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克明为何要谋杀唐敬宗?假太监的风流传闻不可靠,其背后有大鱼

刘克明为何要谋杀唐敬宗?假太监的风流传闻不可靠,其背后有大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寻根拜祖 访问量:3514 更新时间:2023/12/6 17:55:38

唐敬宗李湛是唐朝皇帝中,除了末帝以外,即位时最年轻(15岁)、在位最短(3年)、寿数最短(18岁)的皇帝。

他还有一个难堪的记录,这个少年天子在位仅仅三年,却遭遇了三次刺杀。如果不是杀手水平太低,唐敬宗的记录完全可以冠绝大唐。

☞唐敬宗的三次遇险

长庆四年,唐穆宗终于把自己玩脱了,身患中风的他在丹药的助攻下,把年龄定格在了29岁,真的永远年轻了。15岁的皇太子李湛灵前即位,元和中兴后的大唐又拉开了新的篇章。

唐敬宗的篇章确实够新,有唐以来从未发生过,新皇登基才三个月,就有人给他奉上了一幕喜剧。

✔染工暴动,过程像喜剧

长庆四年(824年)四月的一天,唐敬宗正在大明宫清思殿参加一场马球比赛,一个近侍突然慌慌张张地来报:大事不好,有暴徒闯进来了,马上就到清思殿。

皇家圣地,怎么会有暴徒闯进来?他们想干嘛?

原来领头的暴徒经常出入宫禁,对大明宫轻车熟路。此人名叫张韶,是宫内的一名染工,他利用运送紫草的机会,将百十名同伙藏于车中偷运进宫。

由于是老熟人,门卫根本没有搜查,张韶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连过几道门岗,却在浴堂门前被人识破了:明明运送的是草,马车为何走得这么沉重?

张韶见阴谋被识破,干脆提前行动,他们杀了门卫,攻破武器库,呐喊着杀奔清思殿而去。

看似戒备森严的皇宫,居然跟纸糊的一样脆弱,唐敬宗暗暗叫苦:快,往右神策军驻地逃。

身边的侍从反对说:“右神策军太远,为何不去更近的左神策军呢?”

唐敬宗很尴尬,他不是路盲,之所以舍近求远,是因为一个心病。

原来,唐敬宗喜欢打马球,经常让左右神策军PK,他喜欢右神策军中尉梁守谦,不待见左神策军中尉马存亮,所以就故意吹黑哨。右神策军每次都赢,赏赐拿到手发软,左神策军上下早就恨得牙根发痒。

这会儿腆着脸去求马存亮,好意思吗?万一被他趁机报仇那就惨了。

近侍急了:这会儿哪有时间考虑这些屁事,舍近求远,途中太容易出意外了,时间就是生命呐。

唐敬宗吓一哆嗦,马存亮的心是红是黑虽然还不敢确认,但暴徒的心肯定又黑又毒,于是他厚着脸皮直奔左神策军。

恭喜唐敬宗,他的宝押对了。马存亮像是受气的小媳妇,抱着唐敬宗的脚一边亲吻一边大哭,然后他将皇帝保护起来,又去接来太皇太后和皇太后。

做完这一切,暴徒居然还没追来。

张韶“迷路”了,当然不是因为追击的路不熟,而是清思殿里的东西让他迷失了自我。他一屁股坐上龙椅,抓起唐敬宗吃剩下的东西使劲往嘴里塞,一副饿死鬼投胎的样子。

身边还有一个叫苏玄明的人,也是吃得满嘴大油,他一边吃,还一边炫耀:“咋样,本道尊算得准不准?”

