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女诗人李季兰,美貌招蜂引蝶,风流惊世骇俗,为何却孤老终生

唐朝女诗人李季兰,美貌招蜂引蝶,风流惊世骇俗,为何却孤老终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纯度茶生活 访问量:2252 更新时间:2023/12/20 16:46:40

号称“唐朝四大女诗人”的李季兰,其美貌招蜂引蝶,其才情倾国倾城,其风流惊世骇俗。

李季兰,浙江乌程人,本名李冶,出生于唐玄宗年间,其父人称李公,乃当地官员的一位幕僚。

衣冠南渡之后江南文风起,历朝历代总有神童出世。李季兰就是如此,她小小年纪就在诗词上表现出惊人的天赋。6岁那一年,家里种植的一株蔷薇开花了,看着恣意生长的枝蔓,李季兰脱口而出:“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大意是,架子还没搭好,藤蔓就心慌意乱地四处伸展。短短十个字意境悠远,表面上写的是蔷薇花开的急切,其实写的是少女怀春:还没到出嫁的年龄(“架”谐音“嫁”),小鹿就在心底不安分地乱跳了。

李公看着女儿的作品心生厌恶:小小年纪满脑子都是“春天的故事”,长大了“必失行妇也”。于是李公一狠心,将女儿送进了道观修行。

不过我认为这显然是后人不懂“大唐风流”,按后世的风俗编撰的情节,因为在唐朝,女子去道观未必是出家远离红尘,恰恰相反,那里是女子自由交接名士的“特区”。

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男女交往不受限制,尤其是未婚女子,自由度非常大。女道观就是女子与男子交往的主要场所,这里的女子无论是否出家都可以交接男子。如果女子愿意,她还可以随时离开道观嫁作他人妇。

比如太平公主就曾经出家为女道士,后来嫁给了薛绍。唐玄宗的两位同母妹妹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也都出家为女道士,其中玉真公主虽然一直没有出嫁,但却有两个儿子,疑似张果(八仙中张果老的原型)就是她的情夫。

所以千万别以为唐朝的道观就是清修的地方,而是贵族女子放飞自我的场所。起初这里还算规矩,可后来逐渐走样,伤风败俗的事越来越多。有一年唐宣宗微服私访,看见两个浓妆艳抹的女道士作出不雅动作,气得撤了道观的主管官员,封掉一大批道观。

所以,李公送女儿进道观绝非是对李季兰的责罚,而是给她创造结交天下名士的机会。

在道观期间,李季兰专心翰墨,精习诗词、音律,艺术造诣大增。同时她生性洒脱奔放,她的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又毫不掩饰对爱情的向往。

更关键的是,李季兰是天生的美人胚子,引得一众风流才子趋之若鹜。民间典籍记载,李季兰对那些“别有用心”的男子不光不排斥,反而积极回应送“菠菜”,甚至主动出击“倒追郎”,惹得男人们一个个心猿意马。

在李季兰的一众“绯闻男友”中,朱放、陆羽、皎然、刘长卿最出名。

朱放被誉为“韬晦奇才”,早年隐居于剡中,经由陆羽的引荐结识了李季兰。那一年李季兰约16岁,二人在品茗论道、游山玩水间不知不觉堕落爱河。

不过这段恋情并未持续多久,因为朱放赴任江西,二人挥泪诀别。从李季兰的《寄朱放》,我们不难看出她的那份刻骨铭心:“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想思无晓夕,想望经年月。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李季兰的第二位“绯闻男友”就是大名鼎鼎的“茶圣”陆羽。陆羽是个弃婴,被高僧积公抱回寺庙。寺庙里养弃婴不太方便,于是积公将陆羽送给好友李公抚养。所以,李季兰与陆羽其实是异父异母的姐弟,李季兰比陆羽略大。

二人在一起长到七八岁,一个回到积公身边当了小沙弥,一个入了道观为女道士。

朱放离开后,陆羽填补了李季兰的情感空缺,他经常带着好友皎然和尚去探视李季兰,三人对雪品茗,论古谈今,成了密友。

李季兰曾经得过一场重病,陆羽始终不离左右,悉心照料。坊间认为他们是恋人,但我认为二人之间亲情的成分或许更重。

李季兰的第三位“绯闻男友”就是皎然和尚。皎然姓谢,是谢安的第十二世孙,谢灵运的第十世孙,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僧人,跟陆羽一样在茶道上造诣颇深。

李季兰对皎然一见倾心,展开了主动攻击,无奈皎然却一心向佛,作“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一首,婉拒芳心一片。而李季兰也只好深闺叹息:“禅心已如沾呢絮,不随东风任意飞。”

