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尉迟敬德和秦叔宝比武,谁更厉害些?

尉迟敬德和秦叔宝比武,谁更厉害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信箱 访问量:2767 更新时间:2024/1/18 0:28:28

尉迟敬德和秦叔宝曾交战过,并且是秦叔宝代表的唐军胜了,但是,尉迟敬德和秦叔宝有没有真正对战过,或者有没有分出胜负则不好说。实际上两人的武力值是差不多的,不过,四姑娘还是认为尉迟敬德要略胜一筹。

我们先来看看尉迟敬德输掉的这场战争。619年,刘武周在宋金刚的建议下南下,试图攻克晋阳以图天下,夏县人吕崇茂起兵响应刘武周,最终和唐军对峙于夏县。而李世民也领兵与宋金刚部对峙。这一年的十二月,吕崇茂坚持不住了遂向宋金刚求助,宋金刚派尉迟敬德和寻相支援夏县,对唐军进行内外夹击,最终,唐军大败,李孝基、独孤怀恩、唐俭、刘世让等唐军主将全部被尉迟敬德俘获。

打败唐军之后,尉迟敬德和寻相引兵还浍州。李世民知道后,派兵部尚书殷开山和马军总管秦叔宝带兵在美良川截击。尉迟敬德等走到美良川的时候不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这一战,尉迟敬德损失了两千兵马,可以说是吃了一个大败仗。这也就是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之间唯一的一次交战。但仅从这一仗并不能分出两人的高下,毕竟,尉迟敬德的兵马实际上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的。

之后,尉迟敬德和寻相又带着精兵支援王行本,再次被李世民所截击。当时李世民亲自带领三千兵马连夜在安邑设伏,又打了尉迟敬德一个措手不及,这一次的损失较上一次更加惨重。尉迟敬德和寻相成了孤家寡人,所带的兵马全部折了。

后来尉迟敬德就和寻相收拾残部在介休驻扎。李世民爱惜人才,遂派任城王李道宗宇文士及去招降尉迟敬德和寻相二人。两人见大势已去,就献出介休和永安两个县降了唐。然后尉迟敬德就做了右一府统军,开始跟随李世民平定天下。

此后,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就是同一个阵营里的人,不可能有对战的机会,当然不排除私下切磋武艺,这个也不会有什么史书记载。所以藉由对战来分出两人的高下是不可能了。我们只能分开看两个人。

先来看看秦叔宝的武力值。秦叔宝最开始是在隋军中平叛的,隋将来护儿对秦叔宝的评价是勇悍。后来秦叔宝又跟着张须陀,张须陀攻打卢明月的时候,秦叔宝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各领一千精兵袭营,当时卢明月有兵十万,最终秦叔宝、罗士信和张须陀配合用一万兵马打败了对方。秦叔宝和罗士信从此在军中以勇武著称。

后来秦叔宝在瓦岗军中时候,曾在童山之战中救下李密,重新组织军队攻打宇文化及,最近险胜骁果军。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秦叔宝在王世充那里待了几个月就和程知节投了唐,从此跟随李世民平定天下。

在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的过程中,秦叔宝常为先锋领数十骑冲锋陷阵,又奉李世民之命在万众之中取敌将首级,可以说是骁勇非常,同时也是玄甲军的统领之一。

当然,李世民登基之后,史书上已经难觅秦叔宝的身影,他多数时间都在养病,至于真病还是假病,这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不过,常年征战,秦叔宝身上确实伤痕累累,不止他,很多武将都是这样,只是秦叔宝的年龄更大一些。李世民称帝的时候,秦叔宝已经是年过五十了。

相比于秦叔宝在贞观时期的低调,尉迟敬德则高调多了。尉迟敬德比秦叔宝小了近十岁。尉迟敬德年轻时候也是以勇武著称,屈突通和殷开山评价尉迟敬德勇健非常。尉迟敬德先是投了刘武周,后来在美良川被秦叔宝等击败,之后再次大败,最终投了李唐。

尉迟敬德自投唐开始就对李世民表现了百分之一百二的忠心,更成了保护李世民的不二人选,总在关键时刻救李世民的命。

尉迟敬德擅长夺槊,所以总能避开对方的攻击而反击敌人。李世民曾说:“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这评价不可谓不高,有尉迟敬德跟在身边,李世民就没有打不赢的仗了,由此可看出李世民对尉迟敬德的信赖。君臣关系也是非常的不错。

后来李世民和李建成争储,李建成曾试图贿赂尉迟敬德,想让他站在自己这一边,不过尉迟敬德拒绝了,李建成又让刺客去刺杀尉迟敬德,尉迟敬德索性敞开门睡觉,坦坦荡荡,刺客最终没有下手。再后来李元吉就在李渊面前诬告尉迟敬德,尉迟敬德被抓进了大狱,差点被处死,还是李世民去求李渊才保下了尉迟敬德的命。

也因为此,尉迟敬德对李世民更加忠心,并且开始不断劝说李世民发动政变,早日结束这种被动的局面。李世民看着身边的文臣武将都被调离的差不多了,而且仅剩下的勇士也即将跟随李元吉去对抗突厥,可以说是在不久的将来自己就成了孤家寡人。最终,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起事。

尉迟敬德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并在玄武门之变当天立下头功,再次救了李世民,射死了李元吉,并奉命去李渊身边报告政变结果。

不过在贞观时期,尉迟敬德的表现就不是那么可圈可点了。他自恃功高,看不起文臣,经常和他们起冲突,李世民不得已将他调离京城,在地方上为官。但是他并没有收敛,在李世民举办的宴会上因为有人的席位在自己之上而发脾气,甚至差点打瞎了任城王李道宗,被李世民好一顿警告。