张韶咽得直翻白眼,抻着脖子说:“老苏我服了你,真被你说准了。”

说出来笑死人,这场暴动居然源于苏玄明的一个论断。这位老苏本就是个靠算命打卦为生的落魄秀才,有一天他突然对张韶说:“老弟啊,我今儿算了一卦,发现你有坐御座、吃御食的福分,我还能跟你沾点光。咱要不要趁着皇帝忙打猎的机会,去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

张韶好激动,咱一个苦命人,连饭都吃不饱,还能吃御食,还能坐龙椅,是不是还能睡龙榻?那还等啥啊,于是他纠结染工,以及长安无赖一百多人上演了闯宫事件。

心愿得逞了,苏玄明像是突然开窍了似的大叫一声:“不对啊,咱的行动就到此为止了吗?这里好像不是公共食堂哎。”

张韶也慌了,赶紧翻箱倒柜搜出大量珍宝:兄弟们,打败神策军,这些就都是你们的了。

诱惑力虽然够大,但这群人无福消受,很快他们就被马存亮的神策军杀了个干干净净。一场所谓的“起义”,儿戏般开场,喜剧般结束了。

✔千人谋反,详情被掩盖

同年八月,就在人们还沉侵在张韶、苏玄明的“二人转”艺术不能自拔时,又一起“相声”上演了,这次的主角叫马文忠、季文德。

马文忠是个擅长法术的方士,人称妖贼。这种人往往会以天象、幻术等手段使诈,把自己包装成上天的使者,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季文德是个宦官,职务不清楚,但能量肯定不小。借助马文忠的神棍手段,季文德居然聚集了1400人。

估计季文德入戏太深,满以为有马文忠,这一千多人都是天兵天将,于是他也学张韶,试图坐龙椅满足屁股之欲。

遗憾的是史书没有交代细节,我们光知道事件败露了,季文德被杀。

✔夜宴遇害,凶手成传奇

宝历三年(827年)一月的一天,唐敬宗特别精神,晚上,小伙子领着侍卫人员进山打夜狐,折腾到很晚才回来。还觉得不过瘾,又拉着一群太监陪他挑灯夜战,打了一场马球。

两场剧烈运动过后,他依然兴致勃勃,又拉着禁军将领二十八人陪他喝酒、嬉戏。体力再好也不能这么折腾吧?就好像过了今天没明天似的。

一群人闹腾到后半夜,估计喝得有点高,唐敬宗摇摇晃晃起身上厕所。他刚刚迈进内室,大殿内的烛光突然诡异地全都灭了……

等烛光再度点燃后,宦官刘克明面无表情地宣布:皇上驾崩了。

史书明明白白地表示:“刘克明等同谋弑帝。”可是,刘克明“得幸敬宗”,他为何要谋害自己的主人呢?

史书的解释是,唐敬宗是个“敬业的玩家”,无论打马球、摔跤,还是打夜狐,他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对那些吊儿郎当的家伙绝不留情面,要么挨板子,要么被夺职。

这谁能受得了?就像我们的国足,主教练太严咱就做掉他。刘克明比国足更狠,他们联手干掉了李教头。

民间的版本更有滋味,传说刘克明就是个假太监,长期在脂粉堆里混迹,这玩意儿谁能把持得住?于是这伙计软硬皆施,下吃宫女,上吃嫔妃。甭管愿意不愿意,反正那些女人没一个敢挑明。

就这样,刘克明伺候唐敬宗,又享受着唐敬宗该有的待遇。却不料,那天打马球时被李教头狠狠抽了几鞭子,他以为丑事暴露了,于是杀人灭口。

这类的故事很多,生生把刘克明捧成了大红人。

☞风流箭射穿少年天子的本相

假如刘克明是假太监,估计唐敬宗会剁碎了他,因为这个小年轻对女人有着非比寻常的占有欲。

唐敬宗去世时还不满18岁,已经至少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按这个速度,等到退休的年龄,他将以“第一爹”的标签傲视两千年帝王史。

据冯梦龙记载,唐敬宗很会玩,他发明了一种被后人称为“风流箭”的东西,让后宫增色不少。

这种箭以纸做成,裹上麝香或者龙涎香。弓用竹皮制成,射出的威力不大。唐敬宗就用这样的弓箭往女人堆里射,然后像警犬似的靠鼻子搜索目标女人。自然,被射中的那个女人就是当晚的幸运儿。

虽然冯梦龙的记载未必可靠,贴标签编排的意味很明显,但唐敬宗会玩、好玩确实是真的。

大概受他爹唐穆宗影响,唐敬宗把他有限的生命,都奉献给了无限的“玩乐大业”。

唐穆宗去世才一个月,他就迫不及待地脱掉孝袍,发疯似的连续蹴鞠三天。翻看《敬宗本纪》,让人恍惚间以为他就是大唐国足,还要挤出时间打夜狐、摔跤、观赛舟,皇帝就是他打发时光的业余爱好。

