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为门神的秦琼和尉迟敬德,地位和际遇却迥然不同

同为门神的秦琼和尉迟敬德,地位和际遇却迥然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春语夏阳 访问量:1025 更新时间:2023/12/5 4:05:06

秦琼和尉迟敬德两人都为民间传说中的门神,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是对比两人一生的轨迹,发现他们两人地位和人生际遇迥然不同。

门神的诞生

唐太宗李世民是经过玄武之变弑兄杀弟夺得帝位的,因此有一段时间夜里经常梦见冤魂索命,以致无法安睡。秦琼得知此事后,自告奋勇与尉迟敬德拿着武器站在宫门前守卫,那夜太宗竟然没有做噩梦,睡了一个好觉。太宗觉得他二人身为将领每天为他站岗,过于劳累,且不是长久之计,命人将二人画在纸上,贴在宫内的门上。这就是门神的来历。

秦琼和尉迟敬德不光是门神,还是太宗亲封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二,不过排名相差悬殊。尉迟敬德排名第七,在武将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李孝恭,不过李孝恭排名靠前是因为皇室宗亲,论功绩是比不上尉迟敬德的,因此尉迟敬德是实际的第一。而在民间美名远播的秦琼排名最末。

这让普通百姓颇为不解,而百姓对两人的了解大多来源于《隋唐演义》等小说。在《隋唐演义》中,秦琼是妥妥的主角,出现频率远高于尉迟敬德。秦琼的形象也比尉迟敬德要好。秦琼是“文武双全,有勇有谋,仗义疏财,气度不凡的美男子”,而尉迟敬德是“长的丑,还很黑,一个莽夫”。很明显作者似乎更偏爱秦琼。在隋唐十八位好汉里,秦琼排名十六,而尉迟敬德则排名十七,秦琼的名次要高于尉迟敬德。

然而这仅仅是戏剧小说中的形象,且两位门神的形象也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从唐朝到清朝,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两人的形象也一直在改变。两人经过戏剧小说的不断加工演变,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形象。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秦琼和尉迟敬德是怎么样的?他们有着怎样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呢?为了便于梳理,我把两人做了一个对比。

一,秦琼和尉迟恭谁的出身更好

秦琼是从王世充阵营主动跑到大唐的,而尉迟敬德是战败被迫投降的。秦琼比尉迟敬德更早投入唐军,因此在尉迟恭刚入唐军时,秦琼的官职和地位比尉迟敬德要高。但是秦琼比尉迟敬德大了20多岁,又因为连年打仗受伤比较多,因此玄武门之变后,秦琼就开始长期赋闲在家养病。尉迟恭的官职和地位反而后来居上,这是后话了。

二,秦琼和尉迟恭谁的武功更高?

两人都是顶尖高手。尉迟恭善于避开矛,一人单骑冲入敌阵,群敌刺他,都不能伤到他,他还可以从敌人手中夺取矛,再刺向敌人。再加上尉迟敬德年轻20岁,持久力爆发力更强,综合来看尉迟敬德更强。两人唯一的一次交手是在美良川战役中,打了个平手。某些野史和小说里说秦琼打赢了尉迟敬德,但《新唐书》和《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这三本正史里只字未提两人的胜负,只说宋金刚战败后,被李道宗等劝降,尉迟敬德进退无门接受降唐。

三,秦琼和尉迟敬德谁更能带兵打仗

演义中说秦琼是懂兵法的,尉迟敬德是莽夫。然而正史中恰恰相反。作战时秦琼只是副将,善于冲锋和近身杀敌,并不善于带兵打仗。而尉迟敬德第一次出场就是作为带兵的将领,跟随宋金刚南侵大唐。刚开始还挺威风挺顺利的,打的大唐是朝野震动,李渊都慌了。最后还是李世民出马统兵,占领要地坚壁不出,持久消耗才扭转乾坤的。加上后来的种种表现,证明尉迟敬德能文能武,并不是戏剧小说中描述的莽夫。

