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家方晓莉)
(薛涛画像,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分享。)
不少人认为,武元衡的《赠道者》是“情诗”:“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将其说得十分唯美,而两个人也几度唱和(但事实上,主要是薛涛和武元衡之诗,可以看出,在双方互动当中,和诗,后来都是薛涛应和武元衡之诗!两个人并无暧昧,即便薛涛作为女子,其诗看起来,其实是有女子情意,但两个人并无私情存在,因为薛涛之暗情回应,武元衡并无所动。但友情是有的。而且武元衡欣赏薛涛之才华,所以推举她做“女校书”,有这个说法,但武元衡是一个清人,他不可能跟薛涛有私,再去举荐,这是不符合他个性的行为)。所以武元衡无论从个人背景看来,或者是个性看来,尽管欣赏薛涛才华,但并无暧昧回应。
那首《赠道者》很清楚告诉大家,他认为薛涛是个道者,而不是认为对方是风尘女子!但是,在他眼中,其实薛涛和其他人,也没有多大差别!因为其他人是红莲,而她是白莲,这是对所有风尘女子的祝福!而说明她是白莲,倒也说明她与众不同!
但也正因为强调其人是“道者”而凸显尊敬,尊敬的同时,类似于咱们现代所发的“好人牌”:“你是一个好人”,当然现代已经拿来作贬义,但武元衡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
因此他的强调薛涛是道者,正是尊重她的道性,祝福的同时,并不是牵扯私情私爱,他也没有这方面想法。
有人说,武元衡写诗,“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多么美啊!可见多么喜欢这个女子的容貌与风姿!
首先,薛涛的确才色俱佳,有一定诗才,但是,武元衡的描述,其实是站在薛涛的立场上,对其进行赞扬。
对一般人而言,如果一个人赞扬你,肯定关系亲密,也许说得特别美!
但对唐朝第一美男子而言,多少人为其风姿倾倒,加上他也是高雅之人,倒是欣赏薛涛的才华与美色,但是在欣赏之外,别无他情,倒是怜悯以及怜惜,但是,仍无私情。
而其人强调其人美丽,是对对方一种肯定,我认为一个美男子作出这类肯定,不但是他本身眼光的正常,其次也说明这个人性格是比较好的,也能够欣赏和同情别人,我觉得很正常。
(原本我在想在前一篇《闲谈薛涛:武元衡与薛涛无私情,白居易并非嫉妒小人》)中予以说明,但最终我又没写!因为我想不仅仅是现在,也在当时,武元衡是不屑亦不愿去澄清什么,无他,薛涛原是风尘中人,本来颇多非议,所以武元衡的肯定与赞美,也是帮助和同情她,而如果一味撇清与她关系,而显得其人自作多情或者是自己对她并没有意思如何,反而可能给薛涛带来攻讦,所以这是武元衡更多时候,对这种暧昧,是保持沉默的一个原因。而两个人即便有往来,也肯定是在友情之中,武元衡不可能有更多私情上的互动,只有友情而已。)
也许有人奇怪,你为什么这么肯定武元衡赞美人家是没有私情呢?……我前面提过,此人是个美男子,风姿不凡,而且是站在对方立场上的。
我相信任何一个会写诗的人,只要达到一定境界,对于创作者的心思,会感觉越发分明。
而我也是在研究了武元衡创作《赠道者》那首诗的立场后,方才加以肯定。
任何考证,无论学术还是古玩或者其他文学考证,对于本身善于创作这方面题材或者你知道其作品是如何出来的过程等等,那么就能够使得这个人揣摩到创作者的心思,也明白其本意!
武元衡夸奖薛涛的美貌和才华,但认为她是道者,站在她的立场上予以赞美,但并未将其他风尘中人说的一文不值,其他风尘中人是红莲,你薛涛是白莲,虽独特,也不凡,但其他风尘中人,红莲也是出淤泥而不染啊!……所以在武元衡眼中,其实众生平等。
但因为薛涛之美貌和才华,出身于风尘,而他更愿意在相识之后,予以同情和帮助。
而为表明像武元衡给薛涛作诗赞美之立场写法,我同样也可以写一首诗赞美武元衡(但我对他可并无私情):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其实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站在薛涛立场上,但是,其实用自己身份代入,那么这种,是说明两个人有亲密关系的。但是不幸的是,他们是友情。
所以武元衡是站在薛涛立场上,但是不是代入自己的立场,而是用她的立场是描写的,纯属友谊了。
《赠道者》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这是站在朋友立场上写的。武元衡的诗。)
而在我饰演过程中,同样的,也可以尝试:
《赠君子》(其一)
“天生风度一枝梅,宋玉潘安止步来。帝室后人遐尔貌,倾城淑女笑颜开。”
(像这种,其实就是代入自己的身份和立场,代入自己的立场,去夸奖别人,是这么写的。这种一般是可以是超乎友谊的写法,也可以是亲密爱人这种写法,或者亲密知己的写法!但是,有一点,如果对方是容易动情或者误解的类型,那肯定不能用这种写法,否则对方会想多的。)
另外一种写法可以看一下:
《赠君子》(其二)
“容光焕发是真韵,疑是仙人入世来。不见潘安同宋玉,清风拂竹煦音开。”
(这个平水韵,我没有首句押韵的写法,稍微一看,意会一下。)
(你可以很明显看出,这是跟《赠道者》一样,其实是站在朋友角度欣赏的,但是没有代入自己的立场。这是一种礼貌的欣赏。跟前面“其一”的《赠君子》其实是不一样的。那个是直接代入自己立场,可以表现亲密无间,也可以没关系的人的一种代入感,也可以是亲密爱人或者知己代入去写,但是不好的地方在于对方可能会误解或者怎么样,认为你俩关系亲密,尤其男女之间可能会有这种影响,那么作诗者可能就不采用“其一”的写法,而是采用“其二”的写法了。
而武元衡的《赠道者》正是我这里举例说明的第二种写法,不代入自我的立场,但站在你的立场上,一般属于朋友立场,予以欣赏这种类型。
这种类似是没有私情的,但是可以欣赏人家。)
关于我为何补充这一点:是因为我在上一篇《闲谈薛涛:武元衡与薛涛无私情,白居易并非嫉妒小人》中谈到武元衡与薛涛两个人没有私情,主要例句如下:
(来自于本人文章:《闲谈薛涛:武元衡与薛涛无私情,白居易并非嫉妒小人》)
可能有的人感觉论据是不是不“充分”,但我出于不想说太多的因素,没有进一步说明,但感觉有的人可能还是疑惑,因此这里说明。
武元衡尊重且尊敬薛涛的道性,但的确无私情,但友谊的欣赏,是有的,而且的确怜悯且珍惜这个朋友是真的。
附注:
《赠君子》(其一)(“天生风度一枝梅,宋玉潘安止步来。帝室后人遐尔貌,倾城淑女笑颜开。”与《赠君子》(其二))(“容光焕发是真韵,疑是仙人入世来。不见潘安同宋玉,清风拂竹煦音开。”)是本人饰演之作。
(其一)是平水韵首句押韵,《其二》只是平起,但没有“首句押韵”,特别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