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诗人李季兰:幼时被父亲送入道观在乱世之中,一代才女香消玉殒

诗人李季兰:幼时被父亲送入道观在乱世之中,一代才女香消玉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2269 更新时间:2023/12/22 10:25:28

喜欢我的文章的话,就请关注大闫同学吧!

大唐盛世,文豪墨客,思想开放,所以出了不少有名的女诗人,其中被誉为“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的李季兰,便是其中之一。

李季兰与鱼玄机倒有几分相似之处,才华横溢,貌美如花,但最后都是落了个不好的结果。

李季兰,原名李治,字季兰,她的出身不算高,但也不差,父亲是当时官员后的一个幕僚。

李季兰自小才华出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据《唐才子传》记载,李季兰幼时“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

因而李季兰从小便以才华出众而名声远播,在她六岁时,父亲带他去院子里散步,无意间看到了蔷薇架上的花开得茂盛。

父亲就想借机来考一考李季兰,让她以眼前的蔷薇花来即兴作诗一首,李季兰思考片刻,便作出了一首《蔷薇诗》:

院种蔷薇红,秋枯春来荣。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父亲听到这首诗后,并没有夸奖李季兰聪慧,反而觉得她小小年纪,就做出这种诗,若是长大后,岂还了得!

原来是因为诗句中的”“架”和“嫁”同音,他父亲便觉得李季兰才六岁,便已经想到女子嫁人时的心情,就觉得李季兰不守妇道,难免以后会落入风尘之路。

为了扼杀她的这种思想,便将自己的亲女儿硬生生地送入了玉真观做起了女道士,还将她的原名李治改成了李季兰。

他的父亲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所谓的为了女儿好,反倒改写了李季兰的一生。

十岁之后,李季兰便被父亲送进了玉真观,等李季兰及笄后,名声更加显赫。

在那个时代,唐朝对女子的包容性极强,所谓的道观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削发为尼,不问红尘的女道士。

相较于普通女子,这种道士的生活更加的逍遥自在,没有太多拘束,李季兰是一个相貌才情绝佳的女子,且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来说,日日与青灯古佛相伴,难免乏味无趣。

前来玉真观上香的男客们,看到了该有一个这么漂亮的女道士,不免心生荡漾,说一些调情的话。

可李季兰听到不但不生气,反而很享受这种感觉,长久下来,李季兰便己经习惯了与这些男客们来往相处。

在那样的情景之下,李季兰不免为自己觉得委屈,可怜她一身才情,年纪轻轻,就要被困在这个观里,夜夜独自一人。

若是没有在这里,以她的才情,相必又是另一番风景了吧!何愁没有一个疼她爱她之人!

在李季兰18岁那年,遇到了她的初恋,谢灵运的第十世孙子释皎然。

释皎然相貌堂堂,英俊潇洒,但却是个和尚,尽管如此,李季兰还是爱上了他,并多次表达心意。

但释皎然知道李季兰对他的好感,但他却没有过回应,只是写下了一首《答李季兰》: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以此诗来拒绝了李季兰,最终,释皎然离开李季兰,去追求自己的世界。

李季兰的第一段恋情,便草草结束,于是她便写下一首《相思怨》,来诉说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那时的李季兰还没有成为“交际花”只是一位内心苦闷,且向往感情的女子。

在以后的日子里,李季兰依旧与那些才子交流诗句,吟诗作赋,好不快活!

李季兰的才情,也引来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才子,其中便有阎伯均与朱放二人。

李季兰便常与他们一起交谈,还一起泛舟游玩。

就这样一来二去,李季兰便与阎伯均陷入了爱河,两人也是郎有情妾有意,他们二人便时常在一起幽会,谈天说地。

李季兰以为眼前的男人,便是自己的真爱,可是,阎伯均并不是真正的爱她,他喜欢李季兰的才华,但不会为了李季兰放弃自己的前途。

在李季兰知道这一切的时候,阎伯均已经娶亲。

李季兰再一次被爱情伤得遍体鳞伤,伤心欲绝的她作了一首《送阎二十六赴剡县》,告别这一段令她难忘的感情:

