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深入挖掘刘禹锡与清远地域文化 《刘禹锡与<传信方>》新书发布

深入挖掘刘禹锡与清远地域文化 《刘禹锡与<传信方>》新书发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南方Plus 访问量:3133 更新时间:2023/12/6 18:14:08

深入挖掘刘禹锡与清远地域化 《刘禹锡与<传信方>》新书发布

3月22日上午,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诗豪音 岐黄新彩”《刘禹锡与<传信方>》新书发布会在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举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张俊华,南方+客户端副总裁、南方日报地方新闻部主任陈戈,清远市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叶荣盛,清远市老干部大学务副校长伟,清远市档案馆馆长黄荣茂,社科专家、清远市社科联原主席、二级巡视员刘国华出席了此次发布会,清远市史志办、市卫健局、市文广旅体局、市图书馆,连州市委宣传部、连州市文联有关负责人、中医药专家代表以及媒体代表参加了此次发布会。活动当天还举行了赠书仪式。

3月22日上午,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诗豪余音 岐黄新彩”《刘禹锡与<传信方>》新书发布会在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举行。 曾亮超 摄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是连州乃至广东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除了流传千古的绝美诗篇,其编著的《传信方》也成为岭南中医药文化瑰宝,是研究唐朝文学和民俗的重要史料。为促进对古代中医院智慧的继承与弘扬,使古药方焕发新光彩,同时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书香清远”宣传氛围,打造清远刘禹锡文化品牌,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南方日报地方新闻部深入挖掘刘禹锡与清远的地域文化,编撰了《刘禹锡与<传信方>》一书。

《刘禹锡与<传信方>》全书分上、下篇,上篇讲述刘禹锡在连州兴文教、促发展、惠民生、传医著等传奇经历,深挖刘禹锡与岭南的不解之缘,促进广东传承与发展刘禹锡文化,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曾亮超 摄

《刘禹锡与<传信方>》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篇,上篇讲述刘禹锡在连州兴文教、促发展、惠民生、传医著等传奇经历,深挖刘禹锡与岭南的不解之缘,促进广东传承与发展刘禹锡文化,助力文化强省建设。下篇邀请多位医学专家,对《传信方》进行重新解读,从咽喉疼痛、痢疾、寒咳、腰腿疼痛等如今依然常见的疾病治疗单方,探寻千年前古人的生存智慧。

南方+客户端副总裁、南方日报地方新闻部主任陈戈致辞表示,刘禹锡在连州践行“功利存乎人民”的为政之道,开连州千年之文脉,造就一座“科第甲通省”的岭南名城。他广泛收集常见疾病的治疗药方,不仅推广应用,还将五十余方汇集为《传信方》,为岭南中医药文化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研究唐朝文学和民俗留下珍贵的史料。依托刘禹锡这一广东重要的历史文化名人,立足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清远连州,南方日报地方新闻部组织精干力量,一年多来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多方寻访专家学者,以此挖掘呈现清远地域文化的“基因”。同时从媒体的角度出发,从手绘新媒体图片的方式入手,邀请权威医学专家对救民医书《传信方》进行解读,从古看今,溯古思今,古为今用,批判性继承与弘扬古代医学智慧,希望使古药方焕发新光彩。

清远市老干部大学常务副校长潘伟认为,《刘禹锡与<传信方>》开本装帧雅致兼时尚,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行文流畅深入又浅出,学术与故事融为一体。古方今读传承且创新,良相共良医聚于一身。“古之岭南,今之粤、港、澳,民间都有广泛的中医基础,请受过现代医学教育的从医者解读《传信方》,既是对中医智慧遗产的传承和传播,也是对传统中医文化的创新。”潘伟说。

社科专家、清远市社科联原主席、二级巡视员刘国华发言表示,刘禹锡在清远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在连州重文兴教,挖掘中医中药,其豁达大度、积极上的处事方式更是极大地激励了清远人民。刘国华还提到,以刘禹锡为代表的清远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还大有文章可做,特别是从文史角度还有很多内容值得去深挖、去弘扬、去传承,未来要继续加强这方面工作,助推清远文化强市建设。

刘禹锡在连州主政四年半期间,共写下诗歌73首,散文25篇。“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连州市文联主席邱劲松对《刘禹锡与<传信方>》一书表示肯定。他说,连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2000多年的风雨沉淀淬炼出连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岭南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碰撞交汇,繁衍了连州灿烂的文化。南方日报地方新闻部对刘禹锡在连州的传奇经历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并邀请专家对《传信方》进行了专业的解读,让古药方重新焕发新的光彩。

清远市中医院鲜药工程研发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甘国兴说,《传信方》为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许多方药在当代的今天仍然具有应用价值。南方日报地方新闻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古方新解”,并将其中沿用至今的方药汇编成册,使其通俗易懂,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活动当天还举行了赠书仪式。 曾亮超 摄

活动最后举行了新书赠书仪式,由张俊华将一批《刘禹锡与<传信方>》新书赠与清远市档案馆、市史志办、市图书馆、刘禹锡纪念馆、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单位及个人。

