,虽然唐朝在唐太宗时期已经对之前中原政权的大敌——突厥几乎消灭殆尽,但无论是吐蕃还是回鹘的存在,却又都成了唐朝难以控制的两个不稳定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朝所面临的军事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唐朝在西域地区的统治并不能算绝对安稳,需要通过战争的手段来作为维护当地稳定的重要手段,这就为边塞诗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灵感素材。

2、唐朝前期的社会风气整体偏向尚武

从整体的社会风气来看,唐朝前期其实具有相当浓厚的尚武风气。作为唐朝的建立者,李世民及其所在的李氏家族在之前都是西魏及北周政权的统治阶级,而西魏与北齐的政治核心便是处于关中一带。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关东与关中地区就逐渐形成了两种差异性极大的社会风气,前者文化风气较为浓厚,后者则整体来说更为尚武。

而在魏晋南北时期,关中地区更是成为了一个胡汉混合的多民族聚居区,胡人所天生具有的野蛮风气对当地的汉人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最终在潜移默化中,对关中地区的尚武风气再度进行了加强,直到唐朝时期这一点已经极为浓厚。

同时,从本身的民族组成来看,唐朝前期的统治阶级也同样充满了少数民族的影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就一直是各方少数民族相继争霸厮杀的舞台,汉族则几乎一直以合作者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政权之中,从未成为过真正的掌权者。

而当北魏统一北方后,鲜卑族则成为北方地区的统治阶级。即便之后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并分别被北齐与北周所替代,但鲜卑族的统治地位却并未得到动摇。

因此,唐朝李氏皇族本身无论是在生活习惯还是在血统上,都有着明显的少数民族影子,这也间接地影响到了唐朝之后的统治政策,无形之中使尚武之风得到了推崇。但需要注意的是,唐朝李氏始终是将汉人作为自己真正的身份认同,这深刻反映出汉文化的影响。

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整个唐朝上至统治阶级下至平民,都对武功一事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纷纷以上阵杀敌为自己的荣耀。

当初唐太宗李世民在决定远征高句丽之时,便有着大量普通百姓踊跃报名,这除了是因为李世民本人的政治影响力外,这种对于建立武功的渴求也是推动他们做出此种行为的重要原因。

而在社会生活上,这种风气之浓厚更是使长期以来社会地位一直较为低下的女性都开始学起骑马射箭来,顺便也推动了唐朝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因此,虽然士人常常是以一副文弱的形象示人,但这种风气却仍然难免影响到他们。

正如杨炯在其《从军行》一诗当中所写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一般,岑参当然也成为了投身军队的一份子。

二、岑参边塞诗的内容相当丰富

1、对于边塞风光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虽然岑参本人是唐朝时期最为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但事实上,在岑参本人现如今所流传下来的三百多首诗当中,仅仅只有五十多首算是纯正的边塞诗。而就算是这五十多首的边塞诗,也是岑参在两次游历西域之后才写下的,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边塞诗的创作相比于其他诗来说是要艰难不少的。

对于西域地区的描写,岑参大致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西域地区的风光,其中既有着浩瀚壮阔的自然风光,也有着多姿多彩的人文风光;另外一方面则主要是关于战争,对于西域地区唐军将士们的行为表现进行了较为清晰的记载。同时,由于北庭与轮台是岑参常年居住的地方,岑参笔下的故事也因此多发生于这两地。

在岑参的诗歌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有关于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比如在《胡歌》一诗当中“黑姓蕃王貂鼠,葡萄宫锦醉缠头”的句子,就是对西域地区突骑施首领的描绘。也正是这一诗歌的存在,有力佐证了当时突骑内部已经分裂为黄姓、黑姓的情况。

而在《与孤独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一诗当中,“华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藩王能汉语”不仅是对于回鹘族本身文化的描写,因为花门将军便是回鹘族将领,更是当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和平相处的见证,毕竟连语言方面都已经开始通起来了,这如果没有经历长时间的民族融合,必然是难以形成这种局面的。

而在少数民族的文化当中,歌舞一直是相当重要的内容,这也是他们民族独特性的重要体现。对于这一点,岑参也进行了相当细致的记载。尤其是在《田使君美人如莲花北铤歌》一诗当中,“美舞如莲花旋,诗人有眼应未见……世人学舞只是舞,姿态岂得能如此”的诗句将这支少数民族的舞蹈描绘得惟妙惟肖,精准反映出了他们的舞姿之曼妙。

而在其中,“此曲胡人传入汉”的句子则充分证明了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与

中原汉人文化之间的频繁交流。当然,除了舞蹈外,少数民族包括音乐、绘画在内的诸多内容也都纷纷传入到中原内地,对当时的中原文化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战争成为了检验民族融合状况的又一个体现

为了更好地控制西域地区,唐朝以之前的高昌为中心,建立起了安西都护府这一军政合一的结构。作为唐王朝在西域地区的直接管理机构,安西都护府虽然在名字上经历了数次更迭,但其实际作用和职权却始终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始终发挥着保障唐王朝西部边疆安全的重要作用。

而唐朝之所以能够凭借安西都护维持对西域这一偌大地区的统治,除了是由于唐王朝前期本身就相当强大的实力之外,当地本身较为融洽的民族相处状况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否则全部凭安西都护府本身的军队,这种统治显然是无法长久的。