如此敢于追求爱情,即便今天的女子有几人能做到的?再讲一个故事,或许有点辣眼,但它能让你看清李季兰的“真性情”。

诗人刘长卿也是李季兰的坐中客,或者说是“损友”。有一次聚会中,李季兰用陶渊明的“山气日夕佳”诗句“赠”刘长卿,刘长卿也不甘示弱,同样以陶渊明的“众鸟欣有托”回赠,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这是什么典故呢?原来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所谓“阴重之疾”就是指严重的疝气,李季兰的“山气”成功碰瓷“疝气”。刘长卿那里肿胀得厉害,只好用布兜子兜起宝贝才能走路,所以他说“重鸟有托”。

在一群大男人之间从容地开这种玩笑,李季兰的豪放可谓惊世骇俗!

倘若是宋朝之后,毫无疑问李季兰必然会被戴上“失德”的帽子,可那是民风开化的唐朝,社会的包容才是李季兰这种女子绽放的历史背景。

比较惋惜的是,李季兰一生渴望爱情,却始终孑然一身。

安史之乱后,李季兰受唐代宗征召入宫。不过她那时候已经年过四旬,红颜已老,入宫无非是充当女官,用才艺为皇家粉饰太平而已。

建中四年,朱泚发动泾原兵变打跑了唐德宗,并登基称帝。可能摄于胁迫,李季兰向朱泚献诗数首。一年后朱泚兵败身死,有人状告“时有风情女子李季兰上丑比诗,言多悖逆”,唐德宗一怒之下下令杖杀了李季兰,一代才女香消玉殒。

我们想问的是,出身于书香门第,又多才多艺的万人迷李季兰,为何会孤老终生呢?

一,古代的才女大多逃不脱“公众情人”的宿命

别看大唐风起如何开化,但没有一个男人愿意接受自己的夫人是“交际花”,所以他们可以拿李季兰当知己,却很难接受她做妻子。

李季兰的才华、相貌和性情,让她名声大噪的同时,又给她贴上了“公众情人”的标签。蔡文姬、上官婉儿、薛涛、鱼玄机莫不如此,这个标签其实就是套在李季兰身上的枷锁。

二,门当户对是李季兰爱情糖水里的一粒盐

李公将女儿送进道观就是为了让她能结交名士,这本质上是一种攀附的心理。唐朝是一个讲究门第的社会,豪门家族才是社会的精英,而李家就是个江南小士族阶级,也叫庶族地主阶级,在政治生活中处于配角地位。

李季兰虽然也如父亲所愿,结交大批名士,但这其中所谓的爱情,却又不得不在功利面前遭受沉重打击。

比如朱放和皎然,这两人都出身于江南豪族,人家未必瞧得起李季兰的出身。而陆羽呢,他的出身还不如李家。所以,李季兰的爱情始终蛮拧,一粒盐让甜蜜中总带有苦涩。

除非李季兰愿意放下身段,给人家当妾。可是被名士们众星捧月惯了的她,怎么可能接受这种归宿?

或许正是这种煎熬,才催生了一位伟大的女诗人。文学就是这样,别人看得精彩,其实那都是作者蘸着自己的血写的。

更多文章

  • 诗人李季兰:幼时被父亲送入道观在乱世之中,一代才女香消玉殒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季兰,诗人,道士,李治,才情

    喜欢我的文章的话,就请关注大闫同学吧!大唐盛世,文豪墨客,思想开放,所以出了不少有名的女诗人,其中被誉为“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的李季兰,便是其中之一。李季兰与鱼玄机倒有几分相似之处,才华横溢,貌美如花,但最后都是落了个不好的结果。李季兰,原名李治,字季兰,她的出身不算高,但也不差,父亲是当时官员后的

  • 李清照,李季兰,朱淑真等女诗人的70个诗句,惊才绝艳,值得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南荒诗词馆标签:诗人,薛涛,诗词,宋朝,李清照,朱淑真,李季兰,小说家,千古名句

    编辑 | 柳色黄图片来源 | 网络在漫长的诗词文学史中,涌现了大片文采风流的才子,他们的作品传唱千古。但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只有在社会高度发展的环境下,才会诞生出一批优秀的女才子,如唐代的李冶、薛涛等,如宋朝的李清照、朱淑真等,如清朝的顾太清、贺双卿等,在女子学习备受打压的封建王朝,她们凭借着自己的

  • 李令月,还是永远的谜?太平公主的真名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太平公主,李令月,永远的,李治,李显,真名

