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家好,我是唐俭!要是没有我,可能就没有伟大的唐朝了

大家好,我是唐俭!要是没有我,可能就没有伟大的唐朝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哥谈事 访问量:2671 更新时间:2024/1/31 6:09:16

大家好,我是唐俭!唐朝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当中,排名倒数第三的那个人。

虽说是凌烟阁内的倒数第三,但我倒也不觉得这是什么侮辱。因为你可以看看我后面的那两个人,倒数第二是李绩,也就是演义小说里的徐茂公。倒数第一则是大名鼎鼎的秦琼秦叔宝!

能排在他们两个之上,我觉得我也算是可以了。

那么,我这一生,到底做了什么?能够让李世民在评判凌烟阁功臣的时候,将我放在秦琼他们两个之上呢?今天我就来说说,我这一生的经历。

我出生于公元579年,这一年,是北周大成元年。距离杨坚篡位建立隋朝,尚且还有两年。从年龄上来说,我比李渊小13岁,比李世民大20岁。我爷爷唐邕,是北齐的尚书左仆射。父亲唐鉴,曾任隋朝戎州刺史,所以我也算是家世显赫了。

至于我是如何和李世民他们家认识的,那就又是一桩旧事了。那会儿还是隋文帝在位的时候,我爹和李渊,都在充当皇帝护卫的千牛卫里工作,所以两个人关系不错。因为他们老哥俩关系好,所以我也是很早就认识了李世民。虽说我比李世民大二十岁,按照我们这个时代的观点,当他爹都绰绰有余了。但因为世交的关系,我还是得把他当成同辈中人。

再后来,随着隋炀帝登基一通乱搞,他老子留下的偌大家业,开始逐渐分崩离析,整个天下开始遍地狼烟。因为我老家是太原的,而隋末的时候,李渊他家恰好也在太原留守,所以关系自然也就更近了一些。我从很早就看出来,隋朝估计是必亡无疑了,反倒是李渊李世民这对父子,挺有做皇帝的派头,所以早早就站了队。李渊起兵之前,我就开始帮他家谋划造反这个工作。所以后来李渊起兵之后,我先是被封为渭北道元帅司马。等李渊拿下了长安之后,又被封为相国府记室,晋昌郡公。

当然,我也知道,我自己的才能本事有限,打仗方面基本靠不住。所以我所担任的,一般都是文职。至于后来唐朝开国的那些大仗硬仗,基本上都是李世民、李孝恭、李靖这群人打出来的。不过,我因为站队较早,而且当初相当于是辅助李渊起兵,有了从龙之功,所以后来待遇一直都不差。

不过,在我的人生当中,我还是做过两件大事的。而且这两件大事,都是可以直接决定唐朝存在的那种。

先说第一件事。

武德二年,我因为站队较早的关系,一路升到了中书侍郎、散骑常侍,也算是中枢重臣了。不过那一年,当时刘武周作乱,相当于是在李家背后捅了一刀。当时李渊派他堂弟李孝基统兵,带着我和独孤怀恩、于筠去对付刘武周。结果这一战,刘武周派出了他麾下的大将宋金刚,一战打垮了我们。连带着我们几个统兵大将,都被抓了俘虏。被俘之后,李孝基想要逃跑,被刘武周发现干掉了。反倒是独孤怀恩这个家伙,逃了回去。回去之后,李渊对他依旧信任,让他继续镇守蒲州。

但是,这个独孤怀恩,其实是有问题的。

独孤怀恩其实早就想要密谋背叛李渊,早已和刘武周联合。甚至这次能逃回去,我都怀疑是不是刘武周故意放他回去的。

当我在被刘武周囚禁期间,发现了这件事之后,瞬间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我知道,李渊对独孤怀恩一直极为信任。如果让他们的计划得逞,李渊估计是必死无疑的。所以我当机立断,想办法创造了一个机会,让和我一同被囚的刘世让逃了出去,回去将这个消息报告给李渊。后来我才知道,就在刘世让逃出去的时候,李渊已经准备东渡黄河,去独孤怀恩的军营视察了!多亏刘世让及时赶到,才让李渊幸免于难。