事实上,刘克明正是得益于陪伴唐敬宗才发达起来,怎么会因为受到点处罚,就不顾前途干掉自己的主人呢?况且史书上交代,受处罚的人并没有刘克明。

因此,史书的说法不成立。至于刘克明是假太监的传闻,那仅是文学作品里的内容,不符合历史事实。

其实,张韶的故事也经不起推敲,既然为了坐龙椅、吃御食,为何不去皇帝的寝宫,而是直奔清思殿?分明就是奔着唐敬宗这个人去的嘛。

就算“二人转”脑子不清醒,那一百多人都疯了?为了满足他们二人的愿望自愿当炮灰,天下有这么傻的人吗?

所以我认为,唐敬宗之死不简单。

☞唐敬宗之死真相的猜想

首先声明,基于有限的史料,我只能用“猜想”,大家尽可舌战。

我认为,张韶也好、季文德也罢,包括品级不高的刘克明,他们都不是真正的主谋。谁是主谋呢?应该是绛王李悟。

李悟是唐穆宗的同母弟弟,唐敬宗的叔叔。刘克明杀害唐敬宗后,立刻以唐敬宗的名义颁布遗诏,宣布由李悟继承皇位。

问题是,刘克明只是个小人物,分量不够,人家王守澄、梁守谦、马存亮,哪一个手指头都比他胳膊粗。

第二天,王、梁联合宰相裴度,轻松就扳回了局面。在他们的拥戴下,江王李昂捡了个大便宜,是为唐文宗

刘克明则被逼得跳井自杀,李悟也被杀了。

正常情况下,如果李悟只是个受牵连的局外人,不至于受到如此严厉的处罚。要知道,李悟的生母郭太后还在世,她断然不会允许自己的亲儿子被冤杀。裴度也不是一个奸佞之徒,更不会枉害皇子性命。

刘克明如果想要拥立李悟,会在不征得李悟首肯的情况下行动吗?万一李悟不同意,刘克明不成“相公”了吗?

所以,从逻辑推理看,李悟恐怕就是推动唐敬宗三次遇险的幕后大鱼。

更多文章

  • 纪实回顾:“霸王书记”刘克明,建“红灯区”嗜色如命,细节辣眼

    历史解密编辑:晓记标签:逮捕,红灯区,宝应县,挪用公款,公安局长,纪实回顾,霸王书记,刘克明(唐朝)

    2001年11月02日上午,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原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县政法委书记、江苏宝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刘克明受贿、挪用公款、协助组织卖淫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刘克明有期徒刑20年。此消息不胫而走,宝应人民无不拍手称快,奔走相告,一时间,县城里的鞭炮声此起彼

  • 唐初长孙顺德次子,另类权贵,志泛江湖,大隐隐于市的隐士

    历史解密编辑:邀得一夜星河标签:隐士,嘉庆,武则天,唐初,长孙无忌,长孙

    长孙嘉庆作为官二代,他的志向是纵情江湖,感情用在了风情山水之间,他也是大唐初期另类的官二代,不爱官位,爱山水,独自一人去旅行,妥妥的现代发烧驴友,在古代这就是隐士!长孙嘉庆在史书上是找不到这个人的,不光是他,而且大唐初期好多人是没有生平事迹的,这可能史料丢失有关!墓志铭的出土,才让我们知道,大唐初期

  • 功绩传千年 古方焕新彩|《刘禹锡与〈传信方〉》新书正式发布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Plus标签:连州,清远,广州,柳宗元,刘禹锡与〈传信方〉

    2023年3月24日《南方日报·清远观察》A01版。春意渐浓,书香氤氲。3月22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诗豪余音岐黄新彩”《刘禹锡与〈传信方〉》新书发布会在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举行。当天,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刘禹锡与〈传信方〉》正式亮相,引发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新书首发活动在岭南书院(江

  • 《刘禹锡与〈传信方〉》: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古方焕发新光彩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新闻网标签:连州,广东,广州,桂阳,古方,中医药,刘禹锡与〈传信方〉

