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地共情:卢纶《送李端》中的雪和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雨

天地共情:卢纶《送李端》中的雪和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寓诸无竟 访问量:4570 更新时间:2024/1/25 0:27:20

我的唐诗书法直播日课做了一年多,上个月结束,回放视频已全部上传荔枝微课 () 。很多想法只是直播时边写边讲的即兴发挥,但过后想来犹有兴味。

昨日小雪节气,虽未下雪而气象浑茫,想起日课中曾经讲到卢纶《送李端》中的暮雪和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雨,颇有应于此时天气,故回看视频,写出一篇文章,在此与寓诸无竟的朋友们分享:

天地共情:卢纶《送李端》中的雪和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雨

柯小刚(无竟寓)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卢纶《送李端》)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怅然若失于送别之悲情,而竟得天地气化之共情,卢纶送李端之暮雪、韦应物送李胄 (或作李渭、李曹) 之暮雨得之矣。

暮而雨,暮而雪,天地之浑茫、气化之无朕,于是乎极矣。然而,如果不是因为送别,此情不见此景,此景不生此情矣。

人之相与,有相对,有不相对。相对之相与,相濡以沫,而沫不气化;不相对之相与,相忘于江湖,“相与于无相与” (《庄子·大宗师》) ,则天地浑然暮矣,不雨而雨、无雪而雪矣。

在《庄子》里,“相与于无相与”的是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这样的高人。对于他们来说,日常相与的温馨本就在天地之间,无不气化、无不飞雪。大气象就在生活中,大化之生、大化之死就在谈笑间。而对于人间世的有情来说,则不到送别不见雨雪,不尝孤独不知日暮。

送别迫使人从日常的“相与”中撕裂出来,重新落入“无相与”的孤独;而同时,刚刚到来的“无相与”却立即使人摆脱曾经的“相与”带来的麻木(此前我们以之为幸福),使人心灵痛楚而能有感于天地气化的浑茫和物象显现的精微。

于是,就在此时,恰恰就在痛楚中,在浑茫的暮色和雨雪中,一种安慰就像暮色一样悄悄到来,一种共情就像雪花一般落满天地,无声地铺满整个世界。这是存在本身的共在,这是能感之情本身的共情,这是在离别的孤独中不期而至的无相与之相与。在这无所相与的万物相与中,送别即回归,分离即相聚,日常即远方,屋檐即宇宙。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如果不是因为离别之悲的激发,故关永远只是那个熟悉的故关。所谓熟悉,往往并不意味着知悉,而是恰恰相反,意味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心不在焉。离别的痛苦使心灵“在焉”,使耳目“在焉”,使衰草、寒云和暮雪被看到,第一次被看到。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路出寒云外”是你的远行,“人归暮雪时”是我送你之后的独自返家。“少孤为客早”是我从小就在路上流离奔波,“多难识君迟”是与你的相识给我在家的温暖。这是通常的理解,当然不错。但在无相与的相与中,在大化的相忘和存在的共情中,在唐诗对偶结构的微妙互文中,却同时还可以按相反的方向得到理解,或者说得到若有若无的意会:即“路出寒云外”仿佛是我走过你的远行之路,“人归暮雪时”仿佛也是我想象你归家的寂寞。“少孤为客早”仿佛是你走过我童年的多舛,“多难识君迟”仿佛也是我能给你以温暖。

古代诗歌的送别传统中,一直就充满了这样的共情和互文:送别者仿佛成为被送的人,在想象中代他走过千山万水;被送的人同时也是送别者,他的惜别之情通过我的歌咏来表达。身的送别在心中成为更深的连接,空间的离别在时间中成为更切的一体,这便是为什么天地大化的浑茫总是在送别诗中得到凸显,而无相与之相与能在浑茫的景物中得到意外的收获。

送别分离了朋友,而友情的天地却在送别中到来。朋友作为对象的丧失(“掩泪空相向”)带来生命的孤独和未来的惶然(“风尘何处期”),但也把友情的生活换成了更加广阔和痛切的友情天地。从此,孤独的人置身于有情天地中,虽无朋友相伴,但却无时无刻不伴随友情的觉醒,一景一物都是友情的信息。这时友情不存在于一个对象之上,却存在于周遭万有、大气潮汐之中。