流水萦门外,孤舟日复西。

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

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

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阎伯均已经离开,朱放便大胆地向李季兰表达了他的爱意。

李季兰看似受过几段情伤,但是内心深处还是极度渴望一段美好的感情,能将自己从深渊里拉出来。

于是,她便同意了朱放,两人恩爱非常,一起游山玩水。

但是最后这段感情还是画上了句号,只因为朱放要前去为官,奉命前往江西上任。

作为女道士的李季兰,无法前去,两人就此告别。

在朱放的心里想来应该是真心爱过李季兰的,但是,美人始终抵不过仕途。

为了表达他对李季兰的不舍,作了一首《别李季兰》,送给李季兰: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李季兰内心明白他们之间有缘无份,只怪世间万事,岂能尽如人意。

李季兰也作下了一首《寄朱放》,告别这段感情: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

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

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李季兰此后也有过几段恋情,但最后也以失败告终,其中最出名的是“陆羽刘长卿等人。

可叹的是,李季兰一生都期盼着自己能有一段美好的姻缘,但最后还是自己独自一人,孑然一身。

有道是心里越期盼的是什么,反而越得不到什么。

李季兰的诗名越大越广,知晓的人也越来越多,一向爱才的唐代宗知道后,便传旨让李季兰进京面圣,接到皇帝的旨意之后。

李季兰又悲又喜,那时的她已经年过四十,看着自己的面容不免有些伤感,大有“美人迟暮”之感。

进京面圣,安史之乱后,当时的唐代宗驾崩,德宗西逃,李季兰被叛军抓住,为了活命,李季兰向朱泚作诗。

公元784年,朱泚败落,德宗还朝,李季兰因为叛军朱泚作诗,被抓捕入狱。

德宗以献诗为由,将李季兰乱棍打死。

李季兰欣然接受了这个结果,回顾她的一生,幼时父亲因为一句诗,就将她送进道观,不管不顾,她的爱人,因为前途,也选择放手,最后她的生死,也不能由自己决定。

其实,她的一生就像是一盘棋,她所下的每一步重要的棋,都是被人操控着,但是,就算是这样的情况下,她也在尽力的选择着,自己能够选择的最好的结局。

在被父亲送入道观时,她没哭没闹,事情已成定局,选择好好生活;在爱情下,她就算几次遭受打击,但依然勇敢追爱;在生死不由命时,她也选择了平静的面对。

这样面对人生的态度,无论放到何时何地,都是值得人们学习与深思。

标签: 李季兰诗人道士李治才情

更多文章

  • 李清照,李季兰,朱淑真等女诗人的70个诗句,惊才绝艳,值得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南荒诗词馆标签:诗人,薛涛,诗词,宋朝,李清照,朱淑真,李季兰,小说家,千古名句

    编辑 | 柳色黄图片来源 | 网络在漫长的诗词文学史中,涌现了大片文采风流的才子,他们的作品传唱千古。但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只有在社会高度发展的环境下,才会诞生出一批优秀的女才子,如唐代的李冶、薛涛等,如宋朝的李清照、朱淑真等,如清朝的顾太清、贺双卿等,在女子学习备受打压的封建王朝,她们凭借着自己的

  • 李令月,还是永远的谜?太平公主的真名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太平公主,李令月,永远的,李治,李显,真名

    太平公主“有名字”了?太平公主真名叫啥,这是个千古谜题。因为现存史料中对此没有任何记载,然而某台湾地区学者居然通过《全唐文》找到了关于太平公主姓名的蛛丝马迹,经过一番考证,他宣布,太平公主的真名叫作“李令月”。如果属实,这名字确实挺好听,但可惜的是,这位专家的文言文基本功实在不扎实,尤其是在得知其考

  • 太华公主传奇人生190

    历史解密编辑:Laosao呀标签:太华,赵夫人,王大人,本宫,出宫

    众人与夫人相谈甚欢,餐毕。太华公主道:没见高大人回来啊?高夫人道:最近安国公主要结婚了,他在皇宫研究菜品是不会回来的。太华公主道:原来如此啊,天色也晚了,我们也该回去了。高夫人跟小琴使了个眼色,然后高夫人说道:嗯嗯好的,不过为了酬谢各位对家丁的相救,请务必收下一点薄礼。公主道:哪里哪里不用,夫人不必