四,秦琼和尉迟敬德谁的功劳大

尉迟敬德的主要功绩:1战王世充时从单雄信手里救走太宗2战刘黑闼时太宗被围,尉迟敬德奋力突围救下太宗。3太子和李元吉准备设计谋害太宗时,是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以及侯君集多次劝说太宗主动出击,以致有玄武门之变,挽救了太宗确定了太宗的地位。4玄武门之变时,从李元吉手里救下了太宗,射杀李元吉。宫廷禁军与秦王府兵还在乱战时,是尉迟敬德拿李建成和李元吉首级制止了持续战乱。尉迟敬德奉李世民的命令赶往李渊住处,拿到李渊的旨意,命令诸军都听从秦王命令,事态才平息,事变得以真正成功。尉迟敬德是这次事变的最大功臣。事后在贞观元年,尉迟敬德被封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并封千三百户,地位已然跃居武将第一,超越了战神李靖。

秦琼的主要功绩:史书中关于秦琼的篇幅明显比尉迟敬德少,而且入唐前的事迹较多,入唐后的记载只有简短的三件事。1跟随太宗战刘武周2跟随太宗平刘黑闼3跟随太宗战窦建德于武牢,秦琼率精骑冲破敌阵。4“从诛李建成,李元吉”,简单8个字描述了秦琼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过程,并没有细说秦琼做了什么。这些甚至导致某些人说秦琼并未参与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之变后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封七百户,地位俨然不可和尉迟敬德相比。

我们可以看到:秦琼的功绩只是参加了三场大战和一次事变,而且只是作为武将的基本职责,并未有突出贡献。尉迟敬德3次救太宗1次决定命运的事变中充当主力,改变了太宗和大唐的命运,拥有社稷再造之功。两相对比,尉迟敬德完胜秦琼。

五,谁与李世民更亲近,情谊更深?

《新唐书》和《旧唐书》关于尉迟敬德的篇幅大于秦琼,关于尉迟敬德的记载多于秦琼,太宗与尉迟敬德之间发生的小故事(限于篇幅和重要性的考虑,不列举了)多于秦琼也证明李世民更偏爱更信任尉迟敬德。

在这些对比中,秦琼都不占优势,鉴于这些功劳尉迟敬德排在武将中的第一是没有异议的。秦琼的功绩只在于冲锋陷阵,重要性不及尉迟敬德,玄武门事变中参与程度低,且事变后长期赋闲在家养病,再加之去世早(贞观12年即638年病逝),所以排在最后。我觉得这个排名是没有问题的,是戏剧小说提高了秦琼的地位和作用。

综上所述,真实的历史中,尉迟敬德的地位远超秦琼,但后世百姓提起唐朝开国将领时首先想到的却是秦琼。导致这种结果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戏剧小说这些通俗文学对史实的重新加工演变,使得这些新形象深入人心,进而影响了百姓的历史记忆。

更多文章

  • 尉迟敬德的最后一天:握着第二个老婆的手哭着说,你姐命真苦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尉迟敬德,李世民,尉迟恭,李建成,李渊,房玄龄

    唐高宗显庆三年十一月廿六日(658年12月25日),寒风凛冽,帝都长安城一片肃杀。天街行人步履匆匆,隆政里鄂国公府邸内,全府上下笼罩着悲风愁雾。74岁的鄂国公尉迟敬德曲卧在胡床上,多年炼丹养气使他看上去童颜鹤发。唯有粗促的喘气声在向世人宣明,这位风烛残年的昔日英雄已如燃尽的油灯,熄灭只在瞬息之间。老

  • 李世民为什么会提出嫁个女儿给尉迟敬德的建议?是安抚还是试探?