在当时,汉族将领与少数民族将领之间往往保持着一种相当良好的关系,这使唐朝军队能够联合起西域地区本身大部分力量来共同对抗以吐蕃、突厥为首的一众敌人。

无论是“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吞”中军队的盛大气象,还是“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君行戈相拨”的肃杀气息,抑或是“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的激烈场面,再或是“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的趣味娱乐,都反映出汉族与少数民族在西域地区的和谐相处与紧密合作,为唐朝前期西域地区的安稳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总结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多民族王朝,唐朝在民族融合这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无疑是斐然的。尤其是在西域这样一个本身民族成分就十分复杂的环境当中,岑参所创作的诸多诗歌无疑使西域地区的形象变得生动形象具体起来,绘声绘色地描绘更是仿若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般。

在岑参的诗中,我们不仅能够看见西域地区的各种风光,也为我们对那个地区进行了解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能够在其中感受到王朝相争与不同军队之间的激烈肃杀,这也是岑参的诗歌跨越千年却仍然不变的巨大魅力。

参考资料:

《岑参西域之行及其边塞诗中对唐代西域情况的反应》——卢苇

标签: 岑参民族西域唐朝中原少数民族

更多文章

  • 从边塞大漠到朝廷幕僚,岑参的人生转换有点惨

    历史解密编辑:思情讲故事标签:岑参,杜甫,玄宗,皇帝,唐朝,诗人,安禄山,高仙芝

    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爆发。此刻的岑参还是大西北安西都护府中的一个判官。他的两个长官,边关名将高仙芝和封常清第一时间奔赴长安抗击叛贼,但是安禄山部下兵卒强悍,高封二人接连失败,利令智昏的玄宗竟下令诛杀高仙芝和封常清。756年,失去了上司、陷入茫然

  • 《千家诗》175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杜甫,王维,千家诗,陶渊明

    文字由古诗词文欣赏公众号根据郦波老师讲座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郦师来启蒙,不亦乐乎?同学们好,我是你们语文启蒙的郦波老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课外古诗词诵读板块的第三首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诗云:“

  • 方回说唐朝律诗之盛有此11人(下):杜甫、贾至、岑参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杜甫,岑参,贾至,王维,高适

    前言方回《瀛奎律髓》中说,唐朝律诗之盛因为有这11个人,除了初唐的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沈佺期之外。 盛唐时期,有6个人与杜甫同时,他们不写律诗则罢了,写的话,作品与杜甫律诗水平不相上下。这六位中,昨天介绍了4位:李白、王维、孟浩然、高适。今天介绍余下的两位,以及诗圣杜甫。九、贾至(718—772

  • 唐朝诗人有多幽默,岑参打算用榆树叶换酒喝,李白嘲笑杜甫写诗累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岑参,李白,杜甫,杜牧,唐朝诗人,千古名句

    林语堂老爷子曾经说过:幽默是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种元素。正是因为幽默,才会让人生更加富有活力。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唐朝的诗人,大多数都像杜甫那样,整天皱着个眉头,好像谁都欠他钱似的,一边流着泪一边书写国仇家恨。其实包括杜甫在内,唐朝很多诗人都比较幽默。最幽默的当然是我们的诗仙李白了,这哥们就算用诗在损你

  • 岑参的边塞压卷之作,八月飞雪的离别,却更加慷慨豪迈、触动心弦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岑参,高适,李白,王维,边塞,唐朝,孟浩然,艺术家

    不忍挥手告别,因为离别太痛苦;不敢握手别离,因为不知何时再相逢。彼时一切都将过去,朦朦胧胧,寥寥草草。无论是获得还是丢失,情感都将继续,唯有潇洒地挥挥手,不再回头。多情自古伤离别,茶马古道,绿阳关外,烟波江边,胡地边塞,离别时手儿无处安放,情难自禁,绝非古代文人雅客的多情与专利,只有经历过离别的人才

  • 《千家诗》98《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岑参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千家诗,皇州

    王维一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力压众人,传诵至今。但是也 有人认为,就整体而言,岑参的《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比王维的还好。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岑参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皇州

  • 岑参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历史解密编辑:震姐灵魂分享站标签:岑参,柳树,唐朝,诗人,平阳郡,平阳县

    岑参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 岑参:千树梨花,塞北江南,唐朝豪迈不羁的边塞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马月英情感测试标签:岑参,李白,诗作,唐朝,边塞诗人,千古名句

    要说中国诗歌最为兴盛的时期,当数唐朝,并且主要集中在盛唐时期。此时的知名诗人,浩若星河,个个都闪耀着特有的光彩,更是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位大诗人,一是诗仙李白,二是诗圣杜甫。这两个一诗一圣的诗坛巨擘,他们二人的强烈光芒并未遮挡住其他众多诗人的光彩,其中就有一位以边塞诗而著称的大诗人岑参。他

  • 唐代诗人岑参在轮台城的“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岑参,轮台,诗人,古城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诗句中的唐代轮台城,就是今天的新疆乌拉泊古城,边塞诗句中著名的“轮台绝唱”就出自于此。图说:轮台城 来源:网络轮台古城逾千年乌拉泊(唐轮台)古城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南郊约10公里处的乌拉泊湖畔,又称“轮台城”(现存争议),遗址略呈方形,南北长550

  • 荆州岑参纪念馆“荆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云企网标签:岑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荆州市,荆州

    荆州岑参纪念馆“荆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为认真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动态管理,荆州市委宣传部2021年启动第四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命名工作,沙市区岑河镇岑参纪念馆被命名为“荆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6月19日,岑参纪念馆“荆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