暮色,以及暮色中的烟雨,或者无边无际无声落下的雪,就是这样的潮汐:天地友情的潮汐,万物相与于无相与的夜梦和呼吸。这呼吸轻如私语,也重如湿透的风帆。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就写了这湿透的风帆。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离别的行程刚刚开始,送别者就已经替远行者听见了目的地的钟声。在友情天地里,出发点和目的地无论相距多远,心的到达只在瞬间。只要海上生明月,天涯就能共此时。月光洒满海天,无远弗届,正如楚江的微雨笼罩万有,使千里之外的建业钟声也即刻被浸润。反过来也一样,建业的暮色和钟声溯流而上,无需时间即可达到送别的楚江。唐诗的相偶对仗不只是诗歌句法,而且是宇宙镜像。心的感应无需时间,无视空间,所以对偶可以直接互文,无需交换。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风帆和鸟羽本来都是轻盈远引之物,但在冥冥漠漠中也变得沉重滞缓。这是慢镜头的景物,这是慢镜头的心情。慢是滞缓,也是忘怀。忘怀在冥冥漠漠之中,所以滞缓。滞缓不惟沉重,而且悠然。悠然在这时间的淹留中有感于悲情,忘怀于悲情,在悲情中超越,获得一种慰藉。

勃诗云:“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 “山山黄叶飞”是慢镜头的飞,犹如卢纶《送李端》的暮雪,或韦应物《送李胄》的暮雨钟声,都是慢镜头的飞,但也还是一种飞,也许可以叫做漫镜头的飞。“帆来重”“鸟去迟”是慢,“漠漠”“冥冥”则是漫。慢使人沉重,漫则使人忘怀和超越,使人沉重而能飞。。

使人沉重的东西直接带来慰藉和超越,使帆和鸟滞缓的烟雨却也带来冥冥漠漠的大化和自由。在烟雨迷濛中,鸟飞不动了,帆鼓不起风,而天地却更加空濛,暮色更加弥漫,钟声更加深远。此时,飞不在鸟,在烟;风不在帆,在雨。此时,离人不在上游的楚江,也不在下游的建业,而在上下与天地同流的烟雨。

此时,离别发生在朋友之间,更发生在天地之间、万物之间,而“相与于无相与”的重新连接、本原连接,却发生在相与离别的事物之间,正如《易》所谓“睽,君子以同而异” (睽卦象传) 。万物睽离,于是相与虚空,相与忘怀,相与迷离,相与同而已、异而同。《易》云:“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睽卦彖传) 烟雨楚江,暮雪寒云,睽之时也,睽而触类通志之象也。

在这离人远去、万物睽离之时,飞鸟本欲归巢而言“去”(“冥冥鸟去迟”),风帆本欲远去而曰“来”(“漠漠帆来重”)。来者反去,去者反来。去者不去,来者不来。一切来来去去仿佛都胶着在烟雨迷濛之中,定格在相与离去的途中,睽离而通,不达而达。万物的个体性凸显在相与连接中,连续性凸显在个体中。动以静而愈动,静以动而愈静。见以冥而愈见,冥以见而愈冥。

故“海门深不见”者,“相送情无限”也;“浦树远含滋”者,“沾襟比散丝”也。泪沾衣襟,树含雨湿,都是个体分离与相连之象:一颗一颗泪珠,一丝一丝雨点,连而断,断而连;一个一个人,一棵一棵树,独立而相连,相连而独立。“深不见”“情无限”则都是对可数粒子的否定。

烟雨只是无数微小水滴的聚集和悬浮吗?是,也不只是。烟雨是雨,也是烟,是一团弥散的气化,无限的、不可还原为雨滴集合的雾。这团雾无时不在个体左右,包孕化育,潜移默化,使物成物,使心成心,使个体成为个体,只是不经离别而返回个体的孤独则不为人知而已。离别诗篇为什么总在离愁别绪之外,令人别有所感、另有所思,也许原因就在这里。

无竟寓写卢纶《送李端》及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诗卷

仿明楮皮纸,53cm*35cm

可匿名,今晚十点截拍(11月23日)

最后拍得的朋友请加我微信daolisy

一周内顺丰寄出

更多文章

  • 长安春望·卢纶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浮云,在梦中,望·卢纶,长安春望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 卢纶:他写出盛唐边塞诗的恢宏气势,《塞下曲》使他成为军旅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卢纶,塞下曲,边塞诗,诗人,盛唐,岑参

    卢纶: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诗至中唐,似乎便落寞了许多,虽然有元白的新乐府扛鼎,但比起刚过去的盛唐诗坛就不在一个层次上了,后人凑来凑去的,弄了个 “大历十才子”,不过,我相信没几人知道这些才子,大概也就是一个名词存在于中国文学史之中吧。所谓“大历十才子”是指活跃于大历时期的一个诗歌群体,是一群有着大

