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军征西凉遇到的五位劲敌:薛仁贵遇害罗通殒命,秦怀玉三将阵亡

唐军征西凉遇到的五位劲敌:薛仁贵遇害罗通殒命,秦怀玉三将阵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议史纪 访问量:358 更新时间:2024/1/3 21:06:05

隋唐英雄的故事被人津津乐道,其中薛仁贵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然而在文学创作中,我们也可以窥见,薛仁贵的征西之旅其实并不顺利,还遭受了很大的挫折,因为,他面对的对手是实力强悍的西凉军。

西凉军不仅极大地阻挠了西征的步伐,还让薛家军损失了好几员大将,其中有五位劲敌特别突出,是很难啃的骨头,他们是谁?又让薛家军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斩杀三将

第一位是苏宝同,他是杰出军事家苏定方孙子,也是唐朝的劲敌。

不过他其实是《说唐三传》等隋唐系列小说及评书的中的虚构人物,家里和罗成家有世仇,爷爷苏定方将罗成和罗艺杀死,而罗通又报仇将苏定方杀害。

苏宝同小时候就立誓一定要杀死罗通报仇雪恨,并且要和朝廷对抗到底,长大后,他夺得了西凉的兵权,开始向大唐发起挑战。

这场战斗让薛家军损失惨重,不仅痛失好几名猛将,薛仁贵也身负重伤。

此次参与战斗的其中一个人是秦怀玉,他是秦琼的儿子,得到了父亲的真传,他不仅枪耍得好,还掌握了很多进阶的技法。

由于他的勤学苦练,他的成就已经超过了他的父亲,秦怀玉随着薛仁贵出生入死,是他身边很重要的一员大将,他决定先行出战。

苏宝同见到他并没有着急出手,而是轻蔑地对他说:“我看你还是投降了吧,跟着薛仁贵有什么好的!”

秦怀玉听了一下子怒火中烧,感觉受到了侮辱,立马提枪刺了过来,苏宝同和他斗得难解难分。

他心里知道秦怀玉的枪法十分厉害,自己估计撑不了多久,打斗中,他看见了秦怀玉的金锏,于是心生一计。

苏宝同突然表示需要暂停休息一下,趁着休息的时间,苏宝同声称想要看一下秦怀玉的金锏,顺势将金锏从秦怀玉处拿了来。

等秦怀玉反应过来,苏宝同使劲将金锏砸向了秦怀玉,秦怀玉大惊,可是为时已晚,他就这么被金锏砸死了。

此时尉迟恭的两个儿子尉迟宝林和尉迟宝庆冲了上来,不曾想苏宝同使出飞刀,一下就将两人斩于马下。

薛仁贵一下子连损三员大将心痛不已,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样的悲剧接踵而至。

难过美人关

西凉军中还有一位虎将——朱崖,他也拥有过人的实力,在技巧上赢得了女英雄陈金定。

朱崖算得上是西凉军众人选出的武艺最高强的人,他是金牛关的守关将领,虽然他名气没有其他人那么高,但是他凭借着赫赫战绩尚可以排在西凉军勇将的前列。

罗章算是罗家将中的一员猛将,可是朱崖仅仅用了不过四十多个回合就轻松活捉了罗章,还擒拿了唐军的窦一虎和秦汉,也将凶猛的女将陈金定轻松战胜。

樊梨花当时是很有名的,曾经面对薛丁山等人的合力危机都能顶得住,却可以和朱崖大战几百回合不分上下,朱崖的实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他给薛丁山的西征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然而他最终还是英雄难过美人关,他还是因为好色而死在了唐军的手下。

比起这对凶悍的父子和死于美人刀下的朱崖,王不超的经历似乎更为传奇,他不仅和罗家将展开了一场恶战,并且将罗通斩于马下。这也许不算什么,但当他斩杀罗通的时候,已经98岁高龄了。

王不超被称为西凉国的五大高手之一,他十分长寿,从南北朝活到了唐朝时期。

他的父亲是梁武帝时期的一员猛将,年轻的时候,王不超曾经得到过张飞后人的真传,当时他使着一百多斤重的丈八蛇矛难逢敌手。

随着年纪的增加,王不超的体力并没有下降地很明显,相反经验越来越丰富。

当年苏宝同挑动了西凉国和唐军的大战,薛丁山带着军队浩浩荡荡地往金牛山方向过来。到达关口前,程咬金的孙子程千忠来到关前叫阵:“老头,敢不敢出来一战!”

