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翻马衔山,决战榆中,宦官李宪率军突袭!北宋收复兰州之战,精彩

翻马衔山,决战榆中,宦官李宪率军突袭!北宋收复兰州之战,精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3653 更新时间:2024/4/12 7:00:58

大军翻越马衔山,

北宋宦官李宪突袭收复兰州

自古以来,兰州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两千多年间,无数英雄豪杰在兰州这块土地上,演绎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雄壮故事,给这块大地增添了无数的人文故事。

唐代安史之乱后,驻守在河陇地区的唐军主力大批东调,兰州等地陆续陷入吐蕃人之手。后来,又成为吐蕃、羌族、西夏人的牧地。直到北宋年间,宋军从西夏人手中夺取了兰州。

今天,就让我们聆听这段历史故事。

李宪率军翻越马衔山,突袭兰州

这个故事要从西夏人占据兰州说起。安史之乱后,吐蕃人逐渐控制了兰州,后来敦煌张议潮起兵,赶走了吐蕃人。再后来,兰州又陷入了混乱局面中。1038年,党项人在西北崛起,逐渐控制了兰州。

永登连城宋代震武军摩崖石刻

到北宋中晚期,王韶开拓河湟地区,宋军开始大规模收复失地。兰州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收复的。

收复兰州的人名叫李宪。李宪(约1035年—约1086年),宋朝宦官,字子范。他是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人,宋仁宗皇祐年间补入内黄门,升供奉官。李宪在军事指挥上有一套,能提出非常好的建议,在西北战事中屡次获胜。而且他管理财政也很有思路,节省冗费六成。李宪有个门下,名气更大,这就是主持支撑北宋军政二十年的童贯。《水浒传》中童贯为四大奸贼之一。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北宋趁着西夏内乱,调集熙河、麟延、环庆、泾原等五路大军20万攻夏。李宪任熙河经略使,率熙、秦两州军队为一路,由熙州(今临洮)往北,攻击西夏背面。

这是一次筹划已久的行动。在元丰四年六月,李宪到熙河经制司任职时,宋神宗就已有大举征讨西夏的计划。最初是一个顺黄河而下,突袭西夏兴庆府的方略。这年七月,宋神宗诏令李宪“相度置船筏于洮河上游,相机率兵东下……”可惜,这个计划很难实现。最后,李宪采取翻越马衔山夺取兰州的策略。这样既可以避免劳师袭远,又能避免顺水而下通过黄河峡谷险滩时,激流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方案。同时,也说明李宪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宦官。在人们的观念中,宦官多是无能之辈,要不就是贪财生事之徒。可是,在历史上也有不少宦官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不乏智勇之辈,如汉代的蔡伦、明代的郑和,而李宪则是宋代宦官中的翘楚。

在宋代古城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兰州城

这不,李宪就率大军翻越马衔山,突袭榆中苑川河谷,然后直逼兰州侧后,最终收复兰州。

安史之乱后兰州再次回归中央王朝

不得不说,李宪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进军路线,而且出乎西夏人的预料。

我们先说说李宪收复兰州的经过。元丰四年八月,李宪统帅5万人马越过马衔山,向西夏军发动突然袭击,第一战轻松获胜。原来,宋军翻越马衔山山谷后,遇到西夏人防守的一个堡寨,名叫龛谷寨(今兰州小康营)。按理说,这个要地西夏人应该派遣精锐部队戍守。

谁知,西夏军竟然连防守的人都没有。这对宋军来说可是一大惊喜。轻松夺取龛谷寨后,宋军的收获不小,意外发现西夏军屯积的大批军用物资,还有弓箭等器械。后来,宋军攻占兰州后这批弓箭成为击破西夏军反攻的重要武器。

下一步,宋军的目标就是今天榆中三角城一带的西使新城。当时人们把今天定西一带称为西使城,榆中三角城一带则称之为西使新城。

这一仗打得就不轻松了。当时,宋夏军队达到7万之多,算是一场大会战。这一战史书中含糊其辞地记载,宋军破夏人2万余骑,夺马500匹。显然,这是一个击溃战,或者说,西夏军利用骑兵的优势,同宋军脱离接触,轻松退走。宋军缴获的500匹马,对两万西夏军来说,并不是很大的损失。

龛谷峡(小康营)风光

宋军简单休整后,继续推进,进驻汝遮谷(今苑川河谷)。这里有西夏人的几个大型庄园,宋军在这里缴获了一大批窖藏粮食,这给宋军提供了非常大的后勤支持。从一个侧面也看出,西夏人已经没有守卫兰州的决心了。有了这个前进基地,夺取兰州已经不成问题了,元丰四年九月二日,宋军攻占兰州。从安史之乱后历经200多年,中央政府再次控制了兰州。