    太平公主“有名字”了?太平公主真名叫啥,这是个千古谜题。因为现存史料中对此没有任何记载,然而某台湾地区学者居然通过《全唐文》找到了关于太平公主姓名的蛛丝马迹,经过一番考证,他宣布,太平公主的真名叫作“李令月”。如果属实,这名字确实挺好听,但可惜的是,这位专家的文言文基本功实在不扎实,尤其是在得知其考

  • 太华公主传奇人生190

    历史解密编辑:Laosao呀标签:太华,赵夫人,王大人,本宫,出宫

    众人与夫人相谈甚欢,餐毕。太华公主道:没见高大人回来啊?高夫人道:最近安国公主要结婚了,他在皇宫研究菜品是不会回来的。太华公主道:原来如此啊,天色也晚了,我们也该回去了。高夫人跟小琴使了个眼色,然后高夫人说道:嗯嗯好的,不过为了酬谢各位对家丁的相救,请务必收下一点薄礼。公主道:哪里哪里不用,夫人不必

  • 唐玄宗的娱乐大局观:生女当如谢阿蛮,“凌波舞步”耀盛唐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唐玄宗,凌波,宫廷,女乐

    导语:唐代的开放政策使得唐代女乐与西域音乐,乃至更远地区的音乐关系密切,为唐代对外来音乐的吸收与本土音乐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推动唐代文化的大融合,为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唐代女乐不仅承担着性别角色的职责,也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有利于当前女性权利意识的觉醒。一、唐代女乐发展的社会环境1、

  • 谢阿蛮:唐朝舞妓,因《凌波曲》闻名遐迩,唐玄宗心中的白月光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龙女,唐朝,唐玄宗,谢阿蛮,凌波曲,杨玉环,杨贵妃,书法家,女皇武则天,中国传统音乐

    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人尽皆知,但作为一位风流君王,唐玄宗不可能专情,他勾搭过虢国夫人杨玉瑶,还对一个叫谢阿蛮的舞妓念念不忘,甚至在失势后,依然千方百计地将她找了回来。谢阿蛮陕西临潼县东北新丰人,唐朝著名舞妓。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谢阿蛮的身世,不过小小年纪就入宫做了舞妓,可见其父母均布衣百姓。谢阿

  • 宋人临摹的凌烟阁功臣图现世,秦琼帅,尉迟猛,侯君集只露半张脸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侯君集,凌烟阁,秦琼,阎立本,李世民,尉迟敬德

    李贺《南园十三首》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凌烟阁是帝王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天下有志之士,无论文武,莫不以能上凌烟阁为毕生荣幸。说起来,图画功臣于凌烟阁也并非始于唐代。庾信《周国柱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中有“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归臣”的句子

  • 李世民查抄侯君集时,搜出两美女,她们啥行为让李世民彻底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小乐丫呀标签:皇帝,李渊,秦王,侯君集,隋炀帝,唐太宗李世民

    由于皇帝的权势实在太大,为此古代的那些臣子,要做到忠心耿耿是很困难的。与平民百姓相比,这些人可谓是有权有势,起事不仅更容易,而且成功的概率也更大,特别是到了乱世时期,隋朝末年的李家,就是一边吃着隋朝的俸禄,一边又造反当皇帝的。其实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开国之君,最关键的原因并不是有多强的能力,而是他的运气

  • 侯君集很快就攻陷了 高昌城 李工来到莫高窟绘制壁画

    历史解密编辑:余姐说剧标签:李工,侯君集,壁画,莫高窟,敦煌,高昌,高昌城,唐朝

    由于敦煌是距离高昌最近的河西重镇,这里自然成了唐朝大军最重要的后勤补给基地,李工和其他工匠奉定在敦煌为帝国的军队装配攻打高昌的军械。唐帝国大军在大帅侯君集率领下,很快就攻陷了高昌城,军队回撤之时,一些工匠选择留在敦煌李工便是其中之一,因为他看到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他发现敦煌虽然地处边陲,但田园垦辟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册封五位国公,没存在感的侯君集为何在列?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世民,侯君集,玄武门之变,李渊,长孙无忌,尉迟敬德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秦王李世民如愿以偿夺得皇位,成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而那些一心跟随李世民打拼的心腹们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纷纷跻身于大唐帝国的权力核心。其中有五人因功勋卓著而得到了国公爵位,这五人是:齐国公长孙无忌、邢国公房玄龄、吴国公尉迟敬德、蔡国公杜如晦、潞国公侯君集。(注:唐朝共有九等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