程千忠的实力比他爷爷还要强一些,力气也很大,他看着面前这个年事已高的老人,不由得露出轻蔑的语气和神情。

王不超也没说什么,他拿起手中的矛往他的大斧头上就是一击。程千忠被震得手麻,他不禁对眼前的这位老人家开始有些害怕。王不超目光矍铄,眼神快要将程千忠撕碎。

还没等程千忠从惊讶之中回过神来,王不超的蛇矛一下子就抵在了他的心窝上,程千忠忙不迭地往后一躲,顺势将斧子朝王不超的马砍去。

程千忠越和王不超交手越觉得心虚,见形势不妙赶紧退去。王不超此时已经被程千忠激起了斗志,又怎么可能会放过他?

他大喝了一声,将就近的一位将领捅了一个窟窿。罗家将的罗通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生气:“怎么?这么多人还怕他一个糟老头子不成!”

罗通确实有底气说这个话,当时除了薛仁贵之后,他就是紧随其后的将领,算得上是年轻一辈唐军的第一勇将。

他对自己的实力非常自信,不仅在各项战事之中表现优异,主要的是他年纪轻轻就可以让人闻风丧胆,这样的成就不是谁都可以达到的。

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此次和这个他看不起的老头交手,成为了他最后的战役。

王不超没有小看这位后辈,他心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年龄已经很大,而对面是个正值壮年的唐朝第一勇将。

单纯拼体力,一定是拼不过的,罗通的枪法也是出神入化,要想赢他还得想个别的法子,王不超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在暗暗想着计策。

两人斗了五十多个回合,都很难分出胜负,但是姜还是老的辣,在两人胜算都很大的情况下,王不超知道,此时比的就是谁更能抓住对方的漏洞进行反击。

于是他趁罗通不注意,突然变换招式,大喊了一声,将矛深深地刺入了罗通的腹部。

罗通回到阵营之后进行了简单的包扎,但是心里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不顾危险豁出性命再次和王不超决斗,此时的王不超终于也是招架不住,在七八个回合之后,两人同归于尽。

至此,双方都各再失一员虎将,不过相比之下,还是西凉略胜一筹,毕竟罗通还很年轻,他的离开无疑是唐军的巨大损失。

害死薛仁贵

说完王不超,就不得不提年轻一辈的虎将——杨藩,他是《薛丁山征西》中的人物,不仅在白虎关一战中设计让薛仁贵遇害,还战胜了十二名有名的唐将。

杨藩是大都督杨奎的儿子,长相十分丑陋,而且性格也很凶残。但是人不可貌相,就算他外表再怎么可怖,他的一身本领也是不可否认的,甚至能力不在苏宝同之下。

杨藩从小习武,并且对用兵之法十分在行,他力气很大,最擅长的就是使用金背大砍刀,还将飞弹使用地出神入化,因此理所应当地成为了他师傅的得意门生。

他在书中最出名的一战就是在白虎关设计陷害了薛仁贵。

薛仁贵西征,一路上所向披靡,就是在白虎关遭到了杨藩的阻拦。对于薛仁贵的到来杨藩早就做好了准备,他在白虎关外修好了堡垒,并且利用地势巧妙地和唐军进行对峙。

薛仁贵的出现让杨藩感到很兴奋,他早就听说薛仁贵的威名在外,能与他交手还是很难得的机会,于是双方开始交战,首战杨藩就击败了窦一虎和秦汉,接着又打伤了十二个实力强悍的战将。

在和薛家军打斗了好几天之后,杨藩和薛仁贵两人不分上下,但是杨藩知道薛仁贵的儿子薛丁山一定会过来支援他父亲,如果一直在这里僵持下去,势必会将有利的局面扭转。

于是杨藩心生一计,到了第二天,他继续和薛仁贵进行比武打斗。

薛仁贵此时已经年近五旬,再加上一直在军中操劳,逐渐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较量依旧难舍难分,他见时机已经成熟:白虎山已经烟雾四起,此时只要将薛仁贵继续引进白虎山之中,一切就好办了。

于是杨藩故意装作节节败退的样子,将薛仁贵引进了白虎山之中。深山上的雾气越来越浓,薛仁贵逐渐在山势复杂的白虎山迷失了方向。

此时的杨藩转头去往唐军的营帐,他要设计将薛丁山引过来。

薛丁山是薛仁贵的儿子,他长相英俊貌美,并且从小就习得一身好武艺。如果他知道父亲在白虎关遇到了困难,一定会立刻率军出征的。

杨藩见薛丁山中了计谋,心中暗喜:山中的浓雾真是天助我也!