宋军攻占兰州,对周围的吐蕃、羌人部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当时,就有三支少数民族部落前来归降。

扩建城池修筑浮桥,击退西夏人反扑

宋军收复兰州,此时的兰州是很简陋的古城。李宪给朝廷的汇报中把兰州说得很惨淡。

兰州古城当时叫唐城,自安史之乱后,兰州古城就没有再修过。兰州的唐城在哪里呢?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改子城县为五泉县,并在皋兰山北麓开始筑城。当时新筑城址约在今五泉山公园以北的鼓楼巷、三爱堂之间。这座城东西长600余步(一步为5市尺),南北宽300余步。因系唐代所筑,故名“唐城”,俗称“唐堡”。

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淋,兰州古城到北宋时期已经残破不堪。李宪留部将李浩率军驻守兰州。后来朝廷批准,在兰州城内设置帅府,设立兰州,李浩任知兰州事。次年,兰州并入熙河路改为熙河兰会路。

金城关旧貌

元丰六年(1083年)三月,李浩整修隋唐时修建的唐城。为了能充分利用黄河天堑,人们把兰州城向北面进行了扩展,直接推进到黄河岸边。展筑的兰州北城旧址约在今中山铁桥南端偏西一带,因“河畔有石如龟”,又呈红色,且伏城垣下,故而宋代的兰州城又被称为“石龟城”。

同时,在黄河北岸筑金城关,护卫黄河渡口,与西夏隔河对峙。在城内建文庙、城隍庙、东华观。兰州城东西20里分别修建了东关堡和西关堡,还修筑了定远堡,皋兰堡、阿干堡,作为守护兰州的屏障。在东关堡和兰州城之间还修筑了巩心堡(大约在今拱星墩一带),这样,兰州城和东关堡就连成了一线。

当时的兰州城,在籍人口比较少,仅有981人,大部分是驻军。按照百步法,确定兰州守城人数为6456人,整个兰州共计有8000名驻军。

兰州不仅控制黄河上游,而且是西夏人连接河湟谷地的十字路口,也是进攻西夏辅郡凉州的跳板。夺取兰州等于卡住了西夏人的咽喉。

元丰六年初,西夏人出动10万人围攻兰州,先攻破兰州西关堡(今西固城),后进逼兰州城下。此时,形势异常凶险,西夏军人多势众,且攻势凶猛。不过,李宪也在兰州留下了精锐,兰州守军中,有一名将军王文郁(李宪部将)率敢死队从城头上吊下去,趁着夜色袭击西夏军,夜色中西夏军分不清有多少敌军袭营,惊慌失措自相冲撞,引发大溃败,兰州城才转危为安。

为方便交通,后来宋军在黄河上架设了浮桥。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四月,兰州军事推官钟传,趁着宋夏在灵平会战,兰州驻军用6天时间在黄河上架设浮桥,修筑金城关。这在当时的工程技术条件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由此,也能看出宋人在当时具备强大的科技经济实力,也给兰州历史上留下了非常精彩的一幕。

讲述人: 张智,本土历史文化研究者

标签: 李宪马衔山兰州宋军西夏宦官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唯一的“让皇帝”李宪:是谦让、友爱,还是明哲保身?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李宪,皇帝,李旦,皇位,唐玄宗,中宗

    皇帝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而从秦朝建立后这一称号出现到清朝灭亡,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废的两千余年漫长历史当中,我国曾经先后出现过四百多位皇帝。这些皇帝当中,有的英明神武,在位期间将国家治理得繁荣昌盛,也有的昏庸残暴,让国家走向衰弱甚至覆灭。上文是以德行、能力、政绩等方面的水平对皇帝进行评判和划分。其

  • 泌尿外科李宪锐教授提醒:男人40要提前预防前列腺增生

    历史解密编辑:孟云爱娱乐标签:前列腺,增生,李宪锐,泌尿,尿潴留,睾丸

    前列腺增生的症状主要是尿频、尿急,会阴胀痛。部分人群会出现性功能障碍,甚至会引起排尿困难,导致急性尿潴留。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也会不断生长增大,逐渐压迫其包绕的尿道,将尿道压瘪,造成排尿受阻。正所谓40岁以后,人的各组织器官在开始走下坡路,预防前列腺增生,做好保健工作刻不容缓。下面请泌尿外科李宪锐

  • 男科专家李宪锐讲解:精囊炎该吃什么水果好?

