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刘禹锡与清远地域文化 《刘禹锡与<传信方>》新书发布
3月22日上午,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诗豪余音 岐黄新彩”《刘禹锡与<传信方>》新书发布会在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举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张俊华,南方+客户端副总裁、南方日报地方新闻部主任陈戈,清远市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叶荣盛,清远市老干部大学常务副校长潘伟,清远市档案馆馆长黄荣茂,社科专家、清远市社科联原主席、二级巡视员刘国华出席了此次发布会,清远市史志办、市卫健局、市文广旅体局、市图书馆,连州市委宣传部、连州市文联有关负责人、中医药专家代表以及媒体代表参加了此次发布会。活动当天还举行了赠书仪式。
3月22日上午,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诗豪余音 岐黄新彩”《刘禹锡与<传信方>》新书发布会在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举行。 曾亮超 摄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是连州乃至广东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除了流传千古的绝美诗篇,其编著的《传信方》也成为岭南中医药文化瑰宝,是研究唐朝文学和民俗的重要史料。为促进对古代中医院智慧的继承与弘扬,使古药方焕发新光彩,同时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书香清远”宣传氛围,打造清远刘禹锡文化品牌,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南方日报地方新闻部深入挖掘刘禹锡与清远的地域文化,编撰了《刘禹锡与<传信方>》一书。
《刘禹锡与<传信方>》全书分上、下篇,上篇讲述刘禹锡在连州兴文教、促发展、惠民生、传医著等传奇经历,深挖刘禹锡与岭南的不解之缘,促进广东传承与发展刘禹锡文化,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曾亮超 摄
《刘禹锡与<传信方>》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篇,上篇讲述刘禹锡在连州兴文教、促发展、惠民生、传医著等传奇经历,深挖刘禹锡与岭南的不解之缘,促进广东传承与发展刘禹锡文化,助力文化强省建设。下篇邀请多位医学专家,对《传信方》进行重新解读,从咽喉疼痛、痢疾、寒咳、腰腿疼痛等如今依然常见的疾病治疗单方,探寻千年前古人的生存智慧。
南方+客户端副总裁、南方日报地方新闻部主任陈戈致辞表示,刘禹锡在连州践行“功利存乎人民”的为政之道,开连州千年之文脉,造就一座“科第甲通省”的岭南名城。他广泛收集常见疾病的治疗药方,不仅推广应用,还将五十余方汇集为《传信方》,为岭南中医药文化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研究唐朝文学和民俗留下珍贵的史料。依托刘禹锡这一广东重要的历史文化名人,立足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清远连州,南方日报地方新闻部组织精干力量,一年多来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多方寻访专家学者,以此挖掘呈现清远地域文化的“基因”。同时从媒体的角度出发,从手绘新媒体图片的方式入手,邀请权威医学专家对救民医书《传信方》进行解读,从古看今,溯古思今,古为今用,批判性继承与弘扬古代医学智慧,希望使古药方焕发新光彩。
清远市老干部大学常务副校长潘伟认为,《刘禹锡与<传信方>》开本装帧雅致兼时尚,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行文流畅深入又浅出,学术与故事融为一体。古方今读传承且创新,良相共良医聚于一身。“古之岭南,今之粤、港、澳,民间都有广泛的中医基础,请受过现代医学教育的从医者解读《传信方》,既是对中医智慧遗产的传承和传播,也是对传统中医文化的创新。”潘伟说。
社科专家、清远市社科联原主席、二级巡视员刘国华发言表示,刘禹锡在清远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在连州重文兴教,挖掘中医中药,其豁达大度、积极向上的处事方式更是极大地激励了清远人民。刘国华还提到,以刘禹锡为代表的清远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还大有文章可做,特别是从文史角度还有很多内容值得去深挖、去弘扬、去传承,未来要继续加强这方面工作,助推清远文化强市建设。
刘禹锡在连州主政四年半期间,共写下诗歌73首,散文25篇。“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连州市文联主席邱劲松对《刘禹锡与<传信方>》一书表示肯定。他说,连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2000多年的风雨沉淀淬炼出连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岭南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碰撞交汇,繁衍了连州灿烂的文化。南方日报地方新闻部对刘禹锡在连州的传奇经历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并邀请专家对《传信方》进行了专业的解读,让古药方重新焕发新的光彩。
清远市中医院鲜药工程研发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甘国兴说,《传信方》为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许多方药在当代的今天仍然具有应用价值。南方日报地方新闻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古方新解”,并将其中沿用至今的方药汇编成册,使其通俗易懂,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活动当天还举行了赠书仪式。 曾亮超 摄
活动最后举行了新书赠书仪式,由张俊华将一批《刘禹锡与<传信方>》新书赠与清远市档案馆、市史志办、市图书馆、刘禹锡纪念馆、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单位及个人。
【记者】邓文燕
【摄像】曾亮超
【剪辑】梁杰
【作者】 邓文燕;曾亮超;梁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