寻父心切的薛丁山在白虎山中四处寻找父亲的下落,可是眼前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越看不清,薛丁山的心里就越着急。此时,前方突然闪过了一个大影子,好像是一个猛虎野兽。

这让薛丁山原本就绷紧的神经一下子就断了,他条件反射般地抄起手边的弓箭,朝着那团模糊的影子就射了过去。

那个影子应声倒地,可是这个熟悉的声音让薛丁山的眼前更是一黑!浓雾散去,他上前一看,这哪里是什么野兽!只见他的箭矢正正好射在薛仁贵的眉心,他这才知道,是自己误杀了薛仁贵!

这个传说无疑是震撼人心的,杨藩一时间声名大噪。

刁氏父女

最后一位则是传奇的猛将刁应祥。

他和女儿刁月娥居住在玄武关,女儿天生生得一副较好的容貌,并且从小就拜金刀圣母为师,学了一身好本领,尤其擅长用刀。

当时刁应祥镇守在关处,他听闻罗章要率兵攻打玄武关,担忧地对女儿说:“现在大唐起兵,我看他们的架势一路势如破竹,没有几个关塞拦得住他们的,要是破了我们这关该如何是好啊!”

正在说话之际,有个探子跑来报告:“老爷,不好了,唐兵已经破了朱雀关,现在已经到玄武关门前了!”

刁应祥听到这个消息大惊,他没想到唐军居然来的如此之快,于是他马上说:“再去确认一下他们到哪里了,还有现在外面的情势究竟如何!”

转头立刻下达指令:“明天要和唐军交战,五更天大家必须穿好铠甲!为明天的战斗做好充分的准备!违令者斩!”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随着一声炮响,刁应祥看到帐外整整齐齐地插着唐军的旗帜和号带,刁应祥面色凝重,他知道该来的总会来,唐军首战派出的是尉迟恭的孙子尉迟青山。

刁应祥身穿红色铠甲,他见到尉迟青山出战便说道:“你原来是尉迟恭那个小子的孙子啊!也许在中原你还排的上号,可是到了我们的地盘,恐怕你什么都不是!”

他说完立刻拿起棍子,只见尉迟青山也拿起钢鞭,两人一共斗了五十多个回合。此后尉迟青山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只能招架得住刁应祥的出招,而毫无还手之力。

一旁的罗章见状决定上来帮尉迟青山一臂之力,两个大将共战刁应祥,没想到刁应祥依旧抵挡地住二人的进攻,和他们又大战了四十多个回合。

一直到尉迟青山和罗章都累了,刁应祥还有余力,反而越斗越勇,最后罗章钻了个空子,刺中了刁应祥的左臂,趁机和尉迟青山一同撤退了。

刁月娥在阵中看见父亲受了伤,立马跑出来查看,不由得大怒,立刻飞身上马去追罗章二人去了。后来她用自己的金铃秘术对罗章和秦汉施了摄魂术,这才将二人拿下。

虽然西凉军的武将十分强悍,但是在薛丁山的带领之下,还是艰难的完成了征西的任务。

对薛仁贵来说,时势造英雄也许是对他最好的评价,不管是在真实的历史上,还是在各种文艺创作中,他的戎马一生都献给了大唐。

他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培养出了强悍优秀的薛家军,对大唐的和平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隋唐那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所流传下来的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演义好好感受当时各路英雄的你争我夺,感受那个朝代独有的魅力。

更多文章

  • 唐军鏖战野马川:唐军三大将阵亡,罗通秦怀玉败阵,罗仁初显身手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罗通,唐军,罗仁,秦怀玉,罗成,程咬金,唐军鏖战野马川,罗通(罗通扫北)

    罗成在淤泥河遇害身亡后,罗成的儿子罗通在罗春的教导下练出了一手好枪法,在校场比武之时罗通力胜群雄,从此开启了他的扫北扬名之路。凭着他过人的枪法和武艺,罗通一路上创造了众多精彩的战绩,从磨盘山到白良关、金灵川、银灵川,都是凯歌不断,而到了野马川的时候,唐军却遇到了一位劲敌,他就是北番四大猛将之一的铁雷

  • 秦琼三鞭换两锏,收下尉迟恭,秦怀玉学父亲三鞭换两锏,丢了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尔东话史标签:秦琼,秦怀玉,尉迟恭,薛仁贵,李元霸,罗士信