如果当时李渊没有收到这个消息,到了独孤怀恩的军营,几乎是必死无疑的下场。就算不死,也铁定会被独孤怀恩囚禁。要是那样的话,估计后来也就不会有唐朝什么事情了。

再后来,李渊派李世民打垮了刘武周,我也被救了出来。因为这个通风报信的功劳,回去之后,李渊再次对我加官进爵,同时让我担任天策府长史。正是因为这个职务,让我彻底投身李世民的阵营。

所以后来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我也亲身参加了。不过,因为是文官的关系,所以在那场政变当中,我发挥的作用不大,也就是去帮个场子充个数。当然,李世民对我还是很够意思的,玄武门事变后,再次对我加官进爵。今天你们去《旧唐书》、《新唐书》里面翻玄武门事变这一段,还能看到我的名字。

当然,玄武门事变这件事,只能算是我对李世民的私恩,算不上我对整个唐朝的功劳。我对唐朝做出的第二个巨大贡献,那可就真的顶天大了。

这个贡献,就是攻灭突厥!

因为出身文官的原因,到了贞观年间之后,李世民对我的定义,更像是一个外交官。贞观元年的时候,我奉命出使突厥。除了协调唐朝和突厥的关系之外,也有探听突厥虚实的任务。这个任务其实非常重要,正是我探听回来的这些情报,帮助唐军后来大败突厥。

这里得先简单说一下,唐朝当时是怎么打平北方突厥的。

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突厥就已经在北方崛起,成了草原上最强大的一个势力,后来逐渐统一了整个草原。隋朝的时候,虽然名义上对隋朝称臣,但仍然不停的骚扰北方,甚至还曾经围困过隋炀帝。到了隋朝末年,中原天下大乱的时候,突厥曾一度想过要南下。不过受限于实力,加上当时他们内部也不太平,所以就没有成功。

然后,等他们稍微缓过气来,唐朝已经一统天下了。

当然,在唐朝开国初期,突厥依然是国家最大的祸患。玄武门事变的时候,突厥首领颉利可汗知道唐朝内讧,直接率军南下。李世民六月初四发动玄武门事变,八月初九登基。与此同时,突厥人开始南下。八月二十四日就打到了高陵,距离长安已经不足百里。

当时的长安,实际上兵力极为空虚,只要突厥人进攻,估计肯定是要陷落的。不过这时候就看出李世民的雄才大略了,李世民直接玩了一手空城计,直接率领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到渭水河畔,和突厥人对峙。突厥人一看李世民这么胆大,误以为长安守备充足,竟然还真的退兵了!

当然,突厥人在退兵之前,还是和李世民签订了一系列的‘友好条约’,后来的史书上称之为渭水之盟,具体情况大家可以自己去查。反正这件事,被战无不胜的李世民,视作自己一生的耻辱。

然后,等到李世民即位一年之后,抓稳的权力,唐朝的国力开始迅速恢复,军队也开始彻底集结起来。到了这个时候,李世民就打算跟北方的突厥算算账了。

更关键的是,恰好在这个时候,北方的东突厥开始内乱了!麾下的几个小弟,薛延陀、回纥、拔野古诸部开始相继脱离他的控制。再加上当时突厥遭遇了几场暴风雪,牛羊死伤无数,实力跌落到谷底。

所以我一直觉得,国运这个东西,真的是存在的。就拿唐朝来说,这个时候其实就是国运来了。国运来了,真是老天都在帮你。

于是,经过一番准备之后,贞观三年八月,李世民派李靖为帅,率领十几万大军,北上征讨突厥。这一战,也是李靖的封神之战,一战打得整个东突厥溃不成军。当年逼得李世民签订渭水之盟的颉利可汗,这次只能派人入朝请罪,请求举国归附唐朝。

但是你以为,这就算完了?

身经百战的李世民,会不知道突厥人这是缓兵之计?会不明白,一旦让突厥恢复过来,肯定会再次袭扰大唐北方?