    南方网讯 《刘禹锡与〈传信方〉》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本书从讲述刘禹锡被贬清远连州期间的传奇故事入手,深度挖掘刘禹锡在岭南的贡献及其救民药方《传信方》,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刘禹锡在连州”,主要讲述刘禹锡出刺连州期间逆境成诗、执政为民的史事;下篇为“《传信方》新解”,由权威专

  • “南豆”兑新书!在“南方+”把《刘禹锡与〈传信方〉》带回家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Plus标签:南方,新书,广东,刘禹锡与〈传信方〉

    一对同样才高于世的“铁哥们”,却又同样一贬再贬、飘零半生、临终托孤,刘禹锡与柳宗元有着怎样的生死情谊?没有“连花清瘟”,唐朝如何治疗咽喉疼痛?芦荟美容除湿,这些功效古人千年前就知晓了?蛮荒僻陋的岭南连州,从一个进士都没有,到培育出广东唐代四分之北宋近三分之一的进士,刘禹锡做了什么?诗豪余音、岐黄新彩

  • 清远市关工委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落户刘禹锡纪念馆

    历史解密编辑:连州市广播电视台标签:清远市,关工委,刘禹锡纪念馆,工作委员会,教育

    近日,清远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连州市刘禹锡纪念馆举行。该教育基地是连州市首个“清远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清远市关工委主任林文钊、常务副主任陈新,连州市关工委主任梁建辉,连州市工商联主席廖加战,连州市刘禹锡纪念馆馆长曹春生参加活动并一同为“清远市关心下一

  • 九拍大师兄安雨担任《薛涛笺社交秀》音乐制作人,并化身刘禹锡吟诵文人风骨

    历史解密编辑:九拍标签:薛涛,刘禹锡,薛涛笺社交秀,安雨,乐队,音乐

    “玉儿已逐金镮葬,翠羽先随秋草萎。唯见芙蓉含晓露,数行红泪滴清池。”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和西川李尚书伤孔雀及薛涛之什》。在昨天最新一期的《美好年华研习社》,九拍大师兄安雨再次用音乐创作征服了全国观众,担任《薛涛笺社交秀》的音乐制作人,并负责了打击乐部分的录制。另外,安雨化身唐代诗人刘禹锡,现场

  • 岳父出题:大禹孔子姬旦杜甫刘禹锡,女婿巧作联,竟成绝对

    历史解密编辑:停留花香标签:刘禹锡,杜甫,孔子,姬旦,大禹,岳丈

    #我在岛屿读书#明朝的时候,有翁婿二人,皆很有文采。两人常常在一起探讨学问吟诗作对。一日翁婿又聚在了一起,二人在花园中边走边谈。忽然一只狗跑了过来骑在了一棵枸杞树上撒尿。岳父见了笑着吟出了一联:枸杞树上狗骑树女婿听罢不住称好,见岳丈含笑看向自己,知道这是让他对下联,刚好有一只公鸡在花丛中捉虫子,两人

  • 刘禹锡拿自己的文章和韩愈相比,说“子长在笔,予长在论”,是“可笑不自量”吗? 孙琴安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韩愈,刘禹锡,柳宗元,孙琴,王应麟,杂说

    黄庭坚书刘禹锡竹枝词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刘禹锡入朝廷供职,与韩愈、柳宗元同在御史台任监察御史,三人朝夕相处,十分融洽。当时该部门人才济济,但一生爱才的韩愈却特别欣赏柳宗元与刘禹锡,曾有诗云:“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也正因为有这份情谊,所以柳宗元、韩愈相继去世后,刘禹锡都写有祭文。在

  • 深入挖掘刘禹锡与清远地域文化 《刘禹锡与<传信方>》新书发布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Plus标签:清远,广东,连州,诗人,唐朝,刘禹锡与<传信方>

    深入挖掘刘禹锡与清远地域文化 《刘禹锡与传信方》新书发布3月22日上午,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诗豪余音 岐黄新彩”《刘禹锡与传信方》新书发布会在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举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张俊华,南方+客户端副总裁、南方日报地方新闻部主任陈戈,清远市新闻办公室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