    市井名著大隋唐,老乐歪批道短长。跟大家聊聊隋唐系列小说中,一个很有特点的角色,秦琼之子秦怀玉。熟悉隋唐故事的人,对秦怀玉这个名字当然不陌生,尽管他并不是史书上记载的秦琼后代,但是在市井文化中,大唐驸马秦怀玉就是秦琼的接班人,只不过他不像自己的父亲那样,可以成为小说的主角。由于讲述到他们这一代人时,先

  • 传奇秦家将门虎子之秦怀玉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秦怀玉,尉迟恭,秦琼,薛仁贵,程咬金,罗通

    秦怀玉,秦琼之子,自幼练得一手好枪法以及家传锏法,在大唐功勋之子当中也属一流。平日和罗通常常在一起切磋武艺,跟程铁牛,尉迟宝林等关系最为要好。太宗年间,北番狼主赤壁宝康王驾前元帅祖车轮,差人下战书。太宗降旨,御驾亲征,命秦琼为兵马大元帅统领大军平定北番,尉迟恭担任先锋,在君臣地共同努力下,一路势如破

  • 题目: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瀚海阑干百丈冰”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华图标签: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干百丈冰,考试,瀚海

    【导读】华图上海公务员考试网发布:题目: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瀚海阑干百丈冰”,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更多资讯请关注上海华图微信公众号(shanghaiht),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21-33621401题目: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瀚海阑干百丈冰”中的“瀚海”是指(

  • 杜甫、岑参诗中五盘岭地名考辨

    历史解密编辑:江西地名研究标签:杜甫,岑参,五盘,蜀道

    摘要:长期以来,学界以现今四川广元市东北川陕交界地带的七盘关为杜甫、岑参诗中的五盘岭,而此说与蜀道路线演变历程不合,且此处地貌特征与诗中描写明显不符。唐宋时,蜀道汉中以西路线为自三泉县循嘉陵江至利州,不经过后世的七盘关。唐五盘岭应位于今广元市北大滩镇嘉陵江东岸九井驿穆家坡一带。由于蜀道路线变化,自清

  • 岑参大雪中送别友人,成就大唐边塞诗压卷之作,中间14字,读一遍再也忘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边塞诗,边塞,武判官,大雪,岑参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西北边陲。仲秋时分,大雪却已有封山之势。厚重的乌云在天空中叠了一层又一层,仿佛下一秒就要坠落下来,将大地覆盖。疾风劲雪中,有人即将踏上归途。穿过千山万水,回到秋意盎然的长安。离人的身影越来越远,而后消失在一片白茫茫中,只留下弯弯折折的马蹄印,很快也会被大雪覆盖。而送

  • 李白念之思故乡 岑参借其叹年华

    历史解密编辑:华西都市报标签:岑参,蜀葵,李白,盛开,题诗,牡丹,诗人,唐朝

    蜀葵明唐寅《蜀葵图》扇面 (上海博物馆藏)徐悲鸿《蜀葵》明代画家唐寅有一幅扇面,叫《蜀葵图》,画上有题诗:“端阳风物最清嘉,猩色戎葵乱着花。雄黄更扰菖蒲酒,杯里分明一片霞。”戎葵即蜀葵,每年五月,蜀葵花争相盛开,有红、黄、紫、粉、黑等数不尽的颜色,花开成片,灿若云霞,宛如身披霓裳的仙子。晋代就有蜀葵

  • 《千家诗》195《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岑参,杜甫,白发,花落,皇帝,唐朝,千家诗,艺术家,寄左省杜拾遗

    寄左省杜拾遗唐代:岑参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译文上朝时齐步同登红色台阶,分署办公又和你相隔紫微。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归。满头增白发悲叹春花凋落,遥望青云万里羡慕鸟高飞。圣明的朝代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

  • 岑参纪念馆“荆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文明视野标签:岑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荆州市,爱国主义教育

    为认真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动态管理,荆州市委宣传部2021年启动第四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命名工作,沙市区岑河镇岑参纪念馆被命名为“荆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月19日,岑参纪念馆“荆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据了解,岑参纪念馆为纪念我国唐

  • 《千家诗》196 岑参《登总持阁》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岑参,登总持阁,千家诗,高适,李白,诗人

    登总持阁【唐】岑参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注释】总持阁:在长安城永阳坊、和平坊西半部大总持寺。诸天:天空。井树:井边之树。渭川:渭水。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译文】总 持阁高峻 直逼云天,登上楼阁好像靠近日边。晴天俯视,万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