李世民一直都知道,但是依然答应了突厥的请降。原因就在于,他也知道大军远距离作战,对于补给要求太大。反正又不能直接消灭突厥,自然只能答应突厥的投降了。

在这种情况下,就该轮到我出场了。因为之前出使过突厥,所以这次,李世民依然派我去突厥出使。不过这一次,李世民给我的任务,就截然不同了。

这个任务,李世民没说,但是我懂,而且李靖也懂!那就是让我作为使者出使,先稳住突厥,然后让李靖率领大军,奇袭突厥,一战彻底扫平他们!

这个计策,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儿。汉朝的时候,刘邦争天下,就曾派郦食其出使齐国,先稳住齐国,然后韩信趁其不备,一战打平了齐国。不过后来,郦食其作为使者,直接被齐国用大鼎给煮了!我是听过这个故事的,自然不可能像郦食其一样傻。在将突厥稳住之后,我找了个机会,能跑多远跑多远。接下来嘛,事情就简单了。已经被我忽悠瘸了的突厥人,根本没有半点防备。面对李靖的突袭,瞬间惨败!

这一战,李靖斩敌一万,俘虏十几万!连颉利可汗本人,都被李靖生擒,带回了长安。这一战彻底扫平东突厥,将北方千里草原纳入唐朝版图。至此之后上百年里,唐朝北方再没有了大的敌人。

而李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我一直坚定认为,很大一部分功劳就在我身上。毕竟要不是我把突厥人忽悠住,估计李靖肯定没那么轻松。

有这两件功劳在,接下来的日子,我就可以混吃等死了。贞观十七年,李世民排定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时候,也将我加了进去。这个排名,我觉得还可以,毕竟前面的那些人,如房玄龄、李靖、长孙无忌之类的,人家做出的贡献,确实是比咱更大。而且我没想的是,李世民明明比我小二十岁,他居然死在我前面了!

公元656年,我在家中老死,享年76岁。这个时候,距离李世民去世,已经有七年之久了。我去世之后,被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号“襄”。

回顾我这一生,虽然没有李靖、房玄龄、魏征那样的才能,但就是因为跟对了人,又恰好立下了大功,所以过的还算是很不错的。

大家觉得呢?

标签: 唐俭突厥李世民李渊唐朝李靖

更多文章

  • 唐军征西凉遇到的五位劲敌:薛仁贵遇害罗通殒命,秦怀玉三将阵亡

    历史解密编辑:议史纪标签:唐军,西凉,唐朝,薛仁贵,秦怀玉,苏宝同,罗通(罗通扫北)

    隋唐英雄的故事被人津津乐道,其中薛仁贵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然而在文学创作中,我们也可以窥见,薛仁贵的征西之旅其实并不顺利,还遭受了很大的挫折,因为,他面对的对手是实力强悍的西凉军。西凉军不仅极大地阻挠了西征的步伐,还让薛家军损失了好几员大将,其中有五位劲敌特别突出,是很难啃的骨头,他们是谁?又让

  • 唐军鏖战野马川:唐军三大将阵亡,罗通秦怀玉败阵,罗仁初显身手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罗通,唐军,罗仁,秦怀玉,罗成,程咬金,唐军鏖战野马川,罗通(罗通扫北)

    罗成在淤泥河遇害身亡后,罗成的儿子罗通在罗春的教导下练出了一手好枪法,在校场比武之时罗通力胜群雄,从此开启了他的扫北扬名之路。凭着他过人的枪法和武艺,罗通一路上创造了众多精彩的战绩,从磨盘山到白良关、金灵川、银灵川,都是凯歌不断,而到了野马川的时候,唐军却遇到了一位劲敌,他就是北番四大猛将之一的铁雷

  • 秦琼三鞭换两锏,收下尉迟恭,秦怀玉学父亲三鞭换两锏,丢了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尔东话史标签:秦琼,秦怀玉,尉迟恭,薛仁贵,李元霸,罗士信