一次警告不行,李世民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警告,最终,尉迟敬德上书请求致仕,后来只在645年跟随李世民去征讨了一次高句丽,班师回朝后就闭门不出,自娱自乐了。

643年,李世民设凌烟阁,画功臣像,尉迟敬德和秦叔宝都在其中,其中尉迟敬德排在第七位,秦叔宝排在最后一位。

更多文章

  • 同为门神的秦琼和尉迟敬德,地位和际遇却迥然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春语夏阳标签:秦琼,太宗,唐朝,尉迟恭,李世民,李元吉,王世充,尉迟敬德

    秦琼和尉迟敬德两人都为民间传说中的门神,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是对比两人一生的轨迹,发现他们两人地位和人生际遇迥然不同。门神的诞生唐太宗李世民是经过玄武之变弑兄杀弟夺得帝位的,因此有一段时间夜里经常梦见冤魂索命,以致无法安睡。秦琼得知此事后,自告奋勇与尉迟敬德拿着武器站在宫门前守卫,那夜太宗竟然没

  • 尉迟敬德的最后一天:握着第二个老婆的手哭着说,你姐命真苦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尉迟敬德,李世民,尉迟恭,李建成,李渊,房玄龄

    唐高宗显庆三年十一月廿六日(658年12月25日),寒风凛冽,帝都长安城一片肃杀。天街行人步履匆匆,隆政里鄂国公府邸内,全府上下笼罩着悲风愁雾。74岁的鄂国公尉迟敬德曲卧在胡床上,多年炼丹养气使他看上去童颜鹤发。唯有粗促的喘气声在向世人宣明,这位风烛残年的昔日英雄已如燃尽的油灯,熄灭只在瞬息之间。老

  • 李世民为什么会提出嫁个女儿给尉迟敬德的建议?是安抚还是试探?

    历史解密编辑:垄疯堂主标签:萧瑀,隋朝,唐朝,李世民,高士廉,李道宗,唐太宗,书法家,尉迟敬德

    根据《资治通鉴》中的记载,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时,李世民曾提出过嫁一个女儿给尉迟敬德,但被其拒绝:上又尝谓敬德曰:“朕欲以女妻卿,何如?”敬德叩头谢曰:“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上乃止。这个时候的尉迟敬德已经54岁了,他比李世民还要大13岁,

  • 尉迟敬德墓志,书法震撼!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昭陵,志文,墓志,并州,书法,唐朝,尉迟恭,尉迟敬德

    唐名将尉迟敬德,是中国历史上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两《唐书》中均有传。尉迟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敬德戎马一生,在李唐建国统一战争及玄武门政变中功绩显赫,深受唐太宗李世民赏识和器重。高宗显庆三年(658)十一月二十六日,寿终于长安隆政里,年74岁,陪葬昭陵。敬德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街道,

  • 古人和蚊子的战争:庄子通宵不寐,欧阳修写憎蚊,孟郊忧国忧民

    历史解密编辑:盗夢影剧馆标签:庄子,欧阳修,孟郊,憎蚊,蚊子,陆游

    随着秋天到来,蚊子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愈发活跃,愈发凶狠。面对百无一用又吵又咬人的蚊子,古代的诸位大佬们还能诗兴大发吗?答案是肯定的,真正的诗人,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无论是一手包还是一腿包,都无法阻止他们写诗的灵感泉涌而出。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人们和蚊子的“诗意”故事。不过即便是面对仕途不顺亦或是家境贫

  • 诗词大会考道趣题,蒙曼调侃李白孟郊不好好上班,却点名表扬杜甫

    历史解密编辑:东北老刘标签:杜甫,李白,孟郊,蒙曼,诗词,范仲淹

    若是以为《中国诗词大会》只是一档比背诗的节目,那显然就低估了命题组专家的能力。随便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节目中有这样一道题:郭靖在行走江湖的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哪位英雄?答案A.文天祥 B.岳飞 C.辛弃疾节目组给的答案是A。这期节目下来,不少金庸武侠迷专门发帖讨论。因为金庸小说里没有写过郭靖的生卒年,大

  • 苦寒吟·孟郊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青苍,冷光,正阳,诗人,唐朝,苦寒吟,吟·孟郊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 故事:写《游子吟》的孟郊,如何用1个下联,让钦差冒了冷汗?

    历史解密编辑:老胡胡侃电影标签:孟郊,游子吟,大红,钦差,下联,上联

    孟郊被人称为“诗囚”,或许很多人还是听这个名字,总觉得很熟悉,但没记起来他是谁?那小编就说下他作的一首诗,你肯定就知道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个《游子吟》就是他的诗!被世人称为“诗囚”的孟郊,从小就十分的聪明,文采斐然,今天,我们讲的是小孟郊

  • 古怨别·孟郊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孟郊,心曲,明月,天涯,古怨别·孟郊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 清 钱界 孟郊游华山云台观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倪瓒,梅花,钱界,竹石,水仙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钱界,清康熙-乾隆间画家。字主恒,号晓村,陈书(女)次子。雍正七年(一七二九)以诸生举授醴泉知县,迁施南府同知。幼学其母写生,未竟其业,后改画山水。中年见倪瓒细竹怪石,爱而习之,生硬多逸致,绝无烟火气。以竹石、梅花、水仙见长。其梅花水仙疏秀澹墨,清芬绝尘。释文华岳独灵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