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冤案,竟是骆宾王一手造成,可是历史学家称:裴炎死得不冤

唐朝冤案,竟是骆宾王一手造成,可是历史学家称:裴炎死得不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直证大史官 访问量:922 更新时间:2023/12/8 11:43:50

武则天时期,宰相裴炎被武则天以谋反罪所杀,斩于洛阳都亭。后世不少人都认为裴炎死得有点冤,可是在小编看来,裴炎死的一点都不冤,甚至是罪有应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裴炎,字子隆,年轻时勤奋好学,曾经在弘文馆苦学不辍十年,对《左传》等书籍研究透彻。在参加科举考试后,以明经及第,被委以濮州司仓参军一职,而后又任御史和起居舍人。

此后的裴炎,开了平步青云之路,调露二年,裴炎升任黄门侍郎,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永淳二年,随着唐高宗病重,裴炎又力挺武后上台,被授予中书令,成为了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光宅元年,御史崔祭曾经向朝廷弹劾裴炎,称裴炎身为顾命大臣,不思讨逆却要让太后还政于皇帝,因此有谋反之心。武则天听罢觉得有理,遂将裴炎下狱,最后查抄其家产将其斩首。武则天仅仅是听了一句弹劾之言,便要了裴炎的命,裴炎究竟冤不冤?

《朝野佥载》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当时的徐敬业要起兵造武则天的反,随即想拉拢身为宰相的裴炎为内应,于是并让著名的才子骆宾王编了一首童谣在洛阳散播:“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

该童谣一度传到了裴炎的耳朵中,随即他便找到骆宾王帮自己破解,果如自己所料,所谓的两片火正是炎字,而绯衣正是裴字,此语让裴炎造反的决心瞬间增强,便决定与徐敬业合谋一处。

徐敬业起兵后,朝廷拦截到一封来自裴炎给徐敬业的信,信中内容只有两个字“青鹅”,青是十二月,鹅拆解为我自与,表明裴炎要在十二月于城中作为内应,正是这封类似于字谜一样的信,才让裴炎引来杀身大祸。

以上两件事,虽说是传闻野史,但也并非空穴来风。裴炎所作所为,也算是罪有应得,他究竟有没有反意呢?答案是:有,而且还极大。

公元681年,大唐帝国的大将裴行俭率军讨伐突厥大获全胜,逼迫劝降了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此时的阿史那伏念已经投降,可裴炎却怕裴行俭立功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上书朝廷要杀死阿史那伏念,最终阴谋得逞,使得自己地位得以保全。此事就能说明裴炎的狡黠与自私,甚至为了私欲不择手段。

同样,在唐高宗病重时,裴炎居然顶着百官的压力力推武则天,原因就是他认为武则天为一介女流之辈,会任凭自己的摆布。可惜,他却打错了如意算盘,武则天的雄才大略甚至可以与唐太宗媲美。

眼见着武则天的权力越来越大,裴炎身感危机,便想着推翻武后,将政权交由李旦,以便自己能够再次左右朝政。武则天曾一直想去龙门巡游,裴炎便想借着这个机会将武则天以武力扣押。只可惜天公不作美,从这之后一连多次下大雨,武则天也没有出宫的机会,导致裴炎的计划落空,最终被武则天反制。

综合以上情况来看,裴炎的心理和行为,的确是不轨之臣的典型代表,武则天不杀他简直对不起裴炎那颗造反的心,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放在裴炎身上,实在是太贴切不过了。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更多文章

  • 唐懿宗因爱女卫国文懿公主病薨而诛杀二十多个医官,收系三百余人

    历史解密编辑:尘埃未浅标签:李忱,玉儿,医官,唐朝,唐懿宗,卫国文,唐宣宗,唐僖宗,文懿公主,女皇武则天

    唐懿宗李漼,原名李温,是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武则天、唐殇帝除外),生于太和七年(833年12月28日,崩于咸通十四年873年8月15日。其父亲是唐宣宗李忱。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李忱驾崩,在宦官的拥立下,于咸通元年860年正式继位为帝。唐懿宗是个名副其实的只爱歌舞酒宴不爱江山的帝王,他在位期间,

  • 宇文化及面前,虞世南请求代替哥哥去死,许敬宗却请求活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虞世南,许敬宗,宇文化及,隋炀帝,李世民,唐朝,地理学家

    唐朝宰相封德彝在隋朝的时候曾任内史舍人,依附于当时的内史侍郎虞世基,为虞世基出谋划策,倒是让虞世基在隋炀帝那里得到了不少的宠爱,以至于参掌朝政,是隋炀帝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后来虞世基跟随隋炀帝下江都,封德彝也跟着到了江都。但杨广在江都显然是有长久的打算的,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愿意再回到长安或者洛阳,