  • 唐玄宗的娱乐大局观:生女当如谢阿蛮,“凌波舞步”耀盛唐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唐玄宗,凌波,宫廷,女乐

    导语:唐代的开放政策使得唐代女乐与西域音乐,乃至更远地区的音乐关系密切,为唐代对外来音乐的吸收与本土音乐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推动唐代文化的大融合,为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唐代女乐不仅承担着性别角色的职责,也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有利于当前女性权利意识的觉醒。一、唐代女乐发展的社会环境1、

  • 谢阿蛮:唐朝舞妓,因《凌波曲》闻名遐迩,唐玄宗心中的白月光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龙女,唐朝,唐玄宗,谢阿蛮,凌波曲,杨玉环,杨贵妃,书法家,女皇武则天,中国传统音乐

    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人尽皆知,但作为一位风流君王,唐玄宗不可能专情,他勾搭过虢国夫人杨玉瑶,还对一个叫谢阿蛮的舞妓念念不忘,甚至在失势后,依然千方百计地将她找了回来。谢阿蛮陕西临潼县东北新丰人,唐朝著名舞妓。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谢阿蛮的身世,不过小小年纪就入宫做了舞妓,可见其父母均布衣百姓。谢阿

  • 宋人临摹的凌烟阁功臣图现世,秦琼帅,尉迟猛,侯君集只露半张脸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侯君集,凌烟阁,秦琼,阎立本,李世民,尉迟敬德

    李贺《南园十三首》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凌烟阁是帝王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天下有志之士,无论文武,莫不以能上凌烟阁为毕生荣幸。说起来,图画功臣于凌烟阁也并非始于唐代。庾信《周国柱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中有“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归臣”的句子

  • 李世民查抄侯君集时,搜出两美女,她们啥行为让李世民彻底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小乐丫呀标签:皇帝,李渊,秦王,侯君集,隋炀帝,唐太宗李世民

    由于皇帝的权势实在太大,为此古代的那些臣子,要做到忠心耿耿是很困难的。与平民百姓相比,这些人可谓是有权有势,起事不仅更容易,而且成功的概率也更大,特别是到了乱世时期,隋朝末年的李家,就是一边吃着隋朝的俸禄,一边又造反当皇帝的。其实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开国之君,最关键的原因并不是有多强的能力,而是他的运气

  • 侯君集很快就攻陷了 高昌城 李工来到莫高窟绘制壁画

    历史解密编辑:余姐说剧标签:李工,侯君集,壁画,莫高窟,敦煌,高昌,高昌城,唐朝

    由于敦煌是距离高昌最近的河西重镇,这里自然成了唐朝大军最重要的后勤补给基地,李工和其他工匠奉定在敦煌为帝国的军队装配攻打高昌的军械。唐帝国大军在大帅侯君集率领下,很快就攻陷了高昌城,军队回撤之时,一些工匠选择留在敦煌李工便是其中之一,因为他看到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他发现敦煌虽然地处边陲,但田园垦辟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册封五位国公,没存在感的侯君集为何在列?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世民,侯君集,玄武门之变,李渊,长孙无忌,尉迟敬德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秦王李世民如愿以偿夺得皇位,成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而那些一心跟随李世民打拼的心腹们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纷纷跻身于大唐帝国的权力核心。其中有五人因功勋卓著而得到了国公爵位,这五人是:齐国公长孙无忌、邢国公房玄龄、吴国公尉迟敬德、蔡国公杜如晦、潞国公侯君集。(注:唐朝共有九等爵位,

  • 侯君集在唐朝有着什么地位和影响?他为什么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侯君集,李世民,李承乾,唐高祖,唐朝,玄武门之变

    侯君集是唐朝名将,跟着李世民长期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玄武门之变中,侯君集是李世民的铁杆支持者,他曾率军控制唐高祖和朝臣。当然了,李世民对其也不错。但是在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因为涉及太子谋反受到牵连被处死了。其实侯君集之所以谋反,主要还是因为其居功自傲,也忘记了为臣之道。他依仗着李世民的信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