【记者】邓文燕

【摄像】曾亮超

【剪辑】梁杰

【作者】 邓文燕;曾亮超;梁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更多文章

  • 王叔文:领导大唐的永贞革新如昙花一现,累及刘禹锡和柳宗元等人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永贞,宦官

    王叔文:革新非易事,累及刘柳身在我的印象中,凡改革的,就是正确的,因为这是在“史无前例”中,乃至一直延续至今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而对那些改革或变法之人,自是崇敬满满,如秦之商鞅,宋之王安石。但有个改革变法之人却一直被官方少有提及,这便是“永贞革新”的领导人王叔文,虽说这是一次失败的改革,但那声

  • 陋室铭短短八十一个字,囊括十几种写作技巧,刘禹锡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原创火云标签:孔子,苔痕,诗人,唐朝,刘禹锡,陋室铭,诸葛亮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铭在古代诗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颂功德或警戒自己,行文比较短小精悍。陋室铭,短短八十

  • 题目:刘禹锡的诗作“千淘万漉虽辛苦”的下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华图标签:诗作,刘禹锡,莫言,孤城

    【导读】华图上海公务员考试网发布:题目:刘禹锡的诗作“千淘万漉虽辛苦”的下,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更多资讯请关注上海华图微信公众号(shanghaiht),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21-33621401题目:刘禹锡的诗作“千淘万漉虽辛苦”的下一句是()。A.莫言迁客似沙沉B.吹尽狂沙始到金C.黄

  • 小学生指出《陋室铭》一处错误,家长有点懵圈:刘禹锡真的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刘禹锡,陋室铭,孔子,诸葛亮,岳阳楼记,滕王阁序

    当了十几年一线老师,笔者有一个十分深刻的体验:永远不要忽视孩子们找错的能力。指出老师上课时的口误,以及黑板上的错别字,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小菜一碟了。如今,很多孩子找错都已经找到课本上了。石鼓路小学6年级的小郑,找出了数学课本上的一次错误。原来在他们用的苏教版教材中,出现了用小数点形容人数的问题。书上有

  • 白居易写《板桥路》,刘禹锡将其“改”为七绝,明朝学者奉为神品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白居易,刘禹锡,板桥路,元稹,柳枝词,王夫之

    俗话说得好: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当我们在文章的“思想”层面上难以取得突破的时候,就会在文章的“表达方式”上面下功夫。比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就把白居易的一首七古,改成了自己的七绝,明朝大学子杨慎、胡应麟将其奉为神品。一、《板桥路》与《柳枝词》赏析《板桥路》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是

  • 快看!这个公园树上结了刘禹锡诗里的果

    历史解密编辑:武汉广播电视台标签:春桃,采摘,结子,唐朝,诗人,刘禹锡,桂花树

    通讯员 熊志强“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这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中说的桂花果实,大家在现实生活中见过吗?估计很多人都会一脸懵:桂花树还会结果吗?今天,记者带着疑问来到小南湖公园,你别说,还真发现了这种神秘的果实。桂花树的果实一般都不大,长约两厘米左右,呈椭圆形,像一串串紫葡萄挂在树上的。而

  • 如何读懂“诗豪”刘禹锡?专家:加强其与岭南文化的关系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Plus标签:刘禹锡,诗豪,学术研究,文学研究,岭南

    日前,刘禹锡与中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刘禹锡研究会、学术研究杂志社、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与文化传承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多地的70余位专家学者相聚线上线下,围绕“诗豪”刘禹锡的生平、文学成就等展开探讨。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 瀛奎律髓24·卷7风怀类,女婢私奔,白居易刘禹锡作诗唱和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刘禹锡,白居易,瀛奎律髓,李商隐,唐昭宗,方回

    前言今日欣赏方回《瀛奎律髓》第七卷:风怀类,方回解释说:晏元献《类要》有《左风怀》《右风怀》二类,男为左,女为右,今取此义以类。凡倡情冶思之事,止于妓妾者流,或记辞寓讽,而有正焉,不皆邪也。其或邪也,亦以为戒而不践可也。晏殊的《类要》中根据男女角度不同,有左右风怀的分类。 风怀诗多写男女之间情事,但

  • 《长安客》| 刘禹锡与柳宗元:诗人的旅途

    历史解密编辑:小九讲健康标签:元稹,裴度,宋朝,刘禹锡,柳宗元,长安客,白居易,散文家,千古名句

    永州治所零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与朗州治所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距离并不远,难兄难弟。柳宗元写的是“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刘禹锡写的却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在城墙拐角的更鼓楼边建了一栋竹楼,地偏人远,空乐鱼鸟。京城有人想叫他痛苦,

  • 一天一首古诗词唐诗,刘禹锡《咏红柿子》

    历史解密编辑:城市种菜小白标签:刘禹锡,咏红柿子,庄子,唐诗,诗人

    《咏红柿子》【唐】刘禹锡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译文拂晓时分,它连着星光的影子一起出现;夜幕降临,它又带着日光的余晖悬挂枝头。本来因为遗漏而没有被人采掇,反而能够自己保住了天年,也是一件幸事。注释采掇:采摘。天年:是我国古代对人的寿命提出的一个有意义的命题。天年,就是天赋的年