  • 文武百官为长孙皇后服丧的时候,许敬宗为什么大笑不止?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许敬宗,长孙皇后,李治,李世民,长孙无忌,欧阳询

    贞观十年六月,唐代宗李世民的佳偶良佐长孙皇后在立政殿去世,五个月以后葬于昭陵,而在文武百官为长孙皇后服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中书舍人许敬宗居然大笑不止。整个大唐都沉浸在哀痛中的重要时刻,许敬宗为什么会大笑呢?再怎么说他也是一名官员,应该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代表着什么,但他还是笑了,实在是

  • 李世民:有人在我面前说你坏话!许敬宗:正常现象,这才是人性啊

    历史解密编辑:刘肖艮说娱乐标签:臣子,君王,隋朝,许敬宗,李世民,唐太宗,书法家,地理学家

    唐朝时,有一次李世民下朝后,单独留下许敬宗谈话。领导找自己单独谈话,不是升职就是挖坑啊!许敬宗小心翼翼地看着李世民。李世民说:“老许啊,你这人不错,我很欣赏你。我看众多臣子之中,你是最贤能的那个。”许敬宗更加小心了,答道:“陛下过奖了,臣只是尽本分罢了!”李世民听了却有点生气地说:“说来也是奇怪,你

  • 一段绝对经典的君臣对话:唐太宗问许敬宗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李世民,许敬宗,臣子

    唐太宗问许敬宗: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

  • 面对亲人被杀,虞世南和许敬宗态度截然相反,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尚宫女史标签:许敬宗,虞世南,李世民,宇文化及,李治,宰相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都说大灾大难最能看透人性。当初宇文化及带着骁果军杀死杨广后,很多隋朝的官员也被杀死,就出现了两幅截然相反的画面:其中一幅是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被杀的场景。当时虞世基的弟弟虞世南抱着虞世基大哭,请求代替他赴死,但是宇文化及不肯,最终虞世基被杀。虞世南官位太低,自然不在被杀的行列。不过

  • 任见:“武氏”权力集团顶端人物李义府和许敬宗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李义府,许敬宗,宰相,李治,长孙无忌,李世民

    任见:“武氏”权力集团顶端人物李义府和许敬宗-《大唐上阳》141第三十六章 偷取帝宠武顺的脸更红了,假装嗔怨地以手轻轻拨拉李治一把,却将正在凑近桃花的李治转向了她的脸。两人的眼睛、鼻子和嘴巴近在一线,心里忍不住,瞬间就合做一处了。四只胳膊把两副肉体箍在一起,四片口唇以及内中热烈活泼的口条把周围晚开

  • 许敬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方认证的奸臣,到底都做了什么坏事?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许敬宗,李世民,奸臣,长孙无忌,宰相,武则天

    公元1060年,北宋嘉佑五年,由欧阳修主编的《新唐书》终于宣告完成。自此,唐朝也就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个有两部正史的朝代。之前五代十国时期,刘昫主编的那一版《唐书》,此后被称之为《旧唐书》。宋朝开国之后,宋朝觉得自己是袭承了唐朝的正统,所以应该由自己来修唐史。所以,到了宋仁宗继位后,随着宋朝渐趋稳定,宋

  • 重识薛家(三六)唐朝并没有樊梨花,她的原型是明末名将秦良玉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唐朝,明朝,杨藩,薛家,秦良玉,樊梨花,薛丁山征西

    在《薛丁山征西》的故事中,樊梨花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角色,说是女主角都不为过。这个角色不但在故事中非常重要,在民间也影响深远,甚至有人把她和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并称为四大巾帼女将。在陕西祭奠梨山老母的道观里,也有人把樊梨花单独列殿祭祀,以表彰她的功绩。然而我们从史书上却并见到这个女英雄的任何资料,只是

  • 樊梨花绑子上殿有忠义,高宗杀人无君恩,程咬金力挽狂澜救薛刚

    历史解密编辑:淋筱绘故事标签:程咬金,薛刚,樊梨花,薛丁山,皇上,丞相

    忠臣难逃磨难,良将亦有坎坷。人生琐事繁多,哪个要命催祸。通城虎薛刚暴打右班丞相张天佐给家里惹来大祸,老祖宗程咬金仗义出手相助,威宁侯樊梨花绑子上殿面君!单说右班丞相张天佐,当街被薛刚打了一个鼻青脸肿,想那张天佐尽欺负别人了,何时受过这么大的委屈,他气冲冲率领手下众人直奔皇宫。很快张天佐就到了八宝金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