    历史解密编辑:老林说标签:精囊炎,前列腺炎,水果,水肿,症状

    其实在精囊炎发病期间,要尽量禁止食用辛辣食物。辛辣的食物可以刺激精囊腺,导致精囊充血水肿,从而诱发或导致症状继续加重,影响疾病的康复。精囊炎在诊疗过程中除了使用药物之外,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个人饮食习惯的改变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每天多喝水,多排尿饮食尽量注意,以清淡食物为主,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

  • 李宪被称为让皇帝,假如当年不让,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深更读史标签:皇帝,李旦,李显,唐朝,唐玄宗,太平公主,平民百姓,李宪(宁王)

    李宪本名成器,他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在李旦第一次当皇帝的时候,李宪做过皇太子。不过李旦没多久就被废了。等到李旦第二次当皇帝的时候,太子却不是他了,当时朝中也争论过,有人支持他,有人支持李隆基。可他却主动将储君之位让给弟弟李隆基。这也就有了开创唐朝极盛之世——开元盛世的唐明皇,也有了赢得美名的让皇帝

  • 泌尿外科李宪锐主任解答:前列腺增生的症状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孟云爱娱乐标签:前列腺,增生,李宪锐,排尿,症状,泌尿

    前列腺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对我们人体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这种病在中老年中间是比较多见的,所以有很多的年轻人在年轻时候,不注意这个病,年纪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害,越来越多的人群患上了严重的前列腺增生这种疾病,面对这种疾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其的不方便,人群的身体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 《太平广记》传奇志怪故事二则:李佐时、韦皋

    历史解密编辑:岁月沉淀墨语标签:韦皋,李佐,太平广记,节度使

    李佐时山阴县尉李佐时,大历二年操劳成疾,病了几十天才好。他从会稽来到龙丘。正好同族的李述是当时的县令,李佐时就在李述的家里住几天。这天晚上,他与另一个客人李举,又点亮了灯坐在一起。忽然看见二十个穿着绯红色和紫色衣服的人,都带着兵器,来到大庭下拜谒行礼。李佐时问是他们是什么人,回答说:“是鬼兵。大王要

  • 古代名人智慧:韦皋挑敌互疑破吐蕃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韦皋,吐蕃,唐军,大喜,王见,唐朝,唐王朝,五代十国,古代名人智慧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公元778年,吐蕃兴兵 10万侵扰大唐川西地区,川西守将韦皋发兵抵抗。两军对垒,互有胜负。吐蕃王见急切不能胜便写信给云南王,让他出兵相助。云南王接到吐蕃王的信,左右为难,出兵援助吧,自己已向大唐王朝表示愿归附唐王朝,而今出尔反尔,得罪了大唐恐怕给日后埋下灾祸。但不出兵援助吧,

  • 传奇韦皋:狂虐吐蕃二十年,三段玄幻爱情,胡僧说他是诸葛亮转世

    历史解密编辑:长得丑活得久PLUS标签:韦皋,吐蕃,胡僧,三国,诸葛亮,节度使,唐德宗,天文学家,官宦世家

    韦皋出身于京兆韦氏,靠“抬棺材”起家,即所谓的“挽郎”。严格来讲,“挽郎”不算职业,而是一项临时工作,即充当皇帝、皇后等皇室子弟出殡时“引柩唱挽”的少年。别嫌这份工作晦气,对当时的人来说,那可是令人眼馋的肥差,除非韦氏这样的豪门子弟,一般人根本没资格,因为它包分配。出殡仪式结束后,挽郎立刻转正为有品

  • 大唐名臣韦皋依靠一封离间信,撬动了吐蕃和南诏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韦皋,南诏,吐蕃,长安,李泌,唐朝,唐德宗,节度使,离间信,五代十国

    公元779年,大渡河上,名将李晟率神策军在大渡河大破吐蕃、南诏二十万联军,联军伤亡高达九万。显然,吐蕃和南诏哲学学得都不咋样,不知道内因起决定作用。吐蕃将这次大败归罪给南诏,南诏则认为吐蕃这么乱指责太不厚道。互相指责,相互之间就会有动作。吐蕃动作是加大对南诏的奴役,从征收赋税到招兵都越发严苛,这让南

  • 两军对阵,李世民大赞敌将胯下战马,尉迟敬德说:它这就属于你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窦建德,唐军,战马,唐太宗,唐朝,艺术家,黄易小说人物

    窦建德吃了称砣铁了心要跟李世民在虎牢关耗到底以后,就不断派出间谍,四下里活动,密切地关注李世民的一举一动,积极寻找战机。这日,间谍回报:“报告!唐军营中草料已尽,大批战马已悄悄赶到黄河北岸的草地上放牧了。”“什么?!”窦建德又惊又喜,想不到机会来得这么快!“回去再探!若有什么新情况火速回来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