    市井名著大隋唐,老乐歪批道短长。跟大家聊聊隋唐系列小说中,一个很有特点的角色,秦琼之子秦怀玉。熟悉隋唐故事的人,对秦怀玉这个名字当然不陌生,尽管他并不是史书上记载的秦琼后代,但是在市井文化中,大唐驸马秦怀玉就是秦琼的接班人,只不过他不像自己的父亲那样,可以成为小说的主角。由于讲述到他们这一代人时,先

  • 传奇秦家将门虎子之秦怀玉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秦怀玉,尉迟恭,秦琼,薛仁贵,程咬金,罗通

    秦怀玉,秦琼之子,自幼练得一手好枪法以及家传锏法,在大唐功勋之子当中也属一流。平日和罗通常常在一起切磋武艺,跟程铁牛,尉迟宝林等关系最为要好。太宗年间,北番狼主赤壁宝康王驾前元帅祖车轮,差人下战书。太宗降旨,御驾亲征,命秦琼为兵马大元帅统领大军平定北番,尉迟恭担任先锋,在君臣地共同努力下,一路势如破

  • 题目: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瀚海阑干百丈冰”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华图标签: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干百丈冰,考试,瀚海

    【导读】华图上海公务员考试网发布:题目: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瀚海阑干百丈冰”,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更多资讯请关注上海华图微信公众号(shanghaiht),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21-33621401题目: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瀚海阑干百丈冰”中的“瀚海”是指(

  • 杜甫、岑参诗中五盘岭地名考辨

    历史解密编辑:江西地名研究标签:杜甫,岑参,五盘,蜀道

    摘要:长期以来,学界以现今四川广元市东北川陕交界地带的七盘关为杜甫、岑参诗中的五盘岭,而此说与蜀道路线演变历程不合,且此处地貌特征与诗中描写明显不符。唐宋时,蜀道汉中以西路线为自三泉县循嘉陵江至利州,不经过后世的七盘关。唐五盘岭应位于今广元市北大滩镇嘉陵江东岸九井驿穆家坡一带。由于蜀道路线变化,自清

  • 岑参大雪中送别友人,成就大唐边塞诗压卷之作,中间14字,读一遍再也忘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边塞诗,边塞,武判官,大雪,岑参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西北边陲。仲秋时分,大雪却已有封山之势。厚重的乌云在天空中叠了一层又一层,仿佛下一秒就要坠落下来,将大地覆盖。疾风劲雪中,有人即将踏上归途。穿过千山万水,回到秋意盎然的长安。离人的身影越来越远,而后消失在一片白茫茫中,只留下弯弯折折的马蹄印,很快也会被大雪覆盖。而送

  • 李白念之思故乡 岑参借其叹年华

    历史解密编辑:华西都市报标签:岑参,蜀葵,李白,盛开,题诗,牡丹,诗人,唐朝

    蜀葵明唐寅《蜀葵图》扇面 (上海博物馆藏)徐悲鸿《蜀葵》明代画家唐寅有一幅扇面,叫《蜀葵图》,画上有题诗:“端阳风物最清嘉,猩色戎葵乱着花。雄黄更扰菖蒲酒,杯里分明一片霞。”戎葵即蜀葵,每年五月,蜀葵花争相盛开,有红、黄、紫、粉、黑等数不尽的颜色,花开成片,灿若云霞,宛如身披霓裳的仙子。晋代就有蜀葵

  • 《千家诗》195《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岑参,杜甫,白发,花落,皇帝,唐朝,千家诗,艺术家,寄左省杜拾遗

    寄左省杜拾遗唐代:岑参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译文上朝时齐步同登红色台阶,分署办公又和你相隔紫微。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归。满头增白发悲叹春花凋落,遥望青云万里羡慕鸟高飞。圣明的朝代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

  • 岑参纪念馆“荆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文明视野标签:岑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荆州市,爱国主义教育

    为认真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动态管理,荆州市委宣传部2021年启动第四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命名工作,沙市区岑河镇岑参纪念馆被命名为“荆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月19日,岑参纪念馆“荆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据了解,岑参纪念馆为纪念我国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