    历史解密编辑:垄疯堂主标签:萧瑀,隋朝,唐朝,李世民,高士廉,李道宗,唐太宗,书法家,尉迟敬德

    根据《资治通鉴》中的记载,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时,李世民曾提出过嫁一个女儿给尉迟敬德,但被其拒绝:上又尝谓敬德曰:“朕欲以女妻卿,何如?”敬德叩头谢曰:“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上乃止。这个时候的尉迟敬德已经54岁了,他比李世民还要大13岁,

  • 尉迟敬德墓志,书法震撼!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昭陵,志文,墓志,并州,书法,唐朝,尉迟恭,尉迟敬德

    唐名将尉迟敬德,是中国历史上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两《唐书》中均有传。尉迟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敬德戎马一生,在李唐建国统一战争及玄武门政变中功绩显赫,深受唐太宗李世民赏识和器重。高宗显庆三年(658)十一月二十六日,寿终于长安隆政里,年74岁,陪葬昭陵。敬德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街道,

  • 古人和蚊子的战争:庄子通宵不寐,欧阳修写憎蚊,孟郊忧国忧民

    历史解密编辑:盗夢影剧馆标签:庄子,欧阳修,孟郊,憎蚊,蚊子,陆游

    随着秋天到来,蚊子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愈发活跃,愈发凶狠。面对百无一用又吵又咬人的蚊子,古代的诸位大佬们还能诗兴大发吗?答案是肯定的,真正的诗人,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无论是一手包还是一腿包,都无法阻止他们写诗的灵感泉涌而出。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人们和蚊子的“诗意”故事。不过即便是面对仕途不顺亦或是家境贫

  • 诗词大会考道趣题,蒙曼调侃李白孟郊不好好上班,却点名表扬杜甫

    历史解密编辑:东北老刘标签:杜甫,李白,孟郊,蒙曼,诗词,范仲淹

    若是以为《中国诗词大会》只是一档比背诗的节目,那显然就低估了命题组专家的能力。随便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节目中有这样一道题:郭靖在行走江湖的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哪位英雄?答案A.文天祥 B.岳飞 C.辛弃疾节目组给的答案是A。这期节目下来,不少金庸武侠迷专门发帖讨论。因为金庸小说里没有写过郭靖的生卒年,大

  • 苦寒吟·孟郊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青苍,冷光,正阳,诗人,唐朝,苦寒吟,吟·孟郊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 故事:写《游子吟》的孟郊,如何用1个下联,让钦差冒了冷汗?

    历史解密编辑:老胡胡侃电影标签:孟郊,游子吟,大红,钦差,下联,上联

    孟郊被人称为“诗囚”,或许很多人还是听这个名字,总觉得很熟悉,但没记起来他是谁?那小编就说下他作的一首诗,你肯定就知道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个《游子吟》就是他的诗!被世人称为“诗囚”的孟郊,从小就十分的聪明,文采斐然,今天,我们讲的是小孟郊

  • 古怨别·孟郊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孟郊,心曲,明月,天涯,古怨别·孟郊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 清 钱界 孟郊游华山云台观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倪瓒,梅花,钱界,竹石,水仙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钱界,清康熙-乾隆间画家。字主恒,号晓村,陈书(女)次子。雍正七年(一七二九)以诸生举授醴泉知县,迁施南府同知。幼学其母写生,未竟其业,后改画山水。中年见倪瓒细竹怪石,爱而习之,生硬多逸致,绝无烟火气。以竹石、梅花、水仙见长。其梅花水仙疏秀澹墨,清芬绝尘。释文华岳独灵异,草

  • 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下的悲情人,一首《游子吟》抒尽人间母子情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孟郊,游子吟,贾岛,韩愈,苏轼,韦应物

    孟郊:万事有何味,一生虚自囚在文学史上说到唐诗时,有个非常著名的词叫“郊寒岛瘦”,说的是孟郊和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此语出自大文豪苏东坡,因其形象生动,故而被历代奉为圭镍。苏东坡这句话将二人是死死地捆绑在一起了,二人实在有很多的相同点,二人都是遭际不遇,官职卑微,一生穷困,一生苦吟,而且都是死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