  • 唐诗三百首 |《塞下曲·其四》卢纶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卢纶,塞下曲·其四,塞下曲,劳军,欢腾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唐代:卢纶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译文在野外天幕下设下劳军盛宴,边疆兄弟民族都来祝贺我军凯旋。喝醉酒后还要和着金甲跳舞,欢腾的擂鼓声震动了周围的山川。注释敞:一本作“蔽”。琼筵:盛宴。雷鼓:即“擂鼓”。简析这首诗系《塞下曲》组诗之一。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

  • 卢纶的《塞下曲·其二》堪与李白的《塞下曲》媲美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卢纶,李白,李广,边塞,诗人,千古名句,大历十才子,塞下曲·其二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汉朝名将李广猿臂善射,时任右北平太守,有一次,外出打猎,老远看到草丛中有块石头,状似老虎,欣然拔箭去射,结果,箭头没在草丛中,看不见了,走近去看,原来是将箭射进了石头里。可见其臂力之大,武艺之高。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一时传为佳话。位居大历十才子首位的唐朝诗人卢纶,生

  • 唐诗三百首 |《塞下曲·其三》 卢纶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卢纶,塞下曲·其三,塞下曲,匈奴

    塞下曲唐代: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译文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注释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月黑:没有月光。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遁

  • 卢纶春风得意时的一首七绝,清新明亮,境界高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卢纶,塞下曲,唐德宗,司空曙,诗人,秋云

    前言:久被名所误,春尽始归山。落羽羞言命,逢人强破颜。——唐 卢纶《落第后归终南别业 节选》从天宝末年到大历初年,数十年间,卢纶究竟参加过多少次应举考试,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因为心有不甘,所以才会屡败屡战,可摸爬滚打多年,他终究还是拼了个寂寞,在科举入仕这条路上彻底败下阵来。卢纶最后能够入仕,一方

  • 唐代诗人韩翃的十首古诗,其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擅长写送别诗歌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诗人,诗歌,钱起,寒食,刘禹锡,唐代诗人,韩翃,送别,大历十才子,唐朝,艺术家

    韩翃(hóng),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韩翃玄宗天宝十三年考中进士。中唐初期,杜甫正处盛年,韩愈、白居易、刘禹锡等纷纷登场,韩翃在他们的光环下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读书人,充其量也不过是中唐时期中二流诗人。韩翃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建中年间,因作一

  • 唐朝的宰相是什么样子的呢,岑文本说,我忙得顾不上贪污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岑文本,宰相,中书令,李治,李世民

    如果所有的历史时间,都是一个城市,一个车站,抑或者是一个景点。大唐贞观年间,无疑是最值得去的目的地之一。因为每一代知识分子最理想的相遇,就是身负屠龙术的贤臣,遇到了有屠龙之志的圣君。不过史书往往都是描绘了君臣相遇后的气吞万里如虎,以及谈笑中樯橹灰飞烟灭的波澜壮阔。好像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在那个英雄

  • 唐朝22位皇帝在位时长:唐宪宗李纯15年,唐少宗李重茂最少仅17天

    历史解密编辑:妖妖浅谈标签:皇帝,李治,唐朝,唐宪宗,李重茂,唐殇帝,平民百姓,李纯(民国)

    唐朝22位皇帝在位时长:唐高宗李治34年位居第2,唐宪宗李纯15年,唐少宗李重茂最少,仅有17天。真的没有想到,唐高宗李治居然在位了34年,说实话,存在感不是很高,毕竟前一位是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唐太宗,后面更是我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唐宪宗李纯,一个为大唐续命百年的皇帝,是中兴之主,开创了元和中兴。唐少

  • 李重茂, 唐朝唯一不被承认的皇帝, 为何在位仅仅十七天就退位了!

    历史解密编辑:佳俊谈科技标签:皇帝,李显,李旦,唐朝,李重茂,武则天,李重润,唐殇帝,平民百姓

    唐朝曾有这样一位皇帝:在他爹去世后,他依法继承了他爹的皇位。然而仅仅十七天之后,上朝的时候,他姑姑就忽然帮他宣读了一份退位诏书,让他禅位给他四叔。等到这份诏书被读完之后,还没等他来得及反对,就已经被他姑姑拉下了皇位,文武百官已经转头去参拜他叔叔了。这个悲催的唐朝的皇帝,名叫李重茂